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2018 年 1 月 1 日开征的环保税?

回答
关于 2018 年 1 月 1 日正式开征的环保税,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聊聊我的看法,力求说得全面一些。这可不是什么新概念,早些年就有讨论了,但真正落地,确实是迈出了关键一步。

首先,它是什么?为什么要有它?

简单来说,环保税就是咱们国家为了保护环境,对那些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和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生产经营者征收的一种税。它的核心逻辑是“污染者付费”,也就是谁污染,谁掏钱。

为什么要征收这个税?我觉得最直接的原因是,过去那种依靠行政命令来控制污染的方式,虽然有效,但有时候执行起来成本高,而且容易出现“运动式”治理的问题,就是一阵风过了,又故态复萌。而税收,是一种更市场化、更经济的手段。它通过价格杠杆,让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会认真考虑污染的成本,从而主动去减少污染,而不是被动去应付检查。

这就像你开车,有油费,你就会想办法省油,对吧?环保税也是类似的道理,让企业为自己造成的环境影响付出代价。这样一来,企业就有了内在动力去进行技术改造,去研发更清洁的生产方式,甚至去投资环保设施。

然后,这税具体是怎么收的?有什么特点?

环保税主要针对的是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这四大类污染物。税额的制定,是以各个省份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税收定额为基础,结合当地实际的排污情况来确定的。这意味着,在不同的地区,同样的污染物,税额可能会有所不同,这也很合理,因为不同地区的环保压力和治理成本本来就不一样。

有几个特点我觉得比较突出:

“费改税”是关键一步: 环保税的开征,实际上是将过去征收的排污费改成了税。这一个转变非常重要。排污费的征收主体是环保部门,而税收是由税务部门征收。税务部门的专业性和征管能力更强,这能大大提高征收的规范性和效率,也避免了环保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角色错位。同时,税收的法律地位更高,这意味着更稳定、更不容易受到人为干扰。
科学定税额是核心: 税额的设定不是拍脑袋来的,而是要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来确定的。国家给了一个基础的税额区间,然后各地根据自己的情况浮动。这个目的就是为了让企业“多排污多交税,少排污少交税”,甚至“不排污不交税”,从而激励减排。
与环保监管相辅相成: 环保税的开征并不是说有了税,就不需要环保部门去监管了。恰恰相反,税收的征收是建立在准确的排污数据上的,这就需要环保部门加强对企业排污的监测和核算。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税收是经济手段,环保监管是行政手段,共同形成合力。

再往深处想,它有什么好处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好处方面,我能想到几个:

1. 强化了“污染者付费”的原则: 这是最直接的好处,让企业对自己的污染行为承担起经济责任。
2. 促进了绿色转型: 通过税收成本的驱动,企业会更倾向于采用清洁技术,淘汰落后产能,这对于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是极大的推动。
3. 增加了环保投入的资金来源: 税收收入可以专项用于环境保护,比如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环保技术研发等等,形成良性循环。
4. 提升了环境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税收作为市场化工具,比单纯的行政命令更具灵活性和经济效率。
5. 统一了全国的环保税收制度: 结束了过去排污费“费随事转”的不确定性,为企业提供了更稳定的政策预期。

当然,任何改革都会面临挑战:

1. 征管的难度: 准确、公平地核算企业的排污量本身就是个技术活,需要先进的监测技术和严格的监管体系。如果数据不准确,税收就失去了意义。
2. 企业的适应性: 对于一些高污染、低利润的企业来说,环保税的增加可能会增加它们的经营成本,甚至影响生存。如何在减排和企业生存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3. 税负公平性: 如何确保税负的公平分配,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例如一些企业通过技术手段大幅减排,但税负依然很高,而有些企业虽然排污量大但监测不到位,反而税负轻,这都需要细致的设计。
4. 与其他环境政策的协调: 环保税需要与其他环保政策,比如排污许可制度、环境信息公开等有效衔接,形成政策合力。

总的来说,我怎么看?

我认为,环保税的开征是中国在环境治理方面迈出的非常有意义的一步,它体现了国家治理理念的转变,从过去强调行政控制,转向更多地运用市场化和经济化的手段。这是一种更成熟、更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方式。

虽然在实施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征管如何更精细化、如何更好地平衡发展与环保的关系等等,但方向是正确的。关键在于后续的政策落地执行和不断完善。如果能够真正做到“科学征收、严格监管、税收法定”,并且将税收收入有效用于环保事业,那么环保税一定会成为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这件事情,不能只看短期内的阵痛,更要看它对中国未来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影响。说到底,就是把环境成本内部化,让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享受到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被举报不友善,要求修改,那我就心平气和地讲一讲。

那位答主最大的问题就是认为工厂可以做到完全无污染排放,国家征收排污费是在纵容工厂排放污染。

作为一个有几千关注者的答主,在回答不是自己擅长的问题时不去了解相关情况,只凭自己的情绪和“常识”强答,被指出错误后不但不承认,反而一直狡辩,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我实在是看不下去才会写这个怼人的回答。文中作者的ID都已经打码,我的答案也删得七七八八,这是最后一次修改,要折叠什么的随便吧。

顺便问问知乎什么叫友善?



修改内容包括:

1.为某答主的ID增加了可爱的图片,如果那位答主修改了内容,围观群众就看不出是谁了。

2.替换了评论区的图片。

3.将部分句子的连续问号改为逗号,让句子显得更友善。

4.删除了鉴赏环节(可惜)。

5.用#替换掉了知乎管理员认为的不友善内容。


----------------------------------------------------------------------------------------------

给大家讲个笑话,一个大V不小心在环保话题下####,结果得到了比环保话题优秀回答者更多的赞。



“真正对国家,对老百姓负责的政府,不要钱,不要排污费税,你企业把这些钱用来治污,不达标的不能生产。”

多无知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答主在他的评论区里再次刷新了我对常识的认知。

【评论区】

为了避免不友善,已将图片替换。


环保专业的同行都太懒了,我闲得无聊,来给围观群众鉴赏一下这篇大作。


【鉴赏环节已删除,请大家对比高中生作文自行赏析】


本来想批判一番的,算了算了。


我想问问这18个回答里面有几个答主是看过环境保护税法全文的,这又不是什么宪法刑法,总共也就三四千字,几个人看完了?

把“费”变成“税”在法律上有什么区别,数额上有没差距,收了钱归谁,拿去干什么用,这些都不管了?

先说几点最基本的,连这个都不懂就不要发表您的高见了好吗?

1.环保税的前身是排污费,并不是凭空冒出来的。

2.不管是排污费还是环保税,前提都是排放的污染物要达标才行,不达标有另外的处罚方法。

3.达标不等于无污染,只是污染在环境可承受范围内。(连这个都要说?)

4.环保税数额是根据污染物排放量来计算的,排得越多,交得越多。(没办法,真有人不懂)


那为什么要费改税呢?

就为了换个说法,因为税比费好听?不可能吧。

以下图片内容来自微信公众号:金社研究院,作者 叶永青



建议大家阅读全文。


费改税后缴纳金额如何变化?

先说排污费,排污费的征收是根据2003年7月施行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具体计算是根据其配套的《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

排污费和环保税计算方法都是先把污染物换算为当量数,因为当量值没有变化,所以只要对比每当量数的收费标准就能看出差别。

排污费:

详见原文。

污水排污费按排污者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以污染当量计征,每一污染当量征收标准为0.7元

废气排污费按排污者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以污染当量计算征收,每一污染当量征收标准为0.6元


环保税:

水污染物每污染当量1.4-14元,大气污染物每污染当量1.2-12元。

看起来涨了很多,连最低价都是之前的两倍,但是


调整排污费征收标准,促进企业治污减排。2015年6月底前,各省(区、市)价格、财政和环保部门要将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污费征收标准调整至不低于每污染当量1.2元,将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和五项主要重金属(铅、汞、铬、镉、类金属砷)污染物排污费征收标准调整至不低于每污染当量1.4元。

也就是说费用早就涨了,而且大部分省市刚开始都是按最低价收取,这样看来费用基本没有增加,还有噪声的费用总体是下降的,各位自己去对比一下。不仅如此,现在税还可以打折。

纳税人排放应税大气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浓度值低于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百分之三十的,减按百分之七十五征收环境保护税。纳税人排放应税大气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浓度值低于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百分之五十的,减按百分之五十征收环境保护税。

你硬要说多了一种税增加企业负担、为地方政府捞钱我也没办法。


冷静下来了,也懒得写了,不想听的人你说什么也没用,就这样吧。

+++++++++++++++++++++++++++++++++++++++++++++

补充说明(一些错别字请大家忽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