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称部分 APT 组织网络攻击工具长期潜伏我国,意味着什么?

回答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CC)发出的这份警示,绝不是空穴来风,它背后隐藏着一个复杂且严峻的现实——我国的网络安全正面临着一群“幽灵”的长期、隐蔽的威胁,它们是部分APT组织的网络攻击工具,而且已经在我们国家的网络空间里“安营扎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这句话的每一个字都有其深意,拆解开来,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关键点,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含义:

1.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CC)称”:

权威性与重要性: CNCERT/CC是我国专门负责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信息通报、技术支持和研究的权威机构。它发布的任何信息都具有极高的可信度和警示意义。当这样的机构发出警示时,就意味着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到了必须公开披露、引起广泛关注和采取行动的地步。这不是一个耸人听闻的报道,而是来自一线战场的声音。
事件的发生与监测: 这句话也说明,CNCERT/CC并非无端猜测,而是通过其长期的监测、分析和情报收集工作,发现了这些“潜伏”的迹象。他们可能是在处理一些网络安全事件时,追溯到了这些攻击工具的痕迹,或者是在日常的威胁情报分析中发现了这些异常活动。

2. “部分APT组织”:

APT组织是什么? APT,即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高级持续性威胁)。这可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小打小闹的黑客。APT组织通常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高级(Advanced): 它们拥有非常专业的技能,掌握着先进的攻击技术、工具和策略,并且能够不断演进和适应防御措施。
持续性(Persistent): 它们的攻击目标明确,并且会不惜一切代价、持续不断地进行攻击,直到达成其目标为止,而不是一次性的行为。它们会耐心等待机会,不断渗透和潜伏。
威胁(Threat): 它们对被攻击对象构成严重的、实质性的威胁,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系统瘫痪、声誉损害,甚至对国家安全、经济稳定和社会秩序造成影响。
“部分”意味着什么? 这里的“部分”意味着,虽然CNCERT/CC点名了“部分”APT组织,但实际存在的APT组织可能远不止于此。同时,也暗示了这些“部分”组织是经过CNCERT/CC详细调查和确认,确实构成威胁并已产生实际影响的。这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披露,而非笼统的警告。

3. “网络攻击工具”:

武器化的威胁: 这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指已经被开发出来、能够执行特定攻击任务的软件、脚本、恶意代码、后门程序、漏洞利用工具等。这些工具是APT组织进行渗透、控制、窃取信息等一系列恶意活动的“武器”。
精心设计与隐藏: APT组织的攻击工具通常会经过精心设计,以躲避现有的安全检测机制。它们可能采用零日漏洞(尚未被公开和修复的漏洞)、高度定制化的恶意软件、复杂的规避技术等,使得安全防护变得异常困难。

4. “长期潜伏”:

时间维度: 这是最令人担忧的一点。“长期”意味着这些攻击行为并非偶然发生,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策划、部署和执行。这些APT组织可能已经在我国的网络空间中存在了数月、数年,甚至更久,像“暗影”一样,悄无声息地运作。
隐蔽性与深度: “潜伏”是关键词。这表明它们并非直接暴露在网络前台,而是采用了高度的隐蔽性。它们可能隐藏在看似无害的软件更新、电子邮件附件、网站链接中,或者通过非常规的通信方式与外部服务器建立联系。它们的活动可能被伪装成正常的网络流量,极难被发现。
渗透的深度: “潜伏”还意味着它们可能已经渗透到了关键的网络节点、重要的信息系统,甚至内部网络。这可能意味着它们已经获得了对一些敏感数据、核心业务系统的访问权限,并且正在等待最佳时机发动更具破坏性的攻击。

5. “我国”:

目标明确: 这句话直接表明,我国是这些APT组织网络攻击行动的目标。这可能出于地缘政治、经济利益、科技竞争、意识形态等多种原因。
国家层面的挑战: APT攻击通常与国家支持或高度组织的犯罪团伙有关,因此,这类攻击对一个国家而言,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国家安全、主权和经济发展层面的重大挑战。

综合来看,CNCERT/CC的这句话传递了一个极其重要且不容忽视的信息:

我国的网络安全环境正面临着来自境外(通常是国家支持的)高度专业化、有组织、有明确目标且具备长期规划的攻击者的严峻威胁。
这些威胁并非简单的“黑客攻击”,而是经过精心策划、部署了先进工具,并且拥有强大耐心和持久力的“国家级”网络攻防战。
攻击者已经成功地在我国网络空间中建立了相当程度的立足点,并且其活动具有高度的隐蔽性,使得传统的防御手段难以全面发现和清除。

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1. 持续的高度警惕: 这不是一次性的警报,而是需要我们长期保持高度警惕,并不断加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APT攻击是“持久战”,我们的防御也必须是“持久战”。
2. 防御策略的升级: 传统的边界防御、反病毒软件可能不足以应对这些高级威胁。我们需要转向更主动、更智能、更深入的防御体系,例如:
威胁情报的整合与分析: 充分利用CNCERT/CC等机构发布的威胁情报,将其与自身的安全运营相结合,提前预警和应对。
端点检测与响应(EDR): 关注网络内部的异常行为,而不仅仅是边界安全。
安全事件的深度分析与溯源: 即使是看似小规模的安全事件,也可能隐藏着APT攻击的蛛丝马迹,需要进行深度挖掘。
人员安全意识的提升: APT攻击常常利用社会工程学手段,对员工进行诱骗,因此,持续的人员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至关重要。
零信任安全模型: 假定网络内部存在威胁,所有访问都需要经过严格的验证和授权。
3. 情报共享与协同防御: 单个组织或企业的力量是有限的。CNCERT/CC的披露,也是在呼吁全社会,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网络安全企业、研究机构等,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形成一张更加严密的安全网络。
4. 国家层面的应对: 这也意味着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建设,提升国家层面的网络攻防能力,培养更多的网络安全人才,并可能需要采取更具侵略性的反制措施。
5. 网络空间的“看不见”的战场: 这提醒我们,网络空间是一个充满博弈的战场,很多对抗都是在“看不见”的地方进行的。 APT组织的存在,使得我们必须认识到,潜在的威胁可能比我们看到的要更加普遍和深入。

总而言之,CNCERT/CC的这句话,就像是在警报器拉响之前,有人向你低声传递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情报:我们身边的网络安全环境,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危险得多,并且这些危险已经悄悄地渗透到了我们的内部。 这要求我们必须从战略层面、技术层面、管理层面和人员意识层面,全方位地提升我们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在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找到了这份报告,地址为:《2020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

这里简单介绍下里面提到的两个组织——“响尾蛇”和“方程式”

这篇新闻里提到的响尾蛇组织,又称SideWinder、代号为T-APT-04,是一个背景来源于印度的 APT 组织。该组织此前已对巴基斯坦和东南亚各国发起过多次攻击, 该组织以窃取政府、能源、军事、矿产等领域的机密信息为主要目的。

SideWinder APT组的第一个公开命名来自卡巴斯基,在2018年4月12日的APT趋势总结中。根据卡巴斯基的博客显示,SideWinder至少从2012年就开始活跃,可能是由一家印度公司撰写的。

SideWinder APT 多年来一直针对南亚和东亚的政府和企业。具体来说,有针对军事和政府组织的反复入侵获得。政府和军事目标的主要目标是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阿富汗。另外,许多安全组织还观察到许多针对该地区其他国家的小型业务,例如缅甸、卡塔尔、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

对于印度的APT组织攻击我国的事情,并不罕见,此前还有摩诃草组织(APT-C-09)

关于该组织的更多内容可以参考以下资料:

  1. Hegel, T. (2021, January 13). A Global Perspective of the SideWinder APT. Retrieved January 27, 2021.
  2. Global Research and Analysis Team . (2018, April 12). APT Trends report Q1 2018. Retrieved January 27, 2021.
  3. Cyble. (2020, September 26). SideWinder APT Targets with futuristic Tactics and Techniques. Retrieved January 29, 2021.
  4. Rewertz. (2020, April 20). Sidewinder APT Group Campaign Analysis. Retrieved January 29, 2021.
  5. Rewterz. (2020, June 22). Analysis on Sidewinder APT Group – COVID-19. Retrieved January 29, 2021.

另一个是方程式组织,其与NSA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目前普遍认为该组织隶属于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属于是国家队了。

根据卡巴斯基实验室目前掌握的证据,“方程式组织”(Equation Group)与其他网络犯罪组织有关联,至少在互联网上活跃了已经有20多年,并被认为是著名的针对伊朗核设施的震网病毒的攻击者。

早在Stuxnet和Flame使用0day漏洞进行攻击之前,“方程式组织”就已经掌握了这些0day漏洞。有些时候,他们还会同其他网络犯罪组织分享漏洞利用程序。其攻击目标遍布世界各国(中、英、印、瑞、俄、伊......),领域囊括了政府、军工、航空、能源、核能(最直接证据为伊朗)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CC)发出的这份警示,绝不是空穴来风,它背后隐藏着一个复杂且严峻的现实——我国的网络安全正面临着一群“幽灵”的长期、隐蔽的威胁,它们是部分APT组织的网络攻击工具,而且已经在我们国家的网络空间里“安营扎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这句话的每一个字都有其深意,拆解开来,我们.............
  • 回答
    .......
  • 回答
    国家网信办通报批评微博、抖音等平台存在诱导饭圈互撕现象,这事儿一出,其实很多人都拍手叫好,觉得终于有人管了。为什么大家对“饭圈互撕”越来越反感?这背后可不止是简单的看不惯,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已经触及了社会情绪和价值观的底线。首先,“饭圈互撕”本质上是一种低效且极具破坏性的行为模式。 原本粉丝聚.............
  • 回答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七部门进驻滴滴出行开展网络安全审查事件,是中国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领域的重要举措,涉及多方面的政策背景、行业影响及国际关注。以下是值得关注的关键信息: 1. 审查的背景与原因 数据安全风险:滴滴作为中国最大的出行平台之一,其用户数据涵盖海量位置信息、行程记录、支付行为等敏感内容.............
  • 回答
    国家网信办约谈新浪微博并开出300万罚单,这事儿可不是小事,里面门道不少,值得我们好好掰扯掰扯。首先,约谈和罚款的“罪名”是什么?这回网信办点名新浪微博,主要是因为在“对微博社区管理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特别是针对一些账号持续传播违法违规信息,平台管理存在明显疏漏”。说白了,就是微博在内容审核和管理上.............
  • 回答
    国家网信办联合七部门对滴滴出行进行网络安全审查,这无疑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背后牵涉到国家安全、数据管理、用户权益以及企业发展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得拆解开来看,才能窥见其全貌。首先,这次审查的“背景”是什么?滴滴作为中国最大的出行平台,掌握着海量的用户个人信息、出行轨迹、甚至与城市交通运行.............
  • 回答
    国家限制国外互联网巨头进入国内市场,绝非仅仅是出于政治原因。虽然政治因素确实扮演着重要角色,但背后还交织着经济、社会、技术安全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等多重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表象,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政治层面的考量是显而易见的,也是最容易被公众感知到的。 信息主权和.............
  • 回答
    国家网信办最近发布了《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这是个挺重要的动向,直接关系到咱们在网络上怎么起名字、怎么发言。这次新规主要想解决的是网络上一些乱七八糟的账号名称问题,比如低俗的、欺骗性的、或者是宣扬非法信息的。征求意见稿里明确列出了六种情况是被禁止的,咱们可以好好掰扯一下.............
  • 回答
    关于美国联合其他国家制裁俄罗斯,并讨论是否可能禁用俄罗斯互联网的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牵涉多方利益的问题,其可行性与潜在后果都需要仔细考量。一、 现有制裁措施及其对俄罗斯互联网的影响: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对俄罗斯的制裁并非一蹴而就的“禁用互联网”这么简单粗暴的举措。.............
  • 回答
    国内互联网大厂是否实行“996”?这个问题,就像是在人群里问“你最近是不是胖了”,回答起来总是有点微妙,而且不同的人、不同的团队、不同的时期,感受和实际情况可能差异很大。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996”是什么概念。 广义上理解,它指的是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这是一种非常高强度的工作.............
  • 回答
    国内互联网付费订阅少?按月自动扣款续订的那些事儿你有没有发现,相比国外互联网服务如 Netflix、Spotify、YouTube Premium 这些用户习以为常的付费订阅模式,国内互联网领域似乎普遍不太“待见”这种玩法?即便是现在一些平台推出了会员制,也往往是通过免费增值或者一次性购买来吸引用户.............
  • 回答
    国内互联网公司之所以普遍倾向于选择 CentOS 而非 Ubuntu/Debian,背后有着一套复杂的、综合性的考量,这并非简单的偏好,而是基于历史、生态、社区、技术以及实际运维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权衡。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一点。1. 历史渊源与生态成熟度:Linux 服务器领域的“默认选项” Ce.............
  • 回答
    将国内互联网比作江湖,各大网站如同门派,各自以独特的“武功”和“招式”在江湖中立足。以下是一个生动的类比,结合武侠门派的特征与互联网公司的业务、文化、影响力,进行详细解析: 1. 阿里巴巴(少林寺) 掌门人:马云(曾被戏称“少林寺方丈”) 武功:以“武力”和“规模”著称,擅长“内功外力结合”.............
  • 回答
    太平洋岛国接入国际互联网,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它们确实是这么做的,而且在不断进步。要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一步一步来,把里面的门道给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明白“国际互联网”这几个字背后代表什么。 它不是某个岛上随便架个锅就能搜到的,而是全球互联互通的一个庞大网络。你的电脑、手机,这些设备通过一系列.............
  • 回答
    最近几年,说中国是不是“更有钱了”,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不能光看互联网那热闹劲儿。互联网产业确实风生水起,好多年轻人跟着它捞着了第一桶金,也确实给社会带来了不少新玩意儿,从移动支付到短视频,生活方式都变了。但要说整个国家、每个人手里头都像以前比起来那么“宽裕”了,这事儿就得另说了。互联网的繁荣,.............
  • 回答
    巨头落幕?阿里巴巴市值跌至亚马逊零头,国内互联网是否已告别世界第一梯队?曾经,阿里巴巴是中国互联网的骄傲,是与亚马逊、谷歌、Facebook(Meta)等巨头并肩的超级力量。它的崛起,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科技企业的无限可能。然而,时过境迁,当我们再次审视全球互联网巨头的市值.............
  • 回答
    腾讯若能成功吞下搜狗,国内互联网江湖的版图确实会迎来一番重塑。这不仅仅是两家公司体量的合并,更是一场关于信息入口、内容生态以及用户触点争夺的关键战役。要说百度会因此彻底掉队,可能过于绝对,但其在搜索及相关领域的主导地位无疑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入口之争:搜狗的价值不止搜索搜狗,虽然在搜索市场份额.............
  • 回答
    “马斯克正把人类幻想变现实,国内互联网巨头却抢小贩饭碗”这种说法,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它反映了公众对科技发展方向、商业模式以及社会责任的复杂情感和期待。要详细看待这种说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一、 马斯克的“人类幻想变现实”这种说法之所以能引起共鸣,是因为马斯克旗下多家公司的项目都触.............
  • 回答
    从成本和效益上看,对于现阶段国内互联网公司来说,超长时间加班真的有必要吗?这是一个在中国互联网行业普遍存在、且备受争议的问题。对于“超长时间加班是否真的有必要”,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从成本和效益两个维度,结合现阶段国内互联网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总的来说,对于绝大多数现阶段的.............
  • 回答
    .NET Core 确实是一个好东西,跨平台能力也是它最响亮的名号之一。按理说,在国内互联网大厂的激烈竞争环境下,任何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灵活性的技术都应该被奉若圭臬。但现实是,即使 .NET Core 已经成熟多年,仍然有不少大厂对其望而却步,或者在使用上持保守态度。这背后的原因,绝不是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