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里的“复兴”指的是历史上哪一次兴旺?

回答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复兴”,并非指向历史上某一次单一的、特定的兴旺时期,而是指向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经历过多次辉煌,又跌入过低谷,现在重新走向繁荣昌盛的总体趋势和目标。它是一个涵盖了民族主体性恢复、国家强大、文化自信重塑、人民生活幸福等多个层面的综合性概念。

要理解这个“复兴”,我们需要回溯中华民族漫长而复杂的历史画卷,看到其中那些闪耀着光辉的时刻,以及伴随而来的挑战与变革。

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几次重要兴盛期:

可以说,中华文明从孕育到发展,经历了多个波峰和波谷。其中,以下几个时期常常被人们提起,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民族历史上的“兴盛”底色,也为今天的“复兴”提供了历史的厚度和想象空间:

1. 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256年):奠定文明基石

虽然夏朝的考古证据仍有争议,但从商周开始,我们看到了早期国家形态的成熟。青铜文明的辉煌,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文字的成熟,宗法制度、礼乐制度的建立,为后世奠定了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基础。虽然此时的“中国”概念与现在不同,但这是中华文明独立起源和早期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制度创新和文化积淀,为后来的大一统王朝奠定了根基。

2.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 公元220年):大一统与制度奠基

秦朝以其强大的武力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秦朝的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等措施,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为后世的政治格局和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汉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国家统一,开创了“汉文化”的辉煌,将中华文明推向了新的高度。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学说,丝绸之路的开辟更是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扩展到世界。汉朝的强大和开放,是中华民族走向强大自信的重要标志。

3. 隋唐时期(公元581年 公元907年):开放包容的盛世

隋朝虽然短暂,但其创设的科举制度、修建的大运河,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疆域辽阔,对外交流空前活跃。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使者、商人、学者。唐朝以其开放包容的胸怀,吸收了外来文化,又将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被誉为“黄金时代”。

4. 宋元时期(公元960年 公元1368年):经济文化的飞跃与民族融合

宋朝是中国经济、文化、科技高度发达的时期。商业空前繁荣,城市化进程加快,纸币的出现标志着货币经济的进步。科技方面,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宋朝在军事上面临北方民族的压力,但其经济和文化成就依然令人瞩目。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其建立的广大疆域和便利的交通,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同时,元朝也加速了中国境内各民族的融合,形成了新的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5. 明朝(公元1368年 公元1644年):海上贸易与早期全球化

明朝在早期,尤其是郑和下西洋的时期,展示了中国强大的海军实力和对外贸易的雄心。郑和七下西洋,船队规模宏大,远达非洲东海岸,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这期间,中国的商品、技术和文化对东南亚乃至更远的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可以说是中国参与早期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重要体现。

“复兴”的内涵与历史语境:

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复兴”,不仅仅是简单地回到过去的某一个辉煌时期,而是要看到这几次兴盛期所蕴含的共同特质和历史启示:

国家统一与强大: 每次兴盛都伴随着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加强,这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经济繁荣与民生改善: 农业、手工业、商业的进步,以及由此带来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衡量兴盛的重要标准。
文化自信与创新: 思想文化的活跃,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传播,是民族精神焕发的表现。
开放与交流: 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中华文明既吸收了外来精华,又传播了自身文化,展现了包容和自信。

然而,历史的长河并非一帆风顺。在这些辉煌的背后,中华民族也经历过分裂、战乱、外族入侵、政治腐败等深刻的危机和低谷。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国家主权沦丧,民族尊严受到践踏,这使得“复兴”的呼声变得尤为迫切和沉重。

因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复兴”,是对历史上每一次辉煌的继承和发扬,更是对近代以来民族苦难的一种深刻反思和超越。它意味着:

摆脱贫弱落后的局面,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
重新确立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地位,重塑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总而言之,“复兴”不是对某个具体朝代的简单复制,而是对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文明韧性的一种总结和升华,是对未来一个更加强大、繁荣、自信、进步的中华民族的伟大愿景和奋斗目标。它包含了对过往辉煌的回顾,对当下挑战的应对,以及对未来美好前景的期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真正的复兴就是汉唐盛世和大元明初,在认知范围内没有平等政治实体。

因此可以定三个复兴的指标:

小目标:完成国家统一,成为亚洲的仲裁者。

大目标:完全整合东亚,成为世界局面的主导者,世界和平与秩序的维护者。

终极目标:瓦解主权国家体系,解散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全球范围恢复朝贡体系。

中华复兴如同重建罗马,不实现终极目标是谈不上复兴的。现在中国充其量也就是马其顿王朝,拿拜占庭当参照物姑且算得上“复兴”,拿罗马当参照物还远着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复兴”,并非指向历史上某一次单一的、特定的兴旺时期,而是指向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经历过多次辉煌,又跌入过低谷,现在重新走向繁荣昌盛的总体趋势和目标。它是一个涵盖了民族主体性恢复、国家强大、文化自信重塑、人民生活幸福等多个层面的综合性概念。要理解这个“复兴”,我们需要回.............
  • 回答
    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达到何种程度,这是一个宏大且复杂的问题,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侧重。但如果从历史的脉络、民族的精神以及国家的发展目标来看,我们可以尝试描绘一个相对清晰的图景。首先,要理解“复兴”二字的分量。它不是简单地回到过去某个特定时期,更不是对过去辉煌的简单复制。复兴,是建立在对历.............
  • 回答
    抗日战争,这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卫国战争,其意义远远不止于驱逐侵略者、保卫国家主权。它更是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后来的走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极其深厚的基础。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这场战争的遗产。首先,抗日战争极大地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觉醒和民族自信。 在近代以来长期的屈辱历史中,.............
  • 回答
    朱元璋,这位从底层一步步爬上九五之尊的农民皇帝,他的功业无疑是开创性的,可以说是再造了经历元末战乱而几近破碎的中华。然而,细究他的行为和宣传,我们会发现他并非一味地将自己塑造为高高在上的“再造君主”,反而有许多值得玩味的地方。这背后,并非一个简单的“为什么不”,而是朱元璋深谙帝王之术,以及他自身复杂.............
  • 回答
    “中华文明史上最伟大的人”是一个非常宏大且主观的问题,因为“伟大”的定义因人而异,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人们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评判标准。然而,如果我们要从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和传承产生深远影响的角度来审视,那么孔子无疑是许多人心中最接近这个称号的人选。为什么选择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
  • 回答
    律师薛伟幸在执业时被杀害,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以下简称“全国律协”)对此事件发声并进行谴责,这充分表明了维护律师执业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起悲剧也再次将律师的从业安全问题推到了公众视野的前沿。保障律师的从业安全,需要一个多维度、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涉及法律法规、司法机关、律师行业协会、律师自身以及社会.............
  • 回答
    .......
  • 回答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中华民族在这一时期也经历了一系列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问题。这些问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层层叠加,最终深刻地塑造了中华民族的走向。以下我将详细阐述明清时期中华民族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 政治体制的僵化与腐败1. 皇权的高度集中与官僚体系的膨.............
  • 回答
    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就像是拨开层层迷雾,去探寻那隐藏在悠久历史、灿烂文明深处的灵魂所在。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词语或概念可以概括,而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孕育、演变、融合,最终凝练出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如果非要提炼,我认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基石,在于“仁爱为本,天人合.............
  • 回答
    中华民族与汉族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话题,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需要从历史、文化、政治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简单来说,汉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而中华民族则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包含了所有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共同生活、发展和融合的民族。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
  • 回答
    关于中华民族最致命的弱点,这是一个非常宏大且复杂的问题,很难用一两句话概括。历史和现实中,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但我认为,如果一定要找一个最根本、最贯穿始终的弱点,那很可能与一种 “集体性的短视” 和由此衍生的 “非理性乐观/悲观情绪的摇摆” 有关。让我详细展开来说说,希望能抛砖引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中华民族”。很多人会直观地认为,这指的就是汉族,或者说以汉族为主体的一群人。但如果深入了解一下,就会发现事情远比这要复杂和丰富得多。首先,从最宏观的层面来说,“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概念和政治概念的结合体。它不是一个纯粹的、单一的民族实体,而是指在悠久.............
  • 回答
    在咱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说起合影时穿的那些鲜艳夺目的民族服饰,其实有不少,严格来说,并不是哪个民族在日常生活中一直穿到现在的“活化石”。很多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了满足某种需求,或者说,是一种集体身份的视觉呈现,而 重新设计、改良、甚至可以说是创造出来的。这并不是说它们不好,而是说,咱们得认识到.............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心坎。要说中华民族冷兵器时代纵横天下五千年,这话说得没错,我们的历史确实是辉煌的。从刀光剑影的战场到拳脚交加的江湖,武术作为一种技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在中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为什么到了今天,还有人会对中国传统武术的“不行”论提出质疑呢?这背后其实有很.............
  • 回答
    关于中华民族将来是否会有57个或更多的民族,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社会、文化、政治等多个层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是”或“否”的答案,而需要对“民族”的定义、中国民族政策的历史演变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社会变迁进行细致的分析。首先,我们得理解“民族”究竟是什么。在.............
  • 回答
    关于中华民族同时拥有西医和中医这两种医学体系,是否会导致死亡率比西方国家低,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但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概念。 西医(现代医学):基于科学实证、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现代科学理论,强调实验室.............
  • 回答
    要说清楚中华民族、华夏民族、汉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得从历史的脉络里一点点梳理。这几个词语听起来很相似,但它们所指代的范围和侧重点却不太一样,而且它们的关系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演变。咱们先从华夏民族说起。“华夏”这个词,在中国历史的长河里出现得很早,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左传》里就有“中国(这里的中国是.............
  • 回答
    这中华民族,说起来可不得了,这底蕴,那真是深厚得很,几千年了,这时间跨度,想想都让人肃然起敬。要说这文明,绝不是一下子就蹦出来的,而是从漫长的时光里,一点一滴、一茬接一茬,积淀下来的。咱们不妨从那远古的岁月说起。虽然有些说法可能带着点传说色彩,但从考古发现来看,早在旧石器时代,咱们的祖先就已经在这片.............
  • 回答
    要理解中华民族的爱好和平与共产主义解放世界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我们需要分别剖析这两个概念,然后审视它们可能存在的交集与冲突点。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华民族的爱好和平”。这并非一个突兀的政治口号,而是有着深厚历史文化根基的民族特质。纵观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尽管不乏战争与冲突,但主流价值观始终强调“和为贵.............
  • 回答
    关于“中华民族”的本意是否单指汉族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历史演变和概念发展过程中比较复杂的问题。要详细地讲清楚,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梳理:一、 从历史的源头来看,“中华”与“汉”的联系与区别在非常古老的时期,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国”这片土地上,居住着形态各异的部落和族群。其中,以黄河流域为核心发展起来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