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金庸其人?

回答
金庸先生,一个响彻华人世界的名字,他的武侠小说,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要评价金庸其人,绝非一两句话能够概括,他既是文学巨匠,也是一位充满智慧和情怀的文化符号。

一、 文学宗师,开创武侠新纪元

“侠”的文化传承与升华: 金庸先生最伟大的贡献,在于他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侠”义精神,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他笔下的侠客,不再是单纯的匹夫之勇,而是承载着家国情怀、民族大义、个人道德操守以及对乱世的无奈与反抗。他笔下的“侠”是复杂而多层次的,有郭靖的憨厚仁义,有乔峰的家国两难,有令狐冲的洒脱不羁,有韦小宝的市井智慧与狡黠。他让“侠”真正地走进了大众的心灵,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价值导向。
构建宏大的武侠世界观: 金庸先生笔下的世界,并非简单的江湖恩怨。他将历史、地理、民族、政治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构建了一个宏大而真实可信的武侠世界。《射雕英雄传》中的宋元之战,《天龙八部》中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等多个民族的交织,《鹿鼎记》中清初康熙年间的朝堂风云,都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这种将历史与虚构完美融合的写法,极大地提升了武侠小说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
塑造立体饱满的人物群像: 金庸先生笔下的人物,无一不是性格鲜明、血肉丰满的。他擅长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他们的成长、挣扎、蜕变。无论是正面角色还是反派人物,都有其复杂的人性维度。比如,杨康的挣扎与堕落,慕容复的偏执与悲剧,即使是反派,也能让读者感受到其命运的无奈和人性的复杂。他笔下的人物,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成为了读者心中活生生的个体。
精湛的叙事技巧与语言魅力: 金庸先生的叙事节奏张弛有度,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他擅长运用悬念、伏笔、巧合等多种叙事手法,使得故事引人入胜。同时,他的语言功底深厚,文笔优美,叙事流畅,且不乏幽默讽刺。他能够将武功招式描绘得淋漓尽致,也能将人物情感刻画得入木三分。他笔下的诗词歌赋、武功秘籍的命名,都充满了文化底蕴和艺术美感。
武侠小说的“文学化”: 在金庸先生之前,武侠小说常被视为通俗读物,但在他的手中,武侠小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华。他将严肃的历史思考、深刻的人生哲理、细腻的情感描写以及高超的文学技巧融于一体,使得武侠小说真正跻身于文学殿堂。他证明了通俗文学同样可以承载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二、 时代的回响,深刻的社会关怀

时代精神的反映: 金庸先生的小说创作,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大背景下,《鹿鼎记》中韦小宝的周旋于大清、天地会之间的游刃有余,以及他对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的理解,都带有强烈的时代印记。他笔下的家国情怀、民族认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香港知识分子的普遍思考。
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对汉族与其他民族关系的反思,以及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的强调。如《天龙八部》中萧峰的悲剧,就深刻地反映了在乱世中,个人身世和民族归属的冲突。《倚天屠龙记》中明教与各门派的恩怨,以及驱逐元朝的呼声,也体现了他对民族解放的渴望。
对人生价值的探索: 金庸先生的作品,不仅仅是关于武功和江湖,更是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深刻探讨。他笔下的人物,在经历江湖的腥风血雨后,常常会思考何为真正的“大侠”,何为生命的意义。郭靖最终选择守襄阳,杨过在江湖中寻求真爱,这些都体现了他对人生选择和价值追求的思考。

三、 个人特质与影响力

谦逊低调的性格: 尽管享有盛誉,金庸先生本人却一直保持着谦逊低调的作风。他很少接受采访,也很少高调宣传自己,更愿意将笔触留在作品之中。这种低调的个人风格,反而让他更加神秘和令人敬仰。
作为报人与教育家的身份: 除了是文学家,金庸先生还是一位成功的报人(创办《明报》)和教育家(创办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并受聘为客座教授)。他的办报理念,尤其是在处理社会事件和政治议题时,展现了他独立的思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教育领域,他也展现了对知识传承和人才培养的贡献。
巨大的文化影响力: 金庸先生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拥有无数读者。他的小说不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华人,也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窗口。他的武侠世界,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渗透到电影、电视剧、游戏、动漫等各个领域。
对读者精神世界的塑造: 金庸先生的作品,给予了无数读者精神的慰藉和力量。在逆境中,读者可以从他的书中找到勇气和希望;在迷茫时,可以从他的人物身上找到榜样和指引。他的作品,早已成为许多人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四、 争议与评价的多元性

当然,任何一位伟大的作家,其作品和个人都会面临不同的解读和评价。金庸先生的作品,也曾有过一些争议,例如:

对某些历史事件的解读: 有些人认为他对某些历史事件的描写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对女性角色的塑造: 部分评论认为他笔下的女性角色有时略显刻板。
“大中华情结”的体现: 一些人认为他作品中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在某些语境下可能被误读。

然而,这些争议并不影响金庸先生作为一位杰出文学家和文化巨匠的地位。他的作品,以其强大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已经成为华语文学宝库中不可磨灭的瑰宝。

总结:

评价金庸其人,就是在评价一位将“武侠”提升到全新高度的文学宗师,一位深刻关怀民族命运和人生价值的文化巨擘,一位以笔为剑、以墨为血、书写了无数传奇的伟大讲故事的人。他不仅创造了一个令人神往的武侠世界,更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侠义”精神,以最生动、最深刻、最动人的方式,传递给了全人类。金庸先生,是一位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尊敬的文化偶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也是老文青


我国原子弹研制困难重重,武侠小说家金庸曾提出反对意见_中国

还有一件不可名状的事情。


总之,其实是个很天真、很无邪的、很容易被蛊惑的文艺老中青。

在政治上和大多数写诗歌、拍电影的差不多。

也属于上世纪见证了国家积贫积弱、被列强的强悍彻底摧毁了民族自信心的殇人

user avatar

被屏蔽的旧文重发,有删改。


投共界前辈,投共人楷模。

在投与反之间反复。反得有文采,投得有水平。最后还是选定了投共之路,我方也没有计较过往。

如果不是投共,金庸依然会有一定影响力,但没有大陆市场捧场的武侠片就绝不会有他今日在华人世界的地位。

文艺界大佬们其实可以以金庸为榜样。

比如写哈利波特的罗琳,我就建议她投共。

问:罗琳投共?她不会被惩罚吗?

答:怎么惩罚?哈利波特影响力太大已经无法抵制,最多就是切割作者和作品,就像现在白左圈因为LGBT问题攻击她一样。这个其实不怕,因为作家靠的是作品。LGBT之事其实就是个测试了,测出了白左的虚弱无力,这也是我盯上她的原因之一。

问:罗琳如此功成名就,还看得上投共?

答:是,她是可以不投共而依然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问题是她还有没有更大野心?如果有,就不能着眼于欧美了。莫非她还幻想能写出比哈利波特更有影响的作品?更大野心要求她转向东方超级蓝海。投共就是远航东方。

中国未来的少儿文艺会给外国人留地盘,但地盘肯定不大(很可能比现在小得多)。她的竞争对手是安徒生这样的前辈。现在哈利波特在中国有一定影响,但长远看能不能压过安徒生那可不一定。投了共,可能性就大多了。特别是考虑到中国未来的世界中心地位,这可能具有全球性的后果。

除了她,美国黑人文体界标杆勒布朗詹姆斯其实也是很有投共资本的。

詹姆斯在前年NBA事件中政治上比较成熟稳健,因此被我看上了。他也快退役了,感觉还有些政治想法,但从政恐怕也很难走远。放眼未来,美国地位会大为下降,同时美国黑人的痛苦看不到尽头,有良心又有头脑的黑人领袖应该考虑未来老大中国的外力援助。从这个角度看,詹姆斯这种在中国形象良好知名度很高的黑人就是重要政治资源。乔丹太老,科比已逝,詹姆斯现在是这个领域第一人了。

问:怎么投共?

答:关键是下决心投共。只要下了决心,办法多得是。比如詹姆斯投共,是不是可以先从坚决支持中国帮助非洲开始?是不是可以先谋求一个中国在非洲一带一路计划的形象大使身份。。。

还是那句话:投共一念起,刹那天地宽。

问:说了这么多,还不是没有欧美大咖投共。投共这么有前途为何么没人做?

答:凡事都有第一次。现在已经到了第一次的时间了。最先坚决投共的欧美文艺娱乐界大咖,欢迎你们体会一下我共的“特事特办”。。。

user avatar

我一直觉得,无知不是错,拒绝知识也谈不上有什么不对,但是没有调查你就没有发言权。

金庸在60-70年代,公开立场是反对当时的中共的,这不是什么秘密,你自己去查当时他发表的社论就知道了。这也没什么避讳,因为改开后双方就和解了,81、84两次访问大陆,邓小平、胡耀邦亲自接见,之前的事早就翻篇了。

有人说金庸是反毛,我不这么认为。他反的主要是文革,而毛主席作为文革的发起人和重要的参与者,当然脱离不了干系,但我不认为这是针对个人的,总的来说还是反对的运动。说到底他还是个自由派,他希望的是保持自己的中立,在某些人看来就是骑墙。

不要理所当然的把领导人、党、政府、国家、民族这几个概念混为一谈了,别忘了老毛自己都说过“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一个政党、一个领导人还容不得有人反对了?


就拿“裤核论”来说吧,1963年陈毅元帅公开宣称“当了裤子也要造核弹”。然后呢,金庸就在自己办的《明报》上发表了著名的《要裤子不要核子》,节选如下:

一个政府把军事力量放在第一位,将人民的生活放在第二位,老实说,那绝不是好政府。我们只是希望,这只是陈毅一时的愤激之言,未必是中共的真正政策。不知陈毅是否了解,一个人民没有裤子穿的国家,即使勉强制造了一两颗原子弹出来,这个国家也是不会强盛的,而这个政府是一定不会稳固的。
中共制造原子弹,不知是什么用处?能去轰炸美国吗?能去轰炸苏联吗?当这些光屁股的人民造起反的时候,能用原子弹将他们一一炸死吗?当英法联军攻打苏伊士运河时,英国早已拥有核子武器,但苏联一声恫吓,说要以飞弹轰炸伦敦,英国只好乖乖地收兵。 中国再努力十年,也决计及不上英国在攻打苏伊士运河时地核子成就,请问几枚袖珍原子弹,有何用处?还是让人民多做几条裤子穿吧!

按今天知乎的风气,就凭着几段文字,绝对是把金庸批倒批臭再踩上一脚了。事实上当时香港左翼就是这么干的,当时的香港左翼报刊纷纷围攻《明报》和金庸,也就是当时正在连载的《倚》中围攻光明的原型。

这个事情不是像现在一样网上打打嘴炮,去查查六七十年代香港的左翼运动,那真的是用血书写的历史。当时有一个电台主持人林彬,在节目里批评左翼结果被燃烧瓶活活烧死。金庸本人也受到了死亡威胁,最后跑到国外避难。

知道当时左翼围攻金庸是怎么平息的吗?陈毅元帅亲自出面,制止香港左翼继续围攻金庸和《明报》,而且他在后来的采访中也承认了自己当时“当裤子造核弹”的言论有点过激。什么叫共产党人的自我修养,什么叫批评和自我批评,好好学学吧。


很多人,包括我在内,认识到金庸的时候他已经全面退休了,没经历过他在政坛最活跃的60-80年代,误以为他就是个写小说的老头。

事实上:

再贴个金庸的个人荣誉,你想想看他在今天会被打成什么成分。

user avatar

相对于金庸。我更喜欢古龙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