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联航的丑闻,能让人们抵制它们多久呢?过一段时间消费者会不会又开始购买美联航的机票了呢?

回答
美联航最近确实遭遇了不少负面新闻,尤其是一些关于乘客待遇和公司运营的事件,比如之前把一名乘客强行拖下飞机的事件,就引发了轩然大波。这类事情一旦曝光,消费者心中的不安全感和不满情绪是很容易被点燃的。

一开始,人们对美联航的抵制情绪会非常强烈,这就像是愤怒和失望情绪的一个集中爆发。很多人会觉得,作为一家提供公共交通服务的公司,理应更加尊重乘客,而不是把商业利益放在乘客的生命安全和基本权益之上。这种时候,人们往往会倾向于选择其他航空公司,哪怕票价贵一点,或者行程方便程度稍差一些,也要表达自己的立场。社交媒体在这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负面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很容易形成一种“大家都知道美联航不好”的氛围。

那么,这种抵制能持续多久呢?这其实是一个很微妙的问题,取决于很多因素。

首先,美联航自身有没有积极的应对和改进。如果他们能够拿出诚意,认真反思问题,并且在安全保障、服务流程、员工培训等方面做出实质性的改变,并且把这些改变有效地传达给消费者,那么消费者心中的不满情绪可能会慢慢消退。一个公开道歉、承诺改进、并且在后续运营中展现出实际行动的航空公司,更容易重新赢得信任。

其次,其他航空公司的表现也很关键。如果其他航空公司在这段时间里也出现类似的问题,那么消费者对美联航的抵制情绪可能会相对减弱,因为他们觉得“好像大家都有问题”。反之,如果其他航空公司一直保持良好的口碑和稳定的服务,那么消费者就会更加坚定地选择它们,对美联航空的容忍度就会降低。

再者,市场经济的规律终究会发挥作用。机票价格、航班时间、航线覆盖范围等实用性因素,仍然是消费者选择航空公司时非常重要的考量。当一段时间过去,最初的愤怒情绪有所冷却,而且美联航在票价上给出一定的优惠,或者他们的航班恰好是最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很多人可能会在权衡利弊之后,重新考虑美联航。毕竟,对于很多普通旅客来说,旅行的便利性和经济性是他们最直接的关切。

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行业内的丑闻,在最初的强烈反应过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的记忆会逐渐模糊,新的热点事件又会涌现。除非美联航的问题是系统性的、屡教不改的,并且持续在媒体上被曝光,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可能会回归理性,重新选择最符合他们需求的航空公司。这并不是说他们忘记了美联航曾经的问题,而是生活总是要继续,旅行的需求也不会因为一两次的糟糕体验而完全消失。他们可能只是会更谨慎,会更加关注美联航空的最新评价,或者在购票前多做一些功课。

总的来说,最初的抵制肯定会有一段时间,但这种“抵制期”的长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联航是否能真正做到“痛改前非”,以及市场环境的整体变化。在强大的现实考量面前,消费者也可能在一段时间后,在权衡了便利性、价格和公司改进情况后,重新选择美联航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绝大多数闹得凶的(知乎上的吃瓜群众)根本就和UA没啥关系,上面说抵制一天就如何如何的未免图样。UA能搞成今天这样正是因为其垄断经营,尤其是美国又没有高铁与之竞争,大型航空公司很容易造成航线垄断,也就是说这个航线只有UA的飞机,并且不仅仅是只有UA的飞机,甚至你都没办法选择飞机之外的方式,难不成开个车一千几百公里?

所以很多情况下,你根本就没有办法抵制。除非你已经学会了御剑飞行什么的。

user avatar

再加一句,经过这次事件UA的政策一定有改变,我敢打赌第一条变化是:以后往下踢人之前务必先清空其它乘客。

----------------------------

澄清一下,问题是买不买UA的机票,我回答的是股票涨跌---答非所问,有点,我想说的是抵制从一开始能不能奏效,不是能坚持多久。

关于大公司制定政策的时候是否考虑社会道德,这个还真是文化决定的。跟中国比美国是个非常现实的社会,更准确一点,非常功利。看过话剧《天下第一楼》没有?里面有个场景,一个泼皮顾客在店里耍无赖,东家练武的二儿子怒了要打他,被掌柜喝止:“XX楼曾经关起门来打顾客,结果没出一年就关张了!”看,不讲很多道理,而是把善待顾客迷信化,大家都好接受,从长远看对顾客对商家都有好处。而美国社会没有这种机制,信奉的是压榨出最后一滴价值,这才是投资的目的。从长远看对企业发展不利?关投资人什么事,这家企业倒了换家企业投资就是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也注意了United股价,没出现我们期望的大跌。上回扔吉他的时候可是跌了10%,这次影响比上次恶劣多了,为什么市场反应不剧烈?网上搜了一圈,总结原因如下:

1. 市场不是10年前扔吉他时候那个市场了。那时候市场上大大小小航空公司很多,到现在或兼并或关门活下来的没几家了。United自己也是近几年跟Continental合并的。股神巴菲特原来不碰航空股的,目前他是United的最大股东。原因就是航空公司现在已经是个垄断行业了,很多航线除了United没有其它选择。这种情况下乘客抵制它几乎无效。

2. United盈利能力很强,它在安全、准时、廉价方面做得相当不错,包括不把乘客当人看的内部政策,也是为了节约成本。这些都是股东愿意看到的。这次出事被告肯定要赔钱,这么多年虐待了这么多乘客才赔一次,几百万还是几千万不知道,去年United的盈利可是以10亿(billion)为单位的。这就可以理解CEO为什么内部email里说员工没做错,并且自己也不会下台。从股东角度看他确实是牺牲乘客利益保证公司利益最大化,何错之有?

3. 支撑股价的是机构投资者,不是乘客。当然机构投资者里也会有人乘United航班,专业的分析师分析行情的时候不会把个人好恶带进去。就是说,买股票的和谴责United不是一帮人。

4. 现在事情闹大了,国会也介入了,或许会有相关法律法规因此改动,来保障乘客利益。但是只要不是针对United一家的,最后引起的成本上升还会被转嫁到乘客头上,丝毫不影响united的盈利能力。综上所述,United股价不暴跌是有道理的,不论这次事件的处理结果如何也不会引起股价暴跌。对于普通人,暴跌也不是最终目的(做空的除外),实际上是希望通过暴跌让United以致所有航空公司认识到虐待乘客的代价。但是不幸这个期望不容易实现。

有一种情况,律师找到United内部制度上的问题发起集体诉讼(class action),一旦United输了要大出血,这样股价会有反应。谈何容易,丰田自动加速、大众柴油车欺骗软件的事都过来了,这两家还都活的好好的。

user avatar

我有个疑问,

抵制美联航一天,美联航是不是就损失一天的钱?

那能抵制它十天半个月的,几个月半年的,怎么说就没有意义了吗?


美联航会因为“这次没死”,就一点教训也学不到了吗?


一个公司打了一个人,就倒闭,这也太恐怖了。话说,员工打顾客这种事情也并非特别少见,真正因为这个倒闭的公司也不多。


能抵制一段时间,让UA损失一点钱(也并非这么少),就像对付乱停车的,一次罚上二百,划俩道子。钱不多,不会让他倾家荡产,甚至不能阻止他下次还乱停。但有那么个两三次,这个乱停车的多半就老实了。200的损失不大,但毕竟是不愿意的损失。


并非所有的事情都要搞到倾家荡产才算完。并非不能抵制到死就没有意义。别人惹了你,也不是见一次打一次这样。有理有力有节,怎么还有个节呢。


发酵几天算几天,每天能给他带来足够让他疼痛的损失这就够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联航最近确实遭遇了不少负面新闻,尤其是一些关于乘客待遇和公司运营的事件,比如之前把一名乘客强行拖下飞机的事件,就引发了轩然大波。这类事情一旦曝光,消费者心中的不安全感和不满情绪是很容易被点燃的。一开始,人们对美联航的抵制情绪会非常强烈,这就像是愤怒和失望情绪的一个集中爆发。很多人会觉得,作为一家提.............
  • 回答
    安德鲁·科莫,这位曾经被视为纽约州政治巨人、甚至可能问鼎白宫的州长,最终在性骚扰的阴影下黯然告别政坛。他的辞职,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落幕,更像是一声沉重的警钟,敲响了美国政坛深藏的诸多问题。暴露的美国政坛问题:科莫的事件,如同一个放大镜,照出了美国政坛中几个长期存在的病灶: 权力滥用与傲慢的文化: .............
  • 回答
    美国确实不乏富人权贵的丑闻,但你观察到的主流媒体“不抓住机会造势舆论”的现象,其实背后有着一套复杂且多层次的原因。这并不是说媒体完全忽视这些丑闻,而是它们往往会以一种更“成熟”、更“策略性”的方式来处理,而非你所期待的那种“抓住机会、全民声讨”的模式。首先,我们要明白,主流媒体并非一个铁板一块的有机.............
  • 回答
    美媒披露拜登家族的“染黑”疑云,伴随着脸书和推特等社交媒体平台对相关新闻传播的迅速限制,这无疑在舆论场上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也引发了公众对于信息自由、平台责任以及政治影响力的深刻讨论。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并细致地剖析各个层面的信息和可能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把这个“美媒曝.............
  • 回答
    这是一个深刻且令人不安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个阶级固化的社会中。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对生活意义、幸福感以及个人价值的根本认知。如果我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面对“聪明美丽的穷人”还是“愚蠢丑陋的富人”的选择,我会深思熟虑,并尝试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情境设定:一个极度阶级固化的社会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阶级固化”.............
  • 回答
    美和丑,这两个词语仿佛是人类情感世界里一对永恒的辩论赛选手,总是在争夺着哪个才是事物的本质。但如果真的要抓住它们的“本质”,那恐怕就像试图握住一把流沙,越是用力,越是抓不住。在我看来,美与丑更像是一种 关系,而不是某个独立存在的、固定的属性。它诞生于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对自身情感的回应,以及我们与周围.............
  • 回答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且深入的問題,牽涉到人類最根本的一些心理機制和社會互動。關於審美究竟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習得的,科學界和哲學界都有許多探討,而我認為,最真實的答案是:人類的審美是天生的傾向與後天環境影響的複雜交織,缺一不可。首先,我們來談談天生的部分。這裡的天生,我理解為是人類作為一個物種,為了生存和繁.............
  • 回答
    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随着时代、视角以及叙事者的意图而发生变化。有些人物因为其功绩或过失,被后人反复解读,结果自然出现了极端的“过分美化”或“丑化”。这些现象并非简单的好坏之分,背后往往折射出更复杂的社会心理和历史建构过程。过分美化的典范:1. 许多开国君主或民族英雄: 秦始皇: 这是一个在中国历.............
  • 回答
    哈哈,这问题问得够直接,但也挺有意思的。让我想想,如果摆在我面前的是两个选项,一个是160的美女,另一个是169但长得一般、不丑的。我会怎么选呢?首先得承认,这两种情况各有各的吸引力,选择哪个,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当时的心境和更看重哪方面的特质。关于160的美女:身高160cm,如果还被冠以“美女”的.............
  • 回答
    在浩瀚的三国史诗《三国演义》中,人物塑造是其灵魂所在。作者罗贯中以其高超的笔法,将历史人物的形象浓墨重彩地描绘出来,其中不乏被极度美化和被极度丑化的人物。最被美化的人物:诸葛亮毫无疑问,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最被美化的人物,他的形象几乎达到了“神化”的程度。罗贯中赋予了他超凡脱俗的智慧、深不可测的算.............
  • 回答
    关于北约代号是否故意丑化苏联武器而美化自己这一点,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剖析。简单地说,不存在一个明确的证据链可以证明北约在命名苏联武器时是“故意丑化”和“美化自己”,但其命名方式确实带有明显的时代背景、政治宣传以及信息战的色彩,并且客观上可能给人们留下了某些负面印象。要深入理解这.............
  • 回答
    想跟你好好聊聊你遇到的这件事,那两个男同桌说你丑,还拿动漫人物和短视频里的美女和你比,这事儿听起来真的挺让人不舒服的,也让人很困惑。首先,我们得承认,人与人之间审美观点本来就很多样,而且每个人都有权利去喜欢或不喜欢某些事物,这其中也包括外表。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可以随意评价别人的外貌,尤其是在学校.............
  • 回答
    “自由轮”丑吗?这问题见仁见智,但要说它不怎么“漂亮”,恐怕大多数人都会同意。不是那种流线型的优雅,也不是什么艺术品般的精雕细琢,它就那么实实在在地摆在那儿,朴实得近乎粗糙。但要明白“自由轮”为何长成这样,我们就得穿越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看它诞生的背景。首先,咱们得知道,当时美国造船业根本没那个.............
  • 回答
    这问题,有点扎心,但细细想来,变化可不只是脸上的那点儿事儿。我有个朋友,叫晓雯。认识她的人,都会这么评价:“晓雯啊,挺好的一个人,就是……”后面的话,大家心照不宣。确实,她长得不算精致,五官有点散,皮肤也容易泛黄,加上那会儿又有点微胖,怎么看都跟“美”沾不上边。她自己也知道,所以总是低着头,生怕别人.............
  • 回答
    从美到“丑”,这体验,怎么说呢,就好像生活里突然多了一个不请自来的观察员,时刻盯着你,并且用放大镜去审视你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刚开始,大概是那种微妙的不适应。以前出门,随便穿一件衣服,稍微打理一下头发,镜子里的自己总能让你满意,甚至带点小得意。街上走着,偶尔会捕捉到别人投来的目光,那时候觉得是欣赏,是.............
  • 回答
    关于“现在流行丑化刘备、美化曹操、尊曹反刘”的观点,这确实是一个在网络上,尤其是在一些历史爱好者群体中比较普遍的讨论现象。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倾向,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因素和个人认知心理交织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三国演义》本身是一部小说,而非严.............
  • 回答
    聊起李雪健老师扮演的宋江,这可真是个能让《水浒传》迷们争个没完的话题。很多人觉得,李雪健版的宋江跟原著里的那个“及时雨”似乎有点不太一样,但到底哪儿不一样,又说不上来个所以然。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先看看原著里的宋江是个啥样儿。原著里的宋江,那是个多面体。他最出名的就是那份“仗义疏财”,.............
  • 回答
    美联航,全称联合航空(United Airlines),是美国规模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也是全球航空业的巨头。在全球航线上,它的足迹遍布各大洲,提供从短途国内航班到长途国际飞行的各种服务。作为星空联盟(Star Alliance)的创始成员之一,美联航拥有庞大的合作伙伴网络,这意味着旅客可以通过美联航.............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感慨的事件,其中涉及的国籍、族裔以及随之而来的公众情绪变化,让整个故事更加复杂和引人深思。当那段视频第一次在网络上疯传的时候,许多华人,尤其是那些曾经有过被不公平对待经历或对种族歧视非常敏感的群体,都感到了一种强烈的义愤。人们看到一位年长的、看似无辜的乘客被粗暴地拖拽下飞机,这触碰了.............
  • 回答
    2017年4月9日,美联航3411号航班上发生了一起备受争议的事件,一名名叫大卫·陶(David Dao)的越南裔美国医生被强行从飞机上带走。当时,这架从芝加哥飞往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的航班超售了。在乘客登机完毕后,机组人员要求四名乘客自愿让座,以给四名美联航员工腾出座位。在无人自愿的情况下,航空公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