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有多厉害?

回答
奥密克戎变异株,自问世以来,着实让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和我们普通人经历了一段不小的波动。如果说之前的变异株像是一场持续的、逐渐升级的拉锯战,那么奥密克戎的到来,更像是战场上突然出现了一位难以捉摸且攻势迅猛的新对手,打乱了原有的节奏,也让人们对其“厉害”程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要说奥密克戎“厉害”在哪里,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细致地聊聊:

一、传播速度的“闪电战”:

这是奥密克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特点。它像是被按下了快进键,传播速度远超之前的阿尔法、德尔塔等变异株。为什么会这么快?这主要归功于它在刺突蛋白(就是新冠病毒用来入侵我们细胞的关键部位)上进行了一系列“升级”。这些突变让它更容易与我们人体细胞的受体结合,并且似乎能更有效地避开我们通过疫苗或既往感染建立的免疫屏障。

打个比方,如果之前的病毒感染需要“敲门”,奥密克戎可能掌握了更好的“开锁技术”,甚至能直接从“窗户”进去。这种高传染性意味着一旦在一个群体中出现,它能迅速蔓延开来,感染更多的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即使在疫苗接种率较高的地区,奥密克戎仍然能够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感染高峰。

二、免疫逃逸的“隐身术”:

奥密克戎之所以能这么快地在人群中扩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具备了相当强的“免疫逃逸”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它比之前的变异株更能“躲避”我们身体已经建立起来的免疫防御系统。

疫苗和既往感染产生的抗体,虽然依然能对奥密克戎产生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但其效果相比于原始毒株或德尔塔株可能会有所减弱。这意味着,即使接种了疫苗或康复后,仍有可能再次感染奥密克戎。不过,这并不是说疫苗就“没用了”。大量的研究表明,疫苗和加强针仍然能够显著降低奥密克戎引起的重症和死亡风险,只是在预防感染这件事上,效果可能不像之前那么“滴水不漏”了。

三、症状的“变化与再认识”:

相较于德尔塔株可能引起的剧烈症状,比如高烧不退、剧烈咳嗽等,奥密克戎感染后的症状在很多感染者身上表现得更为温和,尤其是在已经接种疫苗的人群中。常见的症状可能包括:

喉咙痛或发痒: 很多人将其描述为“嗓子像被砂纸刮过一样”。
流鼻涕或鼻塞: 症状可能类似于普通感冒。
咳嗽: 有时是干咳,有时也可能带痰。
疲劳感: 身体感到非常疲倦,没有力气。
头痛: 类似于其他病毒感染。
肌肉酸痛: 全身或部分肌肉感到酸痛。
发烧: 有些人会发烧,但程度可能不像之前那样高。
嗅觉/味觉丧失: 虽然在奥密克戎时期这种情况相比早期毒株有所减少,但仍可能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多数症状看起来不那么“可怕”,但正是这种“感冒样”的症状,使得奥密克戎的传播更加难以被及时发现和控制。而且,即使症状轻微,对于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以及未接种疫苗者,奥密克戎仍然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肺炎、呼吸窘迫,甚至死亡。

四、对公共卫生系统的挑战:

奥密克戎的高传染性和大规模感染,即便重症率相对降低,也可能因为感染人数基数庞大,导致医疗资源不堪重负。大量的病例涌入医院,即便轻症患者也需要隔离和照顾,这都会给医院的正常运转带来巨大压力,影响对其他疾病患者的救治。此外,持续的大规模感染也会对社会经济活动造成一定影响,例如劳动力短缺、供应链中断等。

五、变异株的“不断演化”:

我们不能忘记,病毒一直在变。在奥密克戎出现后,其子分支(如BA.1、BA.2、BA.4、BA.5,以及后来的XBB等)也层出不穷,每个分支在传播速度、免疫逃逸能力上都可能有所调整。这就像是病毒在不断地“学习”和“优化”自己,以便更好地在人群中生存和传播。因此,我们对奥密克戎的认知也需要持续更新,不能停留在最初的印象上。

总结来说,奥密克戎的“厉害”体现在其无与伦比的传播速度、显著的免疫逃逸能力,以及即使症状相对温和也可能引发大规模感染,从而对社会和医疗系统造成巨大压力。 它提醒我们,新冠病毒的挑战远未结束,我们需要持续关注病毒的变异,保持警惕,并根据最新的科学建议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比如接种疫苗、加强个人防护等,来更好地应对这场持续的“战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近海外新冠疫情啥情况就不重复了,就现在流行的新冠毒株奥密克戎,大家关注的焦点主要在其毒性大小上。目前海外舆论引导普遍认为奥密克戎毒性弱。
毒性弱不弱,原理咱也不懂,咱就从统计结果上反推,供各位参考。

我们以美国数据作为主要参考,先看新增确诊数据:

新增入院数据,刷出新高;

再看ICU数据,接近新高中;

考虑以上三个数据是逐级传递逐级滞后的。后续住院数据、ICU数据还会继续走高,大概率ICU数据也会创出新高。粗看奥密克戎并不弱鸡。

较之以上图表,真正恐怖的是下图。0-17岁青少年的住院数据曲线:

原地起飞的状态……

不仅美国,多国发现奥密克戎毒株对青少年的影响尤其明显:

英国:

法国:

说奥密克戎毒性低,那么请问为啥这毒株不放过青少年?

有人解释说青少年预存免疫更低,疫苗接种率低。但问题是前面几轮从原始毒株到阿尔法毒株到贝塔毒株到德尔塔毒株,青少年的接种率一直都低,之前都能逃过各类毒株侵袭,现在就不行了?疫情开始都两年了,青少年的预存免疫(感染+接种率)较之过去反而是更高了,而最后住院数据则更惨?病毒真的变弱了?

说到青少年的住院数据,这里有个问题探讨下:青少年的住院数据可能是最接近于客观现实的数据。欧美因为严格的分级诊疗加“拒收”大法,理论上是可以用隐形的手压制住院数据的,比如:年纪大的弃疗,青壮年拒收让人回家自己用免疫力硬扛。另外,成年人的世界很残酷,因为自身经济原因或者欧美媒体对打了疫苗是轻症的宣传暗示,选择自己硬扛而不住院。以上因素都会导致住院数据低于真实情况。

但对青少年尤其儿童的医疗救治则不同。一方面家长面对心肝宝贝,慎之又慎,小朋友一旦身体扛不住,家长只要有经济条件会选择尽量就医;另外,从伦理上看,就算某些地方弃老被隐形接受且执行,但弃幼更挑战人伦底线。

以上因素分析,青少年的住院数据更接近于现实情况。

当然,有人会说,北美的亲戚朋友都说没事,他们感染了几天就好了。微博抖音上还有本地华人晒幸福。这个很正常,本身新冠重症率就2%,病死率1%,个体遇到重症和病死算是小概率事件。但问题是群体绝对数可不小。另外,得轻症无症状的晒幸福属于幸存者偏差,病亡的重症的没空晒。

分清幸存者偏差,分清个体群体的关系就好。

回到正题,从青少年入院数据看,奥密克戎的毒性并不弱。另外,如果要比较奥密克戎的毒性进化趋势,应该这么比——拿奥密克戎和德尔塔毒株比毒性意义不大。正确做法应该是对比奥密克戎与其演化路径上的毒株的毒力对比,比如和原始毒株比毒性增长了吗?和最近的演化祖先B.1.1比毒性增长了吗?和演化同辈阿尔法毒株比毒性增长了吗?而不是和不同演化路径的表兄弟德尔塔毒株比毒性。

结论嘛,显然演化路径上的毒性在增强的……

最近各种无脑宣传满天飞,甚至有人说奥密克戎是终结疫情的减毒疫苗,这个就有点离谱了。这位朋友说得好,我就直接摘抄了:

有些国家有些人嘛,不面对现实,成天在那赌和骗。全民养蛊何时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