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么说,民主党搞的这个法案种下了很多华裔反希拉里的恶果.据说是民主党里面的某些台籍华裔搞的,想曲线区分中国人和台湾人,结果满盘皆输,法案没过,还把在华裔的名声搞臭了,宾西法尼亚州的华裔都自发组织阿米什人来投票支持川普,结果把宾州这样的铁杆蓝给搞红翻盘,贡献了重要而宝贵的20票. "没有宾州这20票,川普是选不上的"不符合事实,不过宾州这20票出来基本就确定川普上台了是没错的.
猪队友的重要性!
配合食用川普上台以后各种骚操作.我估计在美华裔应该深刻理解了阶级敌人的劣根性.
中国政府应该发声,明确反对和批判这一做法。邀请华人上中国电视台控诉不公。
我知道中国有不干涉内政的外交原则。这原则该改了。改为:不主动干涉内政。但若他国首先干涉中国内政,则中国政府保留干涉对方的权力。
反正美国也不让你韬光养晦了,何必再自我限制。
这一招打出去,对华裔会有很大震动,统战工作会有新局面。会有华人反诬中国政府,但他们处于道德下风。如果能引起华裔怎么办的大讨论则更好。无论如何,这将突显华人族群身份,使他们不能再默默地通过通婚缓慢地被半同化。
如果细分法案不过,中共大得分。如果过了,美国政府挨骂更多,相当于美国人帮我们做统战。
这也符合美国人权高于主权的主张。美国不服?不服来辩。中国宣传部门可主动对主流美国媒体下辩论战书。如果不来就宣扬美国人在意识形态上怂了。如果来了,就凭拉犹太人来类比这一招还怕赢不了?估计老美先得腿颤了吧。就算万一真辩论输了,也可借机识别宣传部门的废柴,尽快清除。总之,无论如何都是好事。
凡是强调民族血统,而不是公民的,都是居心不良搞分裂的。彼岸如此,此岸亦如此。
搞细分是为了搞隔阂,有隔阂有阶级,才能制造不透明,才能浑水摸鱼,这边摸一把,那边摸一把,然后甩锅给双方,自己高高挂起还能嘚瑟地说,社会这么乱,没我不行。
亚裔细分法案明显是一帮处心积虑的民主党人打着族裔多元化,弱势民族文化保护主义的幌子理直气壮地对美国国民进行种族割裂和对立。
其动机非常卑劣; 一是要让美利坚形不成一个强有力的团结的主体民族,在多元化的狗屁理论下忽悠群众分而治之然后挑唆混乱,从而谋取政治利益。
二是对以华人为代表的优秀少数族裔实行歧视性标记,然后进行针对性打压,确保华人出不了头。有了血统标记后将来随时可以抛出华人,将华人牺牲掉以讨好黑,穆,白,棕等其他族裔。
三是制造话题,转移视线,即便最终通不过,也能利用此一些无底线的法案做交换从而在其他法案上获得共和党的让步。再不济也能分散很多议会的精力和效率,使得真正紧要的法案无暇突破。
谢邀。
华人的文化和习惯,使华裔移民倾向于谨言慎行、埋头改变生活,各顾各家,对于政治的参与度和热情不足。
再加上国内外这么多年的逆向民族主义教育,很多人觉得自己低白人一等,有所成就的,就去迎合所谓美国上流社会(也就白左),没有成就的,则充满自我安慰,拿着还在国内的穷亲戚刷成就感。
真正清醒的华裔虽然绝对数不少,但缺乏团结族群的意愿和能力,缺乏能够把华裔拧成一股绳的危机意识。
现在需要清醒的认识到,作为少数族裔,每个人都必须在美国的规则下,找到维护自身的可持续的方式。
仅仅投票是不够的,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要有明确的政治纲领,不能对白左继续唯唯诺诺。
要让政治人物明白,这个族裔的能力很大,有加害权,有捐大钱的实力。
西方政治温情的背后是赤裸裸的实力,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面对这些畏威而不怀德的政客,必须告诉他们我们不是打酱油的,我们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
加州这事是好事,是对所有华裔的提醒,很多人还在幻想所谓多元文化的大同世界,这是做梦!
这世界上没有救世主,要取得和保护自己的权利,要考自己的努力。
抛弃民主党,选川普,发出华裔的声音!
这个是美利坚合众国内政。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们无权干涉。
我们相信合众国公民有智慧,有能力解决自己国家的问题。
难道不是早就实施了吗?我在洛杉矶填表的时候,华裔就是华裔,然后还特意标注了(非台湾腻子)
为什么说居心叵测呢,美国的不管是人口普查还是教育那些东西,基于的是人种,而不是出生地原则吧,即使是出生地,那台湾,也不是个国名啊。
纳粹德国,也根本没按照先辈出生地原则来细分犹太人啊
另外,
你见过美国黑人被细分成了 肯尼亚,布基纳法索,埃塞俄比亚吗?
见过白人被分成俄罗斯,安道尔,罗马尼亚吗?
见过拉丁裔被分成阿根廷,智利,巴拿马吗?
为什么突然就把台湾和中国分开了呢,其余是老挝,越南,缅甸,其实都是打马虎眼的。
看看1870年时候的人口普查表
我一直觉得“真华裔”可以代表了在美国的华裔,为美籍华裔代言,为他们挣福利,如果有华裔被剥削,应该去抗争。比如我就非常喜欢纽约那个议员,孟昭文。
孟昭文女士,我见到她最多的新闻,就是她帮着纽约的各种华裔,联络使馆帮忙。
即使华裔不能,说是‘华裔为华裔’格局太小,那么他们作为正常的美国人,起码也应该要做到族群平等,平等对待每一个人,因为他们是议员,是服务于整个国家。
可他们没有,身为华裔,背叛华裔,这个细分法案,明显的就是华裔努力成功,但是因为太成功了,必须打压他们。这样那些拉丁裔和非洲裔,即使不那么努力,也可以碾压华裔。
这几个人呢,和别人一起打压。
举个例子
投反对票的是第74选区的Matthew Harper,包括2名华裔众议员的4名众议员投了弃权票,他们分别是第25选区的朱感生(Kansen Chu)、第49选区的周本立(Ed Chau)、第66选区的大卫‧哈德利(David Hardley)以及第73选区的比尔‧布罗(Bill Brough)。
马修-Harper正是在去年由邦塔提出的类似AB 1726的AB 176法案众议院表决时,投下唯一反对票的众议员。
Harper反对《亚裔细分法案》,是基于对
Harper认为,即使去除教育部分,也无法消除亚裔的疑虑,他认为,在许多层面能够见到这种“渐近”式立法的做法,为达到最后的政策目标,每一次推动一小步,把每一步都弄成看起来不是在往那边前进,以避免由此而招来的批评。
但邦塔同时坚持表示,他今后将继续推出教育方面的细分法案,令华裔担心,一旦该法案通过,将为民主党下一步在教育方面推出类似的数据搜集法案铺平道路。
Harper说:“他们想要做的,是要在公立大学招生上,让一些亚裔群体从中受益,而另外一些亚裔群体则以种族偏好和种族配额来进行压制。”
2017年二月初,一位华人家长在库柏蒂诺联合学区(CUSD)注册时,不仅被强制要求填写细分中国人的语言信息和细分法案的种族信息,还遭到“不填就不予注册”的口头威胁。
家长们,学生们的担忧是十分合理的。
毕竟亚裔在美国高等教育中的确是占据了优势,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切身利益受损。在有大量研究表明多元化的学生群体对学校环境有益(大部分学校不喜欢唯分数论),全美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希望学生群体多元化的“类扶持”意志的背景下,这种担忧就更有道理了。
细分亚裔是最近两、三年来才受关注的敏感话题,在此之前,美国华人对族裔细分的目的、意义及在执行层面的表现,可以说是“不知不觉”。
8310.5是1989年就有的加州法律,当时并未显示出特别的目标指向,也未说明数据用途。华人对该法案普遍不了解。
华人传统上是很强调自我奋斗的,美国华裔没有特殊利益,只需要平等的权力。
硅谷华人在2014年加州拟出台SCA-5平权提案时觉醒,发现华人在子女升学机会方面的优势,面临着在“照顾弱势族裔”的旗号下被“掐尖”。
当SCA-5在华人强烈反对下被迫撤回后,2016年,同样意图又以加州AB1726提案的亚裔细分方式再次出现。这两个提案都被认为是针对华裔在加州公立大学系统相对较高的录取率。
硅谷华人呼吁,华人应时刻警觉可能以各种形式出现的,用肤色和种族制造的另一种不公正与不平等,这些做法不仅伤害华人的利益,也让所有人的美国梦破碎。
二战前德国调查、记录所有犹太人学校,战争爆发后犹太人一个也逃不掉。
白左针对亚裔推行的细分法,满眼的犹太人既视感,接下来的剧情就是白左新纳粹+黑命贵+拉丁人,将亚裔送进洗澡房,满满的恐怖剧节奏。
亚裔们可要想清楚,是不是继续支持自己根本享受不到的多元文化,让白左新纳粹掌权
我就是一个无聊路过的,看到一个已有回答把投票的都po出来了,查了下。。。
赞成: 邱信福:父母台湾人,哈佛,民主党,法学
丁右立:父母台湾人,民主党
周本立:父母香港人,南加大,民主党,法学
罗达伦:五代移民,同性恋,社区大学+圣荷西州立大学,不用说,简直标配民主党
反对:张玲龄:父母台湾人,共和党
弃权:朱感生,一代台湾移民,民主党 ,工科
目前看,这几个人里,邱,周的仕途要比其他几个要好。
果然大陆过去的还是晚,多看看教父,要让孩子读法学。
多少罪恶披上了公平的外衣。
听说过“排华法案”没?那时候中国都快灭国了,还专门的针对华人。那时可没有搞“排亚法案”。迫害东亚裔本来就是美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现在是不敢太直接要先绕个弯。
这次细分亚裔。表面上当然是公平对待“弱势的其他亚洲地区族裔”。
但对比一下,有听说过细分非洲法案吗?听过细分拉丁美洲法案吗?
如何看待加州亚裔细分法案? - physixfan 的回答的这一段说得已经很详细了:
而最近民主党议员提出的“亚裔细分法案” AB-1726 (http://leginfo.legislature.ca.gov/faces/billNavClient.xhtml?bill_id=201520160AB1726),则要求在加州细分 Asian 种族,把印尼人、马来人、泰国人、台湾人等单独划分:
- African American (黑人)
- American Indian(印第安人)
- Asian (亚裔)
- Hispanic (墨西哥裔)
- White (白人)
- Others
有人狡辩要说尊重风俗和语言。那首先就应该立法要求公开区分来自英格兰三岛族裔,西欧大陆部分,南欧部分,东欧部分的不同族裔。他们可是宗教语言都不同的。
但,现在有这样立法吗?要求学校公布德裔学生数量试试,立法要求公布犹太裔学生数量试试?(请注意,这里说的是本土学生,不是留学生)
机构本身应该出于自己的需要去细分。机构为了更好服务而和社会达成的动态和谐,会在某些时期区分某些人群,这是不断变化的事情。也应该是机构自主的事情。
用立法的方式来强制引导搞亚裔细分。这是多么可怕啊。
所谓的更加公平本身就是一个借口罢了。
说起来,有比公平更加好的借口:通过区分,对特殊种族有利。有人在九九八十一年前就用了这一招:
《帝国公民权法》:其补充法令为“犹太人”一词下定义,如果一个人的祖父母四人中全部或三个是犹太人,则该人在法律上即属于犹太人;如果一个人的祖父母中仅有两个或一个是犹太人,则该人属于“混血儿”。
希特勒在演说中敦促国会通过由三部法律组成的纽伦堡法案,并说:
这些法律的通过,实际上是对犹太人有利。这可能为日耳曼人与犹太人建立可容忍的关系铺平道路。这是为找到合法手段解决该向题而做的一次尝试。这种尝试能使巨大的失败通过法律的途径转化成纳粹党的最终解决方案。
如果这个愿望得不到实现,犹太人在国内外的煽风点火得以继续,那么,我们的这种立场就得重新检讨。
想问大部分的答主,看过法案原文了么
我觉得很神奇的事情是为什么现有答案会直接给这个法案下了“压迫亚裔”的结论,而没有一个人提出这个法案通过最有力的原因就是"Subgroups of Asian community has long been underrepresented by the broad term of 'Asian'",要反驳这个法案的答主们,难道不是首先该从这一点着手吗?
个人理解,这是“亚裔”群体的diversity被承认的表现,目前来看,可见的积极意义大于现阶段只存在于想象中的消极影响。
(btw,对知乎上“如何看待”类问题都有些不解,毕竟大家都是在自己能接触到的信息范围内做主观判断而已。这种问题意义在于提供不同的视角,而不是说谁对谁错——你都能完全正确了,还要那些political science的学者们干嘛)
另,对左派右派撕b的事情没兴趣,对republican和democrat谁才是救世主的议题没兴趣,对没有事实依据的阴谋论没兴趣,只针对问题中的这项法案就事论事。
先排除可能的误解:
问题描述里说的“公共高等教育体系和医疗体系”可能会引起对其强制性的误会。以下直接上原文
(引用标注在文末)
注意最后一部分“这个法案并不针对像加州大学的研究生院校和专业学院。这项法案要对加州大学有效,只有通过加州大学校董事会投票表决”。
而且这个法案针对的是东南亚等国,就是要增加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分类,跟华人其实没啥关系 (毕竟调查问卷中问是不是chinese的已经很常见了)。下图原文。
法案被推动的原因: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在联邦法的要求下,美国在公共教育和医疗体系中对ethnicity的统计一直都是存在的,但是,联邦法只要求这些机构去把调查问卷呈现给民众,对于民众是否要提供自我的信息,从来没有强制要求,这项法案也没有改变这一点。
举个例子,自己申请过美国大学填表格的人都知道,申请表格会有一个区域去填写种族,但是一定都会有一个叫"I prefer to not disclose this information"的选项。医院等机构也是如此。其目的是为了得到一个基本的demographic了解,跟我国进行的少数民族人口普查是一个道理。当然,有大批的人愿意去说这是什么联邦政府的阴谋,或者说这种统计本身就是鼓励歧视,你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不过这种观点和这项法案无关。
要了解这项法案被推动的原因,要先明白一个背景:近些年在美国的global study的学术圈中,“Asia”这个地域区分法的合理性已受到了根本性的否定——这个粗暴的分发将很多文化差异非常大的群体归到了一起。同理,“Asian”这个概念究竟有多么具有代表性那也受到很多质疑:中日韩的大东亚文化圈是Asian,一堆斯坦结尾的国家是Asian,东南亚穆斯林国家也是Asian。
可以看出,这个被大家称之为“Asian”的群体,内部的差异,从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来说,已经大到一些群体可以被作为一个不同的群体被对待,然而他们却一直以来都被一个过于笼统的概念模糊地覆盖着。
最直观的表现,在美国之前流行的Asian meme里,开亚裔玩笑说亚裔“眼睛小”,“A- is an Asian F ”配的图其实都只是东亚人的样子,还有youtube上很多华裔/日裔做的Asian culture的视频,包含的也只是中日韩,所以在一些youtube channel底下有人吐槽说“In a Chinese/Japanese/Korean's mind, Asia is just equivalent to those three countries”。
那么问题就来了,当所有人谈论到 Asian时,下意识想到的都是大东亚文化圈的人,那么不同文化和信仰的东南亚人、南亚人等,不就相当于被under-represent了么?说实话,看到这个问题,我第一时间想到的之前一起实习的一个印尼小哥,在实习生聊天时就自黑开玩笑说 “Yea you guys are the ‘smart Asian kids', I'm just something else”
事实上,也逐渐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个问题,尤其是在加州这个亚裔群体大熔炉里面。所以,在这个法案生效之前,也有很多高校和医疗机构已经修改调查问卷所使用的分类,采用了更详细的分类方法。我之前申请的一个学校的问卷就把东南亚(马来西亚等国)和东亚(中日韩)区分开了。这个法案的推行,已经比很多机构的行动晚了一步了。
目前可见的积极意义:
对东南亚、南亚群体肯定是有很多好处的。举三个最直观的例子:1. 美国公共体系下的医疗机构需要可以给语言不通的病人提供翻译,更详细的问卷可以让人知道到该地区说什么语的人比较多,从而按需求配备翻译服务。2. 同时,长期以来大家都有个印象就是“smart Asian kids”占据各大名高,如果调查下来发现,东南亚群体的入学率远低于亚裔入学率,那就说明这个群体一直以来的竞争劣势都是被忽视了的。当然这个就又会撤出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的口水仗,这里不多讨论了毕竟another story。只是说明,更详细的分类统计,确实会提供更多的信息。
目前的数据统计也证明了这一点。一个2008年针对加州六万个医疗机构的数据表明:在加州,每30个老挝医生对应9万老挝赫蒙族和7万老挝居民,40个柬埔寨医生对应11万柬埔寨居民。同时,在这越南裔、老挝裔、柬埔寨裔和老挝赫蒙裔中,几乎半数的人英语交流有问题。同时,因为历史原因,有超过60%的柬埔寨裔有PTSD,即创伤后精神紧张性精神障碍。这些人在医疗沟通上面临的困境,是不可否定的。(引用标注在文某)
这个法案的通过,等于说是承认了之前对这些群体的忽视,也是广大柬埔寨裔/马来裔/印尼裔/泰国裔/等各种裔存在被承认的证明,对这些群体来说,这个法案的好处是杠杠的。即使身为华裔,也无法否认这点。
那这个法案就对华裔/日裔有害吗?不见得,甚至,有可能这个法案反倒会对华裔有好处。举个栗子,当“Asian”这个大的概念被打碎之后,之前数据上显示的“某大学40%的本科生都是asian,非裔只有26%,而拉丁裔只有20%” 就会变成 “某大学的本科生中,非裔26%,拉丁裔20%,华裔7%,韩裔5%,日裔6%,马来裔2%.....”。如此一来,“亚裔学生在录取中占优势”的说法就不攻而破了——拉丁裔录取比例都比我们高,凭什么要缩减华裔学生录取比例。
说白了,就是如果一个群体的多元化能得到承认的话,对这个大群体本身肯定是有积极意义的。
目前猜测中的坏处:
因为这项法案颁布之前,很多公立医疗和教育机构已经改变了他们的统计方法,就目前来看好像也没出什么“亚裔药丸”“美帝药丸”的事情,只是一些之前被忽略的群体可能会更开心而已。
这个法案确实是为了“亚裔”中的少数群体才产生的,那么,对目前well represented的亚裔群体(华日韩裔)就一定有害吗?也不见得。这个法案主要想造福的不是东亚裔,但就目前的内容来说,没有和东亚裔的利益产生任何冲突。它既没要求加州大学的研究生院校,一个靠努力程度取胜的地方,去施行这种统计,也没有要求实行这些统计的医疗和教育机构接受更少的华裔日裔。
有的人会说“那他们要求按比例录取学生, 华人的比例不就更小了吗”。这个担心也不是完全没可能,尤其在加州这个民主党制霸的地方。我也并不否认华裔作为喜欢沉默的群体需要有诉求、发出声音。但是,目前来看,没有任何已通过、或者在讨论的法规是能印证这种担心的。
还有另一种担心,是这个法案让亚裔“不团结”了。就事论事地说,SAC5事件亚裔是挺团结的,但Peter Liang事件就是华人自己在搞了。 说白了,作为大群体利益被侵犯了就肯定会团结,但如果是某个sub group的事情,即使这个法案没通过,大家都是各过各的,本身也没什么团结的。
结论
怎么看待呢?爱怎么看待怎么看呗~
反正至少从事实出发,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少数群体内部多元化被承认的事情。有人要是捕风捉影用这个事讽刺美帝政治正确那也随你便,只不过政治正确也不是这个法案造成的,有意见请去别处理论。
那些说华裔又被欺压的,我也不明白他们要华裔为这事抗议什么,难道抗议“不准给人口统计中增加马来人和柬埔寨人”么?Anyway, you are entitled to your opinion, but not your facts.
原文和数据引用:
California legislative information
http:// leginfo.legislature.ca.gov /faces/billTextClient.xhtml?bill_id=201520160AB1726Asian American Press
California bill would address APIA disparities in education and health果然通过了。
反对该法案的华人势单力孤,而且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势单力孤。
亚裔细分其实就一个理由,把华裔(或者说中国裔)给单独列出来,亚裔里面的非华裔是支持细分的主要力量。白人和民主党是乐见其成的,他们在里面推了一把。
那些亚洲小国来的,认为自己母国也没有能力当美国的敌人,美国人仇视可落不到他们身上,若是不细分,反倒可能会被拖累。
你们把美籍台湾人挂出来,殊不知他们的想法就是要主动与华人切割。
再看看民主党的“华裔”议员,他们的姓CHIU,LOW,TING。
他们不想代表“华人”利益,他们只想维护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他们为什么那么忽视华人的反对呢?
因为华人是没有什么政治力量的,却有着很多自相矛盾的政治诉求。互相扯后腿,基本等于零。
华人社区很难产生可以有号召力的领袖,在华人占多数的地方都遇到困难。而其他少数族裔却可以发挥远超自己人口比例的政治影响力。
还有一些我就不说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