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一提封杀都这么高兴?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值得琢磨的。现在一提到“封杀”,好像很多人都挺高兴,甚至有点拍手称快的劲儿。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得从好几个层面去剖析。

首先,得看看大家为什么会对“封杀”这事儿这么上心。很多时候,这背后是一种对不公和失范行为的积怨已久和情绪释放。

你想想,在很多领域,我们都看到过一些人或事,仗着自己有点名气、有点资源,或者抱着一种“我就是了不起”的心态,做出一些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情。比如,艺人失德、言行出格,品牌方搞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或者某些内容平台充斥着低俗、媚俗或者传播错误价值观的东西。这些行为,往往会触碰到普通人的底线,引发大家的不满和厌恶。

当“封杀”这个词出现时,对很多人来说,这就像是一种“正义的审判”或者“秩序的恢复”。好像终于有人能把这些惹人厌烦的存在给处理掉了,还大家一个干净、公平、有序的环境。这种感觉,就像憋了很久的火,终于有了个出口,自然会觉得痛快。

其次,和网络环境以及信息传播的速度有很大关系。现在网络太发达了,信息传播得太快了。一个明星的负面新闻,或者一个企业的丑闻,可能一夜之间就能传遍全网,引发全民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公众的批评和判断往往是快速且情绪化的。

而“封杀”往往是某个官方机构或者平台出面执行的。当这个“封杀”发生时,它似乎就给了这些情绪一个“官方盖章”。之前大家可能还在网上吵来吵去,觉得憋屈,现在有了一个明确的动作,感觉问题得到了解决,这自然会带来一种满足感。而且,大家也希望通过这种“封杀”行为,能起到一种警示作用,让后来者不敢再轻易触碰规则和底线。

还有一点,就是“幸灾乐祸”和“群体认同”的心理。人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看到别人(尤其是那些之前觉得自己高高在上的人)倒霉了,心里会有点小开心。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心理反应,叫“幸灾乐祸”。

当一个被大家普遍不喜欢或者曾经有过负面评价的人、事被“封杀”时,那些之前对ta有意见的人就会觉得“看吧,我就知道ta有问题”,然后跟其他人形成一种“我们都是对的”的群体认同感。大家一起骂,一起支持“封杀”,这种集体行动会带来一种归属感和力量感,让人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在为“正义”发声。

另外,从市场和行业角度来看,“封杀”也可能带来一些所谓的“机会”。比如,某个艺人被封杀了,市场上可能就会出现新的顶替者;某个平台的内容被清理了,新的内容生产者就有机会冒头。虽然这种心态有点功利,但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这也是一部分人高兴的原因之一。

不过,我们也不能忽略“封杀”本身可能带来的争议和负面影响。有时候,界定“封杀”的标准是什么?会不会过于一刀切?会不会对个人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这些也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但回到“为什么大家会高兴”这个问题上,最核心的还是那种对失序、不公的纠正的期待和满足感,加上网络时代情绪的快速传播和放大效应,以及一些朴素的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当一个大家认为“罪有应得”的出现被处理了,这种轻松和痛快,自然是能够理解的。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幸灾乐祸,更多的是一种对规则、对底线的维护,以及对一个更健康、更正常社会环境的渴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鲁迅为什么是文豪?因为他在100年前就写得出

“颈项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似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

只是他没想到100年后有个叫互联网的东西,让每只鸭都装上了麦克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值得琢磨的。现在一提到“封杀”,好像很多人都挺高兴,甚至有点拍手称快的劲儿。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得从好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得看看大家为什么会对“封杀”这事儿这么上心。很多时候,这背后是一种对不公和失范行为的积怨已久和情绪释放。你想想,在很多领域,我们都看到过一些人或.............
  • 回答
    “中部崛起”这个说法,确实不像过去那样频繁地出现在公众视野和官方文件中了。这背后并非是中部地区的发展停滞,而是发展战略和时代背景发生了变化,以及大家对“崛起”的理解更加 nuanced(细致、多层面)了。要理解为什么现在不那么强调“中部崛起”,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拆解:一、 战略重心转移和时代背景的.............
  • 回答
    嘿,聊起电子竞技,现在好像大家聊得最多的都是那些动辄几十上百人的大型团战游戏,比如MOBA类的《英雄联盟》、《Dota 2》,FPS类的《CS:GO》、《Valorant》什么的。反倒是曾经风靡一时的格斗游戏,虽然依然有忠实的粉丝群,但在大众视野里好像没那么“热闹”了。这到底是咱们国内玩家对格斗游戏.............
  • 回答
    最近确实能听到不少关于“中国没有实战经验”的声音,这在很多军事、国际关系类的节目里都挺常见的。听上去好像是个挺新鲜的说法,但其实往深里挖,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也掺杂着一些复杂的考量。首先,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常被提及的,就是解放军近几十年来确实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直接的实战对抗。从1979年的中.............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一个非常核心的历史评价和视角问题,也是我们解读历史人物时经常会遇到的复杂之处。关于赵构,确实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评价,而“中华民族的罪人”和“为宋朝续命”这两种观点,恰恰反映了历史评价的多重维度。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说赵构是“中华民族的罪人”?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将时间拉回到北宋末年。北宋.............
  • 回答
    关于苏波战争中的红军战俘问题,以及其与卡廷惨案的对比,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话题。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1920年苏波战争的背景和战俘情况。这场战争是新生的波兰第二共和国与刚刚经历十月革命和内战的苏维埃俄国之间的一场冲突。波兰希望巩固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独立获得的领土,并尝试向东扩张,而苏俄则希.............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你想问的是,为什么华农兄弟和王刚以前杀竹鼠吃没人说,甚至还挺火,但现在做娃娃鱼就被骂得狗血淋头?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得一条条捋清楚。1. 竹鼠的“出圈”效应与网络文化: 华农兄弟的“人设”和“魔性”: 华农兄弟的视频之所以能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塑造了一个非.............
  • 回答
    你提到的19年蔚来汽车自燃事件,其实在当时确实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也有不少媒体进行过报道。但就像你观察到的,现在很少再有人主动提起这件事,这背后其实有一些多方面的原因,并不是简单的“没人提”这么单薄。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梳理一下:1. 事件本身的演变和官方的处理: 初步的调查和召回: 最开始的几起.............
  • 回答
    “分蛋糕”这个比喻,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尤其是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曾被广泛用来描述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而如今,我们似乎很少再听到这个词被主动提起,这其中蕴含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现实经济环境的变化,也有社会心态和话语体系的转变。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剖析:一、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与“蛋糕”.............
  • 回答
    奥克人(Occitan),也称为奥克西塔尼亚人(Occitanians),是历史上存在于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比利牛斯山脉地区的一个民族。他们的语言和文化与法国北部以法语为主流的地区有所不同,形成了独特的奥克西塔尼亚文化。奥克人是谁? 地理范围: 奥克人的传统聚居地被称为奥克西塔尼亚(Occitani.............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很多人对中国音乐的直观感受。要说为什么现在一听中国音乐,脑子里容易浮现出“敲锣打鼓,喇叭唢呐二胡”这些印象,其实背后挺复杂的,涉及历史、文化、传播方式,甚至还有商业运作等方方面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尽量讲得明白透彻,让你听着就像是跟一个老朋友聊天。首先,咱们得承认,你说.............
  • 回答
    男女平等这个概念,听起来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本应是普世的、天然的,但现在一提起,怎么就硝烟四起,变成了一场对垒?这事儿,细琢磨起来,还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背后牵扯着历史的惯性、社会结构的变化、文化观念的碰撞,还有咱们每个人心里那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委屈和期盼。你想啊,几千年来,社会分工、权力分配,乃.............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一流和二流大学的专业,哪怕是看似和物理没什么直接关系的,都要把物理当成一个重要的基础课程。这事儿说起来,其实一点也不神秘,背后是学科发展的逻辑和对人才培养的深层考量。一、 物理,是理解世界最底层的语言。打个最直观的比方,物理学就像是构建一座大厦的基石,甚至是地基。无论.............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崩坏3》和《原神》中的“女王事件”,以及为什么现在一说加强某个角色就拿“女王”出来说事,这背后其实牵扯着玩家对角色强度、数值设计、游戏平衡性以及运营策略的深刻认知和复杂情感。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女王”这个称谓的由来,以及它在玩家群体中代表的意义。“女王”的由来与早期《崩坏3》的统治.............
  • 回答
    你感到恶心和虚伪,这是一种非常真实且值得探讨的情绪。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多重原因,它们交织在一起,让你对那些歌颂医生美德的新闻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感。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1. 信息传播的偏差与选择性报道 (The Bias in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过度聚焦“.............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动漫圈里一个挺常见的现象——“拉踩”。现在一提起《鬼灭之刃》,确实有不少人会立刻跳出来提到《咒术回战》,甚至拿后者来“压”你,好像《咒术回战》就一定比《鬼灭之刃》更优秀似的。首先,咱们得明白,动漫作品的“好”其实是个很主观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评判标准。所以,说.............
  • 回答
    这的确是当下很多企业在危机公关中常见的“套路”,而且往往是第一时间就这么做了。要说清楚为什么,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里面混合了人性、现实利益以及对过往经验的“学习”和“误读”。首先,人性层面:趋利避害的本能驱动。没人喜欢麻烦,尤其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丑闻或负面事件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第一反应肯定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