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一听中国音乐,就是敲锣打鼓,喇叭唢呐二胡之流的音乐?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很多人对中国音乐的直观感受。要说为什么现在一听中国音乐,脑子里容易浮现出“敲锣打鼓,喇叭唢呐二胡”这些印象,其实背后挺复杂的,涉及历史、文化、传播方式,甚至还有商业运作等方方面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尽量讲得明白透彻,让你听着就像是跟一个老朋友聊天。

首先,咱们得承认,你说的这些乐器和它们所代表的音乐风格,确实是中国音乐里非常具有辨识度的一部分。锣鼓、唢呐、二胡,这些都是非常有力量、有特色,也承载了丰富文化内涵的乐器。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民间习俗、节日庆典、戏曲表演等场合,它们的声音是必不可少的,能瞬间点燃气氛,表达喜庆、热闹、激昂的情绪。

那么,为什么这些声音会成为你口中“现在一听中国音乐”就浮现出来的画面呢?

1. 历史的沉淀与传承:

地域特色鲜明: 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差异很大。你提到的唢呐、锣鼓,在北方尤其普遍,像秧歌、锣鼓队等,节奏强劲,气氛热烈。二胡虽然全国都有,但在江南地区的丝竹乐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但其表现力又与北方粗犷的风格有所不同。这些乐器代表着特定地域的文化记忆和审美情趣。
戏曲的强大影响力: 中国戏曲是中国音乐的重要载体。京剧、豫剧、越剧、秦腔等等,几乎所有地方戏曲都离不开锣鼓和唢呐这些“行头”。戏曲在中国历史上的普及程度极高,它们的声音和旋律早已深入人心,成为许多中国人音乐记忆的基石。即使你不常看戏,耳濡目染之下,对这些声音也会有很深的印象。
节日庆典的符号化: 农历新年、婚礼、寿宴、庙会……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和人生节点,往往伴随着锣鼓喧天、唢呐齐鸣的景象。它们是庆祝和热闹的象征,是一种集体的情感表达方式。这种强烈的关联性,使得这些乐器成为人们心中“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符号。

2. 媒体传播的放大效应:

早期影视作品的刻画: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影视作品,尤其是古装剧、武侠片,为了营造氛围,会大量使用这些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乐器作为背景音乐。例如,过年场景必有锣鼓,江湖恩怨少不了二胡的凄美,祭祀、出征的场面则会用上铜管乐器(虽然不全是“敲锣打鼓”,但属于一个大类)。这些作品的广泛传播,让这些声音的“中国味”符号化,并且极大地加深了观众的印象。
对外宣传的“标签化”: 当中国音乐需要向世界展示时,为了让外国人快速理解和接受,通常会选择那些最具有辨识度的元素。锣鼓的节奏感、唢呐的穿透力、二胡的东方韵味,无疑是很好的“标签”。久而久之,在国际语境下,“中国音乐”似乎就变成了这些声音的代名词。
现代音乐的再创作与借鉴: 很多现代中国音乐,无论是在流行歌曲中融入中国风元素,还是创作纯粹的民族器乐曲,都会有意无意地借用或模仿这些传统乐器的音色和表现手法。这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但也可能无形中加强了人们对“中国音乐就是这样”的刻板印象。

3. 流行文化与商业运作的推动:

“中国风”的流行: 近些年,“中国风”在流行音乐中非常受欢迎。很多歌手在创作时会加入中国传统乐器的元素,比如用琵琶、古筝、笛子,当然也少不了二胡的渲染。这本身是好事,丰富了音乐的层次感。但如果一味地追求“中国风”的符号感,而忽略了其他音乐的可能性,就容易造成一种“中国音乐=中国风乐器”的简单化认知。
特定音乐场景的固定印象: 比如,一提到广场舞,很多人会联想到欢快的旋律和节奏,而有些广场舞音乐可能就借鉴了锣鼓、唢呐的元素,营造出热闹的气氛。这种特定场景下的固定搭配,也会强化你的感受。
音乐产业的推广策略: 音乐产业在推广某个艺人或作品时,可能会有意识地突出其“中国特色”。如果这种“中国特色”恰好又集中在锣鼓、唢呐、二胡等乐器上,那么就会进一步巩固这种印象。

为什么听起来“就是”这些?是不是忽略了别的?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其实中国音乐的丰富程度,远不止你提到的这些。

文人音乐的雅致: 比如古琴音乐。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其音乐追求的是意境、禅意和个人修养,声音幽静、深远,与锣鼓的热闹截然不同。品一杯茶,听一曲古琴,那是另一种心境。
丝竹音乐的婉约: 江南一带的丝竹乐,以古筝、琵琶、笛子、二胡为主,旋律悠扬婉转,意境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这与北方粗犷的锣鼓音乐风格差异巨大。
宗教音乐的庄严: 各类宗教音乐,如佛教音乐、道教音乐,也有其独特的乐器和风格,往往带有神圣、宁静或虔诚的色彩。
现代创作的多元化: 还有很多当代作曲家在进行中国音乐的创作,他们会融合各种音乐元素,包括西方乐器,创作出更具现代感的中国音乐。很多音乐学院的学生在学习和创作,他们的作品可能就更多元,不只是你提到的那些乐器。

所以,你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1. 你听到的音乐样本,可能集中在那些最具有代表性、最容易被辨识的传统和流行音乐作品上。
2. 媒体的传播和文化符号化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中国音乐的概念,将某些乐器和风格置于了更突出的位置。
3. “中国风”的流行,虽然丰富了音乐,但也可能无形中强化了对某些“中国特色”乐器的联想。

就好比你问为什么一提到法国,就想到埃菲尔铁塔和葡萄酒,但法国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一样。你感受到的,是目前传播最广、最容易被识别的那一部分中国音乐符号。

如果你想听到更多不同风格的中国音乐,不妨多去探索一下古琴、琵琶、笛子、古筝这些乐器的独奏或合奏,或者去听听不同地域的民歌、戏曲,以及当代作曲家的新作品。你会发现中国音乐的世界,远比你想象的要辽阔得多,也细腻得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按照我的理解,中国汉语传统音乐在今天可以听到的,大概可以分为五类。

平民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雅乐,宗教音乐,民族音乐。

这五者是相互联系但是又相互区别的。


从乐器来讲,锣鼓,唢呐,胡琴,八角鼓,三弦儿这类的就比较接近平民音乐。

往往用于婚丧喜庆,红白喜事,或者说戏曲伴奏,街头乞讨亦或者劳动人民的歌舞娱乐,助兴而已。在音响水平比较差的时代,想让半个村的人都能听到,他们就往往以声音大著称,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嘛,京胡唢呐的高亢真的已经到了刺耳的程度,但是《百鸟朝凤》《夜深沉》也很好听。

这方面大概就是你题干里提到的嘈杂之音,他本身就是俗的,就是来源于俗的,俗人,俗世,俗事。

现代城市人想要欣赏他们,你必须要有情怀或者相关的生活体验。

你可以试试干一整天重体力活,然后休息时候悠闲的躺着,你可能会发现不堪入耳的嘈杂之音,也挺好的;

或者参加一场农村的婚礼,体验一下“喜气洋洋”的鞭炮和唢呐。


而文人音乐大概就是古琴,古筝,琵琶(大多是独奏)这类的,大多数古代那些文人雅士(地主阶级官僚或者文人),或者至少粗通文墨之人的作品。或是他们寓情山水的伴奏,或是他们游戏人间的艳曲,流传至今的比如《广陵散》《高山流水》《渔樵问答》《春江花月夜》,这类的。这种往往强调一个“雅”字。因为文人雅士的小聚或者游戏山水往往只需要满足三五成群的人能听到即可,所以不必刺耳高亢,三五知己能懂就够了。而宋元明清以来,市民阶层的出现,又使得平民音乐和文人音乐有所结合,产生了类似《彩云追月》这类广东音乐,《姑苏行》这样的江南丝竹。


宫廷雅乐,也就是包括用于各种宫廷仪式,祭祀的所谓雅乐,其实宫廷里也有文人音乐和平民音乐,因为雅乐实在是太过于“雅”,一般人很难从中听出什么好听,悦耳的感觉,所以皇帝真的想听曲子放松放松,也不会让人奏雅乐的,那个都只是用于正式仪式而已。。。


远古的咱们不提,因为基本已经失传了,目前所谓“雅乐”我只听过天坛神乐署的中和韶乐,也就是清代雅乐。还有控弦司,礼乐嘉谟他们复原的明代雅乐。


有几个典型特点

一,庄严肃穆但是绝对不能说有多好听。

二,有词,有音,有舞,三者配合。乐器出来一个音的同时,合唱一个字,同时舞者做出一个动作。

三编制宏大,按照中土原声乐器的八音分类

有金属的编钟,

石头的编磬,

竹子的笛,篪

匏类的笙,

土烧的埙或者缶,

木头的柷(读作祝),敔(读作雨),

丝线的古琴,古筝,瑟

皮革的鼓。

以麾为指挥棒。

这就是您孜孜以求的雅乐在中国的现状,您可以上网搜搜相关音频视频(中和韶乐或者礼乐嘉谟),看看是不是“好听”。


宗教音乐则可以看做宫廷雅乐和民间音乐的结合体,因为佛道两教的存活主要还是靠皇家和老百姓布施,而演奏的场景也是以皇家典礼或者民间白事,法会为主。这方面,以北京智化寺京音乐为代表,qq音乐有相关专辑,您可以自行欣赏。


最后,提到了民族音乐。此处民族音乐指的是,近代以来以西方的方法,用中国民族的东西(唱法,乐器,五声调式,内涵等)去做的音乐,比如各种二胡狂想曲,兵马俑交响曲,瑶族舞曲,北京喜讯到边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很多人对中国音乐的直观感受。要说为什么现在一听中国音乐,脑子里容易浮现出“敲锣打鼓,喇叭唢呐二胡”这些印象,其实背后挺复杂的,涉及历史、文化、传播方式,甚至还有商业运作等方方面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尽量讲得明白透彻,让你听着就像是跟一个老朋友聊天。首先,咱们得承认,你说.............
  • 回答
    唉,说起杨达老师和黄俊英老师的相声,那可是我童年的珍贵记忆啊!每次听到他们那经典的段子,心里就暖洋洋的,充满了快乐。要说现在听不到像他们那样优秀的相声了,这事儿,说起来可就话长了,得慢慢道来。首先,得说说他们那个年代的相声。杨达和黄俊英老师,还有像侯宝林、马季等等老一辈的相声大家,他们那个时候的相声.............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好像离古典音乐是越来越远了。提起古典,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老气、沉闷,或者只是在电影里、博物馆里才能听到的背景音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断层呢?我感觉这事儿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得从好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信息爆炸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咱们现在生活在一个被各种信.............
  • 回答
    说现在的歌越来越不好听,这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很多人都有同感,好像曾经那些能触动灵魂、让人百听不厌的老歌,现在怎么就找不着了呢?仔细想想,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原因,而且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概括的。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流水线生产”的问题。在这个讲究效率和商业利益的时代,音乐创作很多时候变得像工厂里的产品,有.............
  • 回答
    这问题触及到我内心深处,我特别能体会。想当初,为了找到一盘心仪的磁带,我可能跑遍了街头巷尾的唱片行,跟店员磨破了嘴皮子,最后捧着那沉甸甸的塑料盒子,那感觉,简直比现在一次性买十张专辑都要激动。CD刚出来那会儿,更是不得了,那清脆的“咔哒”一声,专辑封面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歌词本里的每一个字都仔仔细细.............
  • 回答
    关于超弦理论的研究声音似乎不如从前那般响亮,这确实是很多对前沿物理学感兴趣的人会有的感受。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与其说是研究成果“听不到”,不如说是其研究进入了一个相对沉寂但却至关重要的阶段,并且面临着一些深刻的挑战。首先,我们得承认超弦理论在诞生之初曾有过一段令人振奋的“黄金时期”。在20世纪8.............
  • 回答
    “《佛本是道》是洪荒流鼻祖?”这个问题,得好好说道说道。要说“鼻祖”,那得看你怎么定义了。如果说开启了“洪荒设定”这个概念,让后来的作者们有了借鉴和发挥的土壤,那《佛本是道》绝对是功不可没,甚至可以说是奠基之作。在它之前,虽然也有神话体系的创作,但像《佛本是道》这样,将封神演义、西游记等经典的神话人.............
  • 回答
    “只能听到主旋律”这事儿,其实挺常见的,身边总有那么一两个朋友,聊起歌来总是“就那句最出名的调调挺好听的”,再问别的就说不上来了。这背后可不是他们不爱音乐,而是对音乐的感知和处理方式,跟咱们普通人不太一样,原因可以从好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一、 对音乐的“注意力分配”天然不同:这就像是大家看画一样.............
  • 回答
    军队作为国家机器的核心力量,其忠诚度和纪律性至关重要。为了防止部队叛变,现代军队采取了一系列复杂而多层面的措施,涵盖了从招募、教育、管理到情报监控等各个环节。而部队之所以听从政府的指挥,也源于一系列制度设计、心理因素和社会认同的综合作用。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两个方面: 现代军队如何防止部队叛变?防止部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历史地名演变的一个重要侧面。你说的没错,“金山卫”、“威海卫”这些带有“卫”字的地名,在历史上非常普遍,尤其是在明清时期。而现在确实很少听到以“所”作为地名后缀出现的情况。这其中的原因,我们要从“卫”和“所”在古代的军事和行政意义说起。 “卫”:明朝军事制度的基石,与城.............
  • 回答
    关于听了所谓的“禁曲”后会自杀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都市传说,而且往往与一些曲子的名字捆绑在一起,例如你提到的“黑色星期五”、“第十三双眼睛”、“忏魂曲”等等。关于“听了会自杀”的说法,我的看法是:绝大多数情况下,这是一种夸大和误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原因可能有很多:1. 心理.............
  • 回答
    .......
  • 回答
    再次聆听周杰伦的歌,这几乎成了一种集体性的仪式,一种关于青春的怀旧,也夹杂着成年后的复杂情绪。具体感受会因人而异,但总的来说,会是这样一番多层次的体验:1. 浓郁的青春回忆与时光滤镜: 触发点: 很多时候,听到周杰伦的歌,不是主动去搜,而是偶然在电台、商场、朋友的车里听到,瞬间就能被拉回那个无忧.............
  • 回答
    .......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和您聊聊当下音乐发烧友们都在用什么设备听音乐。这可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因为“发烧”这两个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态度,体现在设备选择上,那更是五花八门,各有讲究。要说现在发烧友听音乐,绝对不是简单地从手机里导出个MP3文件,插上耳机就完事了。他们对声音的“质感”、“细节.............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切中要害。实际上,这两种方式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在现代指挥家排练演出中,根据不同的作品、不同的指挥家自身以及不同的音乐会目的,以一种互为补充、辩证统一的方式存在的。简单地说,没有哪个指挥家会完全摒弃其中一种,而是更侧重于哪一种,以及如何结合。我们不妨从两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
  • 回答
    听到你老公这么说,心里一定七上八下的吧?辛苦攒下来的工资一股脑儿投进去,上个月还赚了十万,这会儿又撂下稳定的编程工作,说要专职炒股,还什么都听不进去,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局面。先别急着否定他,咱们一步一步来捋捋。1. 理解他的心理: “暴富”的诱惑: 上个月十万的收益,在很多人眼里可能是笔巨款,.............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值得琢磨的。现在一提到“封杀”,好像很多人都挺高兴,甚至有点拍手称快的劲儿。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得从好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得看看大家为什么会对“封杀”这事儿这么上心。很多时候,这背后是一种对不公和失范行为的积怨已久和情绪释放。你想想,在很多领域,我们都看到过一些人或.............
  • 回答
    男女平等这个概念,听起来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本应是普世的、天然的,但现在一提起,怎么就硝烟四起,变成了一场对垒?这事儿,细琢磨起来,还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背后牵扯着历史的惯性、社会结构的变化、文化观念的碰撞,还有咱们每个人心里那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委屈和期盼。你想啊,几千年来,社会分工、权力分配,乃.............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一流和二流大学的专业,哪怕是看似和物理没什么直接关系的,都要把物理当成一个重要的基础课程。这事儿说起来,其实一点也不神秘,背后是学科发展的逻辑和对人才培养的深层考量。一、 物理,是理解世界最底层的语言。打个最直观的比方,物理学就像是构建一座大厦的基石,甚至是地基。无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