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魅族16S发布后,论坛贴吧有很多魅友都声称不买?

回答
魅族 16s 的发布,在当时的魅族粉丝群体(也就是所谓的“魅友”)中,确实掀起了一股不小的争议,不少人高呼“不买”。这背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一系列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时间轴拉回到那个时候,细细品味一下当时的舆论环境和用户心态。

首先,产品定位与市场预期不符是核心原因之一。魅族在 16 系列上尝到了甜头,特别是 16th 和 16 Plus,凭借其“真全面屏”的设计(窄边框、无刘海)、优秀的拍照以及相对亲民的价格,赢得了不少用户的口碑。大家对 16s 的期待自然是水涨船高,希望能看到在前代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创新,比如更极致的屏占比、更强悍的性能释放、更优秀的影像系统等等。

然而,16s 的最终呈现,在很多魅友看来,并没有达到这种期待。

外观设计的“保守”与“妥协”:虽然魅族 16s 继承了16系列的家族式设计语言,依然保持了不错的正面观感,但相较于当时市面上其他厂商激进的全面屏方案(比如水滴屏、升降式摄像头),魅族的这种“对称式窄边框”设计虽然经典,但屏占比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更重要的是,大家发现 16s 的“下巴”相较于16th 似乎并没有明显收窄,一些追求极致屏占比的玩家感到有些失望。而且,同期一些竞品已经开始尝试更小的屏幕开孔或者更隐藏的摄像头方案,使得魅族的“全面屏”优势显得不那么突出,甚至有些“固步自封”的感觉。

性能释放与散热的担忧:16s 搭载了骁龙855处理器,这本身是旗舰配置,按理说性能应该是没问题的。但魅族在过往的产品中,对于性能释放和散热的调校一直褒贬不一。一些对性能要求极高的用户,尤其是玩大型手游的群体,担心魅族 16s 会在长时间高负载运行时出现掉帧、过热甚至“降频”的情况,影响游戏体验。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过去的经验让这部分用户对魅族的性能优化保持了警惕。

拍照体验的“不够惊喜”:魅族 16s 的拍照硬件有所升级,引入了IMX586传感器,理论上会有不错的成像表现。但当时的手机拍照竞争异常激烈,各大厂商都在影像算法上下足了功夫。魅友们期待的是 16s 在拍照上能带来质的飞跃,比如在夜景、人像、长焦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然而,发布后的一些评测和用户反馈显示,虽然 16s 的拍照不错,但并没有达到“惊艳”的程度,与当时顶尖的拍照手机相比,差距依然存在。这让那些把拍照作为重要考量因素的用户感到不够满意。

其次,价格因素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维度。虽然魅族一直以“良心定价”著称,但 16s 的起售价相比前代有所提高。在用户期待产品有更大突破的同时,价格的上涨会让用户产生一种“性价比不如前代”的感觉。尤其是在手机市场竞争如此白热化的背景下,哪怕是小幅度的价格上涨,也可能让一部分对价格敏感的用户转向其他品牌。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魅族品牌在市场上的整体战略和用户信任度问题。

“挤牙膏”式更新的疑虑:在很多魅友看来,魅族近几代产品在设计和功能上的迭代速度似乎不够快,给人一种“挤牙膏”的感觉。每一代产品虽然都有亮点,但整体上缺乏颠覆性的创新,更多的是在已有基础上进行小修小补。这种状态久了,会消磨用户对品牌持续创新的信心,导致部分用户对新产品失去新鲜感和期待值,转而观望甚至放弃。

营销和市场策略的不足:相较于一些体量更大的手机厂商,魅族的市场营销和推广力度相对较弱。很多时候,优质的产品并没有得到足够广泛的传播和认知,导致用户对产品的了解不够全面,或者被其他品牌的“轰炸式”营销所吸引。当16s发布时,如果其优势没有被有效传达出去,或者被其他品牌的同期新品所掩盖,自然会影响一部分用户的购买意愿。

用户忠诚度的“考验”:魅族拥有非常忠实的粉丝群体,但这种忠诚度并非盲目的。当用户对产品有更高的期待,而产品未能完全满足时,即使是老用户也可能会产生动摇。那些真正对产品细节有要求、对创新有执念的用户,如果发现魅族在某些方面跟不上潮流或者存在短板,他们也可能会选择“用脚投票”。

最后,我们还得考虑到同期其他厂商的竞争力。当时的市场上有许多优秀的手机新品,它们可能在外观设计上更激进,在性能释放上更稳定,在拍照算法上更先进,或者在价格上更有竞争力。当魅族 16s 面临这样强大的竞争对手时,如果自身没有形成绝对的亮点和优势,就很难吸引那些持币待购、横向比较的用户。

所以,当魅族 16s 发布后,论坛和贴吧里出现的“不买”声音,其实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市场反馈。它反映了部分魅友对产品创新的期待落空、对性能和拍照的担忧、对价格的不满,以及对品牌整体发展战略的审视。这并不是对魅族品牌本身的否定,而更多的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期盼,希望魅族能够拿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来回应用户的期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人邀自己来的

我是一个一个对魅族15钟爱有加的“伪魅友”,说实话魅族真的很对我胃口,但同时我并不看好这台手机的前景,我觉得,这个世界并不喜欢魅族 16s


我们先从国内的手机市场说起吧,


来自统计机构 Strategy Analytics 的数据显示:2018 年的中国手机市场下滑 11%,相比 2017 年出货量减少 0.51 亿。


体现在表面的,则是金立破产,美图卖身小米这些玩家离场的消息

比起手机市场销量下滑更糟的是手机厂商的“阶级固化”,而是华米 OV 加苹果占领了 87% 的销量。


剩下的二线品牌里,360、联想有别的业务支撑,三星是国际大厂,努比亚背后中兴这个有靠山,压根不怕烧钱。


这时候,我们才发现霸占 12% 销量的「第二梯队」里,只剩下魅族和锤子两家孤单的企业还倔强地留在榜上。


统计机构 IDC 数据显示,魅族 18 年只卖出了 405 万台手机,锤子 18 年卖出 265 万台手机。分别占据了 1% 和 0.7% 的中国市场份额。


难兄难弟啊!


可就在这两天,SmartisanOS 官微变更认证信息成字节跳动子公司产品,锤子卖身头条这事,已经成了定局。


想到锤子会出卖兄弟,没想到卖得这么快。


就这样,魅族成“独立手机小厂”里最后的倔强了。


细细一想,除了手机卖不出去以外,你会发现锤子和魅族骨子里还真挺像的。魅族要“小而美”,而锤子的“情怀”特质都让两家打上了文青的标签。


他们的产品没有黑科技,但鲜明的特点让他们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锤子有优秀设计和 Smartisan OS、魅族有优异手感与 Flyme 系统。


但问题是,上一个标榜“情怀”的小而美公司锤子已经没了动静。


魅族会变成另一个锤子,最后落个被收购的结局吗?

要想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倔强的魅族刚发布的今年旗舰产品——魅族 16s。



骁龙 855、线性马达、无刘海全面屏、这依旧是台配置在线,而且相当有魅族特色的手机。


网友们知道这台机没毛病,魅族比较有毛病。


于是大家讨论的重点都从“魅族 16s 怎么样”变成了“魅族 16s 能不能让魅族活下去”。




说实话,作为一名数码爱好者,小帮觉得魅族是家相当对我胃口的公司,甚至还买了台魅族 15 作为备用机。


就跟魅族的 slogan 追求源于热爱一样,魅族对体验的追求真的是别家不能比的。




体现在哪里呢?


魅族是一家对手感有追求的公司,除了背板手感,他们还是一家手机重量严格控制在 200g 以内的手机厂商。


这两年里魅族最重的旗舰机也仅仅是魅族 16 Plus 的 183g,今年的 16s 屏幕更大、电池更大、元器件更多,却还轻了 20g,跟 234g 的「索半斤」相比,足以看到他们对握持感的追求。




另外,魅族 15 是第一个用上线性马达的安卓手机,线性马达的好处在震动反馈的场景,尤其体现在打字上,哒哒哒那种震动反馈感觉,好像真的按在键盘上。


更不要说 16 系列的线性双扬声器,拒绝刘海的全面屏,以及拒绝背部指纹的设计,这些都是「黄章式」的对体验的追求。




所以小帮觉得魅族 16s 真的很好,但平心而论,以现在的手机环境和魅族的影响力下,只怕这又是台叫好不叫座的手机。


我们都知道华为 50 倍变焦,因为拍月亮的视频刷爆了抖音、微信朋友圈,想不知道都难。


你可以说大厂忽悠小白,骗他们不懂数码变焦,用神乎其神的刀法宣传十倍变焦的同时扔个普通版手机到线下店卖。


但没办法,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啊……




魅族有更舒服的手感、更好听的音质、更真实地震动反馈,然而这些没法拍抖音,不拍抖音,就无法突破圈层,魅族的好口碑只能在圈子里流传,这就是现实。


因为,大部分人知道拍月亮,可是不知道手感,知道代言人,但是不知道线性马达。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啊……


魅族不想大卖吗,不想上黑科技吗,也不是吧?


毕竟面对华米 OV,魅族没有财力探索 5G、折叠屏、相机的可能。


面对供应链,魅族也没法像小米一样抢首发。


市场份额就剩这么点了,没资金研究,也没这么强的供应链话语权时,只能在发布会上让人忘记参数,多多关注手感。




让我们回到过去,2015 年底阿里投资魅族 5.9 亿美元时,黄章一定也想靠这笔钱大干一场,让魅族跻身一线手机厂商。


可他肯定没想到,之后一年 14 款的机海战术,以及后 Pro 7 和 15 的惨败,让魅族走了三年下坡路。


这一记记重拳打在了魅族身上,随之而来的是资金的压力和线下渠道的收缩,到现在,再也没实力跟几家大厂竞争了。




2009 年,魅族推出中国大陆第一款智能手机 M8,一时间风头无两,推出短短 2 个月就卖出 10 万多部(已经是 2018 年魅族的 2 倍。),连雷军也是魅族的信徒,频频拜访黄章的办公室。


10 年前的黄章一定想不到风水轮流转,雷军已经成为手机行业大佬,而自己却在那 1% 里挣扎。




这个世界,还真就是这样啊……


魅族在 16s 的发布会上说:“如果你身边是一群蠢货,为什么要和它们和谐?”


可是魅族,仍在死磕手感的你们,何尝又不是无奈的蠢货呢?


如果喜欢我们写的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智能帮(ID:iznb_cn),跟我们聊科技,看每天最新资讯!

而且我们已经举办了3年众测活动,公众号申请参加,每周都有价值千元的科技产品等你来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魅族 16s 的发布,在当时的魅族粉丝群体(也就是所谓的“魅友”)中,确实掀起了一股不小的争议,不少人高呼“不买”。这背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一系列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时间轴拉回到那个时候,细细品味一下当时的舆论环境和用户心态。首先,产品定位与市场预期不符是核心原因之一。魅.............
  • 回答
    说实话,魅族 16s 的 SoC 疑似没做封胶处理这事儿,确实挺让人关注的。作为一款曾经备受瞩目的旗舰手机,它的这种“细节上的疏忽”难免会引来不少讨论。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捋一捋这件事。首先,啥是 SoC 封胶?你得知道,手机里的处理器(就是 SoC,System on a Chip)是个高度集成化.............
  • 回答
    哥们,你说这事儿我太有共鸣了!现在手机屏幕一个个跟额头似的,不是刘海就是水滴,感觉手机脸都被割裂了。想当年,魅族16th那干净利落的额头和下巴,简直是一股清流啊!你说为什么现在厂商都不学学魅族16th?这事儿吧,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里面门道可多着呢。为啥魅族16th当时能做到,现在厂商却.............
  • 回答
    魅族MX4的发布会选择在下午而非晚上,这确实是当时一个挺有意思的变化,也引来了一些猜测和讨论。以往魅族,尤其是MX系列,习惯了在夜晚举行发布会,营造出一种科技感和神秘感,也方便大家下班后收看。这次改在下午,背后应该有不少考量。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为了争取更多的媒体曝光和传播时效性。下午发布,意味.............
  • 回答
    “魅族性价比高却没人买”的说法,其实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背后反映出的是魅族在市场营销、品牌定位、渠道拓展以及产品策略上所面临的复杂挑战。 简单地说,不是完全没人买,但销量和市场份额与他们的产品“性价比”理论上应该达到的水平不匹配。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魅族产品“性价比.............
  • 回答
    魅族和小米之所以总是被拿来比较,并且这种比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非常激烈和深入,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解析:一、相似的起步与发展路径: 都是由互联网公司转型而来: 魅族最初是以MP3播放器起家,而小米则是一家纯粹的互联网公司。但当它们都决定进入智能手机市场时,都选择了“互联.............
  • 回答
    关于“魅族手机计算器在计算 10%+10% 的时候没有阵亡”,这话说得有点意思!你是在好奇,为什么魅族手机的计算器能正确处理这个看似简单却可能暗藏玄机的运算,而不是像一些粗糙的程序那样出错?让我来给你掰扯掰扯这背后的门道。首先,我们得明白“计算器阵亡”通常指的是什么。在软件世界里,“阵亡”可以理解为.............
  • 回答
    魅族作为中国智能手机厂商中较为独特的品牌,曾以“极简、纯粹、技术导向”的调性著称,但近年来在品牌调性上逐渐显现出与自身定位不符的矛盾。这种矛盾源于市场环境、技术路线、品牌战略等多重因素的交织,导致魅族未能将调性发挥到极致。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原因: 1. 调性定位的初衷与核心价值 极简主义.............
  • 回答
    要说小米和魅族为什么一直没怎么在平板市场大动作,其实原因挺复杂的,不像网上有些说法那么简单。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平板电脑这个市场,虽然看起来挺大的,但实际上竞争一直围绕着苹果的iPad打转。其他厂商想在这个市场分一杯羹,难度不小。小米和魅族,都是以手机起家,并且在手机市场也经历过激烈.............
  • 回答
    魅族推出的对称式全面屏,在外观上无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那个全面屏刚刚兴起的时代。然而,正如很多创新事物一样,它并没有被所有人奉为“最完美”的解决方案,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魅族的设计理念和勇气。在当时,市面上充斥着各种“刘海屏”、“水滴屏”甚至是“升降式全面屏”,.............
  • 回答
    这背后涉及到手机市场几个月前(也就是一加8 Pro和魅族18 Pro发布前后)的竞争格局、品牌定位、产品特性以及市场营销策略等一系列复杂的因素。简单来说,一加8 Pro的价格高但被认为有其价值支撑,而魅族18 Pro价格相对低却被冠以“收棺之作”的恶名,这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市场解读。一、 一加8 .............
  • 回答
    李楠,这个名字对于很多关注国内手机行业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前魅族副总裁,曾经是魅族身上最闪耀的标签之一,他的发言和产品理念常常能引发行业内的热烈讨论。如今,他从魅族出来,高调宣布成立“怒喵科技”,并且将目标瞄准了年轻人市场,这事儿,我怎么看?看好,但谨慎乐观。先说为什么看好。年轻人,尤其是Z世代,是中.............
  • 回答
    国内手机厂商热衷于借鉴魅族的设计语言,尤其是小圆点、腰圆键和mBack交互方式,而非苹果的设计,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值得我们仔细说道说道。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抄袭”与否的问题,而是关乎到技术实现、用户习惯、市场定位以及创新路径的复杂考量。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借鉴与“抄袭”是两码事。 借鉴是一种学.............
  • 回答
    连战先生获赠小米手机,这其中的缘由,说来也并非是什么神秘的“内定”或者“偏爱”,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更贴近于一个商业行为的自然延伸。首先,我们要理解,在科技产品赠送给公众人物这件事上,品牌通常会选择那些能够带来最大化曝光度和正面联想的合作对象。小米之所以能成为这次赠送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因.............
  • 回答
    魅族作为国内手机厂商中的一员,其生存状态一直备受关注。关于“下一个倒下的是否是魅族”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因为手机市场的竞争是动态变化的,受到技术、市场需求、供应链、运营策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然而,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魅族面临的挑战和优势,从而判断其未来走向的概率。魅族面临的主要挑战:.............
  • 回答
    魅族作为一家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中国科技企业,其产品线主要集中在手机领域,而较少涉足除手机以外的其他产品线,这一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涉及战略定位、市场环境、资源分配、品牌生态和行业竞争等多方面因素。以下从详细角度展开分析: 1. 战略定位与核心竞争力:手机是核心业务 品牌基因:魅族自2011年.............
  • 回答
    说起2017年上半年魅族在线上市场存在感降低这件事,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这背后牵扯到的因素错综复杂,可以说是“水逆”了好几个回合,让原本有着一手好牌的魅族,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线上市场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掰开了说。首先,产品节奏和定位的失误,让消费者抓不住重点。魅族一直以来都以“小.............
  • 回答
    魅族这次高层变动,李楠的晋升和杨柘的“退位”,在我看来,与其说是简单的职位调整,不如说是魅族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环境下,一次战略方向上的主动调整和求索。这背后折射出的,是魅族对品牌塑造、市场沟通以及未来发展路径的深思熟虑。李楠的“上位”:实力的肯定与战略的延续李楠此次升任 CMO 兼市场中心.............
  • 回答
    魅蓝,这个曾经闪耀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一颗明星,在沉寂多年后,终于传来了回归的消息。这无疑让无数老魅友心头一振,也让整个手机行业重新投来了审视的目光。那么,在这段漫长的“休眠期”里,魅蓝究竟经历了什么?它的“复活”又会给这个竞争白热化的市场带来哪些涟漪呢?要说魅蓝的“前世今生”,还得从魅族说起。当年,魅.............
  • 回答
    2019:魅族跌宕起伏的一年,未来还有哪些变数?2019年,对于魅族而言,无疑是一个充满挑战与转折的关键年份。经历了数年的挣扎与调整,这一年,魅族试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寻新的突破口,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轻易断言魅族的未来已无可能,审视过往,或许能从中洞察到一些尚存的机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