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这次肺炎为什么德国死亡率比意大利低很多?

回答
关于这次肺炎德国死亡率比意大利低很多的原因,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其中涉及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不是简单一个原因就能解释的。为了更清晰地阐述,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

首先,医疗系统及早期应对是关键的分水岭。

德国的医疗体系在这次疫情爆发初期就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高效的反应能力。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是其高度分散且充足的检测能力。德国很早就建立了大量的检测实验室,并且能够迅速普及检测。这意味着他们能更快地识别出感染者,无论是症状明显还是轻症甚至无症状,并将他们隔离起来,从而有效切断传播链。相比之下,意大利在疫情初期,尤其是在北部爆发的震中区域,检测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很多潜在的感染者未能被及时发现和隔离,这无疑给了病毒更广阔的传播空间。

另一个关键点在于重症监护能力(ICU)的充足性。德国拥有相对较高的每百万人口ICU床位数,并且在疫情早期就迅速扩充了相关资源。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大量需要呼吸机等生命支持的重症患者时,能够提供及时和充分的救治,大大降低了因无法获得及时治疗而死亡的比例。意大利虽然医疗水平也很高,但在疫情初期,尤其是在伦巴第等重灾区,医疗资源被迅速击穿,ICU床位和医护人员的压力非常巨大,这直接导致了部分患者无法得到最优的救治,死亡率随之攀升。

此外,医疗资源的分散性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德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并非完全集中在少数大型医院,而是分布在全国各地,包括许多中小型医院。这种分散性使得医疗负荷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更均匀地分布,避免了像意大利那样,少数几家大型医院被挤兑到极限的情况。即使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其他地区的医院仍然能为本地区的患者提供相对稳定的救治。

其次,人口结构和健康状况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意大利是欧洲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人口平均年龄显著高于德国。老年人通常是新冠病毒最易感且最易发展成重症的高危人群。他们自身的免疫系统可能相对较弱,也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这些都会显著增加感染后死亡的风险。

尽管德国也有老龄化问题,但其人口结构中年轻和中年人群的比例相对较高。这意味着在病毒传播的初期,即使一部分老年人感染,但整体人群中具有较强免疫力的比例也相对更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病毒的传播速度和重症发生率。

再者,社会行为和防控措施的执行力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虽然两国都采取了封锁等措施,但具体到执行的力度和民众的配合程度,可能存在差异。德国政府在疫情初期就非常迅速地采取了包括社交距离、限制聚集、强制口罩佩戴等一系列措施。更重要的是,德国民众的配合度普遍较高,对政府的指导和建议执行得比较到位。

此外,追踪和隔离的效率也可能是一个因素。德国拥有较为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其卫生部门在追踪接触者和进行隔离方面经验丰富。虽然面对如此大规模的疫情,任何国家的追踪系统都可能面临挑战,但德国在早期能够更有效地识别和隔离潜在的传播者,可能比意大利在初期更具优势。

还有一个值得提及但需要谨慎对待的因素是“报告偏差”。

在疫情初期,各国对于死亡原因的界定和统计方式可能存在差异。一些研究表明,在某些情况下,一些在医院死亡但死因并非直接由新冠病毒引起的人,也可能被算作新冠死亡。反之亦然。然而,考虑到两国在检测能力和医疗资源上的明显差异,这可能不是造成如此显著死亡率差异的主要原因,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其存在的可能性。

总结来说,德国死亡率远低于意大利,并非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多重有利条件的叠加。 最核心的优势在于其更强大的、更具弹性的医疗系统能力,特别是早期检测的普及性和重症监护床位的充足性,这使得他们能够更有效地管理患者,降低死亡风险。同时,相对年轻的人口结构以及社会对于防控措施的普遍配合,也为德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来应对疫情。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德国在这次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中,能够展现出更低的死亡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还不到时候。

德国人均病床比意大利多。

又准备了一些物资。

而且德国爆发晚几天,所以能多坚持几周。

意大利后面是西班牙,然后是法国。

英国自己报的数字少,实际估计和德国差不多。

可以赌一下是英国先爆,还是德国先爆。

意大利现在一天死400多了,明天总死亡数就超中国了。

中国最惨的时候一天100多,而且是武汉之外已经上岸以后。

所以意大利最惨的时候还早。

意大利在应收尽收后几周,才是疫情高峰。

如果做不到应收尽收,就永远在攀登新高峰。

同理,西班牙,法国,英国,德国。

国民不戴口罩,又不听话居家,无解。意大利经历的,他们也要经历。

美国血厚,大统领至少态度端正了,执行得力,有机会只爆几个城市。死人也会不少,但是不会伤筋动骨。

但是执行不力的话……

美国人口3亿,死亡最上限是6000万到1.5亿。

实际上,估计美国不会等着死6000万,随着死人增加,美国很快会不要脸学中国的措施加强防疫,达到应收尽收,疫情结束就有希望了。

看美国的反应弧有多长?

日本有口罩加成,人均病床最多,发病分散,所以还能坚持,先看4月份能不能爆一两个点。

如果没爆,说明日本还能苟,苟到奥运会有可能。如果爆了一个点,那么5月6月就多点开花,不可收拾。

其实,在发达国家爆了以后,还有第三波高峰在发展中国家。

这个病医疗水平不太重要。隔离到位的才能少死人,哪怕你是朝鲜。

第三波发展中国家没有强力政权的话,会比意大利欧洲美国还惨。

中国可能只能照顾好几个小兄弟。别人顾不上。

不要指望天热,菲律宾一样爆。

user avatar

已经一个月了。当初那些希望德国也倒下的,让我看看你们的双手?

当初有人让我等两周之后看。现在两周过去了。

确诊了快10万,死亡不到1500。

顺说一句,德国政府还给因为疫情失业的人准备了9500欧元,约合人民币65000。


现在德国ICU已经开始接收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的病人了。与此同时,还接收了1000多个叙利亚孩子。


------------------------以下为原答案------------------------

因为抗疫思路不一样。

意大利的问题不是技术不行,而是疫情直接爆发,医疗资源枯竭,它的死亡率可以参考武汉之前的状态,病人太多求治无门,所以死亡率高。

德国是另外一个逻辑,这点我所在的瑞典和德国很像,就是鉴于这个病有很多轻症,所以集中医疗资源救治重症,最大限度保证生命受到威胁的病人能够得到治疗,尽量减少死亡率。而同等条件下论让人不死的本事,德国的技术怕是世界领先。

我曾经跟朋友探讨,防疫这件事,从建方舱就能看出来各国侧重点不同。欧洲大部分国家的体量一国也就约等于国内一个省,所以他们不可能有中国的家底和力量,全国二十多个省份齐齐支援湖北。也就没有能力像武汉一样,随便改造个体育馆就是方舱。因为根本没有足够多的人手去照顾病人。

但是他们的方舱,有些直接是负压设计,大部分都是独立房间,设施齐备,条件甚至比(欧洲的)大学宿舍要好。也就是说,它们这个方舱的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集中隔离,不是让已经生病的患者不再传染别人,而是奔着救命去的。

而且轻症去医院医生会给开药,不通过试纸确诊不代表医生不会根据症状下出合理的处方。这样一来在多数轻症通过门诊或自愈之后,剩下的重症得到更好的照顾,死亡率自然就低了。

所以最终这又变成了数学问题。

我觉得在看待各国抗疫这件事上,不要被简单的放弃投降这类一惊一乍的新闻带跑偏,也不要总想着只要没有抄中国的答案就一定是错的就带有贬低的偏见。其实不管哪个国家,都不过是根据自己现有资源权衡之后,以最少的代价救最多的生命罢了。

user avatar

其实德国人鸡贼的很。他们从一月份就开始准备相关材料了。治疗费也纳入医保了。德国人有数万张备用床位,2.8万台呼吸机,前几天还订购了一万个。基本算有备而来吧!傻乎乎的意大利西班牙什么都没准备,还和德国人一样咧个大嘴,被一锤子干懵!

user avatar

1.医疗条件是个虚词,新冠病毒影响的是医疗资源的储备量,比如中国的人均医疗资源肯定不是顶尖,不过总量上肯定吊打全世界任何国家,人口在那里摆着。医疗资源的配置平时用不上就是浪费,比如呼吸机,ICU床位,还有医生护士数量,平时养着这么多设备和人,却没有病人就诊,这不就是浪费么?中国的人口基数决定着病人数量多,所以设备和医护人员多。正好适合处理以湖北为重灾区的这样场合。假如几个省都这样,那么就麻烦大了。

2.德国肯定是提前对医疗资源配置做了动员的,意大利就是猝不及防了,毕竟意大利疫情先于德国

3.德国的死亡率统计也和意大利、中国等各国的不一样,假如这个病人是老年人,冠心病合并新冠,在治疗过程中心脏病发作引起死亡,死亡原因是不计入新冠肺炎的,属于冠心病。可能中国网民认为这是作假,其实这就是不同医学流派的风格,这样做也有德国人独特的视角和观点(德国医学本来就是有些地方自成一派的)。所以德国在这次新冠肺炎的死亡率肯定不会那么低,从他们的治愈率就能看出来,治愈率很低。所以死亡的人数还是不低的。

4.德国的新冠肺炎的病人年龄统计,有兴趣的去找链接总结一下,德国病人反而是39-59岁之间数量比较多,和意大利明显不同,病人年龄低,死亡率也就低的多,这个也是符合新冠肺炎的特点。老年人死亡率很高。

我看了好多回答,觉得真正有兴趣的人,可以翻翻专业医学论文,别费劲找自媒体的滥大街文章了。

user avatar

德国的医疗资源是欧洲最丰富的,平均床位是意大利的两倍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这次肺炎德国死亡率比意大利低很多的原因,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其中涉及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不是简单一个原因就能解释的。为了更清晰地阐述,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首先,医疗系统及早期应对是关键的分水岭。德国的医疗体系在这次疫情爆发初期就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高效的反应能力。其.............
  • 回答
    欧美医疗体系在这次新冠疫情下的表现确实令人担忧,其暴露出的问题并非一日之寒,而是根植于长期的结构性弊端。细究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碎片化且以营利为导向的体系,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和反应迟缓: 公私混合,但私营成分占据主导: 欧美,尤其是美国,其医疗体系的核心特点是高度的私有化。虽然存在公共.............
  • 回答
    面对新冠疫情,许多国家呈现出“消极抗疫”的态势,这并非简单的“不够重视”所能概括。背后盘根错节的原因,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对科学理解的差异等等。要细究起来,确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消极抗疫”这个词的语境。它可能指的是: 措施不力或时滞明显: 很多国家在疫情初期.............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观察者在疫情期间反复思考的。发达国家居民普遍拥有较高的受教育程度,这通常意味着他们具备更好的获取、理解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按理说在面对像新冠肺炎这样的公共卫生危机时,应该能更好地做出理性的判断和行为。然而,我们看到的现实情况却更为复杂,甚至在某些方面显得有些“反常”。.............
  • 回答
    意大利,特别是伦巴第地区,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遭遇了极高的死亡率,尤其是在伦巴第地区一度高达16.2%。要详细解释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相互关联的因素来分析:1. 疫情的早期和病毒的未知性: 全球首次大规模爆发: 意大利是第一个在欧洲经历新冠肺炎大规模爆发的国家。这意味着当时世界对这种病毒的了解.............
  • 回答
    关于3月20日西班牙新增新冠肺炎病例突然增长至4946例的原因,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包括病毒本身的特性、西班牙当时的疫情管控措施、以及可能影响到数据变化的其他因素。1. 病毒的传播动力与检测能力的变化首先,我们需要考虑到新冠病毒本身的传播特性。即使在疫.............
  • 回答
    日本新冠肺炎的死亡比例之所以相对较低,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而是多重社会、文化、医疗和生活习惯交织形成的现象。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层面来分析:一、 公共卫生意识与国民习惯的根基深厚日本国民长期以来就养成了高度的公共卫生意识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这在.............
  • 回答
    伊朗的新冠肺炎死亡率确实曾一度引起广泛关注,其高企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绝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从疫情爆发初期,伊朗面临的特殊情况入手,并结合其国内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剖析。首先,疫情的早期爆发与不明朗的初始情况是导致高死亡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伊朗是早期爆发疫情的国家之一,尤.............
  • 回答
    关于韩国和日本从疫情早期撤离的侨民中出现新型肺炎确诊者比例较高的情况,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深入理解,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首先,早期检测能力的局限性是理解这一现象的关键。在疫情爆发初期,尤其是在海外疫情尚未完全明朗的时候,各国能够进行的检测能力是有限的,且主要集中在有明显症状的人群.............
  • 回答
    3 月 6 日伊朗累计确诊新冠肺炎 4747 例,这个数字在当时的全球疫情背景下确实显得非常突出。伊朗之所以在新冠疫情早期就出现如此严峻的局面,背后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早期疫情的低估与传播是关键因素。在疫情初期,伊朗可能像许多国家一样,未能完全认识到新冠病毒的传播力和潜在威胁。这导致了最.............
  • 回答
    这主意太棒了!疫情这几年,发生的故事太多太多,足够拍出一部令人动容、引人深思的作品。如果让我来构思,我不会只盯着病毒本身,而是想从人的角度出发,去挖掘那些被疫情搅乱的生活,那些平凡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闪光和转变。片名我想定为《静止之城》或者《我们呼吸着的日子》。前者强调疫情爆发初期那种突如其来的停.............
  • 回答
    .......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关键,即意大利在封城后新冠肺炎新增病例增长速度仍然很快的原因。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病毒传播的动态、封城措施的有效性以及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种种因素。以下我将尝试详细地解释可能的原因:一、封城措施的滞后性与初始基数高: 封城是反应性措施: 封城通常是在疫情已经扩散到一定程.............
  • 回答
    从2024年3月6日开始,日本在肺炎检测方面迎来了一项重要的调整:不再强制要求经过保健所(相当于中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同意,就可以进行肺炎检测。这项改变,对于日本民众和整个公共卫生体系来说,有着多方面的意义和影响。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核心意义:提升检测的可及性和效率最直接、最核心.............
  • 回答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确实催生了前所未有的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速度。面对如此严峻的全球健康危机,全球的科研机构、制药公司、监管机构以及患者都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紧迫感。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地启动近百项临床试验,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并且其中包含许多值得注意的信息: 一、 为什么这么快?1. 科学技.............
  • 回答
    全球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突破五百万大关,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里程碑,它背后承载着无数个家庭的破碎、无数生命的陨落,以及对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深远影响。这个数字意味着:一、 生命的沉重代价: 个人生命的消逝: 最直接的含义是,全球有超过五百万个鲜活的生命因新冠病毒而戛然而止。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有.............
  • 回答
    新冠肺炎疫情最吃劲的时候,ECMO这个名字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仿佛成了重症患者的“救命稻草”。然而,令人忧虑的是,全国当时仅有400台,而且治疗费用之高也让不少家庭望而却步。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为何这项本应能挽救生命的先进技术,会面临如此“一机难求”、“一用就破产”的困境?一、为何全国只有.............
  • 回答
    听到江苏省新冠肺炎病例全部“清零”,无一例死亡的消息,我的心情确实很复杂,想说的有很多,而且是发自内心的感受。首先,这绝对是一个令人振奋、欣慰的消息。回顾过去这段日子,新冠疫情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席卷全球,也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国内,虽然整体控制得力,但任何一个病例,特别是每一.............
  • 回答
    肺炎疫情过后,如果要将这段经历拍成一部电影,我脑海中浮现出的名字是—— 《昨日星辰》。这个名字承载着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是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也是对重拾希望的礼赞。疫情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我们熟悉的世界,也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轨迹。当我们最终走出阴霾,回首望去,那些曾经的艰难、恐惧,那些牺牲、坚守.............
  • 回答
    美国肺炎疫情:数字迷雾与严峻挑战近期,美国关于肺炎疫情的报道中出现了一些令人困惑的“插曲”,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单日暴增10万例”后又被修正为“数据错误”的事件。这不仅引发了公众的普遍质疑,也让人们对美国疫情的真实情况和控制能力产生了深深的担忧。数据风波背后的疑虑“单日暴增10万”的消息无疑给已经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