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贝壳找了找类似情况的房源,发现最接近条件的那套在通州,2000年建成的多层住宅。
我说兄弟,拿着一个月万把块钱住在距离城市中心几十公里远的地方,就别费心揣测生活质量高你一个数量级的客户是怎么过的了。你有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相当于寄期望在知乎学习,其实是给偷懒找借口。
租个距离工作地点近一些的小间,牵挂的各种闲物断舍离,要么咸鱼,要么寄回老家,要么租个仓库存放。省下通勤时间健身、考证,与同事社交。
这要看你的出身和家庭背景,一个好的家庭背景,你一月0收入,3k的房租也不算贵。就怕你不满足3k的房子。
如果你家庭背景不好,这样的房租价格就是远超预期和预算的。比如我自己,在深圳五年多,薪资20k+,还是住在城中村一个月一千多的单间里,八楼,没有电梯。因为你的家庭环境从你成长的过程中就在一直告诉你,金钱是可贵的,稀缺的,所以长大后的你宁愿自己吃点苦、每天爬八楼也要省点钱。
你一直感受到金钱的缺失,因此当你手上有一点钱的时候你会拼命想拽住它,没有钱你会非常没有安全感。
我有个设计师女同事,经常看着我吃午饭都是控制在20左右,30以上就觉得很贵,她很好奇的问:你们工资比我高的多,为什么你们还这么省啊。我无奈的微笑。倒也不是人家凡尔赛,这个妹子是四川人,家里早几年就给她首付在深圳买了房,从小成长的环境也从来没有缺过钱。我们很小的时候连几块钱的凉鞋都烂了又补补了又烂,而她小时候是穿耐克的。
是成长环境的差异导致了我们的不同,她从小就不缺钱花,也不太需要为物质忧愁,因此在她的潜意识里,钱这个东西是不那么重要的,也就不可能为了省一点钱而让自己吃苦。
优越和贫苦的家庭条件导致的差异还表现在个人意识上。
优越的家庭条长大的孩子不太可能因为父母的要求而结婚,一般来说也比较晚生孩子,或者根本不想生孩子。
当然,这是我个人观察的出的观点。如有冒犯,望见谅。
我认为这种涉及个人(personal)选择的问题是没必要提出来的。
因为网上说啥的都有:
有支持的——应该提升生活品质,
有反对的——3000块租房略微有点奢侈,
但这些真的能够给你提供指导性意见么?
并不能。
这就是小马过河,老牛觉得河很浅,不用有任何担心;松鼠觉得这就是汪洋大海,渡河一定会被淹死。但小马到底能不能过河,还是得自己试试才知道。
所以与其这网上提问,还不如去问问找个靠谱的中介,或者先短租一段时间,亲身住过以后你就会有答案了。
这其实是个思维习惯的问题,以前写到过:
一般来说神经症患者会有比较强烈的倾诉欲,焦虑者想要有人能够理解自己的担心,疑病者想要有人能倾听并告知自己“你的担心是多余的”,强迫者更是希望一遍又一遍地把自己纠结的心事讲给别人听,并且希望获得肯定的答案。如果生活中没有这样的机会,患者就会陷入恐惧不安当中。
每个神经症患者的信念中存在着一个全能的拯救者,永远关注着、保护着他们。这个角色可以是家人朋友,也可以是治疗师。通常情况下,终极拯救者的信念能够提供相当多的慰藉,但也有很多原因能够导致这种防御机制的崩溃,使他们重新陷入不安。
神经症患者必须理解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是,虽然倾诉能够有所帮助,但这是在一定的限度之内。欧文亚隆曾说道“治疗就像生活一样,不可避免的基调是个人的努力和独自的存在。”[1]
当然,我不是说这么提问就是有焦虑或者其他问题,而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着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