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则1:“不要和女同事吃饭。”
法则2:“订机票时,不要和女同事挨着坐。”
法则3:“订酒店时,不要订同一楼层。”
法则4:“不要与女同事单独开会。”
这些奇怪的法则,不是什么玩笑,而是美国华尔街正悄悄盛行的一套潜规则。
最近,彭博社对30多位华尔街高管采访后,推出这篇重磅报道。读完让人感觉,女性在华尔街,已成为一种可怕的生物,人人避之不及。
彭博标题:Metoo时代的华尔街潜规则:不惜一切代价避开女性
一位受访的金融高管说,在这个气氛下,光是雇佣一名女性,就相当于给公司增加了“未知风险”(an unknown risk),因为她指不定哪天就举报你了。(注:本文英文原文均引自彭博报道)
这个气氛,自然是指2017年兴起的#MeToo运动:曾遭受性骚扰、性侵犯的女性打破沉默,勇敢站出来检举侵害者,她们互相接力鼓舞,形成一场影响全球的运动。许多名流都在这场运动中身败名裂。
然而,面对这一浪潮,在几乎未被运动波及的华尔街男性,却采取了本文开头提及的那些极端策略。其造成的结果可想而知:女性在职场上更加艰难。
接受采访的高管表示,他们许多人被#MeToo运动吓傻(spooked)了。
其中一位掌管着几十亿资产的人士说:
It's creating a sense of walking on eggshells
感觉就像在蛋壳上行走一样
换成我们熟悉的话,就是“如履薄冰”。
他们在电梯里,刻意保持距离。他们的妻子和律师忠告,不要和35岁以下的女性吃商务餐。
一位高管说,在一次公司峰会后,他曾专门提议大家取消派对之后的活动,只为避嫌。
一位受访的女性说,现在下班后的部门聚餐,她总被排除在外。她与老板的单独汇报,需要留着门,或者屋里再多坐个人。
受访高管说,现在与女性同事(尤其是年轻貌美的女同事)独处非常煎熬,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任何言行,被演化为流言的原料,成为性骚扰指控的源头。
但是,男性时刻自查自己的举止,杜绝任何形式性骚扰的可能,本该是一种进步。
但他们的做法像是患上了被迫害妄想症,而且让女性同行换种方式成为了替罪羊,像是对#MeToo的隐形抵抗。
彭博社甚至用了“gender segregation”(性别隔离)这个词。要知道segregation在美国通常是指,把黑人与白人隔离开来(比如公交车上分开坐)的耻辱制度。
确实耻辱。这些平时位高权重的精英男性,在浪潮袭来时,却如此懦弱,一刀切地筑起高墙,似乎与女同事正常的共事已经不再可能,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女性越来越难以让人信任。
#MeToo,对男人和女人都是一种伤害。
前 情 提 要
原题目:
虽然仙女撒谎了,
把张某干的事都扣到王某文脑袋上,
王某文也没有RAPE,
但猥亵也背上了,
不能说完全反转。
至于张某,
明明是仙女主动告知房间号,
带来TT未拆封,
且拿走内裤等行为女方全部知晓的情况下,
依然背上了强制猥亵,
这也没有反转。
而且两位男性现在已经是犯罪嫌疑人,
这位满嘴谎话的周姓仙女,
最后大概率还是可以全身而退,
哪里来的反转?
就算找不到工作,如果老公不和她离婚,
就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即使她和老公离婚,
她给老公戴绿帽的行为,
也并不会影响她分共同财产,
考虑到她老公在小作文里被反复利用的情况,
她老公也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受害者,
而且比张某和王某文惨得多。
总之,这种横竖都是男性受伤害的结果,
算不得反转。
正常,只要摸到就是猥亵。
连见义勇为牺牲的那位小英雄都被人说想要猥亵才死的。
他们这不算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