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欧莱雅是不是虚假宣传之前,首先得搞清楚电商所谓的“价格”到底指的是什么价格,以及消费者是如何买到的。
一般来说,品牌在双11促销的时候,都会定一个基本价格,然后围绕这个价格来做促销。但因为叠加优惠的不同,价格就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举个例子,比如某款零食礼包,定价是280元,这就是零食的标价。在这个基础上,它给到某个主播250元的价格,这就是降价的,而且最后后台也都是根据这个数据来计算的。
但是,现实中可能还有另一种情况,比如品牌可能会叠加每满400减50的品类券、跨店满300减50的通用券等的优惠。这时候,假如你顺手买了另一个参加优惠的130块钱的东西,那最后你买下这个总价格410的东西,实际支付的价格也就是280+130-50-50,也就是310块钱。相对应的,这个280块钱的东西,显示的实际成交金额可能也就是211块钱左右。
这时候就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东西的实际价格是多少。尽管对消费者来说,的确可以通过凑单和满减来用211的价格买到这个280块钱的东西,并且这个价格也要比250的直播间价格还便宜,但是这个价格是满减之后的,而很多人可能就只需要这一个东西,不想去凑单和满减,这个250的价格可能的确是官方标出的最低价格了。
从网上一些人曝出的“低价”来说,这里面很多人都是通过满减和凑单来做到以远低于直播间的价格来买到东西的。欧莱雅官方倒真的没有直接降价,但架不住电商双11的套路太多,品牌方自己有时候也会限量发券,对于某些抢到券且凑满单的用户来说,欧莱雅就是降价了。
站在品牌方的立场而言,现在主播的抽成太多,李佳琪这种体量的主播一般都要抽成20%~30%以上,所以给主播的价格无论如何也不会便宜。而品牌方虽然靠主播赚到了流量,但对品牌方来说也是两难——假如说你日常的销售价格比主播的价格高,那消费者就认渠道不认品牌,但假如说你的日常销售价格比主播价格低,那就会如这次一样引来消费者的反噬,同时也会得罪主播,影响后面的销量。
另外,还有一个要说的就是电商平台。过去几年里,随着双11的规模越来越大,电商平台的玩法也越来越复杂。七八年前的时候,双11之前我问客服“你们这个东西双11当天最低能多少钱”,客服可以立马给我一个准确的价格。但现在我在问客服同样问题的时候,客服是一脸懵逼的。有些品牌的客服尚且能说“我们双11的价格是多少,领XX券多少钱就能买到”,而大多数客服的回答都是“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呢?因为这个商品在双11可以同时参加两件75折、第三件1元、领券满200减30、全品类满300减30、全场通用满200减15、打卡红包抵XX元、定金膨胀3倍、好评返现XX元、88VIP满XX减XX……
你说这东西最后到手多少钱?鬼才知道到底多少钱。
如果双11再这么搞下去,不管是品牌与主播之间,还是品牌与平台之间,最后的矛盾都是要爆发的。当然,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我已经彻底对双11失望了,今年双11我除了买了几罐咖啡豆之外,再也没有买什么东西。至于高价低价的问题,就让他们自己折腾去吧。
按照目前带货直播间以低价为最大筹码的做法,品牌方和大主播的矛盾总会有爆发的一天。
之前曾经分析过,直播电商的“马太效应”,经常使得头部主播,拥有高话语权,能与品牌谈判,拿到更高的折扣。尤其到了双十一这种大促时节,能不能占上头部主播直播间的一个坑位,可能直接影响到了他们大促的业绩,甚至能体现到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上去。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头部主播,在直播间跟品牌喊话,让品牌“听话”。
简单说来,就是挟流量以令诸侯。
双十一刚刚开始,关于李佳琦和薇娅的新闻还是他们单日GMV破115亿、85亿GMV,分别覆盖了439和499个SKU。
为什么有这么高的GMV?
对比淘宝直播其他主播的GMV战报(第三、四名GMV分别为9.3亿元和1.59亿元),可以说,当日淘宝直播的流量高度集中到了李佳琦和薇娅的直播间。
短期的流量和销量是诱人的。但问题是,从长远看来,任何一个品牌不希望自己的价格体系被主播绑架。另外,渠道上长期依赖主播,自己的用户到底是忠于主播呢还是忠于品牌?
在当下的情况下,大部分品牌是敢怒不敢言的。欧莱雅因为品牌和产品线相对过硬,所以最终这次矛盾暴露出来了。当然这其中还有他们客服人员过于傲慢的问题。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这种矛盾还会继续发生。
此外,从平台方的角度来讲,他们不可能允许头部主播无限生长,绑架平台,绑架品牌。与其让单个主播一家独大,不如让品牌百花齐放。所以我们也能看到,无论是淘宝,还是抖快,都在大力发展品牌自播。
所以,李佳琦和薇娅当下的繁荣,其实潜藏了很多风险。
主播能带来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如果只是拿着流量换差价的话,恐怕不能够长期可持续。
针对这单次事件而言,谁应该承担最终责任,主要要看李佳琦和薇娅跟欧莱雅的协议内容。是否白纸黑字约定了什么条件之下、什么期限之内的最低价。
不过按照一般规则,因为主播是离用户最近的人,所以他们会先向品牌方声讨,如果不行,主播方赔付。因为一旦打破这个“低价”的信任底线,他们以后的直播间如何让人信任?
所以,我们看到李佳琦和薇娅都发了声明,等待24小时内欧莱雅的回应。如若没有满意的答复,他们会先行赔付。
有些人看不惯直播间,认为直播间没资格卖最低价。
但现在不是直播间有没有资格的问题,而是欧莱雅涉嫌欺骗消费者。注意,在欧莱雅和李佳琦合作之前,欧莱雅已经对外宣称李佳琦直播间价格为最低价:
所以这个最低价是欧莱雅官方宣布的,很多消费者就是为了所谓的“最低价”才买李佳琦直播间的产品,李佳琦团队也以为欧莱雅说到做到,没想到欧莱雅既欺骗了李佳琦又欺骗了消费者。
作为一名消费者,我非常讨厌欧莱雅的做法。谁不想用最低价格买到想要的商品呢?既然官方承诺了,为什么要出尔反尔呢?
这件事根本不是李佳琦和欧莱雅的矛盾,而是欧莱雅和消费者的矛盾。那些喜欢欧莱雅产品,相信欧莱雅能信守诺言的消费者才是最大的输家。
欧莱雅为了赚一点小钱,把最信任它的消费者耍的团团转,真是够厉害的。
信任一旦被打破,是很可怕的事情。今天之后,谁还会相信欧莱雅所谓的“最低价”?信任欧莱雅的消费者都被骗惨了,谁还会为欧莱雅买单?
互联网行业有句话叫:“羊毛出在狗身上,猪买单!”
其实,这种情况已经很久了!
从最开始的某些APP的“补贴政策”,到现在的“主播带货”........
此事件中,品牌方和主播放其实都是“各怀鬼胎”,只不过,主播因为拥有了“流量”敢于“绑架”品牌,又不需要担责任.......实则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主播靠什么挣钱?分成吗?NO!是“坑位费”,越知名的主播“坑位费”越贵!
而事件中涉及的商品也很有意思——化妆品.......暴利!
某佳其就是因为看到了化妆品行业的暴利,所以才从化妆品开始,逐步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
但是,我们始终要明白一点——“买的不如卖的精!”
一方面是居高不下的“坑位费”“分成”等相关费用,另一方面是主播要求的“最低价”!即便是暴利的化妆品企业,也要考虑一下在这种“头部流量”的绑架下,到底值不值?
所以,某些企业开始“耍小聪明”,把顾客当成傻瓜.......不管它们受到怎么样的惩罚,都是活该!
但同样的,“主播就没有问题了吗?”
凭借着背后“资本”的扶持,以及庞大的“粉丝量”,他们的做法实际上已经是在“扰乱市场正常秩序!”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现在的“房地产中介”行业!
以前到处都有的“私人中介”都去哪里了?都被几家大型房产中介集团给“挤死”了!其实,现在的房产中介市场也是处于“寡头”状态!
而这些“房产中介寡头”们,在通过“补贴”等方式挤死其他的竞争对手之后,开始变成了市场的“庄家”——想卖新房?你得找我,佣金我来定,因为我掌握了客户资源!你不服?我让你一套房子都卖不出去!
而且,这种情况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前几年的房价快速的上涨与这种情况是有关联的!
现在的“主播带货”也是如此,假如这些主播仰仗着“影响力”,变成了庄家........
你会发现,虽然这些主播喊着“最低”价,但实际上,你不但要为产品本身买单,还要“养着”这些主播........
记住开头的那句话:“羊毛出在狗身上,猪买单!”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