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明朝皇帝真的很差吗?

回答
“明朝皇帝真的很差吗?”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时期。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地简单说是或不是,而是需要深入剖析不同皇帝的个性和执政表现,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建立的王朝,历经十六位皇帝,时间跨度近三百载,其中不乏有作为的君主,也有许多昏庸怠惰的皇帝,甚至还有一些是性格极其扭曲或能力不足的。

笼统地说“差”,其实是对历史的简化和不公。

首先,我们要明白,任何一个漫长的王朝,其皇帝的质量都呈现出“好坏掺半”的普遍规律。明朝也不例外。我们不能拿创业初期的雄才大略的朱元璋、朱棣,与末期那些被内忧外患压垮的皇帝相提并论,也不能将那些勤于政务的皇帝与沉溺酒色的皇帝混为一谈。

让我们逐一审视明朝皇帝的几个典型群体,以及他们各自的特点和影响:

开国创业型:

明太祖 朱元璋: 毫无疑问是明朝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出身贫寒,凭借着过人的胆识、谋略和残酷的手段建立了大明王朝。他对明朝制度的奠定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严厉打击贪腐,巩固皇权,恢复生产。但同时,他的猜忌心极重,大兴冤狱,如胡惟庸案、蓝玉案,杀戮功臣,手段残暴,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负面影响。可以说,他的“差”在于其统治手段的残酷,但其“好”在于其开创王朝的雄才。

明成祖 朱棣: 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是明朝历史上一个充满争议的皇帝。他北迁北京,巩固北方边防;派遣郑和下西洋,展示国力;编纂《永乐大典》,文化成就斐然。他的雄心勃勃和雷厉风行是毋庸置疑的。但夺位不正,对燕王系宗室的大规模屠杀,以及对政治异己的严酷打击,也为他蒙上了阴影。他的“好”在于开疆拓土和文化事业,但其“差”也体现在其政治手段的血腥。

勤政有为型:

明仁宗 朱高炽: 虽然在位时间极短(仅一年),但他开创了“仁宣之治”的良好局面。他崇尚文治,重视民生,改革弊政,政局稳定,经济发展,被誉为“盛世君主”。他的勤政和仁政是得到普遍认可的。

明宣宗 朱瞻基: 继承了父亲的仁政,进一步巩固了“仁宣之治”。他性情豁达,善于用人,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他本人也颇具艺术造诣,但有时也沉溺于玩乐,如斗蟋蟀的传闻,虽不影响大局,但仍有“太平天子”的闲适感。他的“好”体现在其稳定而繁荣的统治。

怠政与宦官专权型:

明英宗 朱祁镇(土木堡之变): 这是明朝历史上最耻辱的一页。英宗不听劝阻,亲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被俘,数十万大军覆没。这次事件极大地削弱了明朝的国力,也暴露了他年轻冲动、刚愎自用的性格弱点。

明宪宗 朱见深: 总体来说,宪宗时期政治也算相对平稳,但他对万贵妃的宠爱,导致万贵妃专权,对后宫和朝政都产生了不良影响。他在位期间,宦官汪直也曾一度权倾朝野。他的“差”主要体现在用人不当,对政治的疏忽。

改革与挣扎型:

明孝宗 朱祐樘: 这是一个被誉为“贤君”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弘治中兴”。他勤于政务,善于纳谏,整顿朝纲,打击宦官,是明朝中期的一位难得的明君。

明世宗 朱厚熜(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以其“大礼议”事件和长达二十余年的“不朝”著称。他痴迷炼丹,疏于朝政,导致朝政被严嵩等奸臣把持,社会矛盾激化。然而,他在位期间也处理了一些重要的边疆事务,并且在晚年也曾尝试改革。他的“差”在于其沉迷炼丹、疏于政务,但其复杂性在于他并非完全无能。

明末动荡与灭亡型:

明神宗 朱翊钧(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在位初期尚有作为,但后期因“国本之争”等原因,长达三十年不上朝,导致朝政废弛,官僚机构运转失灵,内忧外患不断加剧。他的怠政是明朝由盛转衰的关键因素之一。

明熹宗 朱由校(天启皇帝): 熹宗是一个“木匠皇帝”,对政务毫无兴趣,沉迷于木匠活,大宦官魏忠贤趁机专权,导致朝政黑暗,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这是明朝政治最黑暗的时期之一。

明思宗 朱由检(崇祯皇帝): 作为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非常勤政,他勤于处理政务,宵衣旰食,试图挽救风雨飘摇的明朝。然而,他性格多疑,用人不当,对臣子缺乏信任,频繁更换内阁,导致政治动荡,最终未能挽救王朝的灭亡。他的“差”更多体现在其性格缺陷和战略上的失误,而非不勤政。

总结一下,明朝皇帝是否“差”,是一个需要具体分析的问题:

制度的弊端: 明朝皇权高度集中,尤其是废除丞相制度后,皇帝的个人能力和勤政程度直接决定了王朝的命运。一旦皇帝出现怠政或昏聩,整个国家机器就容易失控。宦官专权和党争也是明朝政治制度的顽疾,很多皇帝在这方面表现不佳。

时代背景的挑战: 明朝后期,社会矛盾尖锐,外部威胁(如后金)日益严峻,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都是对皇帝能力和智慧的巨大考验。有些皇帝并非完全无能,但在复杂的局面下,他们的努力也可能无法挽回王朝的颓势。

皇帝的个体差异: 如前所述,十六位皇帝,性格、能力、兴趣各不相同。有朱元璋的铁腕,朱棣的雄略,仁宗的仁政,孝宗的中兴,也有英宗的轻率,万历的怠政,熹宗的荒诞,崇祯的猜忌。

因此,与其说“明朝皇帝都很差”,不如说:

明朝存在一批能力不足、怠政甚至昏庸的皇帝,他们的统治对王朝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明朝的制度设计,特别是皇权的高度集中,放大了皇帝的个人好坏对国家的影响。
明朝后期面对的内外挑战极其严峻,很多皇帝在这样的压力下表现不佳,加速了王朝的灭亡。

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勤政有为、为明朝做出贡献的皇帝,他们同样是明朝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任何一个王朝都必然经历兴衰起伏,而皇帝作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他们的个人素质和执政水平自然会成为评价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明朝的皇帝群体,无疑存在着明显的两极分化,这使得我们对他们的评价不能简单粗暴,而需要更细致、更深入地去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差的离谱的,也有天神下凡的,总的来说不差

按顺序说吧

洪武-朱元璋:有明一代最强,开局一个碗,同水平能当皇帝的,上下五千年,我觉得只有他,上位以后改革科举制度,让寒门出贵子(洪武时期寒门进士60%,到万历年间这一比例仍有40%),创立社会福利制度,包括免费医疗/免费养老(养济院),免费公墓(漏泽园)等等,军事奇才,负面的主要集中在肃贪矫枉过正,大杀功臣以及经济制度上

建文-朱允炆:菜,菜得离谱,只适合当书生,为政举措,1复古代地名,他在位期间,中央除了忙打仗大部分时间就是忙改名,2恢复井田制,离谱

永乐-朱棣:强,强的离谱,并没有接受系统的帝王教育,难听点算个半文盲,缺依然功名赫赫,五出漠北,永乐大典,万国来朝,郑和下西洋,收复交趾,负面和他爹一个毛病,对臣子过于苛刻

洪熙-朱高炽:守成之君,当了几十年太子,行事和他爹大相径庭,以仁和中庸为主,值得一提的是,朱棣的文治武功,离不开太子朱高炽的多方维护

宣德-朱瞻基:聪明睿智,多才多艺。和他爹一起并称仁宣之治,本人能力也很强,能打仗能写词,一手丹青也画的不错,另外还是斗蛐蛐职业选手,本人无黑点,黑点是他儿子叫朱祁镇

正统-朱祁镇:我愿称它他大明最差皇帝,不要被当年明月的描述误导了,朱祁镇接手的,可是明朝极盛,给李世民我估计能拓土万里了,他不开疆拓土就算了,他还送,土木堡送了数十万精锐,自己也被抓了,被抓死了就算了,还没死,化身叫门天子,土木堡这一仗最大的问题不是死了50万人,而是让武将世家勋贵精英蒙受巨大的打击,从而无力牵制文官集团,后期的皇帝只能依靠宦官牵制文官,文官掌控话语权,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这哥们就是始作俑者

景泰-朱祁钰:挺不错,稳住了土木堡之后风雨飘摇的局势,且稳重不冒进,逐步恢复国力,景泰蓝成为了华夏的一种文化符号,在位8年,积极奋进,有明君气象,死太早可惜了

天顺-朱祁镇:他复辟了,他还没死,真气人,辣鸡

成化-朱见深:功大于过,但也实在算不上太明君,好的是收复河套,拨乱反正(上台时很乱),对外战争战功彪炳,内政也说得过去,但是后期搞得朝廷乌烟瘴气,设西厂设传奉官设皇庄,一大堆法师和尚道士当官,脑壳疼,宠幸万贵妃与他的功过相比,其实算不上什么,不知道怎么这么多人说他熟女控

弘治-朱祐樘:老好人了,兢兢业业坐班,唯一一个一夫一妻且独生子的皇帝,独自开创弘治中兴,前期勤政且政治清明,中后期外戚土地兼并等问题突出,开始修道,另外他还是牙刷的发明者(评论区大神指正,至晚在辽朝,中国就已出现牙刷,这里采用《发明大全》的说法),发明牙刷的原由,是因为皇后的牙齿不好,经常疼,好老公且算个明君。

正德-朱厚照:大魔王且逗比,明朝有他多了十二分光彩。不要被史书的抹黑迷惑了,朱厚照的才华横溢,横溢到什么地步呢,有一次他看古籍不解,到翰林院问这个典故,全场,只有杨慎知道这个典故(杨慎被称为大明最博学),同时朱厚照还通晓梵语,好改ID,据不完全统计,朱厚照的ID有:朱寿寿子哥,威武大将军,镇国公,太师,大庆法王XXXX丰盛佛等等等,亲自指挥了应州之战重挫小王子,南下江南钓鱼一条卖200两,官员请他吃饭他要折现(赚钱鬼才),反正就是崇尚自由,热爱自由的一生,恋爱没少谈,青楼没少逛,旅游没少游,正事也没耽误,豹房那完全算不上黑点,朱厚照下江南最多一次用了20万两,史书说他劳民伤财,乾隆下江南,靡费数千万两,史书说太平盛世,乾隆牛逼。。。

嘉靖-朱厚熜:聪明但修仙,数十年如一日怒磕淬体丹且不死,掌控臣下的手段很强,最后被臣下所掌控;前期兢兢业业,创造出嘉靖中兴,晚期不理朝政,外族攻入京畿重地,并包围北京,耻辱。性格太过自私,被海瑞怒喷

隆庆-朱载垕:性格好且懂事,能力一般,但他有不一般的臣子,文有高拱张居正,武有谭纶戚继光,所以他完全放权,隆庆开关,张居正改革至少为大明续命数十年

万历-朱翊钧:万历大帝,三大征赫赫有名,抗倭援朝一把干碎日本加朝鲜,前期励精图治,斗志昂扬,创造万历中兴(比嘉靖中兴的强),万历中期开始怠政不上朝,晚期后金崛起,萨尔浒大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明朝的资产阶级萌芽,亦是万历年间的事情

泰昌-朱常洛:磕春药,夜御十数女,1个月死了,不评价

天启-朱由校:DIY小能手,精通自治手办,一个手办1000两(折人名币数十万),算是个技术宅,当然皇帝当的一塌糊涂,魏忠贤就是他治下的事情

崇祯-朱由检:崇祯挺惨的,本来怎么都轮不到他当皇帝,偏偏就轮到了,在位17年,天天睡4 5个小时,拆东墙补西墙,还遇上了千年不遇的小冰河时期,粮食减产,没事还来个鼠疫,平心而论,崇祯若是太平时期,勉强能算明君,可惜了他缺一点力挽狂澜的能力,优柔寡断且不爱背锅,不过最后君王死社稷,能走出这一步不容易,何况他最后也说了”人贼分裂朕尸,无伤百姓一人“,这种人,再差也差不到哪去

溥仪:我不管日本人在东北杀多少人,运走多少粮食和煤,只要不让我当大清的皇帝我就不会心甘。

喜欢拿清朝抬杠的朋友,省省吧,高下立判。


所以你会看到,其实明朝的皇帝,特别差的有,特别强的也有,总的来说强的比差的多

更多的是个人选择,我能当好皇帝,我不当,我要自由,哎,我不听文官的话,哎就是玩儿~


补充一点:

感谢评论区指正,嘉靖打错成嘉庆,已更正

有质疑朱棣朱元璋不是文盲的朋友,来来来,毛主席说的,去杠

“1964年2月13日,毛泽东在春节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谈到历代皇帝时说:明朝
皇帝搞得好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太祖,一个是成祖。明太祖朱元璋做得最好,他一
字不识,是个文盲;明成祖皇帝做得也不错,是一个半文盲,识字也不多。”

万历大帝是贴吧梗,意指万历期间对外战争频繁

还有质疑明孝宗被过分拔高的,这个不予置评,过于主观,你说是就对,但正史的记载是他就是一个不错的皇帝

再就是关于崇祯,觉得他很差的人有,这个我建议大家换位思考,你在崇祯的位置上,能做的多好,能焚膏继晷,夙兴夜寐吗,能17年如一日,每天睡4 5个小时,全年午休的坐班吗?即位前几年还有魏公公一脸核善的看着你呢

能不能挽救积重难返的大明王朝,不要看了两本穿越就觉得自己是男主角了,别的不说了,你穿越过去,愿意老歪脖子树殉国吗

历史是主观的,但需要尊重


再补充下,怎么现在抖学家都跑到知乎秀下限了?

资本主义在16世纪末期,真的就是代表了进步,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才会出现全新的社会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是近代丧权辱国之后的事了

16世纪的事,跑到这里扯共产主义,多少沾点,为什么中国没有发展出资本主义,欧洲思想家开始启蒙运动的时候,您大清在搞文字狱,这个时期拿得出手的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都是明朝遗臣

然后您的历史论据充满了“还有人说”“好像”“肯定”“编的”

《明史》卷三百九《流贼传》云;“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不守,鸣钟集百官,无至者。乃复党煤山,书衣襟为遗诏,以帛自缢于山亭,帝遂崩。”
《明史•本纪第二十四•庄烈帝二》有: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是,又有人要说这是清朝编的,唉,你们开心就好,还是多看看书吧...

user avatar

正常皇朝,不差不好。

一般你觉得一个朝代皇帝差的,多半是因为开国老哥太牛逼,对比之下就觉得其他人好菜啊。

如果一个朝代开国老哥一般,那你看后面的人就觉得也还行,也能接受了。

前者的例子有东汉,唐朝,大明。

后者的例子有晋朝,宋朝,大清。

user avatar

一个一个说吧。

朱元璋:开局一个碗,硬是把元朝给推翻了,绝对的牛人,放在全史也是祖龙,二凤和汉武之下第一人,评分95

朱允文:削藩硬是把自己给削没了,革命把自己的皇位革进去了,就目前的史料来看确实不咋地,话说老朱你是啥眼神啊,评分40

朱棣:这个我不多说了,亲征漠北五战五胜 ,编撰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绝对的雄主,整个明朝也就朱元璋和他一样了,平分95

朱高炽:定位仁主,上任之后取消了一大批重工程,为朱瞻基时期的盛世打好了基础,评分85

朱瞻基:这个不用多说了,大明的盛世就是在他执政时期,绝对的牛人,评分90

朱祁镇:终于轮到我们的朱·土木堡战神·叫门天子·好哥哥·祁镇了,一生也就废除殉葬这么一个政绩,然后就没了,而且御驾亲征还被俘虏,回国了还把于谦一刀咔嚓,给王振“恢复名誉”,真tm是个牛人,评分我给个0没人有意见吧

朱祁钰:单凭保卫北京力挽狂澜这一个战绩就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明主,平分70

朱见深:雄主,让开始颓废的明朝突然活了一段时间,还有差点把带清掐死在摇篮里的成化犁庭,一生的污点就只有喜欢奶妈子。评分90

朱佑樘:先不说他的能力,光是他恪守一夫一妻制度就足以让他登上全史第一专情皇帝的位置,至于政绩,弘治中兴和三收哈密这两件事就足以证明了,评分80

朱厚照:武略不错,只可惜太贪玩了,只能给个一般的评价了,所以评分我给个60

朱厚骢:前期绝对的明君,只可惜后面天天罢工还被宫女勒脖子,不过老道士权谋是真的厉害,后期不上朝都把大臣们放在手里攥的死死的,评分75

朱载坖:个人能力一般,手下人牛的一批,代表就是张居正,评分55

朱翊钧:抗日援朝这一点我还是很喜欢的,但是后期罢工罢的比他爷爷还牛皮,战略盲动的萨尔浒一战导致三大营再次暴毙,综合来看他大概是个中下水平,评分45

朱常洛:一个悲情皇帝,出生之后爹不疼娘不爱,硬抗明末三大案,好不容易当上皇帝不到一个月就挂了,给个安慰奖当他是中下吧,评分40

朱由校:被皇帝耽误的木匠,但是修筑关宁锦防线还是不错的,评分35

朱由检:这个货我都不想说了,努力的把明朝推向深渊,对着被自己逼反的农民说“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也是够可笑了,自毁长城杀了袁崇焕,潼关命令孙传庭出去送人头,为了甩锅砍了给自己当快递小哥的陈新甲,卢象升孙传庭死了死活不给抚恤,卢象升甚至都不给棺材,洪承畴死了到时反过来了,就这还有的洗?评分30

user avatar

自制表情包,用者自取。

从左到右:

勿伤吾叔朱允炆

骁勇善战朱祁镇

尧天舜日朱由检

user avatar

我认为明朝不差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由汉人执政的大一统王朝,历时276年经16位皇帝。

自朱元璋1368年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可以说将各个朝代中明朝得国最正,是灭了蒙元,恢复了汉族为主的华夏帝国,将华夏文明推向了另一个高峰。

为什么说明朝不差哪?咱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证明:

一、疆域

明朝疆域东北囊括了外兴安岭、及库页岛等;西南直抵今天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包括越南、缅甸;向西推进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向东紧靠大海,包括台湾和海南。明朝最后有140府,193州,1138县,493卫,359所。按照后人的算法,明朝在永乐年间疆域面积达到了997万平方公里,比我们今天的中国版图还要辽阔。

二、人口

这个一直存在争议,明朝的人口峰值出现在晚明,最保守的估计来自易中天人口在六千万万左右,最高的估计来自历史学博士葛剑雄教授人口将近两亿。城镇化的比率在当时是最高的,据剑桥大学博士伊懋可的数据,中国城市人口在明末占总人口的6%至7.5%。据曹树基的估计,1630年时中国城市化率已达到8%,晚明城市人口约达1536万人。

三、政治

明朝设立的内阁制度是当时最先进的政治制度,内阁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团和智囊团只为皇帝的顾问,奏章的批答为皇帝的专责。明初,内阁无实权。之后内阁地位逐渐升高,权限逐渐增大,到明世宗时,内阁终跃至六部之上。自此,内阁成了中央最高的的决策机构。在法治建设上设有:都察院,督察御史八人;大理寺等,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合称三法司,是国家的最高法律机构相当于最高法院。

四、经济

明代中后期,粮食的生产呈现出专业化、规模化、商业化生产的趋势。江南广东一大片原来产粮区由于大半甚至八九成都用来生产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而成为粮食进口区,其它一些地方则靠供给粮食成为商品粮食出口区。农业人口转为工商业的人大幅增加,直接带动了工商业的繁荣,明朝大量出口的丝绸、瓷器、蔗糖、棉布等为国家带来了巨额的财富。一些商人将商业资本直接用于生产投资,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五、军事

明朝从建立之初就战争不断,明朝主要军事机构有大都督府、五军都督府、兵部等机构,其中大都督府仅存在二十年,五军都督府是明朝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五都督府的总称,统领全国军队的最高军事机构。明中后期五军都督府的权利被逐渐削弱,兵部的权利被加强。还有世界上第一支专业的火器部队神机营。

总之我认为明朝并不差,明朝的灭亡主要来自天灾、瘟疫,再加上政府处置不当激起民变,最终导致席卷全国的农民起义灭亡了明朝。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