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够让老头老太不用去挤公交,只需要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动动手指头就能有人把菜送上门,那真的是极好的。
什么?你说垄断之后会贵?
呵呵……老百姓和市场自然会教育垄断企业做人的。
人生在世,吃穿二字。你品品就知道了。
真当国家菜篮子工程是搞来耍的?
对于很多互联网巨头而言,今年流行玩儿“下沉市场”。
所以你看PDD的股价涨上了天(今年涨幅快到3倍)。我个人印象最深的就是PDD出Q3财报的那个晚上,股价直接起飞20%,原因就是拼多多首次盈利,而且年度活跃用户数达到了7.3亿,同比增长36%。市场预计,PDD的年活跃用户很快会赶超阿里。
阿里和京东,自然也在跟着玩儿,比如推出的“淘宝特价版”和“京喜”。毕竟他们已经找不到多少新增流量了,现时的宏观经济也确实并不算好。
“社团团购买菜”,其实就是此背景下的产物,是互联网巨头们“下沉市场”玩法当中的一环。
这种模式基于熟人网络或是私域流量,资产轻,效率高,营运成本低......所以天生适合下沉市场。现时数据也完美反应出来了这一点:“社团团购买菜”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尤其是湖南湖北广东及江苏浙江的“县级市”:这些地区的商业相对一二线城市而言,并不“发达”,客户的选择有限,而且传统的生鲜电商在之前很难触及到他们,比如你很难想象盒马鲜生这样的“重资产”会去到三四线城市。同时,一经“疫情”和补贴的加速,这种模式遍地开花,被炒上风口,简直理所当然。
虽然具体的玩法还是那一套:烧钱补贴,跑马圈地,然后再提价盈利......但这套可能真的管用。
我丝毫不奇怪“社团团购买菜”如今的“火爆”,因为现在是在经济下行周期。而且在后面,我们可能还会看到更多的关于“下沉市场”的玩法。
餐饮外卖补贴大战结束几年后。
外卖价格现在已经远超实体店了。
很多互联网创新既不是【高科技】,也不是【创新】,而是垄断三部曲:
1,低价倾销+监管套利+高杠杆资本投入,用于打垮传统渠道,圈地。
互联网公司融资成本远低于实体行业,可以进行高额的补贴。同时包装成高科技可以获得一些政策优势、税务优势,甚至极其低廉的土地。在低价倾销下,对传统自营业主的胜率很大。
2,传统渠道份额被侵占后,绑架供应商+客户,形成垄断优势。
占领渠道后,先压榨上游供应商,挑动【供应商内卷】,在平台上推出一堆供应商付费能够获取的【内卷工具】,供应商互杀的过程中,将毛利率中的很大部分份额转移给垄断平台。
3,利用客户信息和垄断地位,对供应商压价并收取【平台佣金】,对客户根据大数据进行【涨价、杀熟】。
通过【内卷工具】费用的常态化,供应商沦为垄断平台的【佃农】,客户则被以【个性化宰客】的形式收取【信息人头税】。
普通人的对策
1,有补贴的时候,必需品坚定的占便宜,非必需品坚定的不买。
2,坚持对平台产品和传统渠道进行比价,不能在平台占便宜的,坚决不在平台购买。
3,自营业主要维护好自身形象,每天对平台进行研究,进行差异化降价,维持老客户的热度。
4,当平台没有补贴之后,坚决卸载,过两周再装,吃掉拉回头客的补贴,然后再卸载。
5,不参与这种互联网平台的募资、基金、上市的申购,让资本们自己内循环接盘。
其实不是每次垄断平台都能赚便宜,海鲜他们就没打过传统渠道。
要争取这个结果:
1,钱他们烧了,垄断也没垄断成,上市别在国内上,补贴大家吃了,传统渠道也因此更加亲民。
2,帮助传统业主扛住,打成持久战,补贴常态化,这样在反垄断拆分他们之前,咱老百姓已经占了不少便宜了。
以上。
韭菜们一两次就够了。
该转职当大爷(二声)了
用过十荟团和美团优选,这两个平台推出的一分钱买菜仅限新用户,而且限定品类和购买数量,有些东西不是日常需求品,买来也没有用处,消费者薅到的羊毛几根根而已。
美团和十荟团卖的果蔬,除了秒杀和做活动时候的商品,其他大部分品类价格和农贸市场价格差不多,有些甚至比农贸市场贵。
在平台买的东西,经常有破损的,或者不新鲜的,在农贸市场就不一样,任意挑选。综上所述,我觉得选择社区团购,目前唯一的好处就是方便省事。
这场烧钱大战还没开始,消费者到底能薅多久羊毛让我们拭目以待。
尝试买了一单,美团上的4.99元2个火龙果
个头小,不新鲜,明显搁的时间很长,属于摆摊上都没人要的那种。
吃了一口寡淡无味,差评。
一分钱一分货,不要指望占便宜。就这玩意我还是到水果店买十几元元一斤的好吃火龙果吧。
顺便一提,1分钱那个新人礼,给了5个鸽子蛋的梨,还是坏的,被我直接扔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