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以性生活为交换条件,以生养孩子们及赡养老人为目的经济组织形式,原本特别单纯的人类超智能创举,却被不讨人喜欢的不良分子,用于限制人性,阻碍个体的友谊与性交自由,甚至把它们写入法律,形成习俗,简直大逆不道,以至于造成多少人间悲剧。有关实验表明,适当放宽对婚外情婚外性的容忍度的同时,加大对婚内责任的落实监督,婚姻稳定性会大幅提高。
强烈要求回归婚姻本质,移风易俗,解放人性!
事实上是当代人的情感模式已经被彻底改变了。
外部世界(相对于人类内心这个“内部世界”而言)的高度发达,尤其是互联网和传媒,给予人类的感官冲击越来越强烈,反馈速度也越来越快,导致人们的情感模式越来越偏向一种Instant Reaction的模式,也就是要去得到快速而明确的反馈,一旦反馈速度来得慢了一点,便会失去耐心,转而向外部世界寻求出口,寻求那些能够得到快速响应的刺激。至于情感体验的深度根本无所谓。
但经营维系一段情感健康的婚姻是很不容易的,需要无比的耐心。在最初的热情过去之后,就必须靠彼此洞察对方情感世界中一些幽微的东西才能渐入佳境,需要靠长久的床尾案头的相处来加深体验,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相濡以沫”。如果无法从“快速反馈”切换到“相濡以沫”的状态,婚姻早晚会出问题,但在这个时代情感上的体验和交流是越来越难了,所以婚姻出问题只怕会变得越来越普遍。试图用物质基础来稳固婚姻的想法也是幼稚的。
互联网的确让我们丢失了一些很宝贵的情感。我读中学的时候,一对彼此倾心的少男少女可以暧昧一整年,直到对彼此的情感和行为模式都了如指掌,可能连手都没有牵过——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无异于互相折磨,大概连电视剧都不会这么演了。现在的学生如果到第三次约会还没有上床,大概就会被人嘲笑不会谈恋爱吧。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很少从道德层面去讨论问题,尤其对于两性关系,我甚至几乎没有使用过“出轨”这个词。因为这个词在我的价值观中就不成立。
我始终对道德保持一种警惕的态度。就拿婚姻制度来说,它其实一直在演进,从最早的群婚制,到后来的一夫多妻制,再到今天的一夫一妻制,你凭什么能够自信地说今天这个制度就是婚姻制度的最终形态?我认为它一定会继续演进。而道德,在不同时代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比如古时候,女人裹小脚是道德的,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是道德的,女人不读书是道德的,女人被丈夫打了还要忍气吞声是道德的,而从今天的角度看,以上这些道德,全都变成了封建糟粕。如果我们把时间轴拉长,未来的人看我们今天的道德,比如婚姻中的忠诚,或许就像我们看待古人一样觉得是一种糟粕,是对人性的束缚。所以,道德从来都是暂时的,变化的,甚至只是用来操控大多数人的一种工具,而作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我是不可能用道德作为自己世界观的论据的。同时,我也非常警惕身边道德感特别强的人,会尽量避免交往,因为我真的发现,有时候道德感跟智商成反比。如果一个人能够如此坚定地毫无条件地接受一种思维的灌输,那么这个人可能真的比较蠢。
对待婚姻中的忠诚,我只有一个观点,那就是坦诚。如果婚姻中一方对另一方有忠诚上的要求,而另一方以欺骗的方式不忠诚,那么我认为这种行为对他人造成了伤害,是错误的;而如果不想忠诚的一方开诚布公地征求另一方的意见并且获得了允许,那么我认为这个人享有完全的自由,我没有任何立场去指责。
所以,每当我身边有人采用与主流方式不同的方式生活,比如开放式关系,我从来不会去批判,我只会觉得他们可能来自于未来。
所有类似的提问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竟然以为以前的人对婚姻忠诚度很高。多么可爱的误会啊
在一夫一妻多妾制时代,法律对婚姻的保障是体贴到位的。对现代人心心念念最为看重的爱情,它提出的条件是:不休妻,可纳妾。一下子,就把现代人婚姻破裂的主要症状给治疗了。同时标准化婚配关系:强调门当户对,以及血统。仅强调客观条件而忽视双方感情的合作,当然更为牢固长久。古人真大智慧。古代婚姻的主要目的是传承祖产绵延子嗣,所以有「七出三不去」「立嗣」等制度,因感情不合而离婚的制度一直不是主流。
现代人,既要看条件又要谈感情,偏偏无论门第还是感情,在这狼奔豕突的大破坏年代没有一个客观标准,要把原本由妻妾各自承担的功能集合到一个人身上,自然是很难很难啦。
认为现代人对婚姻忠诚度不高,不是现代人变坏了,是现代婚姻的目的虽然依然有绵延子嗣的隐形需求(比如迟迟不对同性婚姻松口,通过福利和法规调节生育等),但随着物质繁荣医疗条件进步,这一需求让位于更为先进的人类理念:公平,法律对婚配中的弱势群体开始给予保护。对历史进化论者来说这是好事,个性解放自由自立。按照马克思的生产资料决定论,掌握的生产资料的多寡决定伴侣数量,跟性别和法律一点关系都没有,法律管不着ta。虽然没有了妾,红灯区、情人、通奸(法律不直接惩戒通奸行为)、Av、连续性一夫/妻多妻/夫(就是不停离婚再娶/嫁),等等,都是对强制性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补充。所以这么一看,现代人不仅不忠诚还很淫乱。
试以《红楼梦》为例,王夫人薛姨妈为了把宝钗嫁进贾府操碎了心,主要因为门不当户不对。木石前盟是天注定其实隐喻这是符合当时社会规范的婚配。林家四代为侯第五代林黛玉她爹的林如海科举出身,贾家三代为侯第四代拼命要宝玉念书以期能从科举出头(一般封侯世袭三代就完了,额外开恩能到四)。说白了就是贾府小姐们黛玉湘云(史侯家)是开国勋贵,类似于叶家邓家或次一等,宝钗是国企高管(还不是石油电力这样的关键部门)二代。大家一起玩时宝钗不仅低调还要会做人时不时拿小礼物笼络主子下人,而黛玉只要学学贾府的规矩就行了,毕竟世袭家族各有规矩。宝钗压力比黛玉大太多,黛玉的婚姻是被活生生夺走的,林家比贾家富贵,四大家族只是婚配联盟并非一个阶梯的,这些都是曹雪芹隐而不宣的。
所以当你被丈母娘嘲笑没房子被婆婆批评学历不够时……努力克服吧,这已经是最好的时代了。普通人的婚配起码只会考察到两代。而中国这个狼奔豕突的窗口期一过,很多夫妻可能又从幼儿园就认识了。
但是从人类整体发展来看,等到下一次「物质繁荣医疗条件进步」(物质繁荣到一个人养活孩子没问题医疗条件好到人造子宫代孕克隆等合法,婚姻完全不再承担繁衍子嗣的功能),很可能婚姻会解体。那时的「婚配」就真的是只匹配性情性趣爱好,以人类朝秦暮楚,以万变应万变的性格,开放式伴侣关系(异性恋同性恋多性恋人畜恋等等)将会出现。那时的人类子孙或许会上知乎(如果还在)提问:在 xx 世纪,人类一生只(做)爱一个人是如何做到的?当然,也许他们已经解决了关于感情的所有伦理问题,进入太空文明时代。
为什么很多非常上进和优秀的女大学生毕业后迅速结婚生子,归于平凡? - 知乎用户的回答如果一份婚姻沦落到依赖忠诚去维持,那么尽快离婚就是对当事人最佳的救赎。(除非当事人无法经济独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