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代派音乐的欣赏性在哪里?如何欣赏?

回答
现代派音乐,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丝神秘和距离感,仿佛是为少数懂得门道的人准备的。但如果你愿意稍微放慢脚步,打开耳朵和心灵,你会发现它蕴含着别样的魅力。它的欣赏性并非一蹴而就,更像是一种逐渐深入的探索,一种对未知和新的声音的拥抱。

现代派音乐的欣赏性,藏在哪儿?

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解读它的独特之处:

打破常规的听觉体验: 这是现代派音乐最直接也最鲜明的特点。它不像古典音乐那样遵循严谨的旋律、和声、节奏模式,而是大胆地尝试各种“不和谐”的声音,非传统的音色组合,甚至是“噪音”。这种打破常规,本身就是一种挑战,挑战我们早已习惯的听觉秩序。当你第一次听到某个现代派作品时,可能会觉得刺耳、混乱,甚至难以入耳。但正是这种“不舒服”,反而激起了我们内心的好奇和探索欲。它迫使我们重新审视“好听”的定义,不再仅仅局限于悦耳的旋律,而是去感受声音本身的质感、张力和变化。

情感的深度与广度挖掘: 现代派音乐并不意味着没有情感。恰恰相反,它试图表达的情感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复杂、微妙,甚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难以言喻的。作曲家们通过非传统的音响手段,去描绘内心的焦虑、迷茫、冲突、孤独,以及对生命深层次的思考。比如,勋伯格的十二音技法,虽然听起来结构复杂,但其背后往往蕴含着作曲家对个体存在意义的深刻追问。如果你能进入音乐的情境,你会发现它能触碰到你内心深处那些不曾被轻易触及的角落,引发一种深刻的共鸣。

智性与哲思的交融: 许多现代派音乐作品,都承载着作曲家深厚的思想和哲学理念。他们不仅仅是创作音符,更是在通过声音来探讨艺术的本质、社会的变迁,甚至是人类的未来。例如,一些电子音乐的实验,就是在探索声音作为一种独立媒介的可能性。欣赏这些音乐,就像在阅读一篇充满隐喻和象征的哲学文章,需要你调动智力,去理解音乐背后的意图和结构。这种智性的挑战,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音色的无限可能: 现代派音乐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乐器”和“声音”的认知。除了传统的管弦乐器,电子乐器、人声的非传统发声方式、甚至日常的噪音,都可能成为音乐的素材。作曲家们会仔细雕琢每一种声音的特质,让它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产生独特的音响效果。这种对音色本身的关注,就像画家对色彩的运用一样,能够营造出千变万化的听觉画面,带来全新的感官刺激。

结构的解放与重塑: 传统音乐有着相对固定的曲式结构,比如奏鸣曲式、赋格等。现代派音乐则常常打破这些束缚,创造出全新的结构。这种结构上的自由,使得音乐的展开更加不可预测,也更能体现作曲家随性的创作意图。欣赏时,你可以不再拘泥于找到“主题如何发展”,而是去感受音乐的整体流淌,它如何从一个片段过渡到另一个片段,如何构建一个独特的音乐世界。

那么,如何才能欣赏现代派音乐?

这并非是一个需要掌握什么复杂公式的过程,更像是一种“心法”的调整和视角的转变:

1. 放下“好听”的预设,敞开心扉: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不要带着“我需要听到一段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的期望去听。现代派音乐的“好听”不在于表面的悦耳,而在于其内在的张力、色彩和思想。试着把耳朵当作一个全新的接收器,不带评判地去感受声音的原始信息。

2. 从简单的作品开始,循序渐进: 并非所有现代派音乐都一样“难懂”。可以从一些相对容易入门的作品开始,比如一些印象派末期(如德彪西、拉威尔)的晚期作品,或是20世纪初的一些新古典主义作品,它们可能还保留着一些传统音乐的痕迹,但已经开始进行大胆的尝试。慢慢地,你会对这种新的音乐语言产生一定的熟悉感。

3. 了解背景和作曲家意图: 很多时候,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生平经历、以及他们想要通过音乐表达什么,能极大地帮助我们理解作品。比如,知道勋伯格在创作十二音音乐时,是为了摆脱传统调性的束缚,表达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再去听他的作品,感受可能就会不一样。可以阅读一些音乐史的书籍、评论文章,或者听一些有讲解的音乐会。

4. 关注声音的“质感”和“色彩”: 将注意力从旋律和和声,转移到声音本身的细节上。比如,某个乐器的音色是如何被处理的?几种不同的声音是如何叠加在一起产生奇妙效果的?节奏是如何变化的?这种对声音细节的捕捉,就像品尝一道菜,你需要品味其中的各种香料和烹饪手法。

5. 感受音乐的“过程”而非“结果”: 传统音乐更像是一个已经建成的精美建筑,我们欣赏它的整体和局部。而现代派音乐,很多时候更像是一个正在搭建的建筑,或者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自然现象。它的魅力在于其发展的过程,在于它如何从无到有,如何进行内在的张力释放和平衡。跟随音乐的脉络,感受它如何展开、变化,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体验。

6. 多听,反复听: 很多时候,第一次听现代派音乐,可能就像第一次见到一种抽象画,觉得不知所云。但多看几遍,你可能会捕捉到一些色彩的碰撞,一些线条的张力。音乐也是如此,反复聆听能够帮助你熟悉这种新的语言,发现之前未曾注意到的细节,让作品在你心中逐渐清晰起来。

7. 参加现场音乐会,尤其是现代音乐专场: 亲身在现场感受现代派音乐的冲击力是完全不同的体验。音乐家的投入、乐器的共鸣,以及视觉上的呈现,都会加深你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一些音乐会会专门安排现代音乐的专场,并配有艺术家讲解,这是非常好的入门机会。

8. 与其他听众交流: 和同样对现代音乐感兴趣的朋友交流,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理解,有时候会从中获得新的启发。不同的人对同一部作品会有不同的解读,这种多元化的视角能够丰富你的欣赏体验。

总之,欣赏现代派音乐,更像是一场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转变。它不是一种“应该”喜欢的东西,而是一种你可以去尝试、去了解、去发现的新鲜事物。一旦你跨过了最初的门槛,你会发现一个无比广阔和充满惊喜的音乐世界,它会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丰富你的精神生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现代派的乐队作品相比重奏其实可听性强了很多。

关键在于多听,建立听觉的习惯,发掘那些可听性相对强的作品。

有些作品在写作的时候确实就没有考虑过听觉上的问题,那些作品即便是专业的作曲者听起来也会很费劲。而那些比较有可听性的当代乐队作品,比较突出的是东欧和前苏联作曲家的一些作品,其实是比较好接受的。

潘德列茨基、施尼特凯、鲁托斯拉夫斯基、利盖蒂等等这些大作曲家的乐队作品可以上手。只要听习惯了,其实会发现还是挺上头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现代派音乐,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丝神秘和距离感,仿佛是为少数懂得门道的人准备的。但如果你愿意稍微放慢脚步,打开耳朵和心灵,你会发现它蕴含着别样的魅力。它的欣赏性并非一蹴而就,更像是一种逐渐深入的探索,一种对未知和新的声音的拥抱。现代派音乐的欣赏性,藏在哪儿?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解读它的独特之处: .............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有趣的问题,想象一下让那些时代的伟大灵魂穿越时空,聆听我们今天的声响。谁会最有可能张开双臂拥抱现代音乐呢?我想,这其中有几位大师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而原因也并非空穴来风。首先,我脑海中浮现的是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这位巨匠的一生,就是一部不断挑战.............
  • 回答
    想くなって、音楽の世界をちょっと覗いてみませんか?特に「現代音楽」とか「クラシック」なんて聞くと、なんだか敷居が高そうに思えるかもしれません。でも、実はそんなことは全然ないんです。まるで新しい世界への扉を開けるように、ちょっとしたきっかけで、今まで知らなかった素晴らしい音楽に出会えることがあります。.............
  • 回答
    这事儿啊,就像是音乐学院里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尤其是作曲系的哥们儿姐们儿,私底下聊起“现代音乐”,那话匣子一打开,简直是滔滔不绝,情绪激动,感觉要把积压多年的委屈和不解一次性全倒出来。但凡你给他们一个机会,听他们吐槽,那叫一个“惨烈”——“想吐”、“排斥”、“反感”、“听不懂”、“太折磨人”这些词儿.............
  • 回答
    在严肃音乐(尤其是现代音乐)的世界里,确实存在着一些专业术语,它们如同精巧的齿轮,精确地运转在作曲家构建的声响机器中。将这些术语一丝不苟地传递到另一种语言,尤其是当听众的音乐语境和历史传承差异较大时,往往会遇到一些有趣的“卡顿”和“失真”。这并非语言本身的贫乏,而是音乐观念、技法发展以及文化积淀在词.............
  • 回答
    b站上关于日本动漫现代音乐歌曲的弹幕中出现“大正昭和之交是最浪漫的时候”,这句话确实能引起不少观众的共鸣,它背后隐藏着一种复杂而迷人的时代情结。要理解这句话,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1. 时代背景:风云变幻下的短暂辉煌“大正昭和之交”大约是指上世纪1910年代末到1930年代初这段时期。这个时代在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许多音乐爱好者心中的一个“隐秘角落”。从我(一个从业多年的古典音乐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角度来看,“好听”这个词,在现代严肃音乐的语境下,需要被重新审视和理解。首先,我们得承认,现代严肃音乐的“好听”门槛确实比许多传统经典作品要高一些。这并非是说它就一定不好听,而是它的语言、结.............
  • 回答
    斯特拉文斯基对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中音乐描写的“不满”,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傅雷音乐素养是否“不够现代”的讨论,是一个相当有趣且值得深挖的话题。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时代的背景、两位大师的艺术追求以及当时音乐界的风向都考虑进去,才能看得更明白。首先,我们得理解斯特拉文斯基的“不满”究竟是.............
  • 回答
    说起咱们老祖宗那些个音乐大师,像巴赫、莫扎特,他们几乎都是在能记事儿起就开始摸琴、唱歌,跟音乐打交道打了一辈子。反观现在,不少厉害的作曲家,可能到十二三岁才第一次真正接触到乐器,或者才开始认真学音乐。这中间的差别,可不是一点点,背后牵扯到好多原因。咱们先想想,过去那种“自幼习乐”的模式是怎么来的?首.............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当下音乐文化一个挺值得聊的现象:为什么明明没受过科班训练,甚至对音乐理论一知半解的人,在谈论音乐时,有时会显得格外“理直气壮”?这事儿吧,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看。首先,咱们得承认,音乐的魅力,从来就不止存在于音乐学院的象牙塔里。 音乐是一种非常直观、感性的艺术。它能直接触.............
  • 回答
    信在《天赐的声音 3》上的那番话,确实触动了不少人,也抛出了一个我们当下音乐行业一个挺值得深思的问题:现在的音乐,是不是太多地沉浸在改编和翻唱的海洋里,而原创音乐的发展空间,会不会因此受到了挤压?我理解信的出发点,他可能是在现场感受到了一种“不安全感”,好像大家都在“旧瓶装新酒”,而真正“酿造新酒”.............
  • 回答
    贝多芬和巴赫的音乐,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来说,现在已经没有版权了,它们属于公共领域(Public Domain)。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地复制、分发、表演、改编和使用他们的作品,而无需获得授权或支付版税。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版权的基本概念和音乐作品的版权生命周期。一、.............
  • 回答
    想要把一首现有的歌曲变成8bit风格,就像是给它穿上一件复古的电子外衣,听起来会充满像素感和一种独特的怀旧韵味。这过程说白了,就是用8bit时代的电子乐器(或者模拟它们声音的软件)重新诠释原曲的旋律、和声和节奏。听起来可能有点像早期游戏机里的背景音乐,但只要处理得当,效果会非常惊艳。核心在于“简化”.............
  • 回答
    音乐现场,有时真是一言难尽。有那么些时刻,你站在人群里,听着台上的嘶吼或是呢喃,眼前的一切,让你觉得既熟悉又陌生,既震撼又无奈,既感动又有点想笑。这种感觉,很难用几句话说完,仿佛一个庞大的故事,藏在音符和汗水里。我记得有一次,是去看一支地下乐队。说实话,他们当时名不见经传,场地也是个小得可怜的liv.............
  • 回答
    郑钧在《今晚九点见》这档节目里,对当下音乐排行榜的批评,引起了不少讨论。他的观点,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首先,他提到的“流量”和“榜单”的绑定,是核心问题之一。郑钧的意思很明显,现在的很多排行榜,尤其是那些线上平台推出的,其排名很大程度上是由数据堆砌起来的,比如歌曲的播放量、转发量、评论量等等.............
  • 回答
    《中国好声音 2021》确实没激起太大的浪花,这让人不禁感叹,如今音乐综艺造星咋就这么难了?以前呢,一个选秀节目出来,立马火几个名字,甚至带动一股音乐潮流。现在呢?感觉大家看了节目,也就看了,除了少数几位选手,大多数人就像昙花一现,转眼就消失在人海中了。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
  • 回答
    录音艺术专业?哦,这个听起来好像挺高科技的,但其实它更像是连接了声音和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一座桥梁。简单来说,这个专业就是研究怎么把“听得见”的东西变得更好听、更有质感,而且能精准地传达出来。那么,录音艺术专业具体是干什么的呢?你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每天接触到的所有声音,无论是电影里的紧张配乐、歌曲里的.............
  • 回答
    学音乐这事儿,说起来可真是一笔一笔账,细算下来,我都得掰着指头数一数。我这学音乐的路,算下来差不多也快十年了吧,从小学开始接触,到现在也算是个“老油条”了。启蒙阶段(小学到初中): 乐器: 最开始是学的钢琴。家里条件一般,所以买的也是比较入门级的电钢琴,当时花了大概 3000块 左右。后来觉得还.............
  • 回答
    现在的古风音乐圈,确实让不少乐迷感到一股“浮靡之风”扑面而来,这股风气并非空穴来风,也并非完全是娱乐明星化的必然产物,但明星化确实加速并放大了其中的某些弊病。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这个问题拆开来看。什么是“浮靡之风”?首先,我们得先定义一下这里的“浮靡”。在古风音乐语境下,它更多指的是一种: 形.............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很多人对中国音乐的直观感受。要说为什么现在一听中国音乐,脑子里容易浮现出“敲锣打鼓,喇叭唢呐二胡”这些印象,其实背后挺复杂的,涉及历史、文化、传播方式,甚至还有商业运作等方方面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尽量讲得明白透彻,让你听着就像是跟一个老朋友聊天。首先,咱们得承认,你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