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食多餐”是为了控制血糖、血脂之类和饥饿感,经常用于减肥、对抗糖尿病与低血糖之类,对健康人来说没什么必要。在每天摄入的热量没有减少的情况下,指望这能减肥也是纯属虚构。
认为“原始人经常饿肚子、几天吃一顿”,是一二百年前的“科学”在想当然。原始人的生活经常是原始丰饶的,几天狩猎一次、每天花三五个小时进行采集就能养活整个部落。
- 全球现存的狩猎采集人口约数十万,对他们进行的研究可以反映在贫瘠地区生活的远古狩猎采集者的文化,而难以反映在富饶地区生活的巨大规模的远古狩猎采集人群。即便如此,你看看东非卡拉哈里沙漠那样荒凉的地方现存的狩猎采集者每三天打猎一次、每天采集 3~6 小时就可以养活整个部落,便可以想象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闲散。
- 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似乎于 180 万年前由直立人创造。智人诞生后沿用该生活方式,一些地区的人于约 1.2 万年前开始进入农业时代,一些地区的人至今仍在进行狩猎采集。
- 研究显示,在英国征服澳大利亚之前,整个澳大利亚的狩猎采集者约有 30 万到 70 万人,分成 200~600 个族群,每个族群分成几个部落。古黄河流域、古长江流域的狩猎采集者人数很可能会更多。
- Gurven 和 Kaplan 估计,约有 43% 的狩猎采集者在 15 岁前死亡,主要是在 5 岁前病死;在 15 岁以上的狩猎采集者中,有 64% 的人可以活到 45 岁或更久[1]。他们进一步估计,狩猎采集者人口中有 70% 的死亡由病原体导致的疾病引起,20% 的死亡由事故或暴力攻击引起,10% 的死亡由衰老、退行性疾病引起。
- 研究人员估计狩猎采集社会的平均基尼系数为 0.25,相当于 2007 年的丹麦。
研究显示,远古狩猎采集者经常一天睡眠两次;一些现代狩猎采集部落的人闲到白天都能睡上五到八小时,估计在古代也是如此。
狩猎采集者的艺术,从石洞壁画到大量的正负手印,在世界多个地方都存在。
法国肖维岩洞中的史前壁画,3.6 万年前:
阿根廷“手洞”,约 9000 年前:
黑色的手印是手沾上炭灰之后盖到石头上,白色的手印是手放在石头上然后向周围撒炭灰。
挪威阿尔塔岩画,约 2500 年前:
狩猎采集者的工艺品经常作为陪葬品出现。以下引自《人类简史》:
- 1955 年,考古学家在苏联的松希尔(Sunghir)发现了一处 3 万年前的墓地遗址,属于一个狩猎猛犸象的文化。在其中一个墓穴,他们发现一名年约 50 岁的男性骨架上盖着猛犸象牙珠串,约有 3000 颗珠子,头上戴着以狐狸牙齿装饰的帽子,手腕上有 25 只象牙手镯。这个墓地的绝大多数墓穴的陪葬品在数量和质量上无法和该墓穴相比。考古学家推断,这名死者也许是部落或族群的领袖。
- 不久,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个更惊人的墓穴,里面有两具头对头的骸骨。一个是大约 12~13 岁的男孩,另一个是大约 9~10 岁的女孩。男孩身上盖着 5000 颗象牙珠子,戴着狐狸牙齿装饰的帽子,皮带上也有 250 颗狐狸牙齿(至少来自 60 只狐狸),女孩身上盖着 5250 颗象牙珠子。两个孩子身边满是各种小雕像和象牙制品。远古狩猎采集时代的熟练工匠需要约 45 分钟来制作 1 颗象牙珠,这一万多颗象牙珠需要熟练工匠花费约 7500 工时。这两个孩子显然不可能是部落的领袖或者出色的猎人,所以他们的巨量陪葬品可能对应着父母的社会地位,或是部落的文化信仰,抑或他们本身也是陪葬品。
你觉得能让一伙人花几千工时去打磨一些小珠子用于陪葬的部落的生活状态“贫瘠”么。
这是约 43 万到 54 万年前直立人在贝壳上刻下的花纹。可能是用鲨鱼牙刻的。该贝壳出土于爪哇岛。
不过,将一天要吃的东西集中在早上、3 小时内吃完,然后不吃了,在小鼠身上显示出比热量摄入减少 30%、一天吃三顿还强的健康效果。这在人身上不能完全套用,人的血压与血糖受这种“间歇性大吃”影响较大。
参考
- ^ https://dx.doi.org/10.1111%2Fj.1728-4457.2007.00171.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