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阿里拼多多美团等纷纷加入社区团购烧钱大战,有平台低至 1 分钱买菜?消费者能「薅多久羊毛」?

回答
阿里、拼多多、美团等巨头纷纷加入社区团购的“烧钱大战”,甚至出现低至1分钱买菜的现象,这无疑是一场吸引眼球的营销战役。但消费者能“薅多久羊毛”?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

一、 巨头为何纷纷“烧钱”加入社区团购?

社区团购之所以能吸引这些互联网巨头,其背后有着深远的战略考量:

1. 争夺下沉市场与新用户增长:
巨大的流量池潜力: 相较于一二线城市市场趋于饱和,下沉市场(三四线城市、县镇、农村)仍然是巨大的流量蓝海。社区团购的模式更容易触达和服务这些区域的用户,通过低价商品可以快速吸引用户。
新增长曲线的探索: 随着传统电商(如淘宝、京东)的用户增长放缓,巨头需要寻找新的增长引擎。社区团购作为一种新的消费场景和渠道,被寄予厚望。
用户心智的占领: 通过低价商品,巨头们希望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便宜好货”的品牌形象,将用户的消费习惯从线下转移到线上。

2. 拓展零售业务的边界与生态闭环:
生鲜领域的价值: 生鲜是高频消费品,一旦用户在生鲜品类上形成依赖,就容易带动其他商品的购买。掌控了生鲜这一入口,意味着掌握了用户最核心的日常消费需求。
供应链的重塑与整合: 社区团购模式需要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巨头们通过布局社区团购,可以倒逼其供应链体系的升级,实现从产地直采到社区自提的全流程优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有助于其构建更完整的零售生态。
数据价值的挖掘: 社区团购能收集到大量关于用户消费习惯、偏好、地域性需求等数据。这些数据对于精准营销、新品研发、运营优化以及未来拓展其他零售业务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3. 防御性战略与竞争格局:
“不进则退”的压力: 拼多多通过低价模式崛起,给传统电商带来了巨大冲击。社区团购成为新的战场,如果阿里、美团等不参与,可能会失去重要的市场份额和用户。
防止竞争对手一家独大: 如果某个平台在社区团购领域取得绝对优势,可能会对其他平台造成更广泛的威胁。因此,参与竞争也是一种战略防守。
抢占赛道,制定规则: 早期参与者往往有机会影响行业规则和商业模式的演变,以及整合更多的上游供应商资源。

二、 “1分钱买菜”背后的逻辑与目的:

1分钱买菜并非真正的亏本买卖,其背后是一系列精密的营销策略:

1. 用户拉新与数据采集:
最低门槛的获客方式: 1分钱的极致低价,是吸引新用户注册、下载App、完成首单的最有效手段,几乎没有用户会因为1分钱而产生犹豫。
建立用户画像: 通过首次购买的商品类型、购买时间、收货地址等信息,平台可以快速建立新用户的初步画像,为后续的精准营销打下基础。

2. 提升平台活跃度和复购率:
“上了贼船”效应: 一旦用户因为1分钱的低价进入平台,并体验了平台的服务(如物流、商品质量等),平台会通过一系列手段(如优惠券、积分、会员体系、推荐商品等)引导用户进行后续消费,提高复购率。
教育用户习惯: 社区团购的模式需要用户去习惯“提前一天下单,第二天自提”的模式。低价是打破用户固有消费习惯的最佳催化剂。

3. 消耗营销预算,打击竞争对手:
短期市场占领: 巨头们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可以通过短期的价格战来快速挤占市场份额,消耗竞争对手的资金和精力。
“杀鸡儆猴”: 通过极端低价吸引用户,让竞争对手看到投入成本的巨大风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扩张势头。

4. 对供应链进行压力测试与优化:
规模效应的驱动: 尽管单品利润极低,但如果能够带来大规模的用户和订单,就能摊薄固定成本,并为上游供应商带来庞大的订单量,从而争取更低的采购价格,形成规模效应。
供应链效率的检验: 这种低价策略也相当于对平台的供应链整合、仓储配送能力、履约能力的一次极限测试。

三、 消费者能“薅多久羊毛”?

消费者是否能长期“薅羊毛”,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价格战的持续性:
平台资金实力: 价格战的本质是资本的较量。只要平台的资金储备充足,且战略上认为社区团购是必须投入的市场,价格战就有可能持续。
竞争态势: 如果竞争对手依然激烈,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平台会倾向于维持较低的价格水平。反之,一旦市场格局初步稳定,或出现领头羊,价格回归常态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政策监管: 如果政府部门认为过度低价扰乱市场秩序,出台相关监管政策,价格战的规模可能会受到限制。

2. 成本结构的优化与盈利模式的建立:
供应链效率提升: 随着订单量的增加和运营经验的积累,平台可以通过优化供应链、减少损耗、提高履约效率来降低单位成本。
用户粘性的转化: 平台需要将通过低价吸引来的用户,转化为能够贡献稳定利润的用户。这需要通过更好的商品品质、更优的服务体验、更有效的营销手段来实现。
多元化盈利: 除了商品销售差价,平台未来可能会通过广告、流量、增值服务等方式来实现盈利,从而支撑其低价策略。

3. 消费者行为的适应性:
习惯的养成: 如果消费者逐渐适应了社区团购的模式,并且平台能够提供有吸引力的商品和服务,即使价格回归到相对合理的水平,用户也可能继续留存。
对价格的敏感度: 社区团购的用户群体往往对价格比较敏感。一旦价格优势不再明显,消费者可能会转向其他渠道。

“薅羊毛”的几个阶段性展望:

第一阶段:疯狂拉新期(目前阶段或即将结束)
表现: 1分钱、9毛9、0元购等极致低价活动频出,主要目的是快速获取海量用户数据。
持续时间: 这一阶段可能相对短暂,通常在几个月到一年左右,取决于平台的资金投入节奏和市场反应。
消费者机会: 这是“薅羊毛”最凶猛的时期,但伴随而来的是信息繁杂、配送不稳等问题。

第二阶段:价格补贴与用户沉淀期
表现: 低价商品不再是1分钱,但依然有较大的价格优势(如市场价的8折、9折),并通过各种优惠券、满减活动吸引用户复购,提高用户粘性。
持续时间: 这一阶段会比较长,平台在培育用户习惯的同时,也在努力优化成本。
消费者机会: 用户依然能享受到价格优惠,但需要更精细地计算和组合优惠券。

第三阶段:常态化运营与价值回归期
表现: 社区团购的价格逐渐趋于市场平均水平,甚至与传统电商持平或略低。平台竞争的重点将从价格转向商品品质、服务体验、供应链能力等综合实力。
持续时间: 这是社区团购行业发展的常态,价格优势不再是唯一卖点。
消费者机会: 消费者能享受到便利的购物方式和更稳定的服务,但“薅羊毛”的空间将大大缩小,更多的是享受高性价比的商品。

总结:

阿里、拼多多、美团等巨头加入社区团购的“烧钱大战”是多重战略目标驱动的结果,是对新市场、新用户、新零售模式的争夺。1分钱买菜等极端低价行为,是其快速获客、教育市场、挤压对手的短期策略。

消费者能否长期“薅羊毛”,答案是否定的。 极端低价的补贴不可能无限期持续下去。随着用户基础的稳固、供应链成本的优化以及市场竞争格局的演变,社区团购的价格终将回归理性。

短期内,精明的消费者确实可以通过利用各种优惠和低价活动获得一定的实惠。但从长远来看,消费者更应该关注的是平台的商品品质、服务体验以及是否能提供稳定、长期的价值。当“羊毛”被薅光,留下来的才是真正能够满足需求的平台。这场大战最终将加速行业洗牌,淘汰掉缺乏核心竞争力或资金链断裂的玩家,留下来的平台将更注重精细化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能够让老头老太不用去挤公交,只需要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动动手指头就能有人把菜送上门,那真的是极好的。

什么?你说垄断之后会贵?

呵呵……老百姓和市场自然会教育垄断企业做人的。

人生在世,吃穿二字。你品品就知道了。

真当国家菜篮子工程是搞来耍的?

user avatar

对于很多互联网巨头而言,今年流行玩儿“下沉市场”。

所以你看PDD的股价涨上了天(今年涨幅快到3倍)。我个人印象最深的就是PDD出Q3财报的那个晚上,股价直接起飞20%,原因就是拼多多首次盈利,而且年度活跃用户数达到了7.3亿,同比增长36%。市场预计,PDD的年活跃用户很快会赶超阿里

阿里和京东,自然也在跟着玩儿,比如推出的“淘宝特价版”和“京喜”。毕竟他们已经找不到多少新增流量了,现时的宏观经济也确实并不算好。

“社团团购买菜”,其实就是此背景下的产物,是互联网巨头们“下沉市场”玩法当中的一环。

这种模式基于熟人网络或是私域流量,资产轻,效率高,营运成本低......所以天生适合下沉市场。现时数据也完美反应出来了这一点:“社团团购买菜”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尤其是湖南湖北广东及江苏浙江的“县级市”:这些地区的商业相对一二线城市而言,并不“发达”,客户的选择有限,而且传统的生鲜电商在之前很难触及到他们,比如你很难想象盒马鲜生这样的“重资产”会去到三四线城市。同时,一经“疫情”和补贴的加速,这种模式遍地开花,被炒上风口,简直理所当然。

虽然具体的玩法还是那一套:烧钱补贴,跑马圈地,然后再提价盈利......但这套可能真的管用。

我丝毫不奇怪“社团团购买菜”如今的“火爆”,因为现在是在经济下行周期。而且在后面,我们可能还会看到更多的关于“下沉市场”的玩法。

user avatar

餐饮外卖补贴大战结束几年后。

外卖价格现在已经远超实体店了。

很多互联网创新既不是【高科技】,也不是【创新】,而是垄断三部曲:

1,低价倾销+监管套利+高杠杆资本投入,用于打垮传统渠道,圈地。

互联网公司融资成本远低于实体行业,可以进行高额的补贴。同时包装成高科技可以获得一些政策优势、税务优势,甚至极其低廉的土地。在低价倾销下,对传统自营业主的胜率很大。

2,传统渠道份额被侵占后,绑架供应商+客户,形成垄断优势。

占领渠道后,先压榨上游供应商,挑动【供应商内卷】,在平台上推出一堆供应商付费能够获取的【内卷工具】,供应商互杀的过程中,将毛利率中的很大部分份额转移给垄断平台。

3,利用客户信息和垄断地位,对供应商压价并收取【平台佣金】,对客户根据大数据进行【涨价、杀熟】。

通过【内卷工具】费用的常态化,供应商沦为垄断平台的【佃农】,客户则被以【个性化宰客】的形式收取【信息人头税】。

普通人的对策

1,有补贴的时候,必需品坚定的占便宜,非必需品坚定的不买。

2,坚持对平台产品和传统渠道进行比价,不能在平台占便宜的,坚决不在平台购买。

3,自营业主要维护好自身形象,每天对平台进行研究,进行差异化降价,维持老客户的热度。

4,当平台没有补贴之后,坚决卸载,过两周再装,吃掉拉回头客的补贴,然后再卸载。

5,不参与这种互联网平台的募资、基金、上市的申购,让资本们自己内循环接盘。

其实不是每次垄断平台都能赚便宜,海鲜他们就没打过传统渠道。

要争取这个结果:

1,钱他们烧了,垄断也没垄断成,上市别在国内上,补贴大家吃了,传统渠道也因此更加亲民。

2,帮助传统业主扛住,打成持久战,补贴常态化,这样在反垄断拆分他们之前,咱老百姓已经占了不少便宜了。

以上。

韭菜们一两次就够了。

该转职当大爷(二声)了

user avatar

用过十荟团和美团优选,这两个平台推出的一分钱买菜仅限新用户,而且限定品类和购买数量,有些东西不是日常需求品,买来也没有用处,消费者薅到的羊毛几根根而已。

美团和十荟团卖的果蔬,除了秒杀和做活动时候的商品,其他大部分品类价格和农贸市场价格差不多,有些甚至比农贸市场贵。

在平台买的东西,经常有破损的,或者不新鲜的,在农贸市场就不一样,任意挑选。综上所述,我觉得选择社区团购,目前唯一的好处就是方便省事。

这场烧钱大战还没开始,消费者到底能薅多久羊毛让我们拭目以待。

user avatar

尝试买了一单,美团上的4.99元2个火龙果

个头小,不新鲜,明显搁的时间很长,属于摆摊上都没人要的那种。

吃了一口寡淡无味,差评。

一分钱一分货,不要指望占便宜。就这玩意我还是到水果店买十几元元一斤的好吃火龙果吧。

顺便一提,1分钱那个新人礼,给了5个鸽子蛋的梨,还是坏的,被我直接扔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