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黑龙江一老年大学称东北人「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是陋习,负责人回应:豪爽里面埋藏着浪费隐患,你怎么看?

回答
黑龙江一老年大学将东北人“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定义为“陋习”,并称其中埋藏着“浪费隐患”,这一说法近日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该老年大学的负责人对此解释说,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豪爽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必要的浪费。

这番言论一出,立刻在网络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不少网友对这种说法感到不解甚至愤怒,认为这是对东北地区传统生活习惯的刻板印象和否定。有人反驳说,“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是一种爽朗、实在的生活态度,是东北人民热情好客的表现,不能简单粗暴地扣上“陋习”的帽子。

从另一角度看,这位负责人或许并非全盘否定,而是想强调一种节约的理念。毕竟,在任何一个地方,过度消费和铺张浪费都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在当下强调勤俭节约的大背景下,倡导理性消费、反对浪费,本身并没有错。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件事情呢?

首先,需要区分“习惯”与“陋习”。“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可以看作是一种地域性的生活习惯或文化符号,它承载着东北人民的某些性格特质和情感表达方式。而“陋习”,通常指的是那些被社会普遍认为是不良的、需要摒弃的习惯,比如不文明行为、损人利己的行为等等。将一种地域性的生活习惯直接定性为“陋习”,似乎有些牵强,也容易引发不必要的对立。

其次,要看到“浪费隐患”的说法。确实,豪爽和过度的宴饮有时会伴随着食物的剩余和浪费。在东北,待客热情,菜量大是普遍现象。有时候,为了显得慷慨,可能会准备远超实际需求的食物。如果这些食物最终被浪费,那确实是一种资源上的损失。从这个角度来说,老年大学负责人提出的“浪费隐患”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指向了消费方式中的一个潜在问题。

然而,问题在于表达方式。将“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直接冠以“陋习”之名,未免过于笼统和武断。这种表述很容易让东北人民感到不被尊重,误解其本意。更好的方式或许是,在肯定东北人民豪爽、热情的同时,引导大家关注适量、节约的消费方式。例如,可以提倡“量力而行,避免浪费”,或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请考虑节约”。

再者,老年大学的教育目标通常是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生活品质,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其应有的职责。如果教育内容能够更具建设性、更具人文关怀,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效果会更好。

总而言之,对于这件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

1. 习惯与陋习的界定问题: 需要慎重区分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活习惯和真正的陋习。简单粗暴的定性容易引发误解和争议。
2. 节约理念的必要性: 反对浪费,提倡节约是当下社会重要的价值观,在任何消费场景下都应该被鼓励。
3. 沟通方式的重要性: 在表达观点时,应注意方式方法,避免伤害特定群体的情感,以更温和、更具建设性的语言进行引导。
4. 教育者的责任: 教育机构在倡导新观念时,应注重文化理解和尊重,找到连接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

我们不能因为一些负面案例就否定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也不能因为追求节约就否定一个人对生活的热情和豪爽。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保留地方文化特色的同时,也融入现代社会倡导的文明、节约的价值观。这需要更细致的观察、更深入的理解和更智慧的表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有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既然说东北人能吃浪费是陋习,不如限制我们吃,每个人三顿饭口粮蔬菜肉类定量食用,凭电子凭证购买。。。

怎么有点眼熟?

user avatar

首先,我支持老年大学的说法!

都老年了还在黑龙江生活,而没有去海南岛定居。说明生活并不富裕。

上这种瞎白话的老年大学,而不是各种兴趣班,说明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小学文化左右,可能年轻时候就是体力工作者。这种人大概率家庭教育也不是很成功,所以孩子们工作收入也不高。

自己生活不富裕,孩子日子过得也紧巴巴的,吃喝节省点有什么不对?你们以为我国就没有贫困人口了吗?

人家吃肉都是奢侈,少吃两块肉省下电话费刷刷快手陶冶情操,上知乎指点一下江山不是更有意义?!!




**********

当然,如果如果如果如果如果如果 极个别东北人不偷香蕉,或者偷完了东北人自己也人人喊打,就不会让全国人看不起东北人,不会把这次的事儿套东北人身上了。

可是 @荟芳里美姐儿 在这个问题下强词夺理偷换概念,非要借机否认偷香蕉的事儿。还有那句理直气壮的:我以为是野生的(无主的),我就拿走了。


还有割了几十斤,但是盗窃金额不足就不算盗窃

那一串香蕉真的是几十斤啊,你上网搜搜一串香蕉有多重,再不行你看看今年的向往的生活里何炅彭昱畅他们的抗的一串香蕉有多费劲啊。

那一串香蕉真的不够立案金额啊!!广西经济再差、立案金额也要一千以上,难道偷900块钱就不算偷了吗?




还有这位,说的情况我完全可以理解,并且支持这种氛围。

但是!!现场视频你看了吗?你见过香蕉林吗?你就这样理直气壮?!你家野生的果树一颗颗长得横平竖直?!

我们很多地方也有别人种的果子可以拿一点尝尝但是不能带走的风俗。但是你拿走就算了,可是你看了视频吗?拿走了“一串香蕉”,这不是你在超市买的“一串”

建议百度一下 ,看看左下角这“一串香蕉”有多大。

user avatar

中央:建议国民用右手写字

省委:国家规定用右手写字

市委:严禁市民用左手写字

县委:左手写字是犯罪行为

村委:接上级规定,本村居民一律切除左手(费用自理)

user avatar

一晃几天,这个回答竟然1000多个赞了。这个回答本来的意思是吐槽很多商家使用的一些做菜的坑爹技巧。不小心冒犯了南方人。为此我决定修改一下。之后对于感觉被冒犯的南方人先说一声对不起。下面是修改后的结果。

------------------------------分割线------------------------------

呵呵。一看就是没有学到小盘菜的精髓。

精髓不是小盘菜,而是:

使用老抽染色土豆和虎皮鹌鹑蛋混入红烧肉,冒充猪瘦肉和猪肥肉。
使用生姜混入咖喱鸡块,冒充鸡块。
使用年糕混入水煮鱼,冒充鱼片。
在焖肉片下面放雪里蕻,显得量多。
在水煮鱼片下面放豆芽,显得量多。
在剁椒鱼头下面放乌冬面,显着量多。
使用中央凸起的盘子,显得量多。

还有就是对于冷冻鸡胸肉出神入化的使用。

糖醋排条和糖醋排骨只有一字之差。却把猪排换成冷冻鸡胸肉挂浆。
糖醋里脊是冷冻鸡胸肉挂浆加糖醋汁。
椒盐排条是冷冻鸡胸肉挂浆加椒盐。
肉炒芹菜是冷冻鸡胸肉挂浆加芹菜。
肉炒菠菜是冷冻鸡胸肉挂浆加菠菜。
对就是只要是肉炒的青菜,全是TNND冷冻鸡胸肉挂浆炒出来的。
还有就是用面包糠包裹油炸冷冻鸡胸肉。外形上和炸猪排一模一样,起名叫炸大排。故意不告诉你是鸡排。

为啥都东北菜肉多量多。

肉是哪里来的?猪身上的。
猪是怎么长肉的?吃饲料。
饲料是啥做的?豆饼和玉米。
中国玉米主产区前三强是哪里?黑龙江、吉林、辽宁。
中国大豆主产区前三强是哪里?不好意思,还是我们。

所以说,东北菜就是肉多。关键还是猪肉多。当然就是香啊。因为我们有全国十大产粮大县。 而且盛产做饲料的豆饼和玉米!!记得我第一次在上海吃饭,上来一盘炒虾,一共16个虾。剩下全是黄瓜。一人四个虾。吃的我心里想骂人。

因此上,我每年回东北过年,我的吃饭规矩就是:不吃鸡。不吃鸭。只吃红肉。因为我冷冻鸡胸肉吃伤了。。

凡是嫌东北人饭量大的?请看下图。

至于评论区说我吃的都是大排档。难道其他大佬都是顿顿吃开水白菜和佛跳墙吗??我去饭店吃饭点一个水煮鱼,发现只有一层鱼,剩下全是豆芽吗??难道只有我一个人遇到这种情况吗??

user avatar

感谢这么多朋友点赞

———————以下原答案————————————

最近这食品浪费成为了风口浪尖的议题,知乎天天推荐这样话题。

我讲一段切身经历,来说说我对这样议题的感受吧。

大概14年前,刚应聘到新单位工作,本来让我管业务,

后来领导说办公室没有人管,就让我管办公室同时兼管业务。

当时单位办了一个小食堂,大概50人就餐,所有餐费都由办公室统一划给食堂

具体事务都交给食堂一个厨师,一个帮工去操作。结果这个厨师克扣的十分厉害

大概半年多时间,菜里无油少肉,连蛋也不多,到后后面冬天菜价贵了,更是素淡。

结果是剩菜剩饭的人特别多,浪费也就特别多。

后来,中午往往几个同事一商量就出去吃了,食堂有饭也没人吃,浪费更是惊人。

后来这个厨师天怒人怨,被扫地出门。单位又新雇了一个厨师。

领导单独找我谈话,让我管食堂具体事务,厨师就管做饭,其它不管。

我本来不愿意管这些事,无奈领导交办,只好临危受命。

我有心改变原来食堂的状况,和厨师大姐认真商量了一下菜单,把菜单大致固定一下

又下点力气,选了几家食堂供货商,每天送货,我只管采购,不管入库

厨师只管入库,不管采购,只要厨师对菜、肉的质量提出质疑,一律退货

退货两次就换供应商。这么一来,菜、肉的质量上了一个台阶,价格反而降下来了。

每人每顿饭五元标准,我一分不克扣,全花到食品上。

结果是大概一个月以后,单位同志就纷纷提意见,说菜里肉也太多了,全都吃胖了。

有一位大姐笑着说:以前豇豆炒肉,是菜里找肉,现在是肉里找菜。

食堂情况也迅速改观,每顿饭都是全吃光,有时我出去办事,回单位晚了,居然没有饭了。

数量上满足大家了。我又想办法提高食堂菜品质量,

比如每周都要吃一次红烧羊排,吃一次炖海鱼,吃一次炖鸡。

这下同事们又懵了,都问我是不是土豪,给单位食堂贴钱,这个价格在家里也吃不到这么好。

我只好解释,就是想办法通过变换菜单,压低供货商价格,一分钱不克扣,才提高了菜品质量。

自从我管理食堂,单位出勤率直线上升,不管谁出门办事,都算准中午11:30回来吃饭。

偶尔有关系单位来了,也安排在食堂工作餐。

剩饭剩菜?不可能!11:20就有人到食堂排队,

每周红烧羊排、炖鸡、炖排骨的日子,我还得嘱咐厨师大姐把她自己的饭先留好。

这个经历告诉我,所谓的浪费与节约,不是口号,不是倡议,不是口头会气,

是科学的,扎实的提高管理水平,是凭一颗公心做公平公正的事

user avatar

这就让我想起常公凯申搞得新生活运动了。

常公带头喝开水吃素,硬是吃出一个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大好局面。

电影大决战里面有个小细节,是常公的早餐,就一盘子水果一杯子牛奶而已,水果也就香蕉葡萄苹果,量也就一小盆子……

俭省吧,牛奶是美国的,水果是空运的,前方打仗的大头兵是馒头都吃不上的,城市里的普通人是手持几千万金圆券买一碗阳春面的╮( ̄▽ ̄)╭

所以呢,要节约没错,不浪费也没错,但是不要上纲上线到反人类的份上可好?留小民一条生路可好?

user avatar

喝酱油耍酒疯

user avatar

电影《精武英雄》里,精武门的师兄弟正在吃饭,日本武馆鬼子闯进来下挑战书,看到桌子上的菜鄙视的说“中国人就是浪费。一桌子的人吃两桌子的菜”,其实桌子上只有5个菜,且8个人吃,当然按照日本人的饮食习惯,可能2菜就够了……毕竟日本天皇吃的也就是个“一汁三菜”(味噌汤+三道菜).


我估计精武门都是练武的实在人,嘴有点笨,或者被突如其来闯入的鬼子吓傻了所以只问了句你想干什么?要是我,先回他一句,一桌子人吃两桌子菜,那是母们有啊,就儿你们内鼻屎大的国家想吃也吃不起啊!

那么东北人吃饭浪费吗?起码70-80后,小时候吃饭恐怕都被长辈吓唬过,比如“碗里剩饭粒将来长大娶麻脸媳妇,你剩多少饭粒媳妇脸上就长多少麻子”也被灌输过“浪费粮食是犯罪”的理念。东北老一辈的人,什么都舍不得扔。米饭剩下,凉了,在没有微波炉时代第二天跟新饭一起吃。小时候别人送的点心夏天长毛了,长辈们一般都舍不得扔,把发霉地方去了,再用锅蒸一下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北人饭量大,那是因为东北从来就没缺过粮食和肉,东北的土地非常多且肥沃,只要你肯出力气,吃饱肚子是没问题的。粮食多了,也能拿出来酿酒和饲养家畜。电视剧《闯关东》里,原来吃不饱饭的男主一家,到了关东头一年桌子上就摆起了一盆白面馒头。民国军阀混战,各地灾民四起,唯独东三省在老帅儿张作霖带领下生活安康富裕,吃饭是没问题的。哪怕到了最黑暗的日据时期,残暴的鬼子不让东北人吃大米,说吃大米是经济犯罪,但是苞米面、高粱米也是吃得饱的啊

东北人自己种粮还吃不饱的是60年,唯一种大豆却只能吃3两豆油(全国当时标配半斤两)的也是在60—70年代。

今天在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准备朝着中等发达国家进军的时代、占全国产粮6分之一的东北三省,还有人想比日本鬼子统治时代还残暴、让东北人饿肚子吗?说东北人吃的多,倒不如劝劝那些粮食自给率低的城市和省份少点浪费比啥都强!

user avatar

还能怎么看?

南方人,南方媒体,

这是要东北人把吃都都省下来供给他们南方。

黑龙江是啥地方?中国第一粮仓,全国粮食供给最高的省份,

吉林辽宁,也是排在最前面那一拨粮食供给省份。

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

你东北人多吃一粒米,南方人就少得一粒。

你们东北人就是给南方人种粮食的,

怎么能自己吃?

东北人只配吃糠,只有南方人才配吃大米。

你东北人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是陋习,

南方人吃菜各种讲究,浪费人力物力就是中华传统美德,

你东北人吃个蘑菇野菜,

南方人吃各种野生动物,

结果你东北人被喷爱吃野味。

故意伤人黑龙江人赵宇,见义勇为福州赵先生。

还能怎么看?在南方人南方媒体眼里东北人不配为人呗。

以前见过有人在知乎上争论各省肉蛋摄入排名,

一帮南方人争先恐后用数据证明南方几个省份的人均肉蛋摄入全国最高,

现在反而指责东北人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记得数据里广东排名第一,那么最浪费的是不是广东人?

黑龙江人再怎么不堪,人家的公检法再怎么不行,

汤兰兰案中,人家妇联第一时间把女孩纳入保护范围,

公检法把一大帮相关涉案人员该抓抓该判判,

几年后顶住了南方人把持的南方媒体的狂轰滥炸,

压力再大都没把汤兰兰的下落透露给媒体,

南方媒体再怎么挖地三尺,再怎么舆论威逼,

人家黑龙江人死活就不说汤兰兰下落,

宁可自己被钉在风口浪尖上,也保护好了孩子。

反观南方媒体呢?

这位于上海、由南方人把持的南方媒体非要把汤兰兰找出来的、背后不可告人的秘密是什么?

这一次,

一个不知所谓县城下的不知所谓的老年大学的不知所谓的人的几句话,

居然被远在上海的南方媒体大肆报道,

这背后就没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老年大学????

老年大学????

老年大学????

尼玛你南方媒体要是找个清北社科院专家指责指责倒也罢了,

老年大学????

老年大学????

是个老人都能上的打发退休时间的地儿,

你南方媒体拿来大做文章??

咋不去精神病院找个精神病患者采访采访呢??

不比老年大学语出惊人?

患者直接一句东北人是低等动物不更符合南方媒体价值观?

2016年,通篇杜撰捏造东北村庄伤风败俗礼崩乐坏新闻、后来被当成负面典型通报批评的财经网,

是地地道道、南方得不能再南方的南方媒体。

该事件中的新闻从头到尾都是凭空捏造,凭空捏造,凭空捏造!

一篇写东北村庄的文章里,居然随处可见阿婆、幺妹、宗族这类南方称呼和习俗,

一看就是一南方人写的东西,再找个东北记者署名发表,

结果事情败露后,东北记者被吊销证件背锅,真正黑东北的那个南方人却毛事没有。

有南方人还扯什么,哎呦,这不是你们东北人自黑嘛,怎么还能算在南方媒体身上?

然而,这个老年大学不知所谓的人真的说了什么你在现场听到了?

南方媒体能捏造一次假新闻,它就不能制造两次三次……N次?

和南方媒体里的南方人记者打过交道,

实实在在见识过他们凭空杜撰被采访人根本没说过的话并见诸报端,

恶心死了。(受访人是本人的朋友,某学科的专家)

前几年,三个被南方媒体蛊惑、以为东北穷、落后所以没钱装监控的贵州人坐着飞机去沈阳盗窃结果被捕的事情你们可还记得?

现在的南方媒体正在CNN化、绿媒化,

而被这些南方媒体反复洗脑的南方人呢?

这三个贵州人和那些个深信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的岛蛙还有什么区别?

故意伤人黑龙江人赵宇,见义勇为福州赵先生,

这难道不是CNN惯用的手法?

好人好事就强行写成自己省份的,坏人坏事就马上改成别的省份,

哈尔滨女生在哈尔滨机场救人,就因为她在杭州上大学,被写成杭州女大学生,

黑龙江人在杭州捐献物资,自己还说了是黑龙江人,依然被写成杭州X先生,

别的省份出了什么案件,从省份地级市一直写到县城农村,

自己省份出了同样案件,省份被隐去,甚至城市被隐去,

比如薛定谔的东台。(把省份一抹,碰巧山东也有个东台~)

一边享受南方媒体双标横行下带来的自我满足感,一边去气愤指责CNN这那?

你们的脸呢?

=================

很多人,特别是南方人,还在那扯什么新X报是北京媒体,北方媒体,

动几下手指头敲键盘搜搜百科就那么难?新X报顶天了才能有半个行政层意义的北方血统,

而它的创办者、

从2003年创刊起至17年始终担任社长、

2020年初刚被批捕的戴XX,

搜一下他是哪里人,

其余几个合伙创办人又是哪里人,

报纸的骨干和派系从哪里来,

搜一下 新X报创立编年史,

再回来摸着良心说是不是北方媒体!

================

另外,何为粮仓?

产得多,用得少,方能成仓,

产得多,用得更多,不能称仓,

自给尚且不够,何以为仓?

一个省人口几乎是人家三个省人口总和,产量还不如人家一个省,

好意思炫耀?

自给率先达到100%再来吹好么?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国家统计局关于2018年粮食产量的公告

自己看看自己省份的产量排名和人口,再来扯有的没的。

中国境内,人口多却又产得多、结余得多能被称为粮仓的省份,唯有河南。

东北不仅产大米,它还是玉米和大豆的主产区,

你可以不吃东北大米,但是你敢说没吃过东北玉米和大豆做出来的食用油、酱油等等,

你吃的鸡鸭猪肉没用过东北玉米和大豆做成的饲料,那你是吹牛X~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