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人要少吃多餐?

回答
关于“少吃多餐”这个概念,其实在咱们生活里听得不少,尤其是一些健身圈子或者关注健康的人,更是奉行这一套。但它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人觉得好,有人却觉得没啥太大区别,甚至不好?咱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力求说得明白透彻,听着也顺耳。

首先,咱们得明白“少吃多餐”到底是个啥意思。

简单来说,就是把一天总的食量,分成更多的小份,在比平时更频繁的时间点进食。比如说,原来一天三顿饭,每顿都吃得饱饱的,现在呢,变成了五顿、六顿,甚至更多,每顿的量就相对少一些。这可不是让你变成“吃货”,一天到晚嘴不闲着,而是有计划地、有规律地安排进食。

那,为什么会有人提倡“少吃多餐”呢? 主要有这么几个咱们比较关心的点:

1. 控制血糖,避免“大起大落”:
你想啊,咱们吃饭,尤其是吃那些升糖指数比较高的食物(比如精米白面、甜点),身体会一下子涌入大量葡萄糖。胰腺就得赶紧分泌胰岛素,把这些葡萄糖“搬”到细胞里去,作为能量使用或者储存起来。
如果一次吃太多,血糖就会飙升,胰岛素也得“加班加点”。血糖快速升高再快速下降,这个过程的波动就比较大。有时候,胰岛素分泌得有点“过头”,血糖可能就掉到正常值以下,这时候你就会感觉有点饿,甚至有点心慌,这就是所谓的“低血糖反应”,虽然不一定是真正的低血糖,但感觉上就是没劲、想吃东西。
少吃多餐的好处就在于,它能让每次进食的食物量相对减少,尤其是一些容易引起血糖波动的食物。 这样,血糖的上升就不会那么剧烈,胰岛素也不需要一下子释放那么多。血糖水平就能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范围内,避免了那种“过山车”式的波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或者有血糖问题困扰的人来说,这确实是个不错的管理方式。

2. 稳定能量供应,保持精神充沛:
咱们身体就像个汽车,需要持续的“燃料”来运转。如果你长时间不吃东西,能量储备就会逐渐消耗,大脑获取能量的效率就会下降。这时候,你可能会感到疲惫、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点烦躁。
少吃多餐,就像给身体“涓涓细流”式地供能。 每一小餐都能为身体提供一定的能量,让身体始终处于一个能量比较充裕的状态。这样一来,你就不会轻易感到饥饿疲劳,精神状态也能保持得更好,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自然就跟着提高了。

3. 促进新陈代谢,可能有助于燃脂(这块有点争议,咱们后面细说):
有一个说法是,食物进入身体后,会产生“食物热效应”,也就是身体消化吸收食物本身也需要消耗能量。吃得越多,这个热效应就越大。
理论上,少吃多餐,意味着你更频繁地“启动”这个消化过程。 这样一来,每天的食物热效应加起来,可能会比只吃两三顿而每顿都吃很多要多一点,从而“理论上”能够消耗更多的热量。
但是,这一点争议很大。 很多研究表明,即使总热量摄入相同,少吃多餐和传统三餐在总的食物热效应上并没有显著差异。而且,如果你少吃多餐,但总热量摄入却增加了,那反而会增肥。所以,关于“燃脂”这一点,不能盲目迷信,关键还是在于总的能量摄入和消耗。

4. 增强饱腹感,减少暴饮暴食的冲动:
大家都经历过那种饿极了,看到什么都想往嘴里塞的感觉吧?这种“饥饿感”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很容易导致暴饮暴食。
少吃多餐,通过保持相对稳定的血糖和适度的胃部充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饥饿感。 让你在正餐到来之前,不会感到那种饿得发慌、失去理智的状态。这样,你在正餐时也更容易控制食量,不会一下子吃太多,从而避免了因为过量进食而产生的罪恶感和消化不良。

5. 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一次性摄入大量食物,对消化系统来说也是个不小的负担。胃需要分泌大量的胃酸和消化酶,肠道也需要协同工作。
少吃多餐,能让消化系统在更温和、更规律的节奏下工作。 每一餐的食物量都不大,消化起来更轻松,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也可能因此得到提高。对于一些消化功能不太好的人来说,这种方式可能更友好。

当然,说了这么多好处,咱们也得客观地说说,少吃多餐是不是适合所有人?

首先,最关键的还是“总能量摄入”。 无论你是少吃多餐还是三餐制,如果一天摄入的总热量超过了身体消耗,就会增重。少吃多餐只是一个分配食物的方式,不是让你“无限吃”。
其次,时间安排也是个问题。 现代社会很多人工作忙碌,很难找到合适的时间进行“多餐”。有时候为了凑“餐”,反而会吃一些不健康的零食,那样反而得不偿失。
再者,有些人可能并不觉得少吃多餐有明显的好处。 他们的身体可能对进食频率不那么敏感,或者他们本身就擅长控制正餐的食量。强行去执行少吃多餐,反而可能觉得麻烦,或者影响正常生活节奏。
还有,情绪化进食的人可能需要谨慎。 如果是因为情绪波动而想吃东西,即使是少吃多餐,也可能变成频繁的情绪性进食,这样反而不利于身心健康。

所以,回到“为什么人要少吃多餐”这个问题,更准确地说,是“为什么有些人会提倡少吃多餐,并且对他们有效”。

它并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法则”,更像是一种优化进食策略。如果你属于以下情况,或者有类似的需求,那么少吃多餐可能是一个值得尝试的选择:

血糖管理困难的人: 比如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患者,或者容易出现血糖波动性低血糖反应的人。
希望保持能量稳定,避免疲劳的人: 比如需要长时间保持专注力的人,或者工作需要高强度脑力劳动的人。
容易饥饿,或者有暴饮暴食倾向的人: 通过控制每次进食的量,避免极度饥饿,有助于更好地管理食欲。
有特定训练计划或目标的人: 比如一些运动员或健身爱好者,可能会根据自己的训练强度和恢复需求来安排更频繁的进食。

总而言之,少吃多餐的目的是为了更精细地管理身体的能量和营养摄入,让身体在更平稳、更高效的状态下运转。 它强调的是“细水长流”,而非“洪水猛兽”。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和食物搭配,而不是盲目跟风。如果你不确定,或者有健康方面的顾虑,最好还是咨询专业的医生或营养师,他们能根据你的具体情况给出最合适的建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少食多餐”是为了控制血糖、血脂之类和饥饿感,经常用于减肥、对抗糖尿病与低血糖之类,对健康人来说没什么必要。在每天摄入的热量没有减少的情况下,指望这能减肥也是纯属虚构。

认为“原始人经常饿肚子、几天吃一顿”,是一二百年前的“科学”在想当然。原始人的生活经常是原始丰饶的,几天狩猎一次、每天花三五个小时进行采集就能养活整个部落。

  • 全球现存的狩猎采集人口约数十万,对他们进行的研究可以反映在贫瘠地区生活的远古狩猎采集者的文化,而难以反映在富饶地区生活的巨大规模的远古狩猎采集人群。即便如此,你看看东非卡拉哈里沙漠那样荒凉的地方现存的狩猎采集者每三天打猎一次、每天采集 3~6 小时就可以养活整个部落,便可以想象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闲散。
  • 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似乎于 180 万年前由直立人创造。智人诞生后沿用该生活方式,一些地区的人于约 1.2 万年前开始进入农业时代,一些地区的人至今仍在进行狩猎采集。
  • 研究显示,在英国征服澳大利亚之前,整个澳大利亚的狩猎采集者约有 30 万到 70 万人,分成 200~600 个族群,每个族群分成几个部落。古黄河流域、古长江流域的狩猎采集者人数很可能会更多。
  • Gurven 和 Kaplan 估计,约有 43% 的狩猎采集者在 15 岁前死亡,主要是在 5 岁前病死;在 15 岁以上的狩猎采集者中,有 64% 的人可以活到 45 岁或更久[1]。他们进一步估计,狩猎采集者人口中有 70% 的死亡由病原体导致的疾病引起,20% 的死亡由事故或暴力攻击引起,10% 的死亡由衰老、退行性疾病引起。
  • 研究人员估计狩猎采集社会的平均基尼系数为 0.25,相当于 2007 年的丹麦。

研究显示,远古狩猎采集者经常一天睡眠两次;一些现代狩猎采集部落的人闲到白天都能睡上五到八小时,估计在古代也是如此。

狩猎采集者的艺术,从石洞壁画到大量的正负手印,在世界多个地方都存在。

法国肖维岩洞中的史前壁画,3.6 万年前:

阿根廷“手洞”,约 9000 年前:

黑色的手印是手沾上炭灰之后盖到石头上,白色的手印是手放在石头上然后向周围撒炭灰。

挪威阿尔塔岩画,约 2500 年前:

狩猎采集者的工艺品经常作为陪葬品出现。以下引自《人类简史》:

  • 1955 年,考古学家在苏联的松希尔(Sunghir)发现了一处 3 万年前的墓地遗址,属于一个狩猎猛犸象的文化。在其中一个墓穴,他们发现一名年约 50 岁的男性骨架上盖着猛犸象牙珠串,约有 3000 颗珠子,头上戴着以狐狸牙齿装饰的帽子,手腕上有 25 只象牙手镯。这个墓地的绝大多数墓穴的陪葬品在数量和质量上无法和该墓穴相比。考古学家推断,这名死者也许是部落或族群的领袖。
  • 不久,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个更惊人的墓穴,里面有两具头对头的骸骨。一个是大约 12~13 岁的男孩,另一个是大约 9~10 岁的女孩。男孩身上盖着 5000 颗象牙珠子,戴着狐狸牙齿装饰的帽子,皮带上也有 250 颗狐狸牙齿(至少来自 60 只狐狸),女孩身上盖着 5250 颗象牙珠子。两个孩子身边满是各种小雕像和象牙制品。远古狩猎采集时代的熟练工匠需要约 45 分钟来制作 1 颗象牙珠,这一万多颗象牙珠需要熟练工匠花费约 7500 工时。这两个孩子显然不可能是部落的领袖或者出色的猎人,所以他们的巨量陪葬品可能对应着父母的社会地位,或是部落的文化信仰,抑或他们本身也是陪葬品。

你觉得能让一伙人花几千工时去打磨一些小珠子用于陪葬的部落的生活状态“贫瘠”么。


这是约 43 万到 54 万年前直立人在贝壳上刻下的花纹。可能是用鲨鱼牙刻的。该贝壳出土于爪哇岛。

不过,将一天要吃的东西集中在早上、3 小时内吃完,然后不吃了,在小鼠身上显示出比热量摄入减少 30%、一天吃三顿还强的健康效果。这在人身上不能完全套用,人的血压与血糖受这种“间歇性大吃”影响较大。

参考

  1. ^ https://dx.doi.org/10.1111%2Fj.1728-4457.2007.00171.x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少吃多餐”这个概念,其实在咱们生活里听得不少,尤其是一些健身圈子或者关注健康的人,更是奉行这一套。但它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人觉得好,有人却觉得没啥太大区别,甚至不好?咱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力求说得明白透彻,听着也顺耳。首先,咱们得明白“少吃多餐”到底是个啥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把一天总的.............
  • 回答
    人为什么会分家,这事儿啊,说来也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道尽的。它背后牵扯着时代的变迁、人情的冷暖、经济的压力,还有那最本质的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演变。咱们不讲那些生硬的理论,就聊聊老百姓心里那点事儿。一、 时代变了,家庭也得跟着变过去啊,那会儿生产力不发达,一家人能凑在一块儿干活,互相帮衬着,这日.............
  • 回答
    这世上没谁天生喜欢漂泊。所谓背井离乡,往往不是一个主动的选择,更像是一种被时代洪流裹挟,或是被生活压迫,不得已而为之的旅程。这背后的原因,说起来林林总总,复杂得很,就像一张无形的网,牵引着我们的脚步。先说说最直观的,生计。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是为了“一口饭吃”,才不得不离开故土。当家乡的土地贫瘠,日子.............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是很多消费者在选择高端显卡时会遇到的纠结。虽然 AMD 的 RX 6900 XT 在纸面参数上非常强劲,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 NVIDIA 的 RTX 3080 Ti,但 在现实的市场选择和用户体验中,NVIDIA 的 RTX 30 系列高端卡,特别是 3070 Ti 和 30.............
  • 回答
    胡锡进先生作为一个长期活跃在公众视野中的媒体人物,其观点和言论自然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中也包括批评和指责的声音。要详细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骂胡锡进,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分析:1. 观点和立场引发争议: 强硬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言论: 胡锡进的言论风格往往被认为是强硬和激进的。他常常在国际.............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 interesting 的问题,涉及到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政治考量。日本之所以选择炸死张作霖并促使张学良易帜,而不是支持张作霖继续对抗国民军以维持中国分裂,背后有其深层次的战略目标和对形势的判断。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解释:1. 日本的根本目标:建立对中国的控制,而非单纯的分裂 扩.............
  • 回答
    很多人选择禁止 Windows 10 自动更新,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这些原因往往相互关联,并且都围绕着对用户体验、系统稳定性和数据安全的担忧:一、 担忧系统稳定性与兼容性问题 潜在的 Bug 和兼容性冲突: 虽然微软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更新,但新版本的 Windows 或累积更新有时会.............
  • 回答
    《亮剑》作为一部备受喜爱的抗日题材电视剧,其主角李云龙也因其鲜明的个性和“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军人风骨而广受赞誉。然而,正如任何一个复杂的人物一样,李云龙也并非完美无缺,他的一些行为和特质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和批判。这些批判的声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李云龙行为中的“野蛮”与“粗鲁”: .............
  • 回答
    关于“中国人为何黑传武”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挺复杂且存在争议的现象,与其说是“黑”,不如说是围绕传统武术(传武)存在着很多批评、质疑、甚至一些负面声音。这种现象的出现,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梳理一下。1. 现实武术与影视形象的巨大落差:这是很多人对传武产生失望感最直接的原因。我们.............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挺上火的。自己辛辛苦苦在网上挑东西,花钱买了,然后每天眼巴巴地等着快递小哥的消息,好不容易收到通知说到了,结果过去一看,人去楼空,箱子没了。那滋味,真是比吃了苍蝇还难受。为什么就有人会干这种偷人家快递的勾当呢?这背后,说实话,原因还挺杂的。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为了图钱。你想啊,.............
  • 回答
    中国人给儿子买房子的做法,其实是中国传统观念、社会现实以及家庭责任感共同作用下的一个复杂现象。这背后不是一个简单的“必须”或“应该”,而是包含了太多层面的考量和情感寄托。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聊。一、 根深蒂固的传宗接代与家庭责任首先,在中国文化里,儿子承担着传宗接代的重任。这种观念深入.............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有些人会“把赵构踩得那么低”,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历史评价的复杂性、民族情感的投射,以及一些约定俗成的叙事模式。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首先,得说历史人物的评价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而是随着时代、评价者的立场、甚至当时的主流价值观而不断变化的。对于赵构来说,他所处的南宋初年,正是北.............
  • 回答
    话说回来,你问我中国人为什么会过平安夜和圣诞节? 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清楚的事儿,里面门道可多着呢! 我跟你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一个点,圣诞节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中秋节那可不一样,它不是我们本土的节日。 圣诞节是纪念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基督诞生的日子,所以它本质上是个宗教节日。 你说中国人本.............
  • 回答
    并非所有人都庆祝圣诞节,也有一部分人选择不参与或公开抵制这个节日。他们抵制圣诞节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些是出于宗教信仰的考虑,有些则源于对现代消费主义的批判,还有一些是因为节日背后可能存在的文化殖民担忧。从宗教的角度来看,圣诞节的核心是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然而,对于非基督教徒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宗教色彩浓.............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尤其是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各种职业选择都异常丰富的时代。很多人会问,学医这么难,学出来这么累,压力还这么大,为啥还有那么多人削尖脑袋往里钻呢?在我看来,这背后的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它掺杂了太多复杂的情感、理想和现实考量。首先,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和救死扶伤的使命感,是很多.............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学英语啊,可不是一件小事儿,这里面有很多意思呢。你想想,咱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中国很大,文化也特别有意思,但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国家,那么多不同的人,他们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明创造。英语呢,就像是一个连接大家的“万能钥匙”。你有没有看过一些很酷的动画片、电影,或者玩过一.............
  • 回答
    这事儿啊,挺有意思的。咱们中国人买车,尤其像宝马这种豪华品牌,那可不是小钱,对吧?所以当看到一些华晨宝马的车主,把车尾的“华晨宝马”四个字抠掉,心里就会犯嘀咕:这人怎么回事?既然看不上“华晨宝马”,为啥又要买呢?这里面学问可大着呢,我给你掰扯掰扯。抠字的原因:情结与面子之争首先得说,抠字这事儿,大多.............
  • 回答
    关于袁隆平先生遭受网络侮辱的事件,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心理原因,这是一个复杂且令人痛心的问题。我们尝试从多个角度来剖析,力求展现一些可能的解释,并避免僵化的AI痕迹。首先,让我们回到事件本身:64个账号因侮辱袁隆平先生而被永久封禁,这个数字本身就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袁隆平先生是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