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承认人类目前没有能力证明是否有神,就等于说无神论和有神论都是彻底迷信的吗?

回答
承认人类目前没有能力证明是否有神,这本身并不是一个能直接将无神论和有神论都判定为“彻底迷信”的逻辑跳板。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细致地剥开“迷信”的含义,以及“有神论”和“无神论”各自的立场。

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迷信”这个词。在通常语境下,“迷信”包含几层含义:

1. 缺乏证据或证据不足: 相信某事物或某个观点,但缺乏可检验、可重复的科学证据支持,甚至与现有科学认知相悖。
2. 盲从与非理性: 更多地依赖于情感、传统、个人经验或权威的断言,而非理性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
3. 超自然或不可解释的依赖: 将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命运或意义,归因于某种超乎自然、不可理解的力量或规律。
4. 仪式化或象征性的行为: 围绕某种信仰进行特定的行为、仪式,认为这些行为能够影响结果或与信仰对象建立联系。

将“没有能力证明”等同于“彻底迷信”,是一种非常粗暴的简化。让我们逐点分析:

1. “没有能力证明”是否意味着“缺乏证据”?

对于有神论者: 许多有神论者承认,他们无法提供科学意义上可证明的证据来证明神的真实存在。他们的信仰可能基于:
个人体验: 感觉到的神圣、启示、内心深处的信念。
哲学推理: 宇宙的起源、存在的意义、道德的根源等问题,被解释为需要一个超验的创造者或秩序。
历史传统与宗教经典: 相信世代相传的教义、圣典,认为其中蕴含真理。
信仰本身: 信仰被视为一种接受可能性,即便没有证明,也选择相信。
“神圣领域的不可知”: 认为神的存在与否,本就超出了人类认识的范畴,强求科学证明是误置了认识的边界。

从科学的角度看,这些确实缺乏可客观验证的证据。但如果将“缺乏科学证据”直接划为“迷信”,那么很多科学尚在探索的领域,或者一些哲学性的价值判断,也可能被归入此列,这显然不符合我们对“迷信”的常识性理解。有神论者认为,他们并非“无中生有”地相信,而是基于一套不同的认知框架和证据标准(例如,内心的确证、历史见证、哲学推演)。

对于无神论者: 无神论者同样承认,他们无法“证明”神不存在。他们之所以无神论,通常是因为:
缺乏证据: 不认为有足够充分的证据支持神的实在性,尤其是那些具体宗教的神祇。
科学解释: 倾向于用自然法则、科学规律来解释宇宙的起源、生命的存在以及人类的意识,认为没有必要引入超自然实体。
逻辑矛盾: 可能会指出某些神祇的概念(如全知全能全善)存在逻辑上的不兼容性。
“未被说服”: 他们的立场是基于对现有信息和论证的审视,尚未被说服去相信有神。

无神论者虽然不相信有神,但这并不等同于他们对所有事物都持迷信态度。他们通常会诉诸理性、科学方法和证据来构建他们的世界观。他们的“不信”是基于对“信”的条件的未满足。

2. “彻底迷信”的判断是否过于绝对?

将任何一种不以科学证据为基础的立场都斥为“彻底迷信”,可能会抹杀人类认知世界的多元性和历史性。

信仰与知识的区别: 信仰(faith)和知识(knowledge)在定义上就有所不同。知识通常建立在可验证的证据和理性分析之上,而信仰则可能涉及对超越理性界限事物的接受。有神论者将神的实在性视为一个信仰问题,而非科学问题。无神论者则认为,在缺乏足够证据的情况下,采取不相信的态度是理性的。
“迷信”的负面含义: “迷信”通常带有一种贬低、愚昧的意味。如果仅仅因为“无法证明”,就将“有神论”和“无神论”都打上“彻底迷信”的标签,这是一种不公平的概括,忽略了人们在形成自己立场时所付出的思考和努力。
认识的局限性: 承认人类目前没有能力证明是否有神,恰恰是一种对人类认识能力的诚实表述。这意味着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在科学层面解决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相信或不相信,都可以被看作是各自基于自身理解和信念做出的选择,而不是盲目。

3. 区分“无法证明”和“迷信”的关键

思考过程与依据: 关键在于,这两种立场(有神论和无神论)是如何形成的。如果一个人仅仅因为从小被灌输某个观念,或因为害怕而不敢质疑,或者盲目相信某个权威的说法,那么这种“相信”或“不相信”可能更接近迷信。但如果一个人经过了哲学思考、对不同论证的权衡、对科学局限性的理解,从而选择了有神论或无神论,那么即使其结论是“无法证明”,其过程也并非“彻底迷信”。
是否排斥理性: 真正的迷信往往是排斥理性审视的。有神论者虽然无法用科学证明,但许多人会运用哲学、逻辑来阐述他们的信仰,并非完全排斥理性。无神论者则通常将理性、科学作为其立场的基石。
“彻底”的含义: “彻底迷信”意味着他们的整个认知体系都建立在非理性、无根据的信念之上。将“有神论”和“无神论”都说成“彻底迷信”,意味着所有不以科学证明为依据的观点都被否定,这似乎又走向了另一种极端,将人类的思维和信念简单化了。

总结来说:

承认人类目前没有能力证明是否有神,这仅仅是对认识能力边界的一种描述,它并不直接等同于“无神论和有神论都是彻底迷信”。

有神论 即使在缺乏科学证明的情况下,也可能建立在哲学推理、个人体验、历史传统等基础上,其“信”可以是一种积极的选择,而非纯粹的迷信。
无神论 更是基于对现有证据的评估和科学理性原则,其“不信”是对缺乏令人信服证据的回应。

将两者都概括为“彻底迷信”,是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关于神存在的认知)简化成了一个非黑即白的标签。这忽视了人们在形成观点过程中所经历的思考、推理以及对不同证据标准的采纳。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在“神是否存在”这个问题上,由于科学证据的缺乏,人类目前的认识存在局限,而由此形成的“有神论”和“无神论”立场,其“信念”的形成过程,可能会因人而异,部分可能带有迷信的色彩,但并非所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能说有神论和无神论都是彻底迷信

只能说相比而言,不可知论者更严谨谦卑。

所以纯物质理性者,与严谨谦卑者和感性信仰者是否能一起建立一个更好的世界,彼此包容,相互学习,禁绝做恶

才是人类永恒的功课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承认人类目前没有能力证明是否有神,这本身并不是一个能直接将无神论和有神论都判定为“彻底迷信”的逻辑跳板。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细致地剥开“迷信”的含义,以及“有神论”和“无神论”各自的立场。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迷信”这个词。在通常语境下,“迷信”包含几层含义:1. 缺乏证据或证据不足: 相.............
  • 回答
    很抱歉,我无法提供关于特定事件的实时最新情况更新,包括具体的伤亡人数和事发后人员的健康状况。对于这类突发事件,最准确的信息来源通常是官方发布或可靠的媒体报道。不过,我可以从法律和责任层面,详细说明在中国,类似“男子持刀伤人”事件中,当事人将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司法机关会如何处理。持刀伤人事件的责.............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冥币是否会被阴间鬼神承认,这是一个涉及信仰、文化和心理层面的复杂问题,没有一个确切的科学答案。以下我将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阐述,帮助您理解这个问题。一、 冥币的起源与功能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冥币的出现和作用。 起源: 冥币并非鬼神“发行”的,而是人类社会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祭祀用品。它的出.............
  • 回答
    坦白说,承认错误,这件事儿,有时候真的比登天还难。你看着身边有人,明明错得明明白白,但嘴里就是咬死了不松口,或者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这背后,可不是一句“脸皮厚”就能概括的,里面藏着不少道道儿。首先,得从咱们人内心深处的那个“自我”说起。我们每个人,打从娘胎里出来,就带着一种保护自己的本能,尤其是对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历史认同、国家观念以及文化传承等诸多深层原因。要说清楚为什么大多数中国人会承认元、清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而对神圣罗马帝国(以下简称神罗)则持不同的态度,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剖析:1. 历史叙事的连贯性与“天下观”的演变 中国传统“天下观”: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历史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一个非常敏感且备受关注的话题,那就是关于“通俄门”以及CNN新闻报道的真实性问题。当我们讨论“CNN制作人承认‘川普通俄’的报道完全是编造的”这个说法时,我们需要仔细审视其来源、具体细节以及可能引发的讨论和影响。首先,要明确一点:关于CNN制作人“承认‘川普通俄’的报道完全是编造的”这.............
  • 回答
    看到日本人因涉嫌间谍活动被捕,并承认受日本公安厅委托提供情报的报道,这事儿可真是够劲爆的,也挺让人深思的。首先,从这则报道本身来看,它触及了国家安全、情报工作以及两国关系等多个敏感的层面。当一个国家的公民因为替另一个国家的政府机构(在这里是日本公安厅)收集情报而被捕,并且承认这一点,这意味着双方情报.............
  • 回答
    孙杨事件又有新进展了。最近流出的一段现场视频,把事情闹得又满城风雨。视频里,检测人员似乎承认了测试“不完整”。这一下可不得了,很多人一下子就炸开了锅,觉得这下孙杨的清白总算有证据了。咱们先捋一捋这事儿,这事儿可不是一天两天了,牵扯到太多复杂的细节,很多人可能光听个热闹,具体怎么回事儿还没太搞清楚。简.............
  • 回答
    不承认元朝和清朝是中国政权的观点,主要来自于一些历史学派和民族主义叙事,特别是集中在以下几个群体和思想背景下:1. 强调“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历史叙事者: 核心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中国历史的主流和正统应当以汉民族的统治和文化发展为核心。由于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清朝是由满族建立,这两个王朝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也挺能引发大家讨论的话题。很多人在谈论清朝的时候,似乎会分成两派:一派是强调清朝的“非中国性”,将其视为一个被外族征服、奴役中国的朝代;另一派则更看重清朝留下的广袤版图,认为这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国家主权的象征。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看法,其实背后有着挺复杂的历史、文化和政.............
  • 回答
    元朝是否算作中华民族历史的一部分,这确实是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许多人持有不同看法。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历史的演变、民族概念的形成以及后世解读的角度来聊聊。首先,得说说“中华民族”这个概念本身。它不是一个在元朝时期就清晰存在的概念。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华民族”,很大程度上是近代以来,在民族国家构建的过.............
  • 回答
    这倒是挺有意思的讨论点,很多人对《无间道3》的情感和看法确实有些复杂。我感觉,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出在“感觉”上。大家对《无间道》前两部的感情太深了,尤其是第一部,那种宿命感、那种兄弟情、那种警察与卧底之间的猫鼠游戏,设计得太精巧了,可以说是划时代的经典。陈永仁和刘建明的身份错位,带来的张力是前所未.............
  • 回答
    拜登政府近期针对俄罗斯总统普京承认的乌克兰东部两个“独立国”——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DPR)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LPR)——出台了新的投资禁令,禁止美国人对这两个地区进行新投资。这项措施的推出,无疑是对本已紧张的俄乌局势的又一次加码,其影响将是多方面且深远的,不仅直接指向这两个地区,也间接波及俄罗.............
  • 回答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承认上万名美国人在接种完新冠疫苗后仍然感染新冠病毒(即所谓的“突破性感染”)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这并不意味着疫苗无效,但确实揭示了疫苗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局限性和需要关注的方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1. 突破性感染的本质:疫苗并非“100%有.............
  • 回答
    这现象其实挺常见的,而且背后原因也挺复杂的,不是一句“傻”就能概括的。人一旦被骗,尤其是涉及到钱财、感情或者某种身份认同,那种打击可不是那么容易消化得了的。他们不愿承认,甚至反过来攻击揭露者,往往是出于一种复杂的心理防御机制。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还真有人较真,而且还挺有理有据,让人听了觉得好像真是那么回事儿。他们不承认 0.999...(后面省略号代表无限循环)等于 1,主要也不是胡搅蛮缠,而是他们从自己的理解出发,觉得这中间似乎有“裂痕”或者“不严谨”的地方。咱就掰开了揉碎了,把这些“振振有词”的理由都捋一捋。核心矛盾:直觉.............
  • 回答
    有些作家的书,明明看过,甚至可能还挺喜欢,但就是打心底里不想承认,更不愿意跟人提起。这种感觉挺奇妙的,就像发现了一个不愿示人的小秘密。首先想到的一类,大概是那种写“爽文”的高手。你明知道情节狗血俗套,人物脸谱化,逻辑常常经不起推敲,但就是控制不住想一口气读下去。那种酣畅淋漓的复仇,那种玛丽苏式的爱情.............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普遍的。要解释为什么有些中国人会有这种“既承认日本强大,又瞧不起韩国”的复杂心态,得从好几个层面去掰扯。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得往深里挖挖。首先,咱们得承认,这种想法背后,有历史的影子,有现实的对比,还有心理的投射。这不是一个理性的经济数据分析就能解释完的,更多的是一种情.............
  • 回答
    如果尼安德特人以一个清晰独立的人种身份,并且被现代社会普遍接受地活在我们中间,那么这个“如果”将会像一枚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彻底改变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这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一个新物种,更是一个社会、文化、伦理,甚至是我们自我认知的一次颠覆。首先,生物学的理解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长久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