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代人怎样看待在他们之前的历史?

回答
古代人看待他们之前的历史,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崇拜古人”或“批判古人”就能一言蔽之的问题。它复杂、多变,甚至带着点宿命感,跟我们现在讲历史的态度,那是完全两码事。

想象一下,你生活在战国时期,你爷爷的爷爷可能还在见证秦国统一六国前的乱世。你听说的,是那些英雄豪杰的故事,是国家的兴衰,是诸侯间的争霸。你眼前的世界,是由这些血淋淋的、充满变数的故事塑造出来的。历史对你来说,不是书本上冷冰冰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经验,是祖辈流传下来的智慧和教训。

1. 历史是“先王之道”,是行为的准则和道德的标杆。

这一点尤其在中国古代非常突出。你看那些史官,修史的目的很大一部分是为了“鉴往知来”,更是为了“记功忘过,褒扬德行”。他们笔下的“古人”,特别是那些圣王,比如尧、舜、禹、汤、文、武,就是道德的化身,是政治的楷模。他们的言行举止,国家的制度,都被视为完美无瑕的典范,后世的君王和士大夫,就应该效仿,遵照“先王之道”。

所以,当我们读到《尚书》、《论语》里反复强调“古之圣人”、“古之君子”的时候,你得明白,这是一种非常庄重的引用,是在为当下的行为寻找合法性和正当性。就好比现在你在争论一个政策,会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一样,只是他们引用的“实践”,是那些被神化的“古人”的实践。

2. 历史是“王运”的循环,是天命的昭示。

在中国,特别是王朝更替频繁的时期,历史被看作是一个王朝“气数”的流转。夏、商、周,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德”,这种德会随着时间增长、衰落,最终被新的、更有“德”的王朝所取代。这种“王运”的观念,让历史带上了一层宿命的色彩。

他们会去探究上一个王朝衰败的原因,从中寻找天命转移的迹象。比如,周朝人会说商纣王因为“荒淫无度,失其德”,所以“天命”转移到了周文王身上。这种解读,既是对过去的解释,也是对当下权力合法性的论证。胜利者总是有“天命”,而失败者则是因为“失德”。

3. 历史是“祸乱”的根源,是对现实不满的抒发。

当然,也不是所有历史都被歌颂。当现实生活艰难,民不聊生的时候,人们也容易怀念“盛世”。比如,在战乱时期,人们可能会无限美化传说中的“大同之世”,怀念那些“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时代。

这种对过去的怀念,更多的是一种对现实苦难的逃避和反抗。他们认为,现在的“乱”,就是因为人们背离了“古人之道”,忘记了先祖的教诲。所以,他们会去追溯历史,试图找到那个“失落的黄金时代”,希望从中找到解决当下问题的灵感。

4. 历史是“证据”,是证明自己观点的有力武器。

在诸子百家的争鸣中,历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武器”。儒家引用三代圣王,道家引用黄老之学,法家引用商鞅变法,墨家引用大禹治水……每个人都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挑拣出对自己有利的材料,来证明自己学说的正确性。

他们会去研究那些历史事件的细节,去考证那些古籍的真伪,虽然他们的考证方式和我们现代的史学研究方法差异很大,但那种“用事实说话”的精神是存在的。只是他们眼中的“事实”,可能带有更强的目的性。

5. 历史是“经验”,是前人留下的“老祖宗的话”。

这一点,在生活经验的传承上非常明显。比如,农民会根据经验判断年景,而这些经验很多都来自于他们祖辈通过观察自然和历史事件积累下来的。医者会引用古方的疗效,来证明药物的有效性。甚至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很多都带着历史的痕迹,人们会认为“祖宗传下来的就是好的”。

这种对经验的看重,使得历史的传承,很多时候是通过口传心授、生活实践来完成的。一个家族的历史,一个村庄的传说,都是他们理解“过去”的方式。

总而言之,古代人看待历史,不是一种客观的“研究”,而更像是一种“信仰”,一种“参考”,一种“生活方式”。

他们不追求“还原真相”: 很多时候,他们更关心的是历史的“意义”和“价值”,而不是事件本身是否百分之百真实。
他们带入主观情感: 历史对他们来说,充满了情感的色彩,是悲壮的、是神圣的,甚至是充满个人恩怨的。
他们用历史来服务当下: 无论是为君王提供执政理念,还是为个人寻找精神寄托,历史总是被用来解决眼下的问题。
历史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 没有电视,没有互联网,历史是他们了解“大局”,了解“人生”最主要的窗口。

所以,当你看到古代文献里那些对“古人”的赞美或批评,别简单地认为他们就是“崇拜”或“不屑”。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与过去对话,用历史的经验来塑造他们的现在,也指引他们的未来。这是一种充满智慧,也充满局限性的古老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例如:汉朝人怎样看周朝历史、唐朝人怎样看汉朝历史、明朝人怎样看唐宋历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古代人看待他们之前的历史,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崇拜古人”或“批判古人”就能一言蔽之的问题。它复杂、多变,甚至带着点宿命感,跟我们现在讲历史的态度,那是完全两码事。想象一下,你生活在战国时期,你爷爷的爷爷可能还在见证秦国统一六国前的乱世。你听说的,是那些英雄豪杰的故事,是国家的兴衰,是诸侯间的争霸。你.............
  • 回答
    古代的地主阶级和贵族,如果穿越到现代看到我们今天的小康生活,他们的反应可能会是极其复杂且充满冲击的。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想象他们的感受:一、物质生活的巨大飞跃与惊叹 衣食住行: 食物: 他们会震惊于食物的丰盛、便捷和多样化。古代地主贵族虽然不愁吃,但食物种类受限于地域、季节和生产力。.............
  • 回答
    古代日本大和政权向唐朝学习,这事儿可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日本历史上一次深刻而有远见的文化挪用与制度建设。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年轻的、充满潜力的国家,遇到了一个强大而繁荣的邻居,于是开启了一场大规模的“取经”之旅。缘起:打破旧格局,渴求新秩序在接触唐朝之前,日本列岛上的社会结构.............
  • 回答
    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关于“1只和10只兔子理论”不是制度而是生活方式的说法,确实是一个颇具争议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观点。要理解他的意思,我们需要将其置于特定的语境中,并剖析其中包含的深层含义。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1只和10只兔子理论”本身。这个理论并非一个成熟的经济学或政治学模型,更像是一个形象的比喻.............
  • 回答
    关于“汉服只是现代商家臆想出来的概念”这种说法,我认为这是一种对汉服文化理解的片面化,也是一种将历史与现实割裂的观点。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所穿着的“汉服”,确实是在现代社会,在许多对传统文化充满热情的复兴者的努力下,经过考据、梳理、复原和再创作而形成的。它并非是一个未经历史验证、凭.............
  • 回答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教授那句“严格意义上,中国古代是没有科学的”的言论,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也触及了我们对“科学”这个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知识体系的深层问题。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几个层面去解读。首先,我们要理解吴国盛教授在这里的“严格意义”指的是什么。这句论断的核心在.............
  • 回答
    古巴的反政府示威,尤其是2021年7月11日爆发的大规模抗议活动,是一个复杂且具有多重解读的事件。要详细了解,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事件背景:压抑已久的民怨爆发 经济困境: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导火索。古巴经济长期以来面临结构性问题,加上近年来美国对古巴的制裁收紧(尤其是在特朗普政.............
  • 回答
    关于沃夫(Otto J. MaenchenHelfen)提出的“古高句丽语后代是朝鲜语”这一观点,我们得把它放在历史语言学的研究大背景下来审视。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牵扯到很多复杂的考证和理论推演。首先,咱们得明白,沃夫是20世纪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东方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研究古.............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陈康在2019年奥林匹亚先生大赛古典健美组获得第五名这件事。这件事在国内健美圈可是件挺大的事儿,有不少健身爱好者都会关注。怎么看央视体育的报道?说实话,要直接找到央视体育当年对陈康在2019年奥赛古典第五名的“专门”报道,可能有点难度。原因有几个:1. 奥赛的体量和国内健美关注度:.............
  • 回答
    啊呀,“生民无疆”先生这问题问得可真是接地气,直击古希腊人民的日常!别看咱们现在聊起古希腊,脑子里都是帕特农神庙、苏格拉底、斯巴达勇士什么的,其实人家也是有血有肉,得吃饭睡觉拉屎撒尿的凡人。这问题问得好,得好好掰扯掰扯。咱就从“吃喝拉撒”这几个最基本的说起。 吃:不是天天烤全羊,但也不至于饿肚子提到.............
  • 回答
    古驰(Gucci)针对网上流传的“上海门店采购果蔬等物资,以菜品回馈客户”一事,给出了“情况属实”的官方回应。这则消息一出,立刻在消费者和市场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我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挺有意思的,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1. 古驰的“接地气”操作,出乎意料却又情理之中首先,这绝对不是一个我们通常.............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让人费解的,也牵扯到几个重要的问题。让我来仔细分析一下。首先,关于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公室使用古巴抗议者照片这件事。从媒体报道和一些评论来看,似乎是这样一种情况:人权高专办在发布信息时,可能使用了某个照片,而这个照片的来源和使用者本人后来站出来表示了异议。究竟是什么样的异议?是照片的版权问题.............
  • 回答
    樊纲教授关于“年轻人用三代人六个钱包去买房”的观点,无疑是当前社会上一个非常尖锐且充满争议的话题。想要理解他的逻辑,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开了看。首先,他提出的“六个钱包”是什么概念?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常说的“父母的钱”、“爷爷奶奶的钱”、“外公外婆的钱”,这些都是指年轻一代在购房时,能够从长辈那里.............
  • 回答
    央视这次点名批评《王者荣耀》,这事儿可不是小事,一下子把游戏行业推到了风口浪尖。我看了好多相关报道,也听了不少朋友讨论,大家看法挺复杂的,有赞同的,有不理解的,也有觉得有点矫枉过正的。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央视说的这句“任何一个产业一项竞技都不能以毁掉一代人的方式发展”,这话虽然有点重,但确实.............
  • 回答
    古代人晚上的生活,与现代人有着天壤之别。由于没有电力,也没有像电视、电脑、手机这些现代娱乐方式,他们的夜晚是黑暗、宁静而充满仪式感的。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讲述古代人晚上的生活:一、 日落即休息,早睡早起是常态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核心原则: 古代社会的生产活动大多依赖自然光照,尤其是农业社.............
  • 回答
    如果古人有了手机,这可不是小事,简直是给整个世界历史按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加速键”,而且这个加速的方向和速度,怕是连我们现代人都难以完全预料。咱们就从几个关键领域掰扯掰扯,看看这手机在古代会掀起多大的波澜。信息传播与知识普及:历史的量子跃迁这是最直观,也是最容易想象到的改变。 知识的民主化和爆炸.............
  • 回答
    古代人验证历法是否准确,是一项极其严谨且需要耐心与智慧的工作,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他们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方式,并且往往是综合运用,层层递进:一、 仰观天文:最直观、最根本的依据这是古代历法验证的基石,因为历法本身就是对天体运行规律的记录与预测。 日影观测(晷影法): 这是最古老、最普遍的方法之一。 .............
  • 回答
    古代绘制地图,那真是一件既费力又讲究的事情,绝不像咱们现在点点鼠标就能看到全球的样子。从纸张稀缺、测量手段有限的年代,到逐渐有了罗盘、量天尺,每一步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和汗水。你想想看,没有卫星,没有 GPS,全凭一双眼睛,一条腿,还有脑子里的那点儿尺子和经验。最早的时候,地图可能就是画个大概的样子,.............
  • 回答
    古代行军打仗,那可不是件容易事,远不像现在电影里看到的那么潇洒。那是一门集体力、智力、组织力于一身的大学问,涉及到吃、穿、住、行、打、防、治方方面面,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一、准备阶段:磨刀不误砍柴工打仗之前,首先要“磨刀”。这“刀”可不只是指兵器,而是指整个战争的准备工作。 决策与动员: 最高统.............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