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阿里达摩院发布「汉典重光」项目,寻觅海外中国古籍并将其数字化、公共化?有哪些意义?

回答
阿里达摩院发布的「汉典重光」项目,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文化抢救与传承计划,旨在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散落海外的珍贵中国古籍进行搜寻、数字化、整理,并最终实现公共化传播。这项计划的推出,在文化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积极的评价。

为了更详细地探讨其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汉典重光」项目的内容与目标

首先,理解项目本身是分析其意义的基础。

搜寻海外中国古籍: 中国悠久的历史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但由于历史原因(如战争、殖民、文化交流等),相当一部分重要的中国古籍流失海外,珍藏于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博物馆、私人收藏中。这些古籍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载体,记录着历史、哲学、科技、艺术、文学等方方面面。「汉典重光」项目将目光投向全球,有组织、系统性地寻找这些流失的文献,这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数字化: 这是一个核心的技术环节。通过高精度扫描、图像处理、OCR(光学字符识别)等技术,将纸质古籍转化为数字格式。这不仅能有效保护珍贵的纸质原件,避免反复翻阅造成的损耗,更能为后续的传播和研究打下基础。
整理与修复(潜在): 数字化过程往往伴随着对古籍状况的评估,可能会包含一些基础的整理和修复工作,以提高数字图像的质量和可读性。
公共化传播: 这是项目最终的目标。通过建立在线数据库、开放数字化的古籍资源平台,让全球的研究者、学生以及普通民众都能方便地查阅、学习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二、「汉典重光」项目的重大意义

「汉典重光」项目绝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文献数字化工作,它承载着多重重要的文化、历史、学术和国家层面的意义:

1. 文化传承与文明的延续

守护中华文明的根脉: 古籍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血脉。流失海外的古籍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承载着祖先的智慧、经验和精神。通过「汉典重光」,相当于为中华文明寻回失落的记忆和珍贵的“基因”,确保了文明的完整性和延续性。
抵御文化遗忘与侵蚀: 随着时间的推移,纸质古籍会逐渐损耗甚至消失。如果任由这些珍贵的文献在海外被遗忘或忽视,中华文明的传承就会出现断层。数字化是现代化的保存方式,能够将这些古籍“永生化”,使其生命力得以延续。
重建文化自信的基石: 了解和掌握自身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是构建文化自信的重要前提。通过系统性地梳理和展示海量海外古籍,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 促进学术研究与知识创新

推动中国历史文化研究: 对于中国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科技史等领域的研究者而言,海外的古籍往往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珍贵材料。许多珍贵的善本、孤本可能只存在于海外的收藏中。项目的公共化将极大地便利学者进行跨国、跨机构的研究,甚至可能催生新的研究视角和学术发现。
打破信息壁垒,促进知识共享: 传统上,学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前往海外的图书馆进行研究。数字化和公共化彻底打破了这一壁垒,使得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有网络,都可以触及这些宝贵的知识资源。这将极大地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共享,加速学术研究的进程。
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范本: 项目的成功实施,将为全球范围内其他濒危或流失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数字化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技术范本。

3. 提升国际影响力与文化交流

展现中国负责任的文化大国形象: 中国主动承担起保护和传播自身文化遗产的责任,并将之开放给全球共享,这是一种开放、包容、负责任的姿态,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促进跨文化理解与对话: 当其他国家的人民能够更方便地接触和了解中国古代的智慧和思想时,有助于增进他们对中国的理解,消除误解,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科学技术、艺术成就等,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们的传播可以丰富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
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 精美的古籍本身就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魅力。通过高质量的数字化呈现和有效的传播渠道,可以吸引更多国际友人对中华文化产生兴趣,从而促进文化“走出去”。

4. 科技赋能文化的新范式

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 达摩院作为一家以科技研发为主导的研究机构,将前沿的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于古籍的搜寻、识别、修复和传播,是科技赋能文化、赋能人文的典范。这展示了科技不仅可以用于商业和工业,同样可以成为守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强大工具。
大数据与AI在文化领域的应用: 项目通过大数据分析可能有助于识别和定位海外古籍的线索,而AI技术则可以在古籍的文字识别(OCR)、内容检索、甚至可能的修复和复原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这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
构建长效的文化数字生态: 一个持续运作的数字化平台,能够不断地吸纳新的古籍资源,并提供丰富的研究和互动功能,将可能形成一个良性的文化数字生态,让古籍的价值得到持续的挖掘和利用。

5. 经济与社会效益(间接)

人才培养与就业机会: 项目的实施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文化人才,能够带动相关领域人才的培养和就业。
文化产业的发展: 高质量的古籍数字资源可以作为基础,催生基于文化内容的数字出版、在线教育、文创产品等新兴产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提升国家软实力: 一个拥有丰富、开放、易于获取的文化遗产的国家,其软实力自然会得到显著提升,这对于国家整体形象和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

三、挑战与展望

当然,任何一项宏大的文化项目都伴随着挑战:

古籍的搜寻和获取: 海外古籍的搜寻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可能涉及与各国图书馆、机构的沟通、合作,甚至法律和版权问题。
数字化和整理的质量: 确保古籍数字化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易用性至关重要。需要高度专业的技术和精细化的管理。
平台的运营和维护: 如何建设一个稳定、易用、安全且能持续吸引用户的在线平台,是长期运营的关键。
资源的持续性投入: 保护和传承文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续的资金和人力投入。

总而言之, 阿里达摩院「汉典重光」项目不仅仅是关于技术和数据,更是关于文化记忆的重塑,关于文明的连接与发展。它将现代科技的力量注入到古老的文化事业中,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个项目不仅是对过往的尊重与守护,更是对未来文化发展的积极投资,彰显了中国在全球文化发展中的责任与担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海内外图书馆公开馆藏书籍是大势所趋,特别是美日的一些藏书机构,近几年的开放力度值得点赞,再比较一下国内的某些特大型图书馆,所谓的线上公开跟哄小孩似的,没有任何诚意。

汉典重光这名字起得很大气,但就现在的成果来看,实在有点名不副实。

首先数量上就少得惊人,第一批就200多本。

內容上更是有点让人失望。比如随便找来一册。

首页这本封面是HathiTrust数字图书馆(HathiTrust Digital Library)的大象logo。

看汉典重光(右侧)的介绍以为是《宋百家诗存》整本书,看左侧英文才知道原来只是《诗存》中的一小部分——《鄱阳集》。

既然有HathiTrust的logo,我们不妨去HathiTrust网站上搜搜。

在HathiTrust网站搜索宋百家诗存,得到1363条结果,其中152条可以阅读。

搜索鄱陽集,有更多结果。

其中:Poyang ji / Peng Ruli zhuan. 这条链接与汉典重光中的书籍是一致(汉典重光:达摩院),大家可以自己点开,看看区别。

汉典重光可以放大,但一放大就限制视角了。

HathiTrust则可以放大全屏。

而且提供下载,在本地就能打开。

这样一对比,可以说汉典重光的诚意真的有限。

如果就是把别人免费公开发布的东西搬过来,然後还限制下载限制保存甚至限制视角阅读,那真的没必要。希望能争争气,自己扫一些稀有古籍,否则不就成「书格」了?但你看看人家书格的体验,你这什么体验,啥玩意啊。

当然,如果能把国内某些抠抠搜搜的大型图书馆的数据开放出来,也是一件好事。;另外,就像其他答主说的,有那钱还真不如赞助一下用爱发电的国学网站。


最後,其实汉典重光有一个隐藏功能,可以全文检索。说明有了古籍全文文字版数据,这让我想起韩国的朝鲜王朝实录网站,把古籍的图片、文字版全文、现代韩语翻译都放在网站里,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复制。如果汉典重光真想干点实事,不如后续考虑开放全文。

这不禁让人想起上一个开放图片和纯文字全文的网站——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网站。不过不知什么原因,有人能登上,有人上不去。


分割线之前的回答作于5月20日,今天(21日)又点卡,发现还有其他问题。

网站的第一本书是《后村居士集》。点开第三页本应该是书正文的第一页,但确实后村诗集卷四的第六首(用国学大师查询,检索页面可以对照原书),看来并非全本,而且从书籍图片边缘看,前面并非缺失,要么是外国图书馆没提供,要么是页码混乱。

版本上看,这个「柏克萊加州大學東亞圖書舘」藏本和国图藏本应该是一致的。

user avatar

求求你们先把国内已有的古籍善本数字化,公共化。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