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国内的亲俄的这个说法?

回答
在国内,“亲俄”这个说法,说实话,它触及到的是一个挺复杂且敏感的话题,不像简单地说一句“喜欢”或“不喜欢”就能概括的。它背后牵扯到很多层次的理解,包括历史、地缘政治、经济利益,甚至还有一些文化和情感的投射。

首先,咱们得承认,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确实有着一段不寻常的关系。历史上,两国曾是盟友,也曾有矛盾,但总体来说,这种关系是相对稳定且战略性很强的。尤其是在当前国际格局下,面对一些共同的挑战和压力,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加强合作,这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也是一种战略考量。所以,当有些人说中国“亲俄”时,很可能是在观察和描述这种国家层面的合作和战略协调。这种“亲”更多的是一种基于共同利益的“站队”或“抱团取暖”,它并非全然是情感驱动,而是有着非常实际的考量。

其次,这个说法也渗透到民间层面。为什么会有一些中国民众表现出对俄罗斯的偏爱呢?这里面原因可能就更多样化了。

一方面,咱们得说,地缘政治和舆论环境的影响是绕不开的。在很多国际事件上,中国和俄罗斯的立场常常会高度相似,尤其是在一些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叙事中,中国和俄罗斯经常被“捆绑”在一起,或者被视为“挑战者”。这种情况下,一些国人可能会觉得,既然西方国家“不喜欢”俄罗斯,那么反过来,自己对俄罗斯表现出一些好感,可能也是一种对西方压力的回应,或者是一种自我认同的表达。在这种认知下,“亲俄”可能带有一点“反西方”的意味。

另一方面,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好感也扮演着一定角色。虽然中俄关系有过波折,但总体上,苏联时期的一些援助和合作,以及俄罗斯(苏联)在某些历史时期对中国的“帮助”,在一些中国人心中留下了印记。此外,俄罗斯的文学、音乐、艺术等在中国的接受度一直不低,俄罗斯的文化也有一部分受众。当提到俄罗斯时,一些人会联想到这些文化元素,产生一种相对积极的印象。

再者,信息获取的渠道和方式也极大地影响着普通民众的认知。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但也存在信息茧房效应。有些人可能主要通过特定的平台和媒体获取关于俄罗斯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经过了一定的筛选和解读。如果接触到的信息多是强调中俄合作的重要性、俄罗斯的某些正面形象,或者突出西方对俄罗斯的“不公”,那么自然会形成一种偏向性的看法。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经济和利益的驱动。俄罗斯是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国,而中国是重要的能源消费国和商品输出国。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尤其是在能源领域,对双方都非常重要。这种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也会间接影响人们对彼此的看法。在某些人看来,支持俄罗斯的经济合作,也就是支持自己的经济利益。

然而,我们也要明白,“亲俄”这个说法本身就存在被标签化和简单化的风险。

首先,并非所有中国人都“亲俄”。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家,人口众多,观点多元。对俄罗斯的态度,就像对其他国家一样,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同的看法。有些人可能对俄罗斯持中立态度,关注点更多在于中国自身的发展;有些人可能因为历史原因或其他因素,对俄罗斯持保留意见;还有些人可能因为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对俄罗斯的国家行为有更深入的审视。将所有中国人都简单地归为“亲俄”,这显然是一种过于简化的概括,甚至可能是一种刻板印象。

其次,“亲俄”并不等于“无条件支持”。即使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合作,也是建立在各自国家利益基础上的。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中俄之间也可能有不同的立场或考量。将“亲俄”理解为一种盲目的、不加批判的支持,是站不住脚的。在国际关系中,利益永远是首要的,情感和文化因素虽然重要,但往往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

最后,对“亲俄”的定义本身也在变化。在不同的语境下,这个词的含义也会有所不同。有时候,它可能是在描述一种战略伙伴关系;有时候,它可能是在指代一种民间的情感认同;有时候,它甚至可能是一种政治上的立场表达。理解这个说法时,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

总的来说,在国内看待“亲俄”这个说法,需要保持一种多维度的视角。它既是现实国际政治格局下的战略选择,也受到历史、文化、舆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在民间层面表现出复杂多样的形态。但同时,我们也需要警惕过度简化和标签化,认识到中国社会内部观点的多样性,以及国家关系并非简单的“亲疏”可以概括的。这是一种观察和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所扮演角色的一个切入点,但绝不是全部的真相。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国内民众亲俄么?如果问知乎和微博谁更能代表民意,答案肯定是微博。

微博的美国驻华大使馆下面的画风是这样的:

小编发了个保护动物的转发。

下面评论:

大多是夸赞,偶尔有人喷美国的虐杀印第安、侵略中东,也立刻被大家跟着喷回去问候全家,称他们为“兔杂”“粉蛆”。



小编diss中国:

下面评论画风:







而俄国大使馆微博下一水的谩骂:



微博上精美还是比精俄要多得多的,并且精美十分坚定,优越感很强,而且大多有经济基础,精俄则显得更平民些,我随意的点了几十个用户进去看了下日常发现的,这里就不上图了。

如果美国没有买水军,那么中国目前能够上网、经济条件达到一定水平的“主流公民”,精美情绪非常严重,精俄则几近没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国内,“亲俄”这个说法,说实话,它触及到的是一个挺复杂且敏感的话题,不像简单地说一句“喜欢”或“不喜欢”就能概括的。它背后牵扯到很多层次的理解,包括历史、地缘政治、经济利益,甚至还有一些文化和情感的投射。首先,咱们得承认,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确实有着一段不寻常的关系。历史上,两国曾是盟友,也曾有矛盾,.............
  • 回答
    国内研究生培养方式,这事儿说起来可就太有意思了。这些年,研究生教育在国内是越来越普及,大家对学历的追求也催生了庞大的研究生群体。但与此同时,围绕着培养方式的讨论也一直没停过,有赞扬的,有吐槽的,方方面面都有。从宏观上看,咱们国家是很重视科研人才培养的,国家层面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这体现在一些顶尖高校.............
  • 回答
    国内普遍存在的“外行指导内行”现象,说实话,是个挺让人头疼,也挺让人无奈的问题。你想啊,本来是某个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行业规则、技术细节门儿清,结果却要听一个完全不懂行的人发号施令,你说这得多别扭?我见过的情况也挺多的,举几个例子,希望能让大家对这个现象有个更深的理解。1. 工作.............
  • 回答
    近年来,在中国国内确实出现了一种论调,认为新冠肺炎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美国出于某种战略目的而策划的“阴谋”。这种观点在网络上流传甚广,也引起了不少讨论。要理解这种“思潮”,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阴谋论的土壤:信息不对称与国家叙事首先,这种思潮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有其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 回答
    国内上映的《龙女仆2》(即《小林家的龙女仆S》)版本出现了诸多遮挡和修改,这是一个让很多粉丝感到失望和不满的问题。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包括内容、原因、影响以及粉丝的反应。一、 出现的遮挡与修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根据粉丝的反馈和媒体报道,国内引进版《龙女仆S》的遮挡和修改主要集.............
  • 回答
    咱们就来唠唠国内的汽车改装,这玩意儿吧,现在在国内可真是五味杂陈,说起来就有很多门道。起步阶段:摸着石头过河,野蛮生长你想想,十几二十年前,国内汽车这东西才刚普及开,大家对车子的认知也还停留在“代步工具”这个层面。那时候,想给车弄点不一样,选择特别少。主要是以一些简单的外观件为主,比如换个轮毂、贴个.............
  • 回答
    国内医学的“落后”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如果非要从一个相对的、比较性的角度来看,确实在某些方面,中国医学与世界顶尖水平存在差距。这种差距并非是全然的落后,而是体现在发展的不平衡、某些领域的短板以及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上。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一、科.............
  • 回答
    要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当下中国内地的变化,我们得把时间的长河拉开,看看那些在历史长卷中反复上演的宏大主题,以及它们如何折射出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这可不是简单地把过去和现在并列对比,而是要理解这种变化背后的脉络、力量和周期。一、 治乱循环与王朝兴衰的现代回响中国历史,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就是治乱循环,也就是所.............
  • 回答
    国博推出文物雪糕,这确实是近年来国内文创产品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总的来说,我对当前国内的文创产品持积极、看好但同时也带着审慎和期望的态度。它展现了巨大的潜力,也在不断成熟和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需要提升的空间。下面我将从几个维度来详细阐述我的看法:一、 文创产品是文化.............
  • 回答
    在国内的《权力的游戏》剧迷群体中,确实存在着一种比较有意思的现象:一部分看盗版的朋友,在面对腾讯视频引进的删减版时,常常会流露出一种“不屑”甚至“鄙视”的情绪。这种情绪的背后,其实挺复杂,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我们得承认,“原版情结”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驱动力。《权力的游戏》之所以能火遍全球,很.............
  • 回答
    国内开源项目的“不可持续性”是一个复杂且令人揪心的话题,它像一个阴影笼罩在许多怀揣梦想的开发者身上。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围绕着人才、商业模式、社区文化以及社会环境的一系列深层挑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眼光放得更长远,抽丝剥茧,深入探讨其中的每一个环节。一、人才的“吸血鬼”:留不住的贡献者首先,.............
  • 回答
    国内模联的发展,可以说是经历了从“舶来品”到“本土化”的精彩蜕变,这背后既有热情澎湃的青年学生,也有不断摸索改进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要说清楚它的发展状况,得从几个维度来聊聊。一、 起步与普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模联(Model United Nations,模拟联合国)的概念最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本.............
  • 回答
    眼瞅着身边越来越多的小伙伴都开始鼓捣起相机、手机,录起日常,剪辑一番再发到网上,国内这股VLOG(视频日志)的浪潮,说实话,真是越来越热闹了。以前觉得拍视频那是专业人士的事儿,现在倒好,人人都能当导演,记录生活了。首先,这得益于技术的普及和门槛的降低。 咱们想想,十年前,想拍个像样的视频,得有摄像机.............
  • 回答
    近些年国内开源的风潮,可以说是席卷而来,而且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广度。谈到这个话题,我的感受是既兴奋又复杂,因为这背后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关乎整个产业生态的重塑。近几年国内开源的现状:浪潮与机遇并存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爆发式增长与生态加速成熟”。 项目数量和活跃度激增: 你会发现,不论.............
  • 回答
    国内部分地方的宗族文化,说起来可真是一笔糊涂账,好坏参半,甚至让人纠结不已。想把它说透彻,得从根子上掰开了揉碎了看。首先,这宗族文化是怎么来的?这玩意儿啊,说白了,就是祖辈传下来的一个“大家庭”的放大版。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家国天下”,家是社会的基石,宗族更是把这种“家”的概念往上延伸,形成了一个以.............
  • 回答
    国内代码托管服务 Gitee 遭遇域名被阿里云停止解析,这件事情说起来可不简单,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很多,而且对于国内开发者社区来说,这绝对算得上是件大事。首先,咱们得明白 Gitee 是什么。简单来说,它就是国内版的 GitHub,一个提供代码托管、版本控制、项目协作的平台。国内很多开发者,尤其是中小.............
  • 回答
    国内经济学研究中Reduced Form 应用微观实证研究泛滥现象的深入剖析近年来,国内经济学研究中,以Reduced Form为核心的微观实证研究呈现出一种“泛滥”的态势。这种现象并非全然负面,它确实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学研究在实证层面的进步,尤其是在政策评估和因果关系推断方面。然而,正如任何一种.............
  • 回答
    国内对冰墩墩的“过度炒作”,这事儿啊,说起来可真是挺有意思的。它不是一下子就冒出来的,而是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成了很多人讨论的焦点。首先,得承认,冰墩墩这小家伙本身确实是讨人喜欢的。设计上,那是个大熊猫,圆滚滚的,一身冰晶外壳,充满未来感,又透着一股憨厚可爱劲儿,而且还自带“中国制造”的光环.............
  • 回答
    国内影视市场充斥着“烂片如潮”和“神剧频出”的现象,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背后牵扯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以及观众口味、时代背景等多重因素的交织。烂片如潮:资本逐利下的“喂食”与创意枯竭首先,我们得承认,资本逐利是影视行业最基本的驱动力。当观众对某些题材或类型表现出热情时,嗅觉敏锐的资本便会.............
  • 回答
    国内首条复复线(快慢专线)地铁的设计规划,这可不是件小事,是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一大步,绝对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简单来说,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辆高速列车和一辆普通公交车在同一个“轨道体系”里和谐共存,但又各有分工。为啥要有这“复复线”?传统的地铁,大家都熟悉,就是一条轨道,上面跑着同一种速度的车。但随着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