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执行注射死刑后立马抢救能不能活过来?

回答
关于注射死刑后立即抢救能否活过来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环节来理解:

首先,注射死刑执行的 核心原理 是什么?

大多数现代注射死刑程序采用的是“三联药”方案,或者类似的组合。其目的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通过药物的作用,导致死亡。这些药物通常包括:

1. 麻醉剂/镇静剂: 这是第一步,目的是让被执行者迅速失去意识,进入深度睡眠状态,从而避免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感受到痛苦。常见的药物有硫喷妥钠(Sodium Pentothal)、咪达唑仑(Midazolam)等。
2. 肌肉松弛剂: 第二步使用的药物,如溴化维库溴铵(Vecuronium Bromide)或泮库溴铵(Pancuronium Bromide),作用是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神经递质传递,导致全身肌肉(包括呼吸肌)麻痹,呼吸停止。
3. 心脏停搏剂: 最后使用的药物,如氯化钾(Potassium Chloride),其作用是升高体内钾离子浓度,干扰心脏的电传导和肌肉收缩,最终导致心脏骤停。

执行过程中的关键点:

剂量和速度: 药物的剂量和注入速度是经过精确计算和设计的,以确保在最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的生理效应。
静脉输注: 药物是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快速到达全身各器官。
观察: 在执行过程中,医务人员通常会监测生命体征,如心跳、呼吸等,以确认死亡的发生。

“立即抢救”的可能性和难度:

如果在药物注入完成,并且被判定为死亡之后,立即进行抢救,理论上是可以尝试的,但成功的可能性非常非常低,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什么环节”被逆转。

1. 麻醉剂/镇静剂的逆转: 如果第一步的麻醉剂在尚未完全作用或作用未达不可逆状态时被尝试逆转(例如使用拮抗剂,如氟马西尼 Flumazenil 来拮抗咪达唑仑),理论上可以恢复意识。但问题是,死刑的目的是确保死亡,所以通常会确保麻醉剂剂量充足,使其作用快速且不可逆。而且,即便恢复意识,后面的药物还在体内发挥作用。
2. 肌肉松弛剂的逆转: 肌肉松弛剂的作用是通过阻止神经信号传递到肌肉,导致麻痹。理论上,也有拮抗剂(如新斯的明 Neostigmine)可以逆转其效果。然而,一旦呼吸肌麻痹,身体就无法自主呼吸,如果抢救不能立即恢复呼吸功能,缺氧会迅速导致脑损伤,即便后续心脏功能得到恢复,也可能已经是脑死亡状态。
3. 心脏停搏剂的逆转: 这是最关键也最难逆转的一步。氯化钾对心脏的毒性非常大,一旦注入并导致心肌细胞电活动异常和结构性损伤, 心脏的泵血功能基本就已经永久性停止了。即便通过心肺复苏(CPR)和电击(除颤)来尝试恢复心跳,其成功的几率也是微乎其微。原因如下:
细胞损伤: 高浓度的钾离子会引起心肌细胞膜的电位剧烈变化,导致细胞损伤甚至坏死。这种损伤一旦发生,即使通过药物或物理手段纠正了钾离子的浓度,受损的心肌细胞也难以恢复正常的电生理活动和收缩能力。
缺氧: 在心脏停搏的同时,身体会经历严重的缺氧。如果抢救不能在几分钟内迅速恢复有效的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脑细胞和其他重要器官会迅速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即使心脏最终恢复跳动,患者也可能处于脑死亡状态。
药物本身的性质: 氯化钾是导致心脏停搏的“终极武器”,其设计目的就是确保心脏停止跳动。将其效果完全抵消,使其心脏能够恢复有节奏、有功能的跳动,其难度远超普通心脏骤停的抢救。

总结来说:

如果在注射死刑的药物(特别是心脏停搏剂)注入后,并且在被官方判定为死亡后立即进行抢救,理论上可以尝试用药物(如钾离子螯合剂、升压药)和心肺复苏手段来恢复生命体征。

然而,由于心脏停搏剂对心肌细胞造成的 严重且快速的损伤,以及随之而来的 脑部缺氧,能够成功救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即使心脏勉强恢复了跳动,也很难恢复到正常、有意义的生命活动状态,更何况是完全恢复到执行死刑之前的状态。

在实际操作中,死刑执行的目的是为了终结生命,因此执行过程会非常严谨,一旦判定死亡,通常意味着生命活动的终结,再进行抢救的意义和可能性已不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少数对这个问题有发言权的人。先说结论:可以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现在在做的动物模型叫做:小鼠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CA/CPR)模型。而且国内做这个模型的人真没几个。

操作方法叫做:给小鼠静脉推注氯化钾,小鼠心跳会立即停止,然后在小鼠心跳停止后8分钟或10分钟对小鼠进行机械通气和胸外按压。

没错,我们模型里诱导心跳骤停的方法,和注射死刑是一样的。注射死刑的药物麻醉剂(硫喷妥钠)、肌松剂(泮库溴铵)和氯化钾。其中致死的就是氯化钾,高浓度的氯化钾静脉推注进入心脏后使心脏快速停跳。

我们在造模的时候一般首先会对小鼠进行气管插管,然后在显微镜下于小鼠右侧颈外静脉置入一根外径为0.6mm的导管(PE-10导管)用作静脉通路。诱导的时候推0.05ml的500mmol/L浓度的氯化钾,小鼠心电图立即呈直线。过了8分钟之后接上呼吸机,静脉推注肾上腺素,然后用你练出来的金手指以300次/分钟的频率在小鼠胸部戳戳戳……

然后它就被你戳回来了……

我和我师姐比较菜,用好点的小鼠大概能按回来30%吧

但是我师兄可以按回来70%~80%

别人的文献里面还有吹自己复苏成功率95%以上的,对此我们深表怀疑。

不过这个是在小鼠身上做的实验,在人身上可能还没有过相关研究。如果不考虑伦理的因素要做这个研究的话……以我们做这个模型的经验来看可能前面摸索阶段比较废死刑犯,

至于这个模型本身………只能说,做的人少是有原因的,说起来那真是一把辛酸泪。

————————更新————————

不少人问这个模型的意义是啥。简单解释一下吧。

对于出现心跳骤停然后被CPR救回来的病人,按回来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按回来的大部分病人都会出现严重的脑损伤从而出现严重残疾和死亡。我们使用这个模型来研究心肺复苏术后的脑复苏和脑保护。

另一件比较好玩的事情是,在动物房做实验的时候,因为知道我和我师姐是给小鼠做心肺复苏的……于是总是会有其他科的人拎着被他们麻死的小鼠过来问我们还能不能抢救一下

https://www.zhihu.com/video/1441907817888841728

给个我们按压的视频吧,基于动物实验伦理,视频经过裁剪没有把小鼠拍进来。

---------------------更新---------------------

关于救回来的脑损伤的问题,一个反直觉的现象是,实际上我们和其它一些组在氯化钾诱导模型里面观察到,高钾对于脑缺血缺氧是有保护作用的。相比于窒息诱导CA,氯化钾诱导的CA模型在相同时间下的脑损伤会明显轻很多。做过这个模型的人应该对这点都深有体会。在人身上可能也类似。

关于CPR术后的脑保护与脑复苏,目前唯一被证实有效的治疗是目标温度管理(TTM),其它神经保护的药物都没有被证实有效。

目标温度管理有点类似于所谓的低温治疗,但是又有很大的不同。简单的戴冰帽盖冰毯并不等于目标温度管理。目标温度管理需要在充分镇静下快速降低核心体温到目标值,然后平稳维持体温至少24小时,再缓慢升温,相比之下更加精准。

更新:

今天比其他人拎着挂了的小鼠问能不能心肺复苏更离谱……帮心胸外做了大鼠的颈外静脉反向吻合颈动脉搭桥,做完之后大鼠还活蹦乱跳到处乱爬,而现场场面十分尴尬。因为心胸外他们做了一年都没做出来

user avatar

不能。

因为重点在“执行死刑”而不是“注射”。要求是“执行死刑完毕”而不是“注射完毕”。

行刑现场有法医的。

要确认死透了并办理一些手续才算行刑完毕,不是打完针就算完事扔那不管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注射死刑后立即抢救能否活过来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环节来理解:首先,注射死刑执行的 核心原理 是什么?大多数现代注射死刑程序采用的是“三联药”方案,或者类似的组合。其目的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通过药物的作用,导致死亡。这些药物通常包括:1. 麻醉剂/镇静剂: 这是第一步,目的是让被执行者迅.............
  • 回答
    在监狱执行注射死刑前给犯人手臂进行酒精消毒,这看似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实则蕴含着医疗操作上的必要性,即便是在执行死刑这样特殊的场合。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注射执行死刑的本质。它本质上是一种医疗程序,只不过其目的并非治疗,而是终止生命。注射药物通过静脉血管进入人体,这就意味着操作需要如同任何一次静脉注射一.............
  • 回答
    在讨论对部分死刑犯执行注射死刑是否能减轻身心痛苦时,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个议题的各个层面,避免流于表面或产生程式化的论调。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死刑本身就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议题,无论其执行方式如何,都必然伴随着痛苦,这种痛苦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更包含了精神和心理上的煎熬。因此,当我们将“减轻身心痛苦”作为.............
  • 回答
    这件事确实让人感到复杂,每一个人在执行这样的任务前,内心都会经历一番挣扎,尤其当被处决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坚称无辜的时候。执行枪决或注射死刑的人,我们通常称他们为刽子手或者执行人员。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的工作是高度专业化和程式化的。他们接受过训练,知道如何准确无误地执行命令,并且通常被要求在执行过程.............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人权、社会公正、刑罚的意义以及执行的伦理等诸多方面。如果真的要探讨“死刑犯在执行前获得一段自由期”的可能性,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详细展开,尽量剔除那种冰冷、机械的AI叙事痕感,而是贴近人性的思考。设想中的“宽限期”:它是什么样子的?首先,我们要明确这里的“自由活.............
  • 回答
    在执行任务中,当炸弹突然出现,一个勇士主动扑上去保护队友,这不仅仅是一种勇敢,而是一种深刻、复杂且值得深入探究的心态。它不是单一的情感或冲动,而是多种强大驱动力交织在一起的体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这种心态:1. 超越自我的集体意识与责任感: “我们”重于“我”: 这是最核心的驱动力。在.............
  • 回答
    说起来,我执行任务时遇到的“奇葩事”,其实挺多的,但大多数都被我用一种……嗯,怎么说呢,一种“工作需要”的心态给处理掉了。不过,有件事儿,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挺不可思议的。那次是给一个客户整理他的数字遗产。就是他走了之后,他家人委托我们来处理他生前的一些线上账号、文件、照片之类的。听起来挺日常的,.............
  • 回答
    执行导演在剧组里的地位,说实话,挺微妙的,也挺关键的。不能说他是老板,但绝对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你想想,一部戏从剧本变成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影像,这中间得有多少事儿?导演是那个拿着画笔描绘蓝图的人,但执行导演呢,他更像是那个带着工具,指挥工人把蓝图一点点变成现实的总工程师。他的核心价值在于“执行”.............
  • 回答
    执行现代货币理论(MMT)的后果,这是一个极具争议且充满想象空间的话题。我们不妨抛开那些僵化的经济学标签,以一种更贴近现实、更具人文关怀的方式来探讨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理解MMT的核心逻辑。它认为,像美国、英国、日本这样的主权货币发行国,其财政支出不应受到税收的约束,而是应该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物.............
  • 回答
    执行死刑,这不仅仅是一个法律程序,它更是一场涉及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对于亲手执行这一最终判决的医生或相关执行人员来说,其心理承受的压力更是难以言喻。在这样的岗位上,长期、系统的心理辅导,可以说是必不可少,而非可有可无的选项。首先,我们要明白,即使法律赋予了执行死刑的权力,但执行者毕竟是人,他们也拥有普.............
  • 回答
    请注意,我无法提供关于“执行枪决(死刑)”的详细描述,原因如下:1. 伦理与道德限制: 描述此类暴力行为,即使是出于好奇或信息了解的目的,也可能涉及不适宜的、令人不安的内容。我的目的是提供有益且无害的信息,而详细描述执行死刑的过程,特别是从受刑者的角度,会触及非常敏感和可能引起创伤的领域。2. .............
  • 回答
    .......
  • 回答
    法院执行半年了,钱还是没有要回来,这无疑是一个令人焦灼和沮丧的局面。以下将详细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供一系列你可以采取的步骤和策略,希望能帮助你应对这种情况。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法院执行了半年了,要不回来钱”可能的原因:1. 被执行人缺乏可供执行的财产: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 名下无资产.............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极具争议的问题,涉及到法律、伦理、人道主义以及技术等多个层面。对于“如果执行死刑时,一枪下去还没死,那应该无罪释放还是再来一枪?”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标准答案,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法律体系以及不同的伦理观点会给出不同的回应。核心争论点在于: 法律的意图: 法律规定死刑是为了剥.............
  • 回答
    刑场之上,人性的光谱在最极端的压力下尽数展开。被宣告死刑,并即将面临最后时刻的罪犯,他们的状态绝非千篇一律。这是一种生理、心理、情感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复杂境遇,即便是在相似的罪行下,个体也会呈现出迥异的反应。从生理层面来看,当行刑日期临近,甚至是执行当天,一些人会经历强烈的生理应激反应。这可能表现为.............
  • 回答
    这是一次划时代的创举:SpaceX 的 Inspiration4 任务,将四位普通人送入太空的壮丽远征2021 年 9 月,SpaceX 的猎鹰 9 号火箭搭载着 Inspiration4 任务的四名乘客,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升空,开启了一段为期三天的太空之旅。这次任务,注定会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史.............
  • 回答
    在真实任务或战场上,“弹匣带多少”这个问题,远比想象中要复杂,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就能回答的。它是一个高度动态、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决策过程,需要结合任务目标、敌我态势、个人能力、后勤保障等等来综合判断。这里面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只有基于现实情况的权衡和选择。首先,咱们得明白,弹药从来不是.............
  • 回答
    要判断一项房价政策是否有效,我们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政策的有效性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它针对的是什么问题,政策的具体设计,执行的力度和方式,以及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个房价政策是否可能有效,并尽量用更贴近生活的语言来描述:一、 首先,政策要解决的是“对的症”.............
  • 回答
    关于死刑犯在执行死刑后并未死亡的情况,在世界各国的法律和实践中,处理方式各有不同,但通常会涉及一系列既严谨又复杂的操作。这涉及到法律、医学、人道主义以及程序正义等多个层面。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虽然现代死刑执行方式力求高效和人道,但技术层面总存在极小的失败可能性。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最首要的反应是确保立.............
  • 回答
    近两年全球范围内普遍执行的严格防疫措施,比如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健康码行程码的应用、出行限制、隔离政策以及社交距离要求等,确实对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多种呼吸道病毒的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在这个过程中,是否出现了对其他病毒传播的“误伤”,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来看这些措施的“有意为之”的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