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问明朝末年有什么办法翻盘?

回答
明朝末年,朝野上下积弊沉疴,政治腐败,经济凋敝,边患频仍,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可谓内外交困,危机四伏。在这种岌岌可危的局面下,想要“翻盘”,绝非易事,更需要的是一场自上而下、刮骨疗毒式的改革,触及体制的根本。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办法,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并尽量详细地阐述:

一、 严厉打击政治腐败,重塑朝廷公信力

这是明末翻盘的首要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腐败如癌细胞,早已侵蚀了明朝的肌体,导致人心涣散,政令不通,财政枯竭。

彻查巨贪,绝不姑息: 需要有铁腕人物,组建一个真正独立且高效的反腐机构,对那些多年来搜刮民脂民膏的权贵、宦官、官僚进行彻底清算。这些人往往盘根错节,关系网错综复杂,所以反腐必须是“连根拔起”,斩断其党羽,没收其财产,并公开审判,以儆效尤。不只是抓几个小喽啰,更要直指那些位高权重、贪得无厌的核心层。
整顿官场风气,严惩营私舞弊: 建立严格的监察制度,赋予监察官员真正的实权,让他们敢于监督,不怕得罪权贵。同时,对官员的选拔、任用、考核进行改革,杜绝“卖官鬻爵”和“关系户”的跋扈。推广“回避制度”,防止地方官长期盘踞,形成自己的势力。
限制宦官干政,收回军权: 宦官集团的膨胀是明朝政治失控的重要原因。必须果断采取措施,剥夺宦官的特务权力,限制他们在朝廷中的影响力,尤其是要将禁军和边军的指挥权牢牢掌握在皇帝和有能力的将领手中,而不是交给被阉割的太监。
改革漕运和盐政: 这两大油水丰厚的领域是腐败的重灾区。漕运的低效和高耗费,盐政的垄断和走私,都严重损害了国家财政和民生。可以考虑将漕运部分改为海运,降低成本,同时加强对盐政的管理,打击私盐,将部分利润用于国家建设,或适度降低盐价,减轻百姓负担。

二、 恢复经济活力,缓解民生危机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经济的崩溃直接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

减轻赋税,鼓励农桑: 严重的赋税,特别是“辽饷”、“剿饷”、“练饷”等加派,已经让农民难以活命。要真心实意地减免赋税,尤其是对那些遭受天灾或战乱的地区,要给予税收上的优惠。同时,要鼓励农民耕种,提供种子、农具的支援,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提高粮食产量。
清理田亩,抑制兼并: 土地兼并严重,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需要进行一场土地改革,限制大地主对土地的兼并,鼓励自耕农的生产,将部分土地重新分配给无地的农民。
发展工商业,活跃市场: 明朝末年,虽然有资本主义萌芽,但受到重农抑商政策和官商勾结的阻碍。可以适度放宽对工商业的限制,鼓励民间投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允许商人正常的商业活动,打击敲诈勒索,创造一个相对公平的商业环境。
稳定货币,打击投机: 货币的混乱和白银的短缺,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稳定货币的价值,加强对市场的管理,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行为。
开源节流,充实国库: 除了打击腐败,还可以通过一些合理的措施增加财政收入。例如,适度开采矿产资源,但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利益分配。加强对关税的管理,打击走私。在节流方面,要压缩不必要的开支,特别是皇室的靡费,以及那些无效的军事开支。

三、 整顿军备,提高军队战斗力

明朝军队的战斗力在末期早已不复当年,面对八旗精锐和流寇的袭击,显得力不从心。

改革军制,提高训练水平: 废除冗杂的卫所制度,建立更精简、更高效的军队。加强士兵的训练,尤其是火器的使用和战术配合。引入更先进的武器装备,如佛朗机、红夷大炮等,并确保其维护和升级。
任用贤能将帅,杜绝文臣掣肘: 选拔那些真正有军事才能、有战场经验的将领,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自主权,不要让不懂军事的文官去干预军事指挥。要严惩那些贪腐、无能的将领,确保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
改善士兵待遇,提高士气: 士兵的粮饷往往被克扣,导致士气低落,哗变频发。要确保士兵的粮草供应,提高他们的待遇,让他们能够安心作战。
加强边防,巩固长城: 面对关外八旗的威胁,必须加强边防力量,修复和巩固长城,使其真正成为一道有效的防御屏障。同时,要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怀柔与强硬相结合的政策,避免边患进一步恶化。

四、 争取民心,瓦解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的爆发,根源在于百姓的生存困境。

施恩于民,安抚流民: 在严峻的财政状况下,依然要拿出部分资源来安抚流民,给予他们食物、住所和就业机会。同时,对起义中的部分农民进行分化瓦解,赦免那些受裹挟而起义的人,将其转变为守法公民。
打击土豪劣绅,伸张正义: 很多时候,农民起义的导火索是当地土豪劣绅的欺压。政府应积极干预,惩治那些欺压百姓的恶势力,为百姓伸张正义,从而争取一部分民心。
招降纳叛,分化瓦解: 对于那些愿意投降的起义军,要给予宽大处理,并可以招募其中有战斗力的人员补充到正规军中。对于起义军内部的分歧,也要善于利用,进行分化瓦解。

五、 应对外部威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明朝末年,不仅有内部的动荡,还有关外的八旗虎视眈眈。

联合抗清(或者说,联合一切可能联合的力量): 在面对共同的强大敌人时,明朝应该放下内部的恩怨,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比如,与一部分蒙古部落建立联盟,共同对抗后金(后来的清朝)。
灵活的外交策略: 与周边国家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必要时可以寻求外部援助,但要谨防被外部势力所利用。

然而,也必须认识到,这些“办法”在当时的实际操作中,面临着巨大的阻碍。

根深蒂固的利益集团: 腐败的官僚、宦官、权贵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集团,他们会拼命阻挠任何可能触犯他们利益的改革。
皇帝的权威和能力: 崇祯皇帝虽然勤政,但性格多疑,刚愎自用,在用人和改革措施上存在不少失误。缺乏一位能够真正整合朝野力量,推行大刀阔斧改革的强有力的领导者。
时间已不允许: 到了明末,积弊已深,国家的反应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已经大大减弱。即使有正确的改革方针,也可能因为执行不力或时间仓促而无法见到成效。
外部环境的恶化: 小冰河时期带来的天灾,以及满洲民族的崛起,都是明朝自身难以承受的外部压力。

总而言之,明朝末年想要“翻盘”,需要的是一场极致的、自救式的革命。 这不仅仅是政策的调整,更是整个政治体制、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一个强大的、公正的、有活力的政府,一个能够有效应对危机、赢得民心的政府,才是唯一的出路。可惜的是,历史的车轮一旦开始驶向衰亡,想要让它逆转,其难度比登天还要难。

如果一定要找出“翻盘”的缝隙,那也只能是在极端的绝境中,寄希望于奇迹般的领导者和历史性的转折点。但从实际来看,明朝末年的局面,已经给它留下的翻盘的空间极其渺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崇祯元年,秦藩罪宗朱存栏在押解凤阳的途中逃脱,投入农民军王子顺所部,因为识文断字,成了王子顺的幕僚。

王子顺为陕西巡按李应期所杀之后,朱存栏率领一部分队伍投奔王嘉胤,随之一同进入山西,王嘉胤为叛徒所杀之后,他又先后追随王自用、高迎祥,随高迎祥杀入河南。

崇祯七年,朱存栏开始独立活动,进入南直隶地区,与黄文鼎、汪国华、张儒等人领导的桐城奴仆起义军会合,杀丁忧官员方孔炤。随即北上凤阳,“凤之穷民,远几百里相邀,具以册授贼:某家富厚,某处无兵。”杀死凤阳知府颜容暄,将在凤阳被囚禁的罪宗全部放出。崇祯震怒,调集大军围剿,朱存栏遂率部南下避入大别山中。

卢象升就任湖广巡抚之后,朱存栏在大别山中也无法立足,南渡长江,进入楚赣交界的大山中活动。崇祯九年,湘南临武、蓝山一带爆发了矿工起义,朱存栏率领的陕西农民军因为有大量边军逃兵,战斗力强悍,遂成为了矿民军的首领。起义军众达数万,一度围攻长沙,但是在长沙城下作战失利,不得不退入罗霄山脉之中。

由于湘南矿民军势力大张,武冈的明朝岷王勒逼百姓加高城墙,激起了民变和兵变,被百姓杀死,朱存栏乘势下山,与武冈民军合流,偏沅巡抚陈睿谟引军来剿,被朱存栏击败。陈睿谟自杀,总兵闵一麟被斩,副总兵尹先民投降。朱存栏攻陷衡州,擒获桂王朱常瀛一家。

五省总理熊文灿决定调新招安的张献忠、罗汝才所部来围剿朱存栏,张罗两部俄延不进,朱存栏趁机南下广东,接连攻克连州、南雄、韶州,控制了北江上游,威胁三水。山贼王兴、奴仆组织首领刘保二人与朱存栏相通,派遣人员潜入广州城内,里应外合,突然打开城门,朱存栏派来的三百精骑、一千步卒趁机攻城,一举夺下了广州,总兵陈谦被杀,其部多降。随后发兵肇庆,两广总督张镜心接战不利,悬梁自尽。

崇祯十二年,张献忠、罗汝才复反,崇祯杀熊文灿,新上任的杨嗣昌暂时无力顾及两广,朱存栏趁机扩张势力,东取潮惠,西占高雷廉琼(收降髡贼数百)(划掉),向广西进军。巡抚方震孺御之于梧州,兵败自杀,又克桂林,杀靖江王,总兵陈邦傅投降。

此时,朱存栏占据两广及湘南,拥兵十万,遂自称秦王,立桂王朱常瀛为监国,自摄朝政。因缺少偏沅兵相助,又在长沙的防御上投入了过多的兵力和经费,杨嗣昌在鱼腹山之战被李自成击败,崇祯十三年,李自成杀入河南,克洛阳,杀福王及其世子。

李自成、罗汝才与陕西明军会战于中原,张献忠转战湖广、南直隶,与左良玉、黄得功、刘良佐等交战,朱存栏遂专心经营湖南、江西。明军调郑芝龙剿灭粤贼,郑军频频袭击广东沿海,登陆劫掠,但是在江西战场上,郑鸿逵、郑彩遭到惨败。朱存栏派出大将王兴,连克汀州、漳州、泉州,围困安平,郑芝龙不得不求和,双方达成密约,两不侵犯,郑氏得以继续垄断沿海商贸。崇祯十四年年末,李自成攻占襄阳,开始建立根据地,到第二年春天,九江、岳州、福州都被朱存栏部占领,左良玉的生存范围被压缩在了武昌一隅。张献忠在潜山之战中遭到黄得功、刘良佐夜袭,意外战死,徐以显、潘独鳌率领其部渡江归降朱存栏。八月,朱存栏大举进攻武昌,左良玉兵败身死,部将金声桓、马进忠、徐勇、张勇、李国英、董源、王世忠、罗成耀、惠登相等皆降。

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大破孙传庭,席卷陕西,朱存栏决定乘势直下江南,与史可法、刘良佐、黄得功、马士英会战于荻港。刘良佐临战先退,途中落水溺毙。黄得功率领亲兵冲阵,死于乱军之中,史可法自尽,马士英被擒。朱存栏攻克南京,扬州、杭州、庐州等地先后平定,朱存栏遂于崇祯十六年正月初一于南京拥立朱常瀛称帝,国号仍为大明,改元永历,史称南明,相应地称北京朝廷为北明。派出李定国、刘文秀收取四川,招降杨展、曾英、甘良臣、谭文、秦良玉等部及摇黄十三家。

李自成平定陕西之后,称大顺皇帝,横扫山西,南明军队也向北进攻徐州,清军也趁着松锦大战的余威入关劫掠,崇祯的北明政权只剩下直隶、山东两省之地,岌岌可危。山东总兵刘泽清龟缩东昌,农民军首领袁时中抗清战死。眼看清、顺、南明三家都势不可当,崇祯决定与皇太极议和,并希望阿巴泰指挥的入关清军抵挡已经逼近徐州的南明军。皇太极认为千载难逢的良机终于到来,遂倾巢入关,裹挟关宁军吴三桂、高第等部,迎战从山西进攻北京的顺军。

李自成、朱存栏分别被皇太极与阿巴泰击败,损失惨重。李自成、刘宗敏战死,由于姜瓖、董学礼等人的反叛,山西迅速沦陷。田见秀在西安拥立李自成之弟李自敬为帝。而皇太极也于此时暴病身亡,经过了短暂的权力争夺之后,多尔衮成为了摄政王,总揽朝政,占领北京,囚禁崇祯一家,派阿济格进军陕西,多铎进军江南,企图一举消灭明顺两朝。

由于福王一家在洛阳被李自成一锅端,崇祯又成了阶下囚,桂王一脉成为了无可争议的大明正统。阿济格在陕北陷入拉锯战,多铎被南明水师阻隔于长江,三国军队僵持不下。永历二年春,多尔衮决定集中兵力,对陕西发动进攻,又勾结西套蒙古进犯甘肃,朱存栏趁机北伐,虽然夺到徐州,但是在山东境内被豪格击败。顺军在陕西失败,李自敬、田见秀战死,顺军败退至襄阳,汉中的贺珍与顺军主力失去联系,遂降于刘文秀。李过、高一功、刘芳亮、袁宗第等人决定联明抗清,接受南京朝廷改编。云南土司吾必奎、沙定洲趁机作乱,被李定国平定。

南京明廷据有南方十省,北京清廷据有北方五省,很显然清军利在速战。永历三年,多尔衮再次发动大规模攻击。以多铎指挥东路军,沿大运河南下攻打徐州,博洛指挥中路军,攻襄阳,豪格指挥西路军,攻汉中。王兴、李过死守徐襄二城,清军不能得手,在陕西,留在敌后游击的顺军郭君镇、王文耀等部纷纷下山,明军旧将孙守法、王永强,甘肃的回族将领米喇印、丁国栋等人皆起兵响应。李定国、刘文秀、贺珍挥兵北上,与清军会战于五丈原,清军接战失利,绿营牛成虎、左光先两部本就是被裹挟投降,见此情形立刻逃至渭河北岸,并纵火烧毁了渭河上的浮桥,绿营各部及吴三桂藩下兵马发觉后路被断,军心大乱,豪格麾下八旗兵马也被影响。李定国趁机放出战象十余头,清军大骇,争相遁逃,推搡践踏,坠入渭河者不计其数,水为之赤。豪格、吴三桂二王皆被斩于阵中。

永历四年正月,明军大举北伐,李定国北叩保德,刘文秀东出潼关,朱存栏亲自统兵,由徐州西击归德,令艾能奇袭击山东腹地,孙可望从武昌北上,李过从襄阳北上。山东义军谢迁、宫文彩、马应试等部竞相响应明军,绿营海时行部反正。多尔衮亲率八旗主力南下河南,朱存栏、孙可望、李过、刘文秀四路兵马集结,与清军决战于朱仙镇。双方鏖战十三日,伤亡均重,清军难以支撑,退回黄河以北。博洛、尼堪、勒克德浑三人率部死战断后,杀伤明军近万后全军覆没,令多尔衮的主力得以撤回河北。

大同总兵姜瓖闻讯,当即开城降于李定国,山西义军蜂起,争相杀官夺城。此时满洲丁口已死伤近半,多尔衮弃怀庆、卫辉、彰德、大名、广平、顺德等地,退守京畿。由于李定国从大同抄其后路,多尔衮决定尽弃关内土地,携子女财帛撤回关外。清军于京师、通州、遵化、卢龙、滦州等地大肆屠略,将崇祯全家处斩,并于京师纵火,烧毁皇宫及大半城区。李定国、艾能奇分别从延庆、天津以轻骑急进,劫杀了代善所统的清军后队,解救百姓十余万。

永历五年,朱存栏自任征虏大将军,出关平辽,在辽西与清军接战十余次。清军迭遭伤亡,真满洲丁壮所余不足两万,汉军、蒙古纷纷叛离,朝鲜亦出兵袭镇江堡。济尔哈朗、阿济格、多铎相继战死,明军克复辽阳,直逼沈阳,多尔衮知事不可为,遂携清帝自焚,余众皆降,辽患遂平。

永历六年,永历帝朱常瀛病倒,皇子朱由榔为父祈福,自舍于寺院,出家为僧。

永历七年,朱常瀛病死。朱存栏就皇帝位,改元兴朝,中国最后一个封建朝代南明时代正式拉开了帷幕。

user avatar

如果一年一年的仔细捋时间线,你就会发现以多尔衮之前的后金,在辽东那能以米计的龟速推进速度(倒是多尔衮上位的第一年,清军就直接快饮马长江了),最终让大明(南明)亡了不得不说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

其实说不定有这样一个可能,大明的小机会其实原本像天上的星星那么多(1616-1644,光这一段就有28年336个月),只是全部被成功规避掉了。

1616年,努尔哈赤正式称汗,建立后金,向明朝宣战;

1617年,努尔哈赤积蓄力量中,貌似无大事;

1618年,努尔哈赤攻破抚顺,辽东总兵张承胤战死,成为明朝对后金损失的第一个总兵;

1619年,大明兵分四路讨伐努尔哈赤,在萨尔浒被努尔哈赤各个击破,后金渡过犁庭扫穴危机;

1620年,大明调兵遣将,派熊廷弼指挥各省兵马援辽,战事进入相持;

1621年,熊廷弼被弹劾去职,浑河之战明军再次战败,努尔哈赤趁势攻破沈阳、辽阳,袁应泰自杀,后金占领辽东大部;

1622年,朝廷重新启用熊廷弼经略辽东,然经抚不和,后金又攻下广宁,熊廷弼传首九边;

1623年,孙承宗继续坚守宁、锦,登莱袁可立军克复辽南三卫,毛文龙开辟东江战场,努尔哈赤一度陷入低潮;

1624年,双方对峙,貌似无大事;

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

1626年,努尔哈赤大举进攻辽西走廊,袁崇焕死守宁远,这一战功过且不论,这一年努尔哈赤的确死了;

1627年,皇太极即位,远征朝鲜,并再次攻打宁远、锦州,再度被袁崇焕击退;

1628年,崇祯即位,袁崇焕督师辽东,打出“五年平辽”口号;然而皇太极击走林丹汗,使得后金势力扩张到了辽河流域,终于绕开了关宁锦防线;

1629年,袁崇焕杀毛文龙,己巳之变皇太极破长城入塞兵临北京城下,随后回师。


至此,也就是从1630年代起,清军终于可以频频入塞攻入大明内地,但仍然只能劫掠破坏,以战养战。自萨尔浒之战后,后金看着是节节胜利,其实在几乎全民皆兵、穷兵黩武的条件下,已经整整耗费了10年120个月,10年啊,人生又能有几个10年。。。而且直到此时,后金所占领的国土仍然绝大多数都是关外苦寒之地,东亚膏腴地盘仍然基本全在大明之手。

当然,我们开了上帝视角已经知道了,接下来考验这两个国家极限的30年,才刚刚到来。。。但是有句话是谁说的来着,用延长线预测10年以后发生的事基本上等于放屁?

所以有种说法我认为有道理,如果不考虑300年王朝周期律这种神奇的东西,或者大明朝廷没有那么war wolf,政策能灵活一点的话,其实一切都不好说。。。毕竟40年时间可以改变太多东西了,唯一不能改变的或许只有魏忠贤和煤山战神的水平(当然也不光他俩的锅,李自成在入关那一年确实被多尔衮完全打懵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明朝末年,朝野上下积弊沉疴,政治腐败,经济凋敝,边患频仍,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可谓内外交困,危机四伏。在这种岌岌可危的局面下,想要“翻盘”,绝非易事,更需要的是一场自上而下、刮骨疗毒式的改革,触及体制的根本。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办法,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并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严厉打击政治腐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了中国历史几个重要时期内不同民族关系和统治的复杂性。确实,如果我们对比南宋末年、元朝末年、清朝末年与明朝,会发现回族在后三个时期有比较显著的动乱记载,而在明朝则相对较少。这其中的原因,绝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而是多种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理清一下.............
  • 回答
    明朝文人结社,这股风潮的形成,可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凭空刮来的。它像一株长了许多年头的参天古木,根须盘错,枝叶繁茂,背后牵扯着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方面面的力量。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才能看明白。一、政治环境的变化:皇帝的权力集中与士大夫的失落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那叫一个集权,恨不得一个人干所有事。.............
  • 回答
    清朝与明朝在边疆地区的治理理念和称呼上存在显著差异,尤其在“国”这一概念的使用上,两者有本质区别。以下从历史背景、具体称呼、政治策略及文献依据等方面详细分析: 一、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称呼:以“国”为核心清朝(16361912)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对边疆地区采取了“以国治边”的策略,将部分边疆地区.............
  • 回答
    明朝的体制中,大臣直接废立皇帝,这件事情 从理论上讲,是不被允许的,也从未发生过。 但是,如果我们深入探究明朝的政治结构和历史实践,会发现其中隐藏着一些复杂性和微妙之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皇权至上的理论基石:首先,我们要明白明朝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在这个体制.............
  • 回答
    海瑞,这位生活在明朝中叶的官员,犹如一颗划破沉寂夜空的流星,以其刚直不阿、清正廉洁的形象,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对海瑞的评价,却从来不是简单的赞美或否定,而是如同探究历史的深邃一样,需要我们细致地剥离层层迷雾,去理解他所处的时代、他所坚持的原则,以及他行为背后复杂的人性与制度.............
  • 回答
    明朝,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王朝,其两百多年的国祚(1368年—1644年)承载了太多辉煌与黯淡。要深入反思这个朝代的兴衰,绝不能止步于简单的褒贬,而是要细致地剖析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从中汲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一、 兴起之初:驾驭天命的开创与稳固明朝的建立,是在元末农民战争的.............
  • 回答
    要详细对比日本战国时期(大致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和明朝(1368年1644年)老百姓的平均生活水平差异,确实是一个复杂但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两个地区在地理、文化、经济基础以及社会结构上都有显著不同,因此直接的“平均”对比需要审慎,更多的是要理解各自的特点和普遍状况。理解对比的框架:在开始具体对比.............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很有意思。不少人提到清朝总是跟在明朝后面,觉得它不过是“复制粘贴”了明朝的制度。但仔细掰扯开来,清朝在一些方面确实是有自己的“升级包”和“优化点”,跟明朝比,进步之处不少,也有些地方做得确实更到位。我来跟你唠唠这些。一、 统一和巩固疆域:从“中华帝国”到“多民族国家”的雏形明朝时期.............
  • 回答
    问到明朝汉服女生衣服的立领和旗袍的立领是否有区别,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且你观察得很细致,这两种服装上确实都有立领的元素。不过,它们之间还是存在不少区别的,咱们细细道来。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虽然都有“立领”这个词,但它们出现在不同的服饰体系里,所以自然会有各自的演变和特点。明朝汉服里的立领:.............
  • 回答
    .......
  • 回答
    “明治大学本科回国认可度能达到一本水平吗?” 这个问题,不少有留学意向的中国家庭都会问。简单来说,我认为 明治大学的本科文凭,在国内的认可度整体上是可以对标一本院校的,但具体到“一本的水平”这个说法,需要更细致地解读。 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白“一本”这个概念在国内的语境是什么。一.............
  • 回答
    明清之际的“汉奸”与侵华战争时期的“汉奸”,虽然都被冠以“汉奸”之名,但其背景、动机、行为性质乃至历史评价,都有着显著的差异。这并非简单的时空分野,而是历史进程、政治格局以及人们认知变化的体现。明清之际投靠清朝的“汉奸”要理解明清之际的“汉奸”,首先要把握当时的历史大背景。这是明朝由盛转衰,李自成领.............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听到你这么说,我真的很理解你此刻的心情。那种被深深伤害、感觉尊严被践踏的感觉,是相当难熬的。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会想要立刻做些什么来找回场子,这很正常。不过,在做任何决定之前,咱们先好好捋一捋,好不好?首先,你说的“侮辱”和“伤害性很大”,具体是什么情况?是谁说的?在什么场合?这些细节很重要,它们直接.............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困惑的问题,尤其是在我们今天看来,岳飞是一位忠心报国、战功赫赫的民族英雄,而秦桧和赵构却成了千古罪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那个复杂的历史情境,从多方面去剖析。一、金国과의 ‘압력’은 팩트지만, 모든 것이 ‘금나라 때문’은 아니다.먼저 질문에서 언급하신 ‘금나라가 송나.............
  • 回答
    成都今年开年土拍市场确实热闹非凡,几场土拍下来,不少地块的成交价格都让人眼前一亮,特别是位于一些热门区域的优质地块,溢价率不低。这让很多人开始关心,这股“地王”热会不会传导到二手房市场,让本就受到关注的成都二手房价也跟着“火”起来。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这个事情,才能看得更明白。首先,土地价格是二手.............
  • 回答
    很高兴您考虑加入骑行行列!骑行是一项非常棒的运动,能够锻炼身体、亲近自然,还能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关于您提出的关于山地车和公路车的速度差异以及公路车骑行姿势的问题,我们来详细聊聊。 山地车与公路车速度的明显差异:答案是肯定的,但原因复杂核心答案:是的,在大部分平坦路况下,山地车会比公路车明显慢。之所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