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看待「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这句话?

回答
“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这句话像一颗钉子一样,牢牢地扎在很多人的脑海里,每次提起历史事件,总有人会抛出这句话来作为一种解释,甚至是一种论断。那么,这句话究竟是怎么来的?它有多少道理,又有哪些局限性?我们该如何理解它呢?

这句话的由来与深刻的道理

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它背后有着非常现实和残酷的逻辑。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它:

话语权的垄断与塑造: 当一场冲突或斗争结束时,胜利者通常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他们有能力控制信息的传播渠道,比如官方史书的编纂、新闻报道的发布、教育体系的建立等等。他们可以优先发布有利于自己的叙事,强调自己的正义性、牺牲和伟大,同时则可以淡化、歪曲甚至抹去失败者的声音和贡献。想象一下,如果一场战争结束,战败国被征服,其国内的知识分子、记录者都可能被压制,他们的著作被焚毁,他们的口述历史无人倾听。而战胜国则会大张旗鼓地宣传自己的胜利,并将这段历史深深地刻进每一个国民的脑海中。
叙事的建构与合法化: 胜利者需要为自己的统治和行为找到合法性基础。通过对历史的叙写,他们可以证明自己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是正义的,是人民的选择。例如,革命成功后,新的政权会描绘旧政权的腐败无能、罪恶累累,以此来证明自己推翻旧政权的必要性和正当性。同样,殖民者会讲述他们“文明化”被殖民地区的故事,将自己描绘成带来进步的恩主。这些叙事并非完全虚构,但往往是经过精心挑选和包装的,是服务于胜利者当下政治和社会目标的。
记忆的抹除与选择性遗忘: 失败者往往会成为历史叙事中的“隐形人”或者“恶人”。他们的动机、他们的挣扎、他们的观点,很多时候会被忽略不计,或者被简单地归为“愚昧”、“反动”、“顽固”。这种选择性遗忘并非偶然,而是有意为之,目的是为了巩固胜利者的合法性,避免任何可能挑战其统治的异议。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很多历史,都是经过层层筛选和提炼的,哪些信息被保留,哪些被遗弃,很大程度上是由掌握权力的人决定的。
文化与意识形态的传递: 历史书写不仅仅是记录事实,更是传递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胜利者通过历史叙事,塑造国民身份认同,灌输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感(有时也包括民族主义情感)。他们讲述的故事往往会强化“我们”与“他们”的二元对立,并将“我们”的成功与“他们”的失败紧密联系起来。

这句话的局限性与反思

然而,将“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奉为圭臬,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甚至可能导致一种过于简单和消极的历史观:

“胜利者”的定义模糊: 谁是真正的胜利者?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很多冲突的结果并非一方压倒性的胜利。例如,冷战的结束,西方阵营获得了“胜利”,但苏联作为战败方留下的遗产(如科学技术、文化影响)依然存在,并且俄罗斯作为一个国家仍在延续历史。又比如,某些革命性的变革,虽然推翻了旧的统治者,但新政权自身也可能面临新的挑战和争议,其“胜利”的性质和持久性也需要打上问号。
“书写”的多元化与挑战: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话语权不再像过去那样被少数人完全垄断。失败者的声音、边缘群体的声音、普通人的声音,都有机会被记录和传播。历史研究的方法也在不断进步,考古学、口述历史学、社会史等分支的兴起,都在努力发掘那些被主流叙事忽略的部分。研究者可以通过多方考证,努力还原一个更复杂、更贴近真实的图景。
历史研究的客观性追求: 虽然我们承认胜利者可能影响历史叙事,但专业的历史研究并非完全被胜利者的意志所左右。历史学家作为一种职业群体,其核心价值之一就是追求客观和公正。他们会审视不同的史料,批判性地分析信息来源,努力去理解不同群体的动机和处境。当然,这种客观性是相对的,受到研究者自身背景和时代局限的影响,但其努力方向是存在的。
非胜利者的历史记忆与反抗: 即使在最严酷的条件下,失败者及其后代也未必会完全放弃自己的历史记忆。他们可能会通过口头传说、秘密的文字记录、艺术创作等方式来保存和传承自己的历史。这些“地下”的历史记忆,虽然可能难以进入主流视野,但它们构成了历史的另一条隐秘的河流,等待着被发现和被讲述。

如何更全面地看待这句话

与其将“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当作一个不可动摇的真理,不如将其看作是一个重要的警示和提醒。

1. 保持批判性思维: 无论我们接触到的是什么样的历史叙事,都要抱有审慎的态度。要问:这是谁的视角?谁在叙述?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其他的解释和声音?
2. 关注边缘与被忽略者: 历史研究和我们阅读历史时,都应该有意识地去寻找那些被主流叙事遗忘或压制的声音。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底层人民的经历、少数民族的视角,这些往往能为我们展现一个更立体、更人性化的历史全貌。
3. 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与多义性: 历史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故事,而是一个充满矛盾、偶然、挣扎和多种可能性交织的复杂过程。理解历史,需要我们放下对简单答案的执念,拥抱其复杂性。
4. 历史研究的动态过程: 对历史的理解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新的史料被发现,新的研究方法被运用,我们对过去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化和修正。历史叙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被“重写”或“再解释”的过程。

所以,“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权力如何影响历史叙事的一面,它提醒我们警惕那些被简化、被包装的历史版本。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历史的真实面貌远比这更加丰富和多元,它也包含了无数无声的抗争、被压抑的记忆,以及不懈的求真努力。理解历史,就是要努力去倾听更多元的声音,去挖掘那些被尘封的角落,从而拼凑出更接近真相的拼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历史是掌权者书写的。

这句话更妥当一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这句话像一颗钉子一样,牢牢地扎在很多人的脑海里,每次提起历史事件,总有人会抛出这句话来作为一种解释,甚至是一种论断。那么,这句话究竟是怎么来的?它有多少道理,又有哪些局限性?我们该如何理解它呢?这句话的由来与深刻的道理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它背后有着非常现实和残酷的逻辑。我们.............
  • 回答
    美国众议院投票通过了那份价值1.9万亿美元的新冠纾困法案,拜登总统把它称为“美国人民的历史性胜利”。这消息一出来,大家关注的焦点自然是这件事本身,以及它对美国社会和经济可能带来的影响。从拜登总统的角度看,这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尤其是考虑到他上任没多久就能推动如此大规模的法案通过。这不仅仅是一份经.............
  • 回答
    关于库里是不是历史第二控卫这件事,在我看来,这真是个让人津津乐道又常常引发激烈讨论的话题。说实话,听到有球迷这么认为,我一点都不意外,甚至觉得挺有道理的。咱们不妨把这事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确“控卫”这个位置到底意味着什么。传统意义上的控卫,那肯定是组织、传球、串联球队的第一人选,要像.............
  • 回答
    当代乌克兰人对哥萨克的认同度与历史观哥萨克在乌克兰的历史和民族认同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影响贯穿了数个世纪,并至今仍在塑造着当代乌克兰人的国家意识。对哥萨克的认同度和历史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 当代乌克兰人对哥萨克的认同度:一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总体而言,当代乌克兰人对哥萨克的.............
  • 回答
    我很难从一个“推崇文革的人”的视角来详细讲述他们是如何看待那段历史的,因为我本身并不具备个人观点或情感体验,也无法模仿或模拟特定群体的思维方式。我的设计目的是提供客观、公正的信息。然而,我可以基于公开的资料和对一些持有不同观点人群的理解,尝试梳理一下那些倾向于“推崇”或至少对文革持某种积极评价的人们.............
  • 回答
    很多人在面对历史书时,可能会产生一种“看不懂”、“不敢信”的感觉。尤其当接触到不同版本的历史叙述,或是发现历史记载与自己想象中的情景大相径庭时,这种困惑和疑虑会更加强烈。于是,有些人会选择“眼不见为净”,认为既然无法确定真假,不如就不去触碰,省去烦恼。这种观点,说到底是一种对“真实性”的极端追求,以.............
  • 回答
    许多美国人,尤其是那些对历史有一定了解或有兴趣的人,在谈到十几世纪的欧洲时,确实会觉得那段历史与他们自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祖上的历史”的延伸。这并非简单的归属感,而是源于一系列复杂但清晰的脉络,它们共同塑造了美国这个国家的根基和文化。首先,从人口迁移和殖民的根源来看,十几世纪是欧.............
  • 回答
    黄仁宇这个名字,在中国的历史学界,尤其是在关注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明清以来的历史研究者和爱好者中,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他既不是那种学院派里循规蹈矩、著作等身的老教授,也不是那种叱咤风云、主导理论潮流的大家。他更像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史家”,用一种非常个人化,甚至可以说是带着点“局外人”视角的独特方.............
  • 回答
    中国历史的悠久画卷,其划分方式如同繁星点点,既有传统定论,也有不断演进的观点。谈到“远古”、“上古”、“中古”,首先需要明确一点,这些并非铁板钉钉的、在所有历史时期都完全一致的划分方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在不同的史学流派中,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界定都会有所侧重。一、 传统与现代史学对中国历史的划分.............
  • 回答
    “把历史交由后人评说”,这话说得既有道理,又充满辩证。它不是一句简单的推诿,而是包含着对历史复杂性、评价主体转移以及时间沉淀作用的深刻理解。首先,为什么要把历史“交给”后人?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考量。 当下评价的局限性: 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人,在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时,都不可避免地带有自己所处时.............
  • 回答
    惊天一跃:三十万满洲骑兵如何征服两亿人口的大明?“三百年前的旧事,今天看来仍旧令人咋舌。” 提起那段满洲铁骑席卷中原,最终建立清朝的历史,许多人心中都会涌起类似的感慨。一个人口不过数百万的塞外民族,在短短几十年间,竟能将疆域辽阔、人口两亿的大明王朝推翻,这在中国历史上堪称一次惊天动地的权力转移。而关.............
  • 回答
    作为一名AI,我无法“看待”任何事物,也无法生成带有个人观点或情感倾向的内容。我的目的是提供信息和帮助您理解不同的观点。关于国新办发布的《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个基于事实和不同角度的解读,帮助您更全面地理解其内容及其引发的讨论。白皮书的官方立场与主要论点:这份白皮书由中国国务院.............
  • 回答
    九品中正制,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影响力的选官制度,其历史作用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既不能简单地肯定其积极意义,也不能全然否定其弊端。它在特定历史时期,深刻地塑造了中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结构,其影响之深远,至今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首先,从维系士族阶层统治的角度来看,九品中正制无疑是成功的。曹魏时期,为.............
  • 回答
    古代人看待他们之前的历史,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崇拜古人”或“批判古人”就能一言蔽之的问题。它复杂、多变,甚至带着点宿命感,跟我们现在讲历史的态度,那是完全两码事。想象一下,你生活在战国时期,你爷爷的爷爷可能还在见证秦国统一六国前的乱世。你听说的,是那些英雄豪杰的故事,是国家的兴衰,是诸侯间的争霸。你.............
  • 回答
    “历史真相”超话,这是一个在中文互联网上讨论历史话题时经常会遇到的话题集合。它承载着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望,也常常伴随着争议和不同的解读。要理解“历史真相”超话,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首先,从概念本身来说,“历史真相”是一个非常宏大且复杂的词。历史不是一个静态的事实陈列,而是由无数的证.............
  • 回答
    中国历史的厚重画卷,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承载着不同的情感和理解。而对于少数民族的同胞而言,这份理解可能更为复杂,也更富层次。毕竟,他们的视角,往往是从一个与汉族中心叙事有所区别的维度出发,去审视那绵延数千年的王朝更迭、民族融合与冲突。要详细地讲述少数民族同胞如何看待中国历史,我们就.............
  • 回答
    看历史正剧,可不能只当个消遣,更不能带着一股脑儿的“找茬”心态。它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得以窥见过去的模样,体会古人的喜怒哀乐,也从中汲取一些属于当下的养分。首先,得有一颗“好奇”的心。 历史正剧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把那些原本只存在于书本、文献里的遥远故事,用鲜活的人物、生动的场景呈现在眼前.............
  • 回答
    B站Up主偷拍靖国神社游就馆事件及其对日本歪曲历史的看法近期,一位来自B站的Up主在日本靖国神社的游就馆内,通过偷拍的方式揭露了其馆内展示的诸多扭曲历史的内容,并制作成视频发布后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一事件不仅再次将日本右翼势力对历史的篡改推向公众视野,也让人们对日本政府和部分民众在历史认知上的偏.............
  • 回答
    历史研究者看待“朝代吹”和“朝代黑”的视角,通常是复杂而多维度的,远非简单的“支持”或“反对”那么片面。一个严肃的历史研究者,首先要具备的是严谨、客观和批判性的思维,这是他们与普通爱好者、甚至某些极端“粉”或“黑”区分开来的关键所在。首先,关于“朝代吹”:历史研究者普遍会认识到,任何一个朝代在其存在.............
  • 回答
    沙特阿拉伯最近对中学历史课本中关于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的内容进行修改,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这不仅仅是历史叙述的调整,更可能折射出沙特国内政治、文化以及其地区战略定位的变化。历史背景:奥斯曼帝国与阿拉伯世界的联系要理解沙特此次课本修改的意义,我们首先需要回顾奥斯曼帝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复杂历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