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算是找到正确的道路了。
我一直觉得我们的网络防火墙最大的正面作用,就应该是类似于贸易壁垒贸易保护一样,让国内的互联网企业在隔绝外部侵扰的情况下利用国内巨大的市场成长起来,然后杀出去争雄而不是圈地自萌,每一个全球企业的发展莫不如是,在内部就是人民矛盾,走出去了就是国家软实力。
海外空间那么大,全球人数那么多,国内有优势就应该出去赚外国人的钱,收外国人的税,控制外国人的物流,搞定外国人的智商,而不是面对饱和的市场一筹莫展。时代变了,现在或许不能像东印度公司那样喊打喊杀的,但是至少还能潜移默化。
潜移默化就是杀人诛心,阿里是零售电商,不是搞娱乐的,短视频说不看就不看了,买菜能说不买就不买了吗?我不关心什么金融经济宏观大布局,我就操心早点让外国友人用上天猫淘宝淘菜菜,不要看不起这仨瓜俩枣,当年制霸南美几十年的拉丁美洲太上皇——联合果品,归根结底就是个卖香蕉的;现在纵横南美令人胆颤的各路军阀,是卖牛油果的,和尚卖得?我就卖不得?这不妥妥的专业对口吗?
我没去过南美,但我去过东非,那里的物流建设一塌糊涂,三十公里运货依赖二八加重,电商服务聊胜于无,基本与邮寄无异,至于电子支付属于神话传说,南美可能强一点,但不会太多,国内的电商搞全球业务应该属于十里坡剑神出山打boss了,即便面对一些发达国家,技术上也不遑多让,农村包围城市是当年胜利的诀窍也未尝不是未来得胜的妙招。日本,俄国,欧洲,北美,每一个有人的地方都可以是我们的发展方向,反正进可攻退可守,有理有据,理直气壮。
何况,疫情在国外有愈演愈烈的架势,闭门不出是很多国家的常态,这是难得的机会,你不去争抢就会有别人出手,等到大环境养蛊结束,培养出本土巨头的时候再觉悟就已经晚了,手快有,手慢无,早点出发让美洲的每一个鳄梨,都打上双十一特惠,让非洲的每一块木薯,都拥有优惠券满减,让东南亚的佛国从此不再双手礼佛,而是剁手渡劫……这是什么,这是天下大同!大家都相同嘛,有问题吗?没有问题!
赚取利润是一方面,改变习惯是另一方面,当他们跟我一样没人送菜就不会做饭的时候,还需要担心什么思想倾向吗?哪里黄土不埋人?哪家党派不吃饭?吃我们的穿我们的用我们的,还怕你反对我们吗?不说良心上过不过的去,你敢吗?虽然吓唬人是不对的,但是我不唬人人唬我,宁我唬天下人,不使天下人唬我,君不见那些个早年在世界上顺风顺水的国家或者企业,动不动就制裁这个制裁那个,我们可以拥有不唬人的修养,但一定要有能唬人的实力。
客观上来说,用先进的技术带去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从而颠覆很多传统的习惯,这是世界上之前一些大国影响力输出的重要手段,影响深远,虽然说出来很直白但事实如此,必然有人要赚取的利益,不如早早划拉进自己口袋,目光长远一点莫过于此了。
至于有人问我这么上窜下跳兴致勃勃是为了什么?是有利益相关吗?是的!没错,我不求别的,我只求每卖一颗鳄梨给我补偿一颗优惠土豆,每送一批木薯我就领一颗平价鸡蛋,外国的大额利润能换来我的小份优惠,我就算享受到大国公民的福利待遇了,荣誉感自豪感我都不需要,我需要买菜补贴的优惠有稳定而长远的外部供给,不至于断绝就好。这是当年英国人民支持东印度的原因,也是我支持阿里全球战略的原因。
这轮调整,也就蒋凡未来能不能回阿里核心层这一个点值得关注。其他都是例行折腾。
因为长期以来,国内这批互联网企业都是极度不重视海外市场。调去负责海外市场的高管,未来肯定不会进入核心层。管海外业务等于被边缘化了。
蒋凡如果没有那些事,那这轮调整可以是国内互联网行业首次把肯定能进未来管理层的主拿去管海外业务。可蒋现在阿里的地位不定,所以到底是变化还是折腾,要过几年才知道。
其实我在早些年有个习惯去湾湾的巴哈姆特论坛逛逛,偶去阴间论坛。因为彼时国内引入的日番比较少,个人比较关注相关的情报以及汉语圈的讨论,浏览闲暇也会看一下他们讨论的别的话题。彼时其他的应用相对较少,湾湾同胞们在生活话题方面关于内地讨论的最多的就是如何注册使用支付宝、怎么在淘宝买东西、怎么跟商家协调物流,那个时候不开玩笑能淘宝业务走通的湾湾在坛子里都被尊称为大神,甚至还有备受尊敬的大佬可以教授大家如何在更便宜的平台阿里巴巴的1688上团购购物的经验,我看到这些客观的说是真觉得有点意思甚至会有点小优越感,这也是我觉得阿里巴巴积极出海一定会有积极效应的因素。
其实国内的互联网业务已经渗透进我们的方方面面了,单论我们的日常刚需生活而言:
交通出行:地铁公交二维码、滴滴、T3、高德、哈啰等等
酒店住宿:携程、美团等等
生鲜菜品:盒马、叮咚买菜等等
电商购物:淘宝、天猫、京东等等
支付结账:支付宝、微信等等
外卖餐饮:饿了么、美团等等
可以这么说我们生活中能被互联网化的场景和业务,几乎背后都已经有无数个商家进行竞争和战略尝试了,国内的互联网业务已经没有什么增量蛋糕可言了,那么出海几乎是成为了必然选择。事实上这些年原神和TikTok在海外的成功也极大地让国内的企业看到了将自己的互联网模式的业务出海的益处和动力。在我之前的回答中我曾经说过,如果特斯拉不是一家全球性企业,上海工厂生产的特斯拉汽车不仅出售给内地还同时出口给日本、韩国、德国、英国、法国等汽车工业强国,那么在年初的那一波友商“刹车攻势“下,仅有国内市场的企业遇到同样的困境八成是挺不过来的。原本在国内被腾讯和网易等游戏巨头压力竞争下的米哈游开拓了海外市场,成功增强了自身的实力,南抖音北快手的格局在抖音成功出海后也成为了短视频的领先巨头。
我在之前的回答中还说过,阿里这类电商的意义是和实体制造业高度关联的,在我的认知中同样的营收,电商实体商品的流转与流通远比虚拟商品在数据库中数值增减更有意义。例如同样是一笔100元的营收订单,烟台红富士果农将90元的苹果包装好,让快递小哥以10元运费送至浙江宁波,这整个过程中所产生二级三级关联生产诸如农药、肥料、包装盒等全部计算入内,远比同样用户花费100元在游戏中购买了100万元宝,在冰冷的Mysql和Oracle字段中增减。以阿里为代表的电商企业的出海,一方面可以为国内已经过剩的产能提供出口,另一方面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维持、增加就业机会,这也是国家所倡导的。
事实上,虽然近期阿里发布了相关的战略计划,但是更早的时候我就注意到阿里举办过全球速卖通“G100出海计划”商家峰会,阿里云在东南亚开始入驻提供服务,积极投资海外的物流公司例如新加坡的Ninja Van等等,我的看法很简单,很多海外的空白市场或者无主之地,你不去占别人就会去占,先下手为强是很简单的道理。
我认为阿里还有个优势是,诸如亚马逊之类的跨国电商巨头虽然发力的早,但是亚马逊上陈列的商品大多是Made In China,也就是说制造业优势在我何不顺势让电商优势向我?阿里和国内的制造业等企业联合出海或者提供跨境服务,精心运营不说击败其他跨国电商起码成为有竞争力的一员不是什么过分的目标。
说明互联网公司的组织架构调整越来越要跟着国家战略走了。
“国际国内两个数字商业板块”,“国内国际双循环”你们品品
在此之前,阿里的组织架构虽然变化很多次,但是实际上核心围绕的就三个电商、科技、金融,而科技是烧钱的,进钱的是电商和金融。
所以阿里20周年时,公仔游行时,是代表淘宝的淘公仔和代表支付宝的蚂蚁走在其他所有公仔最前面,当时我就说这是两个cash cow带着一群烧钱的玩意。
其实这也是国内大部分互联网公司的常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然而,后面我们也知道,对于阿里或者对大部分国内互联网公司来说,大环境和小气候都变了。
大环境上,20年疫情到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被提上日程,
那一年全会上的原话是,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纳入其中。构建基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大背景下,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面对外面复杂的环境(围追堵截新冷战),既要盯着外面把腿伸出去格局打开,同时要照顾好里面,确保安稳。
光看着国内是不够了,不主动往外走,自己家里一亩三分地也护不住。
小气候上,也是20年,国内反垄断大棒开始挨个问候国内互联网巨头,轻轻敲醒他们沉睡的心灵。阿里、腾讯、美团等等一大堆排着队等着被
182亿罚款让阿里彻底明白别想在金融上搞事了,事实上罚款后阿里和蚂蚁业务上也在逐渐切割,日常留意新闻报道,会发现阿里和蚂蚁越来越以两个而不是一家公司的状态开始出现。
在这种大背景下,阿里必须要考虑自己新的战略方向,而方向,显然只有跟随大环境一条:走出去。
其实阿里最早的业务就是面向海外的,也就是1999年在湖畔花园成立的阿里巴巴国际站,帮国内商家卖东西出海,只是后来随着淘宝的崛起,阿里的国际业务被国内电商系的光芒掩盖了,以至于到今天,已经很少有人还记得,www.alibaba.com,这个网址不是阿里集团的官网,而是阿里国际站的网址
所以,回到题目,今天阿里重新架构调整,现实是在这一轮国家干预之下,企业们也知道自己方向是什么了。
于其内卷养蛊,不如走出国门。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越来越能看到企业的战略方向将紧紧跟随国家的大方向来。
那句话咋说来着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