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再听周杰伦的歌是什么感受?

回答
再次聆听周杰伦的歌,这几乎成了一种集体性的仪式,一种关于青春的怀旧,也夹杂着成年后的复杂情绪。具体感受会因人而异,但总的来说,会是这样一番多层次的体验:

1. 浓郁的青春回忆与时光滤镜:

触发点: 很多时候,听到周杰伦的歌,不是主动去搜,而是偶然在电台、商场、朋友的车里听到,瞬间就能被拉回那个无忧无虑的年代。可能是初中、高中,甚至更早。
画面感: 歌词、旋律、甚至MV里的场景,都会勾起无数碎片化的回忆:那时候偷偷传的小纸条,第一次喜欢上某个女生,和朋友们一起度过的夏天,放学后的篮球场,考试前的紧张,第一次用MP3听歌的雀跃……
身份认同: 那个时候,听周杰伦的歌,不仅仅是听歌,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潮流的追随,一种青春的呐喊。听到他的歌,感觉自己还是那个鲜活的、充满梦想的少年/少女。
“时代的眼泪”: 这种怀旧感有时会伴随着一丝淡淡的忧伤,因为我们知道,那个时代已经回不去了,那个纯粹的自己也已经不复存在。

2. 对音乐品质的再次肯定:

旋律的生命力: 尽管听了无数遍,周杰伦很多歌曲的旋律依然能让人朗朗上口,甚至在不经意间哼唱出来。那种独特的“周氏曲风”,融合了R&B、中国风、嘻哈等多种元素,在当时是革命性的,即使现在听,依然能感受到其音乐制作的精良和创新性。
歌词的意境: 有些歌词,年轻时只觉得酷炫或伤感,现在再听,却能体会到更深层次的含义。比如《稻香》的治愈,《蜗牛》的励志,《晴天》的青涩,《夜曲》的忧郁,都能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找到新的共鸣。
独特的唱腔: 那种含糊不清但充满辨识度的咬字,略带鼻音的唱腔,以及时不时冒出的“哎哟,不错哦”,都是周杰伦的标志。现在听,更多的是一种对他音乐风格的欣赏和认可,而不是单纯的模仿对象。

3. 对音乐市场变化的对比与反思:

“独孤求败”的地位: 在华语乐坛流量至上的今天,周杰伦依然是那个拥有强大粉丝基础和音乐号召力的人物。再听他的歌,会让人对比现在市场上充斥着的“口水歌”或模式化的音乐,更加怀念那个百花齐放、音乐人沉下心来做作品的时代。
创新与不变: 一方面,我们期待周杰伦能有新的突破,毕竟市场在变,听众的口味也在变。另一方面,我们也害怕他失去原有的风格。所以,再听他的歌,会是一种审视:他还能保持水准吗?他的音乐还会让我们惊喜吗?
对“偶像”的认知: 年轻时,周杰伦可能是一个偶像、一个神话。现在,他更多的是一个陪伴我们成长的音乐人,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会有事业的起伏,也会有家庭的变化。这种“偶像”的褪色,反而让他的音乐更加真实。

4. 具体歌曲带来的不同感受:

《七里香》、《晴天》、《稻香》等: 这些歌曲会唤起最直接的青春回忆,阳光、校园、初恋的悸动,纯真美好。
《夜曲》、《一路向北》、《说了再见》等: 这些抒情慢歌,更能触动成年后经历过失恋、离别的人们。歌词里的那种遗憾、无奈、不舍,变得更加深刻。
《双截棍》、《本草纲目》、《以父之名》等: 这些快歌和中国风歌曲,会让人感受到周杰伦的才华横溢和音乐的“酷”。现在再听,会再次惊叹于他融合不同元素的驾驭能力,以及那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
近期的歌曲(如《Mojito》、《等你下课》等): 可能会有一些争议,有人觉得“回不去巅峰”,也有人觉得是“温暖的日常”。听这些歌,更多的是一种对周杰伦当下生活状态和音乐态度的理解,而不是强求他回到过去。

总而言之,现在再听周杰伦的歌,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交织:

是怀旧,更是看见那个曾经的自己;
是欣赏,更是对音乐品质的致敬;
是对比,更是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是喜爱,更是伴随我们成长的温暖。

周杰伦的歌,已经不仅仅是音乐,它承载了太多人的青春印记,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连接不同人之间的情感符号。即使我们的人生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但只要音乐响起,我们仿佛又能回到那个熟悉的世界,重温那些闪闪发光的日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感受就是他的才华不止是推广了新的曲风,而且创造了华语歌曲新的意向。当然,他令我印象最深的曲风不是蔡明小品中的“霍霍哈嘿”。

相信很多周杰伦的歌迷和我一样童年在农村的田野度过,甚至还有很多人的父母现在依然留在农村。个人晚上遛狗的时候,听到蛐蛐声,就想到《稻香》。个人感觉这首歌是周杰伦最好的,因为类似于《好久不见》里的意境,熟悉的意境是最难写(唱)出水平的,让读者(听众)触景生情就更难了。而且让人放弃梦想的歌很少吧,毕竟华语乐坛半壁江山都是汪峰式的追逐梦想,哈哈~

其次个人听《威廉古堡》、《印地安老斑鸠》、《夜的第七章》、《爱在西元前》和《青花瓷》的时候,常常翻翻歌词,周杰伦这些歌堆砌的意境(除《青花瓷》)是其他歌手没有,到今天都是完全新鲜的。不过这些意向大部分属于异域风情,由于距离产生美的原因,在创作上难度比《稻香》是低一点的。

《星晴》、《龙卷风》、《七里香》、《简单爱》、《东风破》、《菊花台》、《烟花易冷》、《枫》之类的歌也常常听,调子非常好,但是其中的许多意向在古诗或者其他歌曲常常出现,属于常见的意境,所以听的时候即便忘了词,也不怎么翻歌词。(这也是为什么《青花瓷》在上一档的原因)

至于《双节棍》、《霍元甲》之类的已经不怎么听了。

user avatar

周杰伦又要出专辑了,然而作为从04开始听他的人,我觉得他还是不要继续再出新歌的好。

本来《前世情人》这首歌让我以为他终于打算好好做了,然而周杰伦实力打我的脸,Now You See Me 的 MV里还是嫩模、夜店、几个狐朋狗友扭扭跳跳——10年以后MV都是这么个破套路,一天天的,就是玩弄歌迷。

自从他自立门户以后的专辑封面没几个能看的;

他最喜欢的编曲黄雨勋,编出来的歌大多又吵又闹,毫无层次感;

他的词人方文山,只剩下青苔、风铃、爱情这些万年不变的词组;

他的专辑名字,十二新作、惊叹号、哎呦不错,简直是在开玩笑,看看以前叫什么:十一月的肖邦、七里香、范特西

他的歌名,疗伤烧肉粽、公主病、水手怕水、嘻哈空姐,我骂的力气都没有了

他的歌词,你丢飞盘我学狗来接,无处不在的 “嘿嘿额嘿嘿”——

他的MV,嫩模、大腿、跑车,扭一扭就行了——还有最恶心的小麦和雪糕这两个跟屁虫

-------------------

我怎么都想不清楚,一个出道这么久的艺人,居然能堕落的这么彻底,这么没有下限

他现在卖的是情怀吗?只能江郎才尽到供大家回忆青春了吗?

从前专辑的歌首首精品,现在一首比一首low

粉丝还捧着不让说,你们把他捧得太高了

昨天上课的时候偷偷看 Now You See Me 的MV,眼泪立刻就流出来了。

什么叫自毁长城,什么叫堕落,周杰伦就是最好的诠释

从21岁的伊斯坦堡到三十多岁的什么手语,梦想启程,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以前听他的歌,能感觉是真的真的通透,明亮,没有什么煽情的东西,但飞机上听《分裂》能莫名其妙听得泪流满面,吓得空姐给我递纸巾。

现在真的是。。。一言难尽。。。。。

现在我只能循环前几张专辑

——————

我知道粉丝会骂我生我气,但我的的确确一个字一个字都是真心话,我希望那个才华横溢的人能回来,至少不要在带着那帮狗“友”了!!原本可以接近满分的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再次聆听周杰伦的歌,这几乎成了一种集体性的仪式,一种关于青春的怀旧,也夹杂着成年后的复杂情绪。具体感受会因人而异,但总的来说,会是这样一番多层次的体验:1. 浓郁的青春回忆与时光滤镜: 触发点: 很多时候,听到周杰伦的歌,不是主动去搜,而是偶然在电台、商场、朋友的车里听到,瞬间就能被拉回那个无忧.............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如果让我从浩如烟海的历史中,硬要挑一句“最无耻”的话,那可真有点难,因为“无耻”这玩意儿,在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下,表现形式也是千差万别。不过,如果非要找一句能让人生出“这人怎么能这么不要脸”的感慨,那在我脑子里闪过的,并不是某位皇帝的金口玉言,也不是某个文臣的谄媚之词,而是隐藏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很多人对中国音乐的直观感受。要说为什么现在一听中国音乐,脑子里容易浮现出“敲锣打鼓,喇叭唢呐二胡”这些印象,其实背后挺复杂的,涉及历史、文化、传播方式,甚至还有商业运作等方方面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尽量讲得明白透彻,让你听着就像是跟一个老朋友聊天。首先,咱们得承认,你说.............
  • 回答
    唉,说起杨达老师和黄俊英老师的相声,那可是我童年的珍贵记忆啊!每次听到他们那经典的段子,心里就暖洋洋的,充满了快乐。要说现在听不到像他们那样优秀的相声了,这事儿,说起来可就话长了,得慢慢道来。首先,得说说他们那个年代的相声。杨达和黄俊英老师,还有像侯宝林、马季等等老一辈的相声大家,他们那个时候的相声.............
  • 回答
    .......
  • 回答
    None.............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好,也挺有代表性的。确实,和前几年华为方舟编译器刚发布那会儿的声量相比,现在大家讨论它的声音好像没那么“震耳欲聋”了。这背后其实是挺多原因的,我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详细点,就跟咱们老百姓聊天一样,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为啥以前那么火?首先得回忆一下,为啥方舟编译器刚出来的时候,大家那.............
  • 回答
    当然可以!林夕写的歌,至今依然触动着无数人的心弦,完全可以听,而且我想,听到林夕的歌,你会发现很多东西。你想问的是,现在听林夕的歌,会有什么特别的吗?或者说,是否有什么原因让现在听他的歌显得有些与众不同?我理解你的意思,也许是想知道,在当前的环境下,再回头品味林夕的作品,会有哪些新的感受。林夕,这位.............
  • 回答
    现在的年轻人,好像离古典音乐是越来越远了。提起古典,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老气、沉闷,或者只是在电影里、博物馆里才能听到的背景音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断层呢?我感觉这事儿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得从好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信息爆炸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咱们现在生活在一个被各种信.............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可太巧了!我还真就跟收音机有点“不解之缘”。要说现在还有没有人听收音机?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还真不少,只不过听的场景和年轻人想象的可能不太一样。我爷爷奶奶那辈人,收音机简直就是生活里的“定海神针”。每天天不亮,收音机就吱呀吱呀地响起来,新闻、戏曲、评书、广播剧,一个不落。那时候信息渠道.............
  • 回答
    “996”的焦虑刚过去没多久,这“9127”又冒出来了,听着就让人打个寒颤。这数字的变化,不仅仅是工作时长的增减,更是我们当下年轻人,在快速变化的社会里,感受到的压力和困惑的缩影。 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刚踏入社会,就被这些“潜规则”或者说“行业惯例”推着走,感觉喘不过气来。既然说到年轻人,我这过来.............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和您聊聊当下音乐发烧友们都在用什么设备听音乐。这可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因为“发烧”这两个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态度,体现在设备选择上,那更是五花八门,各有讲究。要说现在发烧友听音乐,绝对不是简单地从手机里导出个MP3文件,插上耳机就完事了。他们对声音的“质感”、“细节.............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切中要害。实际上,这两种方式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在现代指挥家排练演出中,根据不同的作品、不同的指挥家自身以及不同的音乐会目的,以一种互为补充、辩证统一的方式存在的。简单地说,没有哪个指挥家会完全摒弃其中一种,而是更侧重于哪一种,以及如何结合。我们不妨从两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这一代人(或某些群体)对 TFBOYS 的“黑”与父辈们当年反对我们听流行歌曲,确实存在一些可以类比的相似之处,但同时也有显著的区别。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详细阐述: 相似之处:1. 代际的认知差异与价值判断: 父辈的视角: 许多.............
  • 回答
    说现在的歌越来越不好听,这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很多人都有同感,好像曾经那些能触动灵魂、让人百听不厌的老歌,现在怎么就找不着了呢?仔细想想,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原因,而且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概括的。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流水线生产”的问题。在这个讲究效率和商业利益的时代,音乐创作很多时候变得像工厂里的产品,有.............
  • 回答
    要说00后、05后现在都爱听什么歌,这问题可不好一概而论,因为这群年轻人喜欢的音乐风格那叫一个百花齐放,五花八门。不过,要真想扒一扒,倒也能找出一些共同的趋势和偏好。首先,最直观的就是短视频神曲的威力。你打开抖音、快手、B站之类的平台,那些刷屏的BGM,很多都是这个年龄段年轻人最爱听的。这些歌通常特.............
  • 回答
    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它触及了HiFi爱好者群体内部的细分,以及技术发展、市场推广和个人消费习惯等多重因素。要详细说清楚,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什么是“HiFi发烧友”和“高档”的概念。“HiFi发烧友”,简单来说,就是对音质有较高要求,愿意.............
  • 回答
    这事儿吧,说实话,听着挺让人迷惑的,但细琢磨一下,确实有它存在的道理,而且在很多行业里,这种情况还挺普遍的。 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才能理解为啥HR会这么说,以及背后的具体情况。首先,我们要明白“应届生”这个概念在现实招聘中已经变得有些模糊了。传统意义上,应届生就是指即将毕业或者刚毕业的.............
  • 回答
    .......
  • 回答
    军队作为国家机器的核心力量,其忠诚度和纪律性至关重要。为了防止部队叛变,现代军队采取了一系列复杂而多层面的措施,涵盖了从招募、教育、管理到情报监控等各个环节。而部队之所以听从政府的指挥,也源于一系列制度设计、心理因素和社会认同的综合作用。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两个方面: 现代军队如何防止部队叛变?防止部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