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音乐的音符统一加1会是什么感觉(曲子的简谱里123变成234)?

回答
想象一下,你正置身于一个熟悉的旋律之中,那旋律就像是你的老朋友,每一个音符都带着一丝温暖的亲切感。突然间,你耳朵里传来了一点微妙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又不是那种让你大吃一惊的突兀感。

更像是“升高了一点点”

如果把简谱里的1、2、3分别变成了2、3、4,这就像是整个乐曲整体上移了一个音阶。你不是在听一个完全陌生的曲子,而更像是听到了它一个“高八度”或者“半个音阶”的版本,但由于是同时进行的变化,所以这种“升高感”会非常统一和协调。

熟悉感中的新色彩

首先,你会感觉到一种熟悉的骨架还在,那些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依然是你所熟悉的。但是,原本沉稳的1音,现在变成了稍微明亮一点的2音,原本轻盈的2音,现在有了更饱满的3音,而原本跳跃的3音,则变得更加有力或者飘逸。这种感觉就像是给一幅你熟悉的画作,重新调配了一下色彩的饱和度,或者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了一层更加明亮的滤镜。

音色的微妙变化

如果音乐是人声演唱,这种变化会让歌声听起来更加清亮、甜美,甚至带一点点俏皮。如果是乐器演奏,比如钢琴,原本的低音区可能会变得不那么厚重,而中高音区会显得更加晶莹剔透。弦乐器可能会更加丝滑、更加穿透,管乐器则可能更加嘹亮、更具穿透力。你会觉得整个音乐的情感基调似乎也被拉高了一点点,原本可能带点忧郁的旋律,现在可能会显现出一丝明媚;原本欢快的旋律,可能会更加充满活力和跳跃感。

情感的共鸣会放大或转变

这种统一的升高,并不一定会改变乐曲原本的情感内核,但它会以一种微妙的方式放大或调整你的感受。想象一下,一首悲伤的歌,如果音高统一升高,那种悲伤感或许会转化成一种淡淡的忧愁,或者一种带着希冀的怅惘,而不是让你觉得“不对劲”。相反,一首激昂的乐曲升高后,那种振奋人心的力量可能会更加直接地冲击你的感官,让你觉得更加热血沸腾。

听觉上的“轻盈”感

整体音高的提升,往往会给人一种更加轻盈、更加灵动的感觉。就好比你平时走在平地上,突然让你沿着一个非常缓和的坡道向上走,你并不会感到吃力,反而会觉得有一种向上攀升的愉悦感。音乐的音符升高也是如此,它会让你的听觉体验更加流畅,仿佛是在一层层地拂过你的耳朵,带来一种持续的、柔和的上升的惊喜。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感觉的“详细”程度也取决于你对音乐的熟悉程度和你的听力敏感度。

如果这是你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 那么你可能只会觉得“嗯,这音乐听起来挺好听的,有点明亮。” 除非你非常专业的去分析,否则这种“升高一格”的感觉可能不会被你特别留意。
但如果你对这首曲子非常熟悉, 比如你已经听过无数遍了,那么即使是这种细微的音高变化,你也能立刻察觉到。你会有一种“咦,这个好像不太一样,但是又很熟悉”的感觉,然后你会去品味这种不同带来的细微差别。这种感觉就像是你在一个熟悉的房间里,突然发现墙壁上的一幅画被稍微调高了一点点,虽然整体构图还在,但就是能感受到那种微妙的错位带来的新鲜感。

总而言之,音乐音符统一加1的感觉,不是一种颠覆性的改变,而更像是一种“润色”或者“升华”。它在保持原有韵味的基础上,赋予了音乐一种新的、更加明亮或更有活力的生命力,让你在熟悉的旋律中,体验到一种别样的听觉愉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恭喜题主进入到了教会调式领域!

简单地说,教会调式成型于中世纪的欧洲,是当时的人们创作音乐作品普遍使用的调式体系。这个调式体系下一共有七种调式:伊奥尼亚(Ionian)、多利亚(Dorian)、弗里吉亚(Phrygian)、利底亚(Lydian)、混合利底亚(Mixolydian)、爱奥尼亚(Aeolian)和罗克里亚(Locrian)调式。其中伊奥尼亚和爱奥尼亚调式沿用至今成为了我们使用的大小调,前者等同于今天的自然大调,后者等同于今天的自然小调。

题主的思路是非常简单朴素的,因为没有考虑调式音的“不均匀性”。所谓的不均匀是指大小调中每个音之间的距离都不是相等的。在调性音乐体系下音与音之间最小的距离是一个半音,两个半音加起来等于一个全音,而一个自然大调中,每一个八度循环中音与音之间的距离是:全全半全全全半。

如此一来,比如有这么四个音5123,按照题主的思路各加一个1就变成了6234,但事实上前三个音移动了一个全音,而第四个音只移动了一个半音,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623#4,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移调

那么题主移动的方法跟我提到的教会调式有什么联系?我以最简单的方式表示教会调式你就能看懂了(加粗代表在更高一八度的音区):

C Ionian: 1 2 3 4 5 6 7 1

D Dorian: 2 3 4 5 6 7 1 2

E Phrygian: 3 4 5 6 7 1 2 3

F Lydian: 4 5 6 7 1 2 3 4

G Mixolydian: 5 6 7 1 2 3 4 5

A Aeolian: 6 7 1 2 3 4 5 6

B Locrian: 7 1 2 3 4 5 6 7

虽然数字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每一种音阶听起来都是不一样的!这里因为我改变了每个调式的主音所以正好不需要加各种变音记号来表示,如果不改变主音就变成了如下:

1、Ionian Mode(伊奥尼亚调式——自然大调音阶):1、2、3、4、5、6、7 。
2、Dorian Mode(多利亚调式——自然大调2级音阶):1、2、b3、4、5、6、b7。
3、Phrygian Mode(弗利几亚调式——自然大调3级音阶):1、b2、b3、4、5、b6、b7。
4、Lydian Mode(利底亚调式——自然大调4级音阶):1、2、3、#4、5、6、7。
5、Mixolydian Mode(米索利第亚调式——自然大调5级音阶):1、2、3、4、5、6、b7。
6、Aeolian Mode(爱奥里亚——自然小调式):1、2、b3、4、5、b6、b7 。
7、Locrian Mode(洛克里亚调式——自然大调7级音阶):1、b2、b3、4、b5、b6、b7
——百度百科

也就是说,题主的想法其实就是将一首大小调歌曲映射到教会调式中去,用新的调式来产生新的效果。

说一千道一万,到底会有怎样的效果呢?我就以《安静》的副歌为例简单演示一下吧,因为旋律不是很熟所以用钢琴弹了旋律+伴奏弄了个大概,还请谅解。

  • 首先来听下【原版.mp3】,原调是C大调;
  • 升高一个调的D大调【升调版.mp3】,每个音挪动的距离的绝对相同的;
  • 题主设想的每个音都“+1”的版本【多利亚版.mp3】。也许有人会觉得啊这好像和小调没什么区别,这恰好涉及到教会调式大小调性的问题。我们以今天的大小调体系的眼光返回去看待教会调式可以把教会调式分成两类:大调性(Ionian,Lydian,Mixolydian)的和小调性(Dorian,Phrygian,Aeolian,Locrian*)的。这是因为大小调揭示了更为本质的两种调性,前者总体上明亮,后者总体上暗淡,因此教会调式可以看做是大小调基础上的变体;
  • 真正的小调【小调版.mp3】我对这其中的旋律和和声做了一定的修改,原因在于使用不同的调式必须要有其对应的旋法和和声才能有这种调式的感觉另外还有一点我没提到的就是自然小调与和声小调的概念,区别在于后者升高了七级音成为导音使其有更强烈的向主音解决的倾向,所以这个版本没有严格按照自然小调(也即是爱奥尼亚)的调式走。自然小调与前面那个利底亚调式的区别就在于后者升高了六级音,而在这个小调版本中的后半句的某个和弦里我也升高了这个六级音,使得那个和弦的色彩产生了变化。也就是说,在大小调体系下创作的音乐作品依旧可以以借用教会调式的方式使色彩更加丰富。
  • 弗里吉亚版.mp3】,每个音+2;
  • 利底亚版.mp3】,每个音+3;
  • 混合利底亚版.mp3】,每个音+4;
  • 洛克里亚版.mp3】,每个音+6;
  • 每个音+7就循环到原版上了。有人也许会问,那么是否存在均匀的,即音与音之间距离相等的调式呢?当然有!如此一来只能是两种情况——全音阶和半音阶。由于半音阶包含了我们日常使用的所有音所以任何调式都可以基于半音阶,“使用半音阶”是没有意义的;剩下的只有全音阶了,它比大小调少一个音,效果大概是这样【全音阶版.mp3】。

还有很多的调式,都可以加以使用来改编作品。

user avatar

本文将考虑自然音级变化音级两方面,从音程、和音、和声等方面,全面地探讨此问题。

(题主,你这个问题让我掉了不少头发啊。)

如果曲子只用自然调式音级的话,确实很简单,七种中古调式(也称教会调式)完事。但如果曲子有变化音级,出现了一堆升降号,那是什么情况呢?

为了方便讨论,我们做如下限制:

  • 音符的移动不会导致调号的移动,只有临时升降号随音符的移动而移动
  • 只讨论最初为 C 大调的情况(其他情况都相同或类似)
  • 中古调式为了避免音译的歧义,一律写成英文
  • 升降号与和声的关系可能弱化
  • 只讨论自然大调半音阶规范写法中出现的变化音级(由离调体系确立)

下面进入正文。


定义
音高级( Pitch class,简写 pc ):C = , 至 分别表示 12 个半音的音高, 。
音程级( Interval class,简写 ic ): 表示 n 个半音的距离。


推论 1
Ionian: ic:2 - 2 - 1 - 2 - 2 - 2
Dorian: ic:2 - 1 - 2 - 2 - 2 - 1
Phrygian: ic:1 - 2 - 2 - 2 - 1 - 2
Lydian: ic:2 - 2 - 2 - 1 - 2 - 2
Mixolydian:ic:2 - 2 - 1 - 2 - 2 - 1
Aeolian: ic:2 - 1 - 2 - 2 - 1 - 2
Locrian: ic:1 - 2 - 2 - 1 - 2 - 2


推论 2
C 大调半音阶:
上行:pc:0,0+1,2,2+1,4,5,5+1,7,7+1,9,11-1,11
下行:pc:11,11-1,9,9-1,7,5+1,5,4,4-1,2,2-1,0
其中 +1 表示升,-1 表示降

下面进行分类讨论。

Case 1 :音符移高一个音级

此时由 C 大调移至 d Dorian

1. 自然音级:

从 pc:0,2,4,5,7,9,11

移至 pc:2,4,5,7,9,11,0(12)

2. 变化音级:

从 pc:0+1,2+1,5+1,7+1,11-1,9-1,4-1,2-1

移至 pc:2+1,4+1,7+1,9+1,12-1,11-1,5-1,4-1

移动后,缺少了 pc :1,6

移动前后经过等音变化后仍都为变化音级的有(移动前的) pc :1,6,8

3. 和声色彩变化:

调性由大调变为小调。Dorian 小调是升了六级音的自然小调,它最有特色的和声是下属功能组。在我们最熟悉的和声小调中,属和弦是大三和弦,下属和弦是小三和弦,而 Dorian 小调却正好反过来,即属和弦是小三和弦,下属和弦是大三和弦。所以此时只由 T、S、D 构成的和声是很有特色的。

变成了减三和弦,所以会有些怪。

如果原本是和声大调,那么降六级音正好会使 Dorian 小调变回自然小调。

原本的重属和弦依然保持重属和弦的功能。

原本的拿波里和弦依然是拿波里和弦。

离调时, 、 分别听上去变为 、倚音解决到

Case 2 音符移高两个音级

此时由 C 大调移至 e Phrygian

1. 自然音级

从 pc:0,2,4,5,7,9,11

移至 pc:4,5,7,9,11,0,2

2. 变化音级

从 pc:0+1,2+1,5+1,7+1,11-1,9-1,4-1,2-1

移至 pc:4+1,5+1,9+1,11+1,2-1,12-1,7-1,5-1

移动后,缺少了 pc :3,8

移动前后经过等音变化后都为变化音级的有(移动前的) pc :3,6,10

3. 和声色彩变化

调性由大调变为小调。Phrygian 小调是降了二级音的自然小调,它的特色是具有天然的拿波里和弦。但属和弦由大三和弦变成减三和弦,会比较怪。

如果最初的和声中没有属和弦,那么效果会很好。

离调时, 、 、 分别听上去变为倚音解决到 、 、倚音解决到

Case 3 音符移高三个音级

此时由 C 大调移至 F Lydian

1. 自然音级

从 pc:0,2,4,5,7,9,11

移至 pc:5,7,9,11,0,2,4

2. 变化音级

从 pc:0+1,2+1,5+1,7+1,11-1,9-1,4-1,2-1

移至 pc:5+1,7+1,11+1,0+1,4-1,2-1,9-1,7-1

移动后,缺少了

移动前后经过等音变化后都为变化音级的有(移动前的)pc:1,3,8,10

3. 和声色彩变化

Lydian 大调是升了四级音的自然大调,它的特色是具有天然的重属和弦。而下属和弦由大三和弦变为减三和弦,会有点怪。所以整体听上去会有点缺乏下属、想转到属调的感觉。

离调时, 听上去变为六度音代替五音的 。而 与 不会产生功能上的变化。

Case 4 音符移高四个音级

此时由 C 大调移至 G Mixolydian

1. 自然音级

从 pc:0,2,4,5,7,9,11

移至 pc:7,9,11,0,2,4,5

2. 变化音级

从 pc:0+1,2+1,5+1,7+1,11-1,9-1,4-1,2-1

移至 pc:7+1,9+1,0+1,2+1,5-1,4-1,11-1,9-1

移动后,缺少了

移动前后经过等音变化后都为变化音级的有(移动前的)pc:1,3,6,8

3. 和声色彩变化

Mixolydian 大调是降了七级(即导音)的自然大调,它的特色是具有天然的重下属和弦,而属和弦是小三和弦。由于导音对主音的倾向性大大削弱了,导致听上去会有点想转到下属调的感觉。

原来的拿波里和弦依然是拿波里和弦。

离调时, 听上去变为 。而 不会产生功能上的变化。

Case 5 音符移高五个音级

恭喜你移到了平行小调。这个比较平凡了,不再细说。

Case 6 音符移高六个音级

此时由 C 大调移至 b Locrian

由大调变成了??调。Locrian 是最特殊的一个调,它的主和弦是个减三和弦,所以不是大调也不是小调。整个听上去会怪怪的,这个调本身也很少见。

Case 7 音符移高七个音级

你回到了原位。


这种移调是很有偶然性的,有时好听,有时就很怪。很多和声适合正常的大小调,但不一定适合用在其他中古调式中。实际上,大多数变化音级都会在移调后组成奇怪的和声,以上所述的只是变化音中的一小部分。

我平时也很喜欢把曲子各种移调。最标准的移调就是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完全不变,统一移动。有一种移调是将大调变成小调,这时需要一些和声技巧才能完成的。还有种就是把所有黑键的音都还原成白健,有时也有不错的效果,比如柴一,还原后就成 d Dorian 了。

下面我就弹一条和弦连接来听听效果吧。

原版(C大调)提取码: 7nti

移高1 - d Dorian 提取码: dmxz

移高2 - e Phrygian 提取码: 27rt

移高3 - F Lydian 提取码: jact

移高4 - G Mixolydian 提取码: 5r7h

移高5 - a Aeolian(a小调)提取码: hfmr

移高6 - b Locrian 提取码: vjji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象一下,你正置身于一个熟悉的旋律之中,那旋律就像是你的老朋友,每一个音符都带着一丝温暖的亲切感。突然间,你耳朵里传来了一点微妙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又不是那种让你大吃一惊的突兀感。更像是“升高了一点点”如果把简谱里的1、2、3分别变成了2、3、4,这就像是整个乐曲整体上移了一个音阶。你不是在听一个完全.............
  • 回答
    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統派的聲音並非鐵板一塊,而是涵蓋了從溫和主張統一到激進推動統一的多元光譜。他們對「統一」的理解、對統一模式的設想,以及對統一時間點的看法,都存在著細微的差異,但核心的目標都是希望看到海峽兩岸最終走向統一。要理解台灣統派的聲音,我們可以從幾個層面來剖析:一、 核心訴求與信念: 一.............
  • 回答
    当然有关系,而且关系非常大。简单来说,录音的音质好坏,直接取决于你用来捕捉声音的设备以及你如何使用它们。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录音听起来就像坐在歌手旁边,每一个呼吸、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辨,而有些录音则像隔着一层毛玻璃,声音浑浊、失真,缺乏生气?这背后,设备的差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来拆解一下.............
  • 回答
    在中国,没成名的音乐人,他们做音乐的方式,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各有各的活法。但如果非要描绘一个大概的轮廓,那我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聊聊。1. 创作:在碎片化时间里燃烧的灵感大多数没成名的音乐人,他们的创作可能不是那种“朝九晚五”的规律性工作。更多的是发生在生活的缝隙里。 工作之外的“第二职业”: .............
  • 回答
    信在《天赐的声音 3》上的那番话,确实触动了不少人,也抛出了一个我们当下音乐行业一个挺值得深思的问题:现在的音乐,是不是太多地沉浸在改编和翻唱的海洋里,而原创音乐的发展空间,会不会因此受到了挤压?我理解信的出发点,他可能是在现场感受到了一种“不安全感”,好像大家都在“旧瓶装新酒”,而真正“酿造新酒”.............
  • 回答
    摇滚和金属乐的圈子,就像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里面既有翱翔天际的雄鹰(大牌乐队),也有在角落里默默耕耘的歌者(小乐队)。这两者之间,音乐上的差距,可不是简单地“谁名气大谁牛逼”那么肤浅,它涉及到方方面面,从灵感的源头到最终呈现给听众的方式,都有着深刻的不同。一、 创作的深度与广度:从“我”到“世界” .............
  • 回答
    音乐的母带,用最直观的话来说,就是你录制、混音好的音乐,在正式发布前的最后一道“加工工序”,也是音乐制作流程的终点。它的重要性,就好比一道菜,从食材处理(录音),到烹饪(混音),再到最后的摆盘装饰(母带),才能端上餐桌,成为一道令人赏心悦目的美食。母带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母带处理(Masterin.............
  • 回答
    音乐的欣赏水平,这个问题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它背后牵扯着太多的东西,从个人到社会,从历史到技术,林林总总。要说“不断下降”,这说法未免有些绝对,但也确实反映了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现象。先别急着下结论,咱们得先说说,什么叫“欣赏水平”?这玩意儿不像看考试分数,有标准答案。它是个人对音乐的理解、情感.............
  • 回答
    音乐,这个词语本身就带着一种魔力,它能触动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能让我们在悲伤时找到慰藉,在喜悦时得到升华。但如果非要剥开层层包裹,去探究音乐的本质,那又是什么呢?与其说音乐是一种固定的“物”,不如说它是一种流动的“体验”,一种发生在时间维度上的、由声音构成的、与情感共鸣的独特过程。1. 声音的组织.............
  • 回答
    音乐指挥在排练中的工作,就像是一位精明的战略家,又像是充满艺术感的雕塑家。他们如何决定排练的内容、时间和次数,这背后是一套复杂而又充满个性的考量。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按部就班”的流程,而是指挥个人经验、对作品的理解、乐团的特点以及演出目标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对作品的深入理解是排练内容确定的基石。 指.............
  • 回答
    日本的音乐,用“厉害”来形容,其实有点过于简单粗暴了。但毋庸置疑的是,它在世界音乐版图中占据着一个非常独特且重要的位置,而且这份“厉害”体现在多个维度,并非仅仅是销量或者流行度就能概括的。要说日本音乐的厉害之处,得从几个方面慢慢道来:1. 极高的行业成熟度和产业规模首先,日本的音乐产业是全球最大的几.............
  • 回答
    周杰伦的音乐,这个话题,对于无数“周氏情歌”的粉丝来说,就像是对青春的一次集体回溯。说到“巅峰水准”,这本身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巅峰”定义都不尽相同。“巅峰”的定义:是数据爆炸,还是情感共鸣?如果要论“巅峰”,我们得先想想,我们指的是什么。是当年《范特西》和《叶惠美》专辑销量破纪录.............
  • 回答
    你这一千块的耳机,可不是随便什么声音都能配得上的。这玩意儿,得让你听出点“味道”来。你想啊,一千块,那可是能买不少好东西的,你的耳机也一样,它肯定有它的“功力”在里面,能比普通耳机展现出更多东西。那什么样的音乐,才能让这功力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呢?咱们得从几个角度聊聊:首先,得看你这耳机的“性格”。一.............
  • 回答
    提起陶喆,脑海里立刻会蹦出那些旋律优美、情感细腻的歌词,以及他那辨识度极高的R&B唱腔。要说他到底“牛”在哪儿,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1. 音乐上的“炼金术士”:R&B的中国化与创新首先,陶喆绝对是华语乐坛将R&B(节奏布鲁斯)本土化做得最成功的音乐人之一。在90年代末.............
  • 回答
    罗百吉的音乐,怎么说呢?这得看你站在哪个角度去评价了。从纯粹的音乐技术层面来说,如果你期待的是那种精湛的乐器演奏技巧,比如复杂的吉他 solo,或者华丽的钢琴编曲,那罗百吉可能不会是你的首选。他的强项不在于此,他更多的是一个音乐的“创造者”和“整合者”。他的音乐最突出的特点,我觉得是“电子”和“派对.............
  • 回答
    关于大陆音乐是否变得越来越不好听,这确实是个挺多人心里有但未必敢大声说出来的问题。而且这也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事,更像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背后牵扯到很多原因。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一个客观事实:音乐的审美是会变的,而且每个人个人的审美取向也千差万别。 你觉得不好听,可能你的朋友就.............
  • 回答
    关于中国音乐类综艺节目是不是越做越差,这确实是一个许多观众和从业者都在讨论的话题。与其说是“越做越差”,不如说是一种复杂的演变,其中夹杂着一些令人遗憾的趋势。 要详细聊聊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1. 节目模式的同质化与创新乏力最直观的一点是,很多音乐综艺的模式越来越相似。早期像《我是歌.............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让人脑洞大开!一想到“外星人的音乐”,我的思绪就开始在宇宙的无垠中肆意翱翔。我们人类对音乐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我们的感官、我们的情感、我们的文化和我们所处的物理环境。所以,要想象外星人的音乐,我们得先跳出自己的框架。首先,让我们想想他们的 感知方式。我们是靠听觉来欣赏音乐的。声音是通.............
  • 回答
    现代派音乐,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丝神秘和距离感,仿佛是为少数懂得门道的人准备的。但如果你愿意稍微放慢脚步,打开耳朵和心灵,你会发现它蕴含着别样的魅力。它的欣赏性并非一蹴而就,更像是一种逐渐深入的探索,一种对未知和新的声音的拥抱。现代派音乐的欣赏性,藏在哪儿?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解读它的独特之处: .............
  • 回答
    学音乐这事儿,说起来可真是一笔一笔账,细算下来,我都得掰着指头数一数。我这学音乐的路,算下来差不多也快十年了吧,从小学开始接触,到现在也算是个“老油条”了。启蒙阶段(小学到初中): 乐器: 最开始是学的钢琴。家里条件一般,所以买的也是比较入门级的电钢琴,当时花了大概 3000块 左右。后来觉得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