问题

《石碏谏宠州吁》隐公三年,时间是否有错?

回答
关于《石碏谏宠州吁》是否在隐公三年这件事,我们可以仔细梳理一下。

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很多常见的《左传》版本或者解读中,《石碏谏宠州吁》的故事确实是放在“隐公三年”这个时间点上的。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说法。

但是,当我们深入研究《左传》原文,或者参考一些更严谨的学术研究时,会发现情况并非如此简单,甚至可以说,将“石碏谏宠州吁”明确固定在“隐公三年”这个时间点上,是存在一定争议的,而且很可能是信息误植或解读的偏差。

我们不妨来仔细捋一捋:

《左传》原文的叙述顺序与时间线:

《左传》在记载史事时,是按照年份顺序来的,但同时也会涉及不同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和人物的发展。

在隐公元年,《左传》记载了郑国国内的政治斗争,公孙傅、公孙子(两人都是郑庄公的弟弟)与祭仲争权,祭仲杀掉了郑庄公的母亲武姜(因为武姜因为庄公的“出征不还”而想要立她的另一个儿子共叔段),然后立郑庄公为国君。

隐公二年,记载的是郑庄公和鲁国的关系,以及郑庄公在对外事务上的表现。

隐公三年,记载的是郑庄公对他的母亲武姜以及弟弟共叔段进行“制裁”的事件。武姜因为之前想立共叔段,所以庄公将她安置在颖(一处封地),并说:“不到黄泉,毋相见也!”后来武姜在颖与共叔段“掘井而相见”,这件事发生在隐公三年。

那么,“石碏谏宠州吁”这个故事在《左传》原文中,究竟出现在哪个时间点呢?

实际上,《左传》原文中,“石碏谏宠州吁”这个故事,是发生在“桓公二年”。

我们找到《左传》隐公的原文,会发现隐公三年所记载的,主要是郑庄公处理母亲武姜和共叔段的事情,并没有关于州吁以及石碏的详细记述。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很可能的情况是,在后世的整理、编纂或者解读过程中,出现了信息上的混淆或者张冠李戴。一种可能的解释是:

1. 内容上的关联性误导: 州吁是郑庄公的弟弟,而共叔段也是郑庄公的弟弟,并且都曾对郑国政权构成威胁。石碏是郑国的重臣,他劝谏郑庄公处理共叔段(隐公三年)和州吁(桓公二年)这两件事,可能因为都涉及到郑庄公的兄弟以及石碏的劝谏,在后世的记忆或转述中,被错误地归集到同一个时间点上,或者将更早的隐公三年作为了一个笼统的代表。

2. 版本流传中的错误: 在《左传》漫长的流传过程中,尤其是在古代的手抄本时代,文本的讹误是难以避免的。也有可能是在某个版本的流传中,将桓公二年发生的“石碏谏宠州吁”记在了隐公三年条下。

3. 研究者的笔误或约定俗成: 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一些研究者在引用或撰写时,可能会沿用一个不准确的说法,或者因为习惯性地认为这件事发生在郑庄公早期的统治时期,而隐公三年又是郑国早期的一件大事,所以就将其归于此处。

为什么说“石碏谏宠州吁”是发生在桓公二年?

我们可以直接查阅《左传》桓公二年条。原文记载:“二年春,齐人伐北燕。……夏,州吁如陈。秋,卫人救郑。……冬,郑伯如陈。” 紧接着就在桓公二年,记载了“州吁作乱”:

> “州吁,郑伯之弟也,里克曰:‘君人者,不能制其子,不能制其弟,不能制其臣,不能制其妻,犹不能制其身。今君不能制子、弟、臣、妻,犹不能制身也。且州吁,贪,而又好兵,往在卫,卫人弗敢见,故君弗禁,乱之本也。’郑伯曰:‘何如?’里克曰:‘夫州吁,有宠而好兵,居军败,而又好犯上,莫之能制,此乱之所生也。君无德,而贪以扰民,虽子孙不能保也。’郑伯曰:‘何从?’里克曰:‘欲绝其患,不若绝患于未生。此君之道也。’”

这里的“里克”就是指石碏,他向郑庄公(郑伯)进谏,指出州吁的野心和危险性,并建议郑庄公及早采取措施,以免后患。虽然这里没有直接写出“州吁”,但上下文很清楚地指向州吁。后来州吁确实发动了叛乱,被石碏平定。

总结一下:

严格来说,将《石碏谏宠州吁》这个故事固定在“隐公三年”的时间点上,是不准确的。根据《左传》原文的记载,石碏(时称里克)向郑庄公进谏关于州吁的危险性,是在“桓公二年”。

所以,如果我们看到有人说“隐公三年”的时候,这很可能是一个流传中出现的误差,并非《左传》原文的真实时间线。在进行严谨的历史考证时,我们需要依据原文的实际记载来判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看题主在问题里提到《古文观止》,是不是题主只看了《古文观止》,没有看过《左传》原文?这个问题不看左传,确实有点困惑。

在最初的时候,《左传》和《春秋》是各自独立成书的,古人称之为“别本单行”,所以《左传》中文字,并不一定能和《春秋》完全对应上。把《春秋》和《左传》相互合并,那是后来的事情,杜预说这事是他干的,既“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符,比其义类,各随而解之”。

也就是说,传与经结合过程,其实就是对《左传》文本进行分解,按照年份再将它附录到《春秋》每一年后面的过程。这这分解文本的过程中,自然不可能每一处都分解的恰到好处,总有失误存在的。

而题主提到的这篇文章,恰好就是分裂失当的一个地方。

很显然,这一段文章和隐公四年开头的“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这句话是连在一起的,属于同一篇文章,叙述同一件事情。它们文气是贯通的,只有放在一起,叙事才是完整的。隐公三年石碏的这段谏言是就是为了讲清楚州吁之乱的前因而进行的追述。

但是,古人在分解左传文本的时候,因为那句“四年春”,而错误的这这里进行了割裂,将“四年春”以下这一句放在了隐公四年,如此一来,自然就将前面追述的内容割裂到了隐公三年。于是才就有了题主的困惑。

其实只要你把这两段文字合起来读,是不是就明白得多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石碏谏宠州吁》是否在隐公三年这件事,我们可以仔细梳理一下。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很多常见的《左传》版本或者解读中,《石碏谏宠州吁》的故事确实是放在“隐公三年”这个时间点上的。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说法。但是,当我们深入研究《左传》原文,或者参考一些更严谨的学术研究时,会发现情况并非如此简单,甚至可以.............
  • 回答
    关于石秀在多数读者评价中是否很低,这个问题需要分几个层面来探讨,因为“低”这个评价本身是很主观的,而且读者群体的构成也很多元。不过,如果我们以《水浒传》中其他许多英雄人物(如武松、林冲、鲁智深等)的 popularity 和正面评价作为参照系,那么可以说,石秀在大多数读者心中的评价确实不算特别高,甚.............
  • 回答
    石上纯也的新作,如位于东京南青山的「自由画廊」(Junya Ishigami’s Free Gallery),以其突破性的设计,在建筑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它如何实现了惊人的百米无柱空间,这背后蕴含着精妙的工程智慧和对材料特性的深刻理解。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要抛开对传统建筑的固有认知。通常情况下.............
  • 回答
    石智勇在2023年举重世锦赛上,以192公斤的挺举成绩成功夺冠,那一刻,他激情呐喊,声震全场,那一嗓子,是积蓄已久的爆发,是汗水与泪水的结晶,更是对极限挑战的胜利宣言。在他将杠铃稳稳举过头顶,裁判示意成功的那一瞬间,全场观众的欢呼声如同海啸般席卷而来。而石智勇,这位来自中国的举重名将,也在此刻将压抑.............
  • 回答
    石崇因拒绝孙秀索要绿珠而被杀,这个说法流传甚广,但要说它的“可信度”,我们得从史料的记载和故事的演变来细说。首先,从正史来看,《晋书》中关于石崇之死的记载,确实提到了孙秀因为绿珠而对石崇怀恨在心,并最终导致了石崇被杀。《晋书·石崇传》记载,石崇在洛阳时,“尝使人(孙秀)于其坐卖倡,秀不肯,曰:‘吾惟.............
  • 回答
    石田三成如果不出兵,那么关原之战就不会如期爆发,历史的走向自然也会截然不同。这可不是一个小小的涟漪,而可能是一场席卷整个日本的巨变。首先,咱们得明白,关原之战不是三成一个人拍脑袋决定的。它是德川家康在丰臣秀吉去世后,逐步蚕食丰臣家权力,打破“五大老”、“五奉行”制度的必然结果。三成作为丰臣秀吉的心腹.............
  • 回答
    邓肯和奥尼尔谁更强,这就像问科比和乔丹谁更强一样,都是篮球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俩位可都是各自时代的巨无霸,都是NBA历史上不可逾越的存在,硬要分个高下,那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先说说奥尼尔吧,人称“鲨鱼”。这名字起得太对了,这家伙在场上简直就是一条横冲直撞的鲨鱼,谁也挡不住他那股劲儿。奥尼尔.............
  • 回答
    石国鹏,一位曾活跃于公众视野并产生较大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他的言论常常涉及历史、教育、社会等多个领域。要评价其言论是否有依据,需要具体分析他所说的内容以及支撑这些内容的证据链条。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依据”的含义。在讨论公众人物的言论时,我们通常期待其言论能够建立在以下基础上: 事实性证据: 指的是.............
  • 回答
    石黑浩的女性机器人,确实是人工智能和仿生学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但要评价她们,我们得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而不仅仅是她们的外形。首先,外观上的逼真度。石黑浩团队的机器人,尤其是女性机器人,在模拟人类外观上可谓是登峰造极。她们的面部表情、肌肤纹理、甚至细微的毛孔都力求还原,这背后是海量的数据采集和精密.............
  • 回答
    石峁古城的城防水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当时(大约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500年之间)的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顶尖的。它的规模、建造技术和设计理念,都显示出一种超乎寻常的防御能力。要想详细了解,咱们得一层一层地扒开来看。首先,规模的震撼是石峁城防最直观的体现。你想想,这是一个总面积高达400万平方.............
  • 回答
    石田三成与德川家康的治国能力,两者都曾搅动风云,也都在日本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如果三成未能饮恨关原,而是取得了天下,日本的历史轨迹又会走向何方?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细致地探讨。石田三成的治国能力:忠诚与效率的化身,但缺乏包容石田三成的治国能力,最鲜明的标签便是他对丰臣.............
  • 回答
    关于石康和高晓松的关系,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而且圈子里也一直有各种说法。要说他们“关系不好”,可能也不能一概而论地简单概括,更像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夹杂着互相欣赏、又存在一些分歧和距离的状态。咱们得从他们当时在文化圈的影响力说起。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石康凭借《晃晃悠悠》、《青春不败》等.............
  • 回答
    “石女”这个词,在很多人心里可能带着一丝神秘,甚至有些沉重。它指的是女性在生理上可能存在一些情况,比如阴道发育不全或缺失,导致她们无法进行性交。这并不是疾病,更不是缺陷,而是一种生理上的独特存在。如果“石女”这个词用在你身上,首先,我想说的是,请不要感到孤单,更不要因此否定自己的价值。我们每个人,生.............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关于王石是否会因为失去万科控制权而导致与田朴珺的关系生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个人情感、社会地位、经济利益以及舆论等多个层面。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尽量详细地探讨可能性:一、 影响关系变化的潜在因素:1. 社会地位与身份认同的转变: “控制万科”是王石身份的核心标签: 多.............
  • 回答
    炉石传说,这款卡牌游戏以其精美的画风和丰富的背景故事吸引了无数玩家。然而,在那些看似光明正义的画面背后,有时隐藏着令人不寒而栗的细节,让人不禁背后发凉。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炉石传说中那些细思极恐的原画,探究它们背后隐藏的黑暗与不安。1. 死亡之握:冰冷中的一丝残忍提到“死亡之握”,玩家们首先想到的是死.............
  • 回答
    要说《炉石传说》最失败的传说卡牌,这话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因为它不像“最强卡”那样有明确的标准,更多的是一种玩家群体的共识和对游戏体验的深刻感受。在我看来,如果非要挑出一张,那“加尔鲁恩”(Gorehowl)可以说是当年那个版本里,最让人大跌眼镜,也最让人觉得“这钱花得不值”的传说卡了。为啥这么说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