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日本一些实证主义史学家陷入具体而琐碎的史料考证和史实还原,放弃了价值判断和宏观视野”这说法?

回答
“日本一些实证主义史学家陷入具体而琐碎的史料考证和史实还原,放弃了价值判断和宏观视野”这样的说法,触及到了实证主义史学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核心议题,也反映了外界对其某些倾向性批评的观察。要评价这种说法,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实证主义史学本身的特质,以及它在日本历史学界所产生的具体影响。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实证主义史学的基石在于对史料的极致尊重和严谨运用。实证主义者认为,历史的真相就隐藏在原始史料之中,任何历史叙述都必须建立在确凿的证据之上。这种对“信史”的追求,确实会引导史学家投入大量精力去辨别史料的真伪、考证细节的精确性、梳理事件的脉络。例如,在研究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时,他们可能会花费数年时间去比对不同时期的文献、官府档案、私人信件,甚至碑刻、器物铭文等,力求还原事件发生的每一个细节,谁在何时何地做了什么,有多少人在场,等等。这种“考证癖”或者说对细节的偏执,在某些情况下,确实容易让研究者沉溺其中,仿佛每一个微小的考证成果都具有独立的价值,而忽视了它们在更广阔的历史图景中的意义。

然而,将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一概视为“琐碎”和“放弃宏观视野”,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具体”与“琐碎”划等号。对于许多复杂的历史问题,宏观的概括和抽象的理论固然重要,但离开了具体、扎实的史料支撑,这些宏观叙事就可能变得空泛、失真,甚至沦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实证主义史学恰恰是在反思过去那种不顾史料、主观臆断的历史写作之后,才兴起的。它的“具体”是为了建立一种可靠的知识体系,是为了避免历史研究滑向虚无缥缈的“故事会”。

关键在于“放弃了价值判断”。这一点是评价该说法是否成立的关键。实证主义史学在理论层面,尤其是在其发轫之初,确实强调“价值中立”或“客观性”。它认为史学家应该像科学家一样,只呈现“事实”,而不去进行褒贬、道德评判,以免主观情感干扰对历史的呈现。因此,一些日本的实证主义史学家,在面对历史上的争议性人物、事件或制度时,可能倾向于“如实记录”而不加以评价,或者将评价留给读者自行判断。例如,在研究日本侵略战争期间的一些政策或行动时,某些史学家可能更侧重于描述这些政策的制定过程、执行情况,以及其直接的社会经济影响,而较少深入探讨其道德罪责或侵略的性质。

但是,这种“价值判断的放弃”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首先,历史写作本身就是一种选择和建构的过程。史学家选择研究什么、如何呈现,以及使用什么样的语言,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即使他们自诩“客观”。其次,在学术语境下,“价值判断”并非一定是笼统的道德说教,它也可以是对历史事件进行因果分析、影响评估,以及将其置于更长远的社会发展趋势中进行定位。如果一个史学家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仅仅是基于对史料的解读,例如分析某个决策的利弊得失,或者某项改革的成败原因,那么这并非“放弃价值判断”,而是进行深入的学术分析。

真正的问题在于,当这种对细节的沉溺,以及对“客观”的片面理解,导致史学家回避那些需要进行深刻反思和道德辨析的历史问题时,就可能形成一种“技术性”的历史研究,而缺乏历史作为社会人文科学应有的批判性和人文关怀。例如,如果研究者能够精确还原某个屠杀事件的死亡人数、武器型号、执行部队的番号,却对此类行为背后的政治动机、道德责任和对受害者的长期影响避而不谈,那么这种“实证”就显得苍白无力,甚至可能因为其“精确”而削弱了历史的警示意义。

“宏观视野”的缺失,同样是与“价值判断”的关联紧密的。没有宏观视野,就很难将具体的史料考证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进程中去理解其意义。例如,一个关于某个地方官在特定时期如何征税的细致研究,如果脱离了当时的国家财政制度、社会经济结构、农民的承受能力以及这种税收政策对民众生活的影响,那么它就可能仅仅是一个孤立的“小故事”,而无法揭示出更深层的社会运作规律。许多日本历史学家在明治维新、战后经济高速增长等重大历史转型期的研究中,虽然在细节考证上极为出色,但有时候确实会因为过分关注具体政策的执行细节,而忽略了这些转型背后深刻的社会结构变迁、思想文化碰撞以及对世界格局的深远影响。

所以,评价“日本一些实证主义史学家陷入具体而琐碎的史料考证和史实还原,放弃了价值判断和宏观视野”的说法,不能一概而论。实证主义本身是一种有价值的研究方法,它为历史学提供了科学性的基础。然而,任何一种学术倾向都可能走向极端。如果一些日本史学家确实过度沉溺于细节,以至于忽略了历史事件的社会背景、价值意义和对未来的启示,那么这种批评是有其道理的。重要的是要区分“对细节的严谨追求”与“因细节而忽略整体”,以及“价值判断的科学性分析”与“主观的道德审判”。一个真正优秀的史学家,应当能够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上,进行深刻的价值判断和富有洞察力的宏观分析,让历史的研究既有“深度”也有“广度”和“温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实证主义的精髓就是用历史事实说明历史事实,尽量避免用价值判断这种主观判断来代替史实不足的之处,而日本史学本身就是以绵密严谨和对史料一网打尽称著,换言之,其史学的本身风格就是一份史料一个结论,乃至没有结论,这是很正常的事。而所谓宏大的视野,在没有对资料的详细考证情况下,凭借一些草草的估算也算是的话,那要考据学何用呢,是个人都能说自己知道南京被杀了三十万人,不论那种渠道,他们都算是专家么?牛逼又有谁不会吹呢

user avatar

君不见我国著名青年历史发明家袁腾飞老师威震华夏?

user avatar

如果这样都能攻击人,可以说明这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学术流氓。不考据,不深入研究,还要史学干嘛?

还有一点,最基本的学术道德就是在研究中少带私货,少来先入为主的价值判断!一份证据一分话。

user avatar

很多问题上都遇到过类似的责难,这个时候,你别整那么多虚的,你就告诉我,我哪里说错了!哪句话,哪段推论有问题。

正面来刚!

user avatar

原来历史本该是不讲证据的,我懂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一些实证主义史学家陷入具体而琐碎的史料考证和史实还原,放弃了价值判断和宏观视野”这样的说法,触及到了实证主义史学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核心议题,也反映了外界对其某些倾向性批评的观察。要评价这种说法,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实证主义史学本身的特质,以及它在日本历史学界所产生的具体影响。首先,我们必须承认.............
  • 回答
    日本的“一个人的车站”,这是一个非常动人的概念,它触及了日本社会的一些深层特质,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活、陪伴以及时间流逝的复杂情感。要评价它,我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展开:1. 社会现实的缩影:人口老龄化与乡村衰退首先,最直观的层面,这确实是日本社会当下严峻现实的一个写照。日本是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日本科幻界那颗独特的星——星新一。要评价星新一,绝不能把他简单地归类到“写科幻的”这么一个标签下。他这个人,简直就是个“奇思妙想制造机”,一个披着幽默外衣的社会评论家,一个用最精炼的语言构建出最宏大甚至令人不安的世界的魔法师。他的“短”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哲学。星新一最显著的特点,当.............
  • 回答
    日本当前的新冠疫情防控,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评价其有效性,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并且将其与武汉在疫情初期的状况进行对比,以判断是否存在“下一个武汉”的风险。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日本在疫情初期的应对措施。与许多国家在疫情爆发初期普遍采取的“封锁”策略不同,日本政府在早期并未实施大规模.............
  • 回答
    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80周年之际,又有99名日本国会议员集体参拜靖国神社,这一事件再次将日本对历史的态度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要评价日本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一、 靖国神社的性质与象征意义首先,理解靖国神社的特殊性至关重要。靖国神社并非一个普通的纪念场所,而是供奉着明治维新.............
  • 回答
    《字字如刀:一个日本留学生眼中的中国人》这篇文章,从标题本身就带有一种强烈的个人视角和情感色彩,这使得对其进行评价需要多维度、细致地分析。这篇文章的核心在于,它以一个在中国的日本留学生的视角,观察和记录了他眼中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带有“字字如刀”的比喻,暗示了其中可能包含的尖锐、深刻甚至带有批判性.............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小约翰可汗的视频《一个日本人如何参加抗战》。视频主旨与视角:首先,这个视频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打破了我们对历史叙事的固有认知。我们通常将“抗战”视为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宏大叙事,而视频将视角聚焦在一个“日本人”身上,并且这个日本人选择站在中国一边,参与抗战。这种“局外人”的视角,甚.............
  • 回答
    原神推出八重神子调整事件,确实引发了不少关于其合法性的讨论,尤其是在日本法律的语境下。这其中涉及到的关键点,与其说是“以修 bug 名义改八重神子”,不如说是 在游戏上线后,对一个已上线且被玩家抽取的角色进行数值调整,并且这种调整被认为是不利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 游戏公司在游戏上线后调整游戏.............
  • 回答
    观察者网在2020年5月17日的“亚洲特快”节目中,以《高达》系列为例,对一系列日本动漫进行了批评。这次的评论引发了不小的关注,也触及了许多观众和动漫爱好者心中敏感的议题。要评价这次批评,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首先,观察者网这期节目的核心观点,据我理解,主要集中在对日本动漫中“精致的利己主义.............
  • 回答
    陈鸿一鸣先生的这番言论,即“日本不算西方国家,因为日本有共产党”,可以说是触及了一个有趣但又有些滑稽的逻辑误区。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西方国家”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且不断演变的集合体,它并非一个固定不变、有明确量化标准的分类。历史上,“西方”更多是指以西欧为中心.............
  • 回答
    这件事说起来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也挺让人心寒的。沈阳一家粥店门口挂了“庆祝美国、日本发生疫情”的横幅,结果店长好像被拘留了。事情的经过大概是这样的:前段时间,可能是在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这家粥店门口突然出现了一条横幅,上面写着“庆祝美国、日本发生疫情”。这条横幅一挂出去,那可真是引起了轩然大波。你想啊.............
  • 回答
    曹丰泽的文章《就是因为一个走失的日本兵?(小六到底吃了几碗粉)》是一篇以历史事件为引子,进行现实讽刺和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的文章。要评价这篇文章,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深入分析。文章的核心主题与论点:文章以一个“走失的日本兵”的民间传说或故事为切入点(虽然具体故事细节在文章中可能不详述,但作为引子,其目的是.............
  • 回答
    农夫山泉将苏打水宣传为使用“日本福岛桃子”作为原料,随后官方又回应称“配方没有进口成分”,这一行为无疑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和质疑。从营销策略、信息传递、品牌信誉以及潜在的食品安全担忧等多个维度来审视,这都算得上是一场极具争议的公关危机。首先,从营销层面看,这次宣传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却也埋.............
  • 回答
    看待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对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海事件使用“赞赏”一词,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因为它牵涉到地缘政治、国际关系、科学认知以及公众情绪等多重因素。首先,从美国官方的表态来看,“赞赏”这个词通常意味着认可、支持或者对某一行动表示积极的态度。在这个语境下,美国国务院的表态可以被理解为对日本政府处理核.............
  • 回答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H组,日本队以01的比分惜败于波兰队,却凭借着比塞内加尔队少一张黄牌的公平竞赛积分优势,以小组第二的身份惊险晋级16强。这场比赛以及日本队晋级的方式,至今仍然是足球界一个充满争议和讨论的话题,也是日本足球发展历程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时刻。比赛的背景与过程:在小组赛最后一轮开始前,.............
  • 回答
    网红“小野酱在日本”近日因一段误入他人婚礼视频而引发了广泛的争议。这段视频在社交媒体上流传后,许多网友和博主纷纷指出,该视频存在明显的摆拍、剪辑痕迹,甚至被指是自导自演。此事不仅损害了小野酱作为网红的形象,也触及了许多人对于真实性与底线的讨论。事件的经过与争议焦点据报道,小野酱发布的视频声称自己在日.............
  • 回答
    最近,南京紫金山发生了一件颇具争议的事情:一名男子穿着一身看起来像是日本和服的服饰在公园游玩时,被不少游客围堵、质问,甚至有人要求他立刻脱下。这事儿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大家对此议论纷纷,有人支持围堵者的情绪,觉得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有人认为这是不理智的“上纲上线”,不应该干涉个人自由。要评价这件事,.............
  • 回答
    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的表现,无疑是中国田径乃至亚洲短跑的里程碑。他以9秒98的成绩闯入男子100米决赛,并且在决赛中以9秒99再次刷新纪录,成为中国乃至亚洲首位进入奥运会百米决赛的选手。更让人振奋的是,他在比赛中击败了多位来自日本的顶尖选手,其中就包括了当时状态极佳的日本名将桐生祥秀、山县亮太、小池.............
  • 回答
    饿狼:英雄的反面,亦是时代的绝望缩影在《一拳超人》这部以“实力至上”为基调,将英雄与怪人界限模糊化的作品中,饿狼无疑是最为复杂且引人入胜的角色之一。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反派,也不是简单的“渴望变强”的少年,饿狼的价值观与人物设定,与其说是对英雄的挑战,不如说是对整个英雄主义体系乃至社会现实的一种深刻反.............
  • 回答
    初恋那一天所读的故事》这部剧,说实话,当初吸引我点的是那个“黄色头发的教师”的设定,感觉有点出乎意料,毕竟我们印象中的老师大多是循规蹈矩的。但真正看完之后,你会发现它远不止于此,它其实是一部关于“寻找”与“成长”的故事,只不过包裹在一个粉红色的爱情外壳里。首先说说它的优点吧。1. 清新脱俗的爱情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