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裴松之对陆逊在袭石阳时,杀良冒功,杀害百姓的观点?

回答
关于裴松之对陆逊在袭石阳时,杀良冒功、杀害百姓的观点,我们需要深入梳理其依据和逻辑,才能做出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评价。

首先,裴松之在其《三国志·吴书·陆逊传》的注中,引述了《魏略》和《吴历》等史料,提出了对陆逊此次行动的一些质疑。这些质疑的核心在于:

杀良冒功的指控: 《魏略》记载,陆逊在石阳之战中,虽然取得胜利,但“杀降冒功”,甚至“杀良以邀功”。这里的“杀良”是指杀害了本可以招降的、本可以不死的敌军士兵,以壮大声势,制造更大的战果,从而邀功。
杀害百姓的指控: 同样,《吴历》中也提到,陆逊在进军过程中,“多残害百姓”。这可能指的是在攻打石阳的区域,陆逊的军队对当地无辜的平民进行了掠夺、杀戮,或者是在撤退时留下了破坏的痕迹,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裴松之引述这些史料的用意,以及他如何看待这些记载,是评价其观点的关键。

裴松之并非简单地复制粘贴史料,他通过引述这些与主流记载(如《三国志》本传对陆逊的正面评价)有所不同的内容,实际上是在提供一个更复杂、更具争议性的视角。他并没有直接将这些指控板上钉钉地认为是陆逊的真实行为,而是通过“注”的形式,将这些不同的说法并列呈现出来,让读者自行判断。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裴松之的这种评价方式:

1. 史料批判精神的体现: 裴松之的注,正是对《三国志》本传的一种补充和修正。他意识到,历史并非只有一种声音,对于同一事件,不同立场、不同来源的史料可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描述。通过引述《魏略》和《吴历》中对陆逊不利的记载,他展现了一种审慎的史料考证态度。他没有回避这些负面评价,而是将其公之于众,这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史学贡献,让我们得以窥见陆逊形象背后可能存在的阴影。

2. 对“战神”形象的反思: 陆逊在传统印象中,是东吴以少胜多的典范,尤其是赤壁之战,更是被誉为“火烧赤壁”的英雄。然而,战争的残酷性,以及胜利背后可能付出的代价,往往容易被英雄光环所掩盖。裴松之引述的这些指控,则是在提醒我们,即使是伟大的将领,也可能在战争的逻辑下做出一些令人质疑的决策。“杀良冒功”和“残害百姓”的指控,是对陆逊“战神”形象的一种反思,将他拉回到了更真实、更复杂的历史人物层面。

3. 对战争伦理的拷问: “杀良冒功”直接触及了战争中的诚信问题,将无辜生命转化为虚假战绩,这无疑是违背了基本的军事伦理。“残害百姓”更是直接指向了战争对无辜者的伤害,这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难以容忍的。裴松之引用这些说法,客观上是在拷问战争的伦理底线。他让我们思考,在追求胜利的过程中,是否会以牺牲道德为代价。

4. 史料的局限性与解读的挑战: 需要注意的是,裴松之引述的《魏略》和《吴历》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立场。例如,《魏略》是魏国人所著,其对东吴的记载可能带有贬低或抹黑的意图;《吴历》虽然是吴国人所著,但其记载的某些内容可能也反映了当时党争或政治斗争的影响。因此,裴松之本人并没有明确表态支持这些指控,而是提供了一种可能存在的视角。 这种处理方式,既承认了史料存在的可能性,又避免了草率下结论,将判断的空间留给了读者。

总而言之,裴松之对陆逊在袭石阳时,杀良冒功、杀害百姓的观点,我们可以这样评价:

他是一位负责任的史家, 通过引用不同来源的史料,展现了历史的多面性,挑战了单一的英雄叙事。
他是一位深刻的观察者, 认识到战争的复杂性和对人性、伦理的考验,促使我们反思胜利的代价。
他的评价方式是审慎的, 将质疑呈现出来,而非强制读者接受,体现了对史料的尊重和对历史真相的追求。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裴松之引述的这些内容呢?

不能轻易否定: 既然有史料记载,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这是子虚乌有。即使这些记载带有偏见,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确实存在的某些负面舆论或事件的某些侧面。
需要结合其他史料分析: 裴松之的注,是对《三国志》本传的补充,而非取代。我们需要将这些质疑与《三国志》本传对陆逊的评价,以及其他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比对,才能形成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理解不同史料的立场: 明确《魏略》和《吴历》的作者背景和可能存在的立场,有助于我们辨析信息的真伪和偏颇程度。

最终,裴松之通过这种方式,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复杂的陆逊。他不仅仅是那个战无不胜的战神,也可能是在复杂的战争局势下,做出过一些有争议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决策的凡人。这种评价,无疑是对历史研究的深化,也是对我们认知历史方式的一种启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看《三国志》原文:

嘉禾五年,权北征,使逊与诸葛瑾攻襄阳。逊遣亲人韩扁赍表奉报,还,遇敌於沔中,钞逻得扁。瑾闻之甚惧,书与逊云:“大驾已旋,贼得韩扁,具知吾阔狭。且水乾,宜当急去。”逊未答,方催人种葑豆,与诸将弈釭射戏如常。瑾曰:“伯言多智略,其当有以。”自来见逊,逊曰:“贼知大驾以旋,无所复慼,得专力於吾。又已守要害之处,兵将意动,且当自定以安之,施设变术,然后出耳。今便示退,贼当谓吾怖,仍来相蹙,必败之势也。”乃密与瑾立计,令瑾督舟船,逊悉上兵马,以向襄阳城。敌素惮逊,遽还赴城。瑾便引船出,逊徐整部伍,张拓声势,步趋船,敌不敢干(逼)。军到白围,讬言住猎,潜遣将军周峻、张梁等击江夏新市、安陆、石阳,石阳市盛,峻等奄至,人皆捐物入城。城门噎不得关,敌乃自斫杀己民,然后得阖。斩首获生,凡千馀人。

一条条来:

石阳之战陆逊军斩首获生,凡千馀人,这旮旯究竟是斩的谁的首,获的谁的生?一目了然,陆逊大军突然杀到时,石阳市盛,人皆捐物入城,城外都是市人,也就是做买卖的老百姓。魏军呢?城门噎不得关,敌乃自斫杀己民,缩在城内,关门不迭,而吴军又显然未能杀入城中,那劳驾这斩首获生,凡千馀人是针对谁的?

再看本传后续的记载:

其所生得,皆加营护,不令兵士干扰侵侮。将家属来者,使就料视。若亡其妻子者,即给衣粮,厚加慰劳,发遣令还,或有感慕相携而归者。

很显然,这获生的对象就是父老百姓。那劳驾斩首的对象又能是谁?能把斩首获生理解成斩魏军首级,获百姓生口的,这脑补功力太高,咱怕恶心,不想就这段分析什么文言文法,直接上段许嘉璐全译压压惊:

如果连白话文都看不懂,还要扯皮,我觉得这种人才应该送给十一区右翼,毕竟很合皇军在南京杀乱军非杀百姓的论调。

所以,吴军屠杀百姓是铁板钉钉,至于为啥要砍百姓的脑瓜子,这不就是无良军阀日常上演的杀良冒功戏码么?

屠杀百姓,杀良冒功,对这种行径批判难道不是天经地义?孟子说的明白,杀一无罪就是不仁,现下陆逊军屠杀掳掠千余百姓,使父老受丧妻亡子之痛,这还不该指摘?如果连这种地都敢洗,还有什么地不敢洗?!

再看局势,魏军已然不敢逼,放弃了追击,捎带看看惨案发生地在哪里:

劳驾,襄阳魏军已然放弃追击,如裴松之所言,陆逊军已然方舟顺流,无复怵惕,这都顺流而下一溜烟跑到武昌门口了,末了为防备襄阳魏军追击,跑去袭击石阳?这出是围魏救赵还是声东击西?怕不是来搞笑?

再看石阳的反应,大伙儿安安稳稳做生意,完全没半点军事准备,这是打算要袭击吴军的意思么?综合以观,裴松之所谓袭击石阳毫无必要,徒使无辜之民横罹荼酷的结论难道不是顺理成章?

由此可见,陆逊明明知道石阳市集繁盛,还要在完全没有警讯的情况下遣军突袭,完全是一次彻头彻尾的打草谷。这种针对平民的杀戮行动,无论怎么批判都不为过。

之前也觉得裴松之诅咒陆逊三代而灭族有些激动,但现下很能理解了。看到这么一出杀良冒功的强盗行径被作为大大的功绩记入陆逊本传,身为乱世人,见惯类似行为的裴松之当然出离愤怒,拍案而起,这有什么可以指摘的?是的,这类行径不过是战乱时期军阀草菅人命的常见勾当,但董卓等人干了是王八蛋,不代表换了个陆逊来干就不是蛋八王。

面对淋漓的鲜血,但凡聪明点的洗地,无非认个领导错误,啥啥陆伯言没想到啊,脱稿运行啊,要罚酒三杯啊,现下居然有人粉到石乐志,居然对裴松之泼妇骂街,这已然丧失了基本的道德底线,与尖叫的NC粉有何区别?

末了一说,这类袭扰百姓的勾当陆逊早有前科:

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逊对曰:“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权曰:“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搂草打兔子,假公济私,当年出道时便已干得轻车熟路。面对淳于式的指责,陆伯言只能顾左右而言他。更有意思的是,连做了婊子又立牌坊的做派也与石阳一出若合符节。

先赚实惠,再赚名声,这如意算盘打得贼精,无奈被裴松之一把掀翻。是的,比起潘璋之流陆逊不见得干得更离谱,但扰民杀良就是扰民杀良,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若为了所谓的偶像情结节颠倒黑白,甚至猪八戒倒打一耙,这就委实刺激得紧了。

功是功,过是过,瑕固然可以不掩瑜,反之亦然,总不见得无名肿毒长美人脸上了,便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

冷笑。


————————更新——————————

茫茫一汪水,挑点干的拍 ^ ^

有意思了,某穿越公居然拿着个字当救命稻草。啥是馘?所格者之左耳也。感情杀敌割了耳朵叫,杀良割了耳朵就不叫馘?很刺激。捎带这段还不是三国志正文,而是出自裴松之注,感情裴松之一头指责陆逊军杀戮百姓,一头认为陆逊军杀戮的是魏军?是裴松之精分了,抑或某穿越公见到稻草就救命,玩了出刻舟求剑?俺觉得压根不用废话。

再看看这位的翻译,阿弥陀佛,简直是车祸现场,高考的同学千万要引以为鉴:

石阳市(集市)盛(热闹),峻(周峻)等奄(突然)至(来到),人(老百姓)皆捐(丢弃)物(货物)入城(石阳城)。城门噎(阻塞)不得(能够)关(关闭),敌乃自(自己)斫(砍)杀己(己方)民(老百姓)。然后(砍死一大片之后)得(得以)阖(关闭)。斩首(砍下的首级,主语吴军)获生(俘获的生人,主语吴军),凡(总共,或有前后相加之意)千余人。

这所谓的砍死一大片对应的是哪段古文?文言文法有这出?隐藏得如此之深,连许嘉璐教授都没发现,看来下回二十四史全译得这位穿越公领衔呐 ^ ^ 哪怕是脑补,区区门洞,百姓面对血淋淋的屠刀尚且前赴后继绵绵不绝,这是何等的不畏死?易言之,宁可向屠刀也不肯退后一步,如此畏吴如虎,贵陆逊军平时对待百姓究竟是个什么操蛋德行? ^ ^

捎带,有了许译还夹带私货又翻译了一遍,劳驾这吴军斩首究竟是斩的谁的首?扯了这么一大圈都不敢说明白,您说您这是何苦来哉哩?咱非常期待您得出的结论是吴军穿越到城里砍了一堆魏军的首,又飞身越墙而出,往来如电,三国版梯云纵呐!

至于惨案发生地,我也给图了哇!石阳不是在武汉吗?别说我现在在武汉了,就是不在武汉,经常看地图的人也不难发现长江汉水在武汉合流吧?而且周峻那路打草谷颇有收获,张梁那路是什么情况?打空气呢?您不能往保证自己后路上考虑考虑?陆逊诸葛瑾撤退路线大概率是沿汉水顺流而下,石阳一带你不抢占住了,是不是不打算上岸了啊?

有意思了,陆逊同志顺流而下,襄阳的魏军既已不敢逼,感情还能兜个大圈子跑石阳去阻截?这是把顺水行舟的陆逊同志的行军速度当作携民渡江的刘玄德处理?抑或陆逊同志惧怕石阳几县的守军跑出来截击,把他老人家包了饺子?天可怜见,这陆逊的自信心得低落到啥程度?捎带石阳被攻占了么?没有。影响他老人家上岸了?感情从汉水下江水就不能在东吴境内上岸了?孙十万没给修码头?真是其心可诛呐 ^ ^

捎带友好提醒一下,江夏江夏,有条奔江陵的河叫夏水。这是几月?

退一万步说,他陆逊同志就是要攻占石阳等几县,问题是攻占敌城与屠杀掳掠百姓有一毛钱的关系?屠杀掳掠百姓对实现他老人家的战术目的有一毛钱的帮助?

很显然,没有,但如果这出就是打草谷,杀良冒功捎带抢劫民财,那就啥都顺理成章了。所以说,正确的洗法应该是甩锅到大头兵头上,那啥:本将军爱民如子,让尔等攻取敌城,如何杀良冒功掳掠百姓?是可忍孰不可忍!速速将尔等……罚酒三杯……本将军治军无法……罚酒一杯,嗯。

由此可见陆逊明知石阳市盛?陆逊远在百里之外的汉水之上,莫非是您或裴狗杂给他安上的千里眼?同理,陆逊是算命的嘛?能算到魏军完全没有防备?难道以他的思维不应该往最坏的结果处想早做准备么?然后您就给定性了,然后怎么批判就都不为过了,舆论被您这么不负责任的引导很危险啊!将来报道出了偏差,你也是要负责的吧?

阿弥陀佛,多算胜少算不胜,知己知彼,这是最基本的军事原则。陆逊同志又不是隔着山高水远,就门口这点事居然都不侦查明白,连敌军动向都没掌握,这就撒出去一群瞎猫去撞死耗子,善哉善哉,这哪儿轮的上裴松之是什么陆黑,要说黑,这位穿越公才是真黑 ^ ^ 所谓粉到深处就是黑,其言公者乎 ^ ^


——————————二更——————————

@吴之伊吕陆伯言 ,您对尊臀摆放位置显然很有自信,那不妨带着您的自信来解释解释,这斩首获生究竟斩的谁的首获的谁的生?话说这史料也贴了,权威白话翻译也给了,您还没个准话,也忒不像样了不是?连这么点基本问题都没解决,您还云山雾绕,七转八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也忒浪费时间了不是?劳驾倒是把这事儿说说明白,哪怕就是一拍桌子:这句就该翻译成斩魏军首获魏民生,咱和看官等也能在喷饭之余和您继续讨论不是?^ ^

馘,所格者之左耳也。我就不说您大佬选择性的就给这一条了,我给的几条您数数?您连个出处都没有。“所格者”,大佬,格字又做何解?给您组俩词儿?格杀,格斗。够不?您这还得论证魏民有过激烈反抗啊,您可别越陷越深啊!这是您自己给出来的解释吧?都开始慌不择路饥不择食了?自己拿好,查好回来。

瞅瞅您这作为,绕了半天,只能拿着裴松之的一个字当救命稻草,还说啥所格者之左耳是格斗。

啥是?辞海:格,击打

瞅见没?这救命稻草全是您脑补。感情百姓不是被吴军击杀打杀,还是自割左耳双手奉上?您瞅见一【格】字,就能脑补出啥啥激烈的格斗场面,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就您这小学造诣还去嘲笑裴松之?果然无畏,果然无畏 ^ ^

退一万步说,即便裴松之老眼昏花,即便裴松之的小学造诣还不及您,此公一字之错,难道就可以改变石阳城外杀掠百姓的事实了?您是不是该再接再厉,继续开骂陈寿词不达意,厚诬陆伯言了?

在这出惨剧兼闹剧中,吴军王八蛋,守军蛋八王,一个杀掠百姓,一个身负守土职责反自戕自害。末了一算账,陆逊大秀仁义,厚加赏赐,魏属江夏又干了什么?捎带陆伯言作为统帅,将屠杀责任甩锅部下,声称乱兵造孽,非自家主意难道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有人受了赏赐,两下一对比觉得陆逊这儿亡羊补牢还讲点道德,难道就是奇哉怪也?烂都是比出来的,前头曹家绝措施当,淮南十余万户奔吴,感情就说明孙十万四海归心,天下仰德?

末了一说,陆逊既然撒出军队,明明魏军无备,却一不攻城,二不破敌,只看见杀掠了一通百姓,劳驾这些部队究竟是去干吗的?是陆逊治军无法部下抗命,抑或原本就是一次打草谷行动?您倒是解释解释?

咱上头已然说了,聪明点的洗地,无非洗这出是周峻等人抗命,不去攻敌反而杀良冒功,陆伯言作为统帅必须罚酒三杯,捎带收拾烂摊子如何辛苦,这等领导责任裴松之上纲上线如何过分云云。非要吹捧陆伯言一切都在掌握中,非要把偶像脸上的无名脓肿洗成桃花乳酪,那就是找不痛快了。咱必须道一声:辛苦了 ^ ^


—————————三更——————————

嘛!看着您好像对我小学水平好不以为意。另,我有把握求解格字,您还在那跟我洋洋自得呐?
格字解释,看好了。

昔闻百度治学,今见百度词典怼辞海,唉唉, @吴之伊吕陆伯言 ,您老还能玩出什么花儿来,咱真是拭目以待 ^ ^

所格者之左耳,咱拿着辞海的解释往里一套:被击(杀)的人的左耳。您老倒是瞅瞅,有哪点不合适?^ ^

有意思的是这条:

您老百度治学也还罢了,搜索的成果也不瞅瞅,拉到篮里就是菜,这旮旯的是咋解释的?单就一个【打】字就能脑补出一副大战若干回合的场面,尔幼时未尝为父所格乎 ^ ^

左曰打脸,右曰打脸,您这打着自家的脸就能自我高潮的做派,委实令人叹为观止。

我请问,权威翻译原本是在哪啊?莫非有《三国志.陆逊传》的秘本流出只在您的手上?
还有,斩首获生,凡千余人。我的观点很明确,陈寿何时点明就是吴军屠杀无辜的平民百姓了?裴松之又是根据什么给定性了?原来您也没有根据,哦,有,一个对陈寿原文的“权威翻译”定的性。斩首的和获生的加起来一共千余人,我且问,指向呢?陈寿给过明确指向的是百姓吗?

您老搜索个百度词典都敢怼辞海了,许嘉璐的全译本自然更不入您老法眼了。不如您老翻译个瞅瞅?劳驾【斩首获生究竟是斩谁的首获谁的生呐?您老这三板子打不出个闷屁,究竟打算装死到何时? ^ ^

就如您老在本题下点赞的某答所言:

如果吴军攻入了石阳城,这究竟杀的是魏军还是百姓说不定还扯不清,现在既然根本没攻城,究竟杀的是什么人还没有点B数么?

您老一头点赞,一头抵死不认,唉唉,就这您老还敢说啥屁股问题,鄙人对您老的面皮真是佩服得紧呐 ^ ^

屁股影响脑袋,是人大约难免,但屁股就是脑袋,这事儿真令人观之怆然落泪啊 = =

杀掠百姓?我只知道这是裴松之说的,陈寿从没说过。裴松之说了他拿不出引证的资料,我看您跟我唧唧歪歪半天,您也没有半个字的史料映证,只有你在那响锅扣的稳当。你的屁股是当我不知道放哪吗?很有说服力?
陆逊甩锅部下声称乱兵造孽?
话说,您一边花式吊打泪痕,一边泪痕大师附体靠想象力讲道理了?你猜我陪不陪你发散?
两点。甩锅部下?依据呢?声称乱兵造孽?依据依据!所谓证有不证无,您在历史圈混那么久不用我教你吧?当然您可以继续选择转进,咱早已看透,看您能绕地球多少圈!

您看,又转回来了不是?吴军在石阳城外【斩首获生究竟是斩谁的首获谁的生?您老扯了上万字也没见一个明确解释,好歹说说这出是吴军修了梯云纵,蹦跶到城里割了魏军的耳朵,再飞身出城也行嘛 ^ ^ 连这号基本问题就不敢正面回答,转进千里,还能贼喊捉贼,您老这金钟罩鉄面皮的功夫,的确令人赞叹 ^ ^

刺激了,您老的意思是陆逊当众承认跑石阳城外对着百姓【斩首获生】都是他的主意?这伙吴军的所作所为都是严格遵照了他陆某人的指示?阿弥陀佛,如此耿直的智商,真是催人泪下啊 ^ ^ 我说您老COSPLAY也好罢了,入戏太深,连智商也一并推己及人,那就煞风景得紧了嘛。

明明魏军无备。我请问,是谁穿越过去告诉陆逊魏军无备的吗?还是陆逊亲临石阳了看出魏军无备了?您这不停开着天眼说话,不怕闪着腰了啊?
一不攻城,二不破敌?史书上我只知道没攻城肯定的。没破敌?您不是一直打着裴松之的旗子呢吧?破没破敌,裴松之夜里没托梦告诉你?裴松之嚷出那句“俘馘千计”的时候,天知道他哪来的信心喊出这话来,杨嘟?你这是问我呐?史书没记我不知道啊!您没问过裴狗杂?还是您接着脑补脑补给我个答案?我候着。

啧啧,感情陆逊用兵非要亲自跑到前线肉眼确认才能知道虚实?感情他老人家指挥作战连敌方虚实都不明白就撒出军队,瞎猫撞死耗子?拿着孙子兵法一对,这种连基本军事常识都不具备的混账东西也能统兵?

唉唉,所以说,粉到深处就是黑,大粉大黑,果不其然。陆伯言就成了这么个行军用兵连敌情都未事先排查的奇葩,可怜可怜,我为陆郎一哭哟。

您老上头还扯着脖子喊啥证有不证无,一扭头就自送其脸,脑补什么大破魏军了?劳驾三国志这段哪个字写了石阳城外吴魏交战?感情是陈寿夜里托梦给您的?^ ^

这陈寿居然对于陆逊如此明确的战绩一笔不书,偏偏就写了城外只有百姓,啧啧,其心可诛,其心可诛啊!您老只怼裴松之,放过陈寿,莫非收了陈家的米?^ ^

来来来,“或有感慕相携而归者”。
就用您给的权威的许译,“有的人感动敬慕相互结伴而来归附”这个者不可以当虚词处理,咱还是一样,先默认。
这个“或”总不能当虚词吧?“或”,我翻成有的人。错在何处,请指教!
者,你来对应一个解释?“或”跟“者”之前我凭什么舍弃有明确指向意思的“或”而非要把“者”这个助词跟“或”重合?您不是说或不能做虚词么?我又教你了,你还没给学费呢吧?
不值一哂。

唉唉,您老这百度求学的习惯还真是根深蒂固,无可救药 ^ ^

《辞海》:或:有。

嗯嗯,请继续拿着百度字典怼《辞海》。看好您老的小学水平,替百度推翻辞海,这才叫四海归心,天下仰德,李彦宏当与您老浮一大白 ^ ^

学费,您老的学费呢?啥时候给?^ ^

不值一哂,不值一哂。

那就半哂罢 ^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裴松之对陆逊在袭石阳时,杀良冒功、杀害百姓的观点,我们需要深入梳理其依据和逻辑,才能做出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评价。首先,裴松之在其《三国志·吴书·陆逊传》的注中,引述了《魏略》和《吴历》等史料,提出了对陆逊此次行动的一些质疑。这些质疑的核心在于: 杀良冒功的指控: 《魏略》记载,陆逊在石阳之战中.............
  • 回答
    裴松之为《三国志》所作的注,可以说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对《三国志》的价值和影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评价裴松之的注,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裴松之注的价值与意义:1. 补充史料,纠正错误: 大量引入杂传和旧事: 《三国志》虽然是陈寿所作,但由于当时史料的限制和作者.............
  • 回答
    评价一位像裴钢院士这样的公众人物,尤其是他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科学界有着重要的地位,这需要我们以一种审慎、全面且不带个人偏见的方式来审视。对他的评价,很大程度上要从他的学术成就、科研贡献、科学精神以及其所引发的争议这几个维度来展开。一、 学术成就与科研贡献:裴钢院士的主要学术领域集中在细胞生物学,.............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裴多菲俱乐部、匈牙利十月事件以及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的纳吉。这三者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匈牙利现代历史上一段充满理想主义、激进变革和最终悲剧的篇章。 裴多菲俱乐部:理想的火花,民主的呼唤要评价裴多菲俱乐部,首先要理解它出现的时代背景——19世纪中叶的奥地利帝国统治下的匈牙利。当时的匈牙利.............
  • 回答
    裴度,这位唐朝末年的重要政治人物,确实不像一些名臣那样被后世广泛研究和详细记载。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通过现有的史料,对他的功过是非进行一番梳理和评价。如果要详细地评价裴度,我们需要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个人的政治才能、他所推行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带来的影响等多个维度来审视。时代背景:风雨飘摇的晚唐评价裴.............
  • 回答
    评价《睡前消息》第230期马前卒号召同济校友会众筹检验裴钢论文的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事件,涉及学术诚信、媒体监督、社会舆论以及校友会组织的角色等多个层面。一、 事件背景回顾 核心人物: 裴钢,上海同济大学原校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知名教授。 .............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新华社的《破除美国金融模式迷信,中国金融要走自己的路》一文,是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强调自主性、独立性和战略定力的重要政策表达。该文从历史经验、现实挑战和未来战略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深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章背景与核心论点1.............
  • 回答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互联网上确实出现了一些复杂的现象,既有官方立场的引导,也有民间舆论的分化。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的乱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官方立场与网络管控1. 官方舆论引导 中国政府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强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在社交媒体和.............
  • 回答
    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是中国影视界最具代表性的“老戏骨”之一,他们以深厚的表演功底、多样的角色塑造和持久的行业影响力,成为中国影视艺术的中流砥柱。以下从表演风格、代表作、行业地位及艺术贡献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陈道明:历史剧的“帝王”与艺术的“多面手”表演特点: 陈道明以“沉稳.............
  • 回答
    《为战争叫好的都是傻逼》这类文章通常以强烈的反战立场和道德批判为核心,其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立场的合理性、论据的逻辑性、社会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分析: 1. 文章的核心立场与立场合理性 立场:这类文章的核心观点是战争本质上是道德上不可接受的,支持战争的人(尤其.............
  • 回答
    龙云(1882年-1967年)是20世纪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军阀和政治人物,被尊称为“云南王”,其统治时期(1920年代至1940年代)对云南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一、生平与政治背景1. 出身与早期经历 龙云出生于云南昆明,出身于.............
  • 回答
    关于“前三十年的工业化是一堆破铜烂铁”的说法,这一评价需要结合历史背景、经济政策、技术条件以及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历史背景与“前三十年”的定义“前三十年”通常指中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改革开放前的30年。这一时期,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
  • 回答
    十元左右的低档快餐店顾客以男性为主的现象,可以从经济、社会文化、消费行为、地理位置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可能的背景: 1. 经济因素:价格敏感与消费习惯 性价比优先:十元左右的快餐通常以快速、便宜、标准化为特点,符合低收入群体或日常通勤人群的消费需求。男性在职场中可.............
  • 回答
    阎学通教授对00后大学生以“居高临下”心态看待世界这一批评,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其背后既有学术视角的考量,也涉及代际差异、教育体系、社会环境等复杂因素。以下从观点解析、合理性分析、现实背景、潜在影响及改进方向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阎学通教授的核心观点与逻辑1. “居高临下”的具体表现 .............
  • 回答
    歼8系列战机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期间研制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是当时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成果之一。该系列战机在冷战时期具有显著的军事意义,但随着技术发展和国际形势变化,其性能和作用逐渐被后续机型取代。以下从历史背景、技术特点、性能分析、发展演变、军事影响及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历史背.............
  • 回答
    关于苏翻译和Black枪骑兵对俄乌战争局势的立场差异,需要明确的是,这两位身份可能涉及不同的信息来源和立场背景。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他们观点差异的可能原因: 1. 信息来源与立场定位 苏翻译(可能指苏晓康,中国《经济学人》翻译团队成员): 立场:更倾向于国际法、人道主义和多边主义视角。 观点:.............
  • 回答
    由于无法直接访问《睡前消息》第409期的具体内容(可能因平台更新、用户输入误差或节目名称不明确导致无法准确检索),以下将基于对“睡前消息”类节目的常见结构和主题进行推测性分析,并提供一般性的评价框架。若您有更具体的背景信息(如节目来源、发布时间等),可补充说明以便更精准回答。 一、节目内容推测(基于.............
  • 回答
    明成祖朱棣(14021424年在位)五次北伐漠北(今蒙古高原)是明王朝巩固北方边疆、遏制蒙古势力的关键历史事件。这一系列军事行动不仅体现了朱棣的军事才能,也深刻影响了明朝的边疆政策、内政格局和历史走向。以下从历史背景、军事行动、结果评价及历史影响等方面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1. 政治合法性与边疆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