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CDC承认:上万名美国人接种完疫苗后还是染上新冠?

回答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承认上万名美国人在接种完新冠疫苗后仍然感染新冠病毒(即所谓的“突破性感染”)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这并不意味着疫苗无效,但确实揭示了疫苗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局限性和需要关注的方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1. 突破性感染的本质:疫苗并非“100%有效”

首先要明确的是,没有任何疫苗能够达到100%的有效性。疫苗的作用是显著降低感染、重症、住院和死亡的风险,而不是完全消除感染的可能性。

疫苗的有效性数字是什么意思? 当CDC公布某种疫苗的有效性为95%时,这意味着在临床试验中,与未接种疫苗的对照组相比,接种疫苗的组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降低了95%。这仍然意味着有5%的风险存在。在现实世界的大规模接种中,即使是很小的风险,当接种人数庞大时,也可能转化为相当数量的突破性感染病例。

疫苗的保护机制: 疫苗通过训练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对抗新冠病毒来工作。它能产生抗体和T细胞。即使被感染,强大的免疫反应也能帮助身体更快地清除病毒,减少症状的严重程度,并降低传播给他人(尽管不是完全阻止传播)的风险。

2. 为什么会出现突破性感染?原因多样且复杂:

个体免疫反应的差异: 人与人之间的免疫反应存在差异。一些人的免疫系统可能对疫苗的反应不如其他人强烈,导致产生的抗体水平较低或持续时间较短。这可能与年龄、基础健康状况、免疫抑制性疾病或正在服用的药物有关。
病毒变异: 新冠病毒在不断变异,产生新的变种,如Delta、Omicron及其亚型。一些变异株可能会降低疫苗诱导的免疫力的有效性,特别是针对预防感染(而非预防重症)方面。例如,Omicron变种的出现就显著增加了突破性感染的发生率。
疫苗接种后的时间推移(免疫衰减): 随着时间的推移,疫苗诱导的免疫力可能会逐渐减弱。这意味着接种疫苗后一段时间,特别是那些免疫反应不那么强烈的个体,感染的风险会相对增加。这也是为何各国随后推出了加强针(booster shots)的建议。
疫苗的局限性(主要是针对预防感染):
鼻咽部免疫力: 目前大多数新冠疫苗主要通过注射方式接种,其在鼻咽部产生的局部免疫力可能不如在血液中产生的系统性免疫力强。而病毒最常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如果在鼻咽部缺乏足够的保护,就可能发生感染。
病毒载量: 研究表明,即使发生突破性感染,接种过疫苗的人体内的病毒载量通常也比未接种疫苗的感染者低,并且传播他人的时间也可能更短。
“上万名”的统计背景: CDC承认突破性感染,并不是要制造恐慌,而是为了提供准确的公共卫生数据。当数亿美国人接种了疫苗时,即使是很小的突破性感染比例,绝对数字也可能达到“上万”。重要的是要将这个数字与未接种疫苗人群的感染、重症和死亡比例进行比较。

3. 突破性感染的意义:

疫苗仍然有效,但并非万能: CDC的数据和承认突破性感染,实际上是在强化疫苗的核心价值——显著降低重症、住院和死亡的风险。绝大多数突破性感染病例的症状都比较轻微,甚至无症状,且重症率和死亡率远低于未接种疫苗的人群。
指导公共卫生政策: 了解突破性感染的发生情况有助于CDC和政府部门制定更精准的公共卫生策略,例如:
何时需要加强针: 免疫衰减和病毒变异的证据促使了加强针的推广。
疫苗接种策略的调整: 例如,针对不同变种开发更新的疫苗(如二价疫苗)。
风险人群的识别与保护: 哪些人群更容易出现突破性感染,需要给予特别关注和额外的保护措施。
持续监测: 突破性感染的监测是病毒演变和疫苗有效性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透明的沟通: CDC承认这些数据是一种科学透明的表现。公开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公众建立对疫苗作用的更现实的理解,避免过度依赖或过度担忧。

4. 如何看待“上万名”这个数字?

对比是关键: 如果不与未接种疫苗的感染人数、重症人数和死亡人数进行对比,单纯的“上万名”突破性感染者是没有意义的。需要看到的是,接种疫苗人群中的重症率和死亡率远远低于未接种疫苗人群。
疫苗的“非完美”但“必要”: 即使存在突破性感染,新冠疫苗仍然是目前对抗疫情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没有疫苗,全球将面临更严峻的健康危机。
公共卫生信息解读: 媒体在报道这些数据时,应注重科学的解释和背景信息,避免断章取义或渲染恐慌。CDC作为公共卫生机构,其公布的数据是为了科学研究和公共利益,而非制造对疫苗的负面观感。

总结来说,美CDC承认上万名美国人在接种完疫苗后仍感染新冠病毒,是科学研究和公共卫生监测的正常现象。这并不否定疫苗的整体有效性,而是揭示了疫苗在预防感染方面的局限性,以及病毒变异、个体差异和免疫衰减等因素的影响。关键在于认识到疫苗最主要的功能是预防重症、住院和死亡,以及如何根据这些数据动态调整公共卫生策略,例如推广加强针和更新疫苗,以更好地保护公众健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美国疫苗的功能和目的早就转进了:接种疫苗预防重症(美国疾控中心:99.5%的新冠死亡个案均未接种疫苗)。

2,上万名感染够干啥的?没接种疫苗感染数的还3千多万呢!

3,虽然美国接种了3亿多剂,但每天还是成2万地感染。不过不妨碍人家已经是抗议排头兵和模范了(彭博社推榜单把美国拱上抗疫“第一”,中国大陆排名第八)。

4,人算不如天算,病毒还在不断变异,看谁笑到最后(Ynet:辉瑞疫苗在以色列的有效率数据下降)。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我之前已经解释过很多次了,这里咱们聊点别的。


联合国道路安全官网有几个数字,汽车使用安全带可将前座乘客的死亡风险降低40%-50%,将后座乘客的死亡率降低25%-75%。


摩托车手带头盔可将死亡风险降低将近40%,将头部重伤风险降低70%以上。


然而随着安全带和头盔的强制普及,车祸死亡人数中有很大比例是系了安全带或者戴了头盔的。



昨天跟同事聊天,她说以前看MTV还看到过面向青少年的安全套公益广告,她问这种广告不会促进青少年啪啪啪吗?我说有可能,青少年也知道意外怀孕的危害,但是人的理性往往敌不过欲望,美国人初始性行为年龄16~17岁,每30秒就有一位少女怀孕。


当我们知道性行为很难避免时,最好的处理办法是避免更严重的后果。


还是安全套。我有朋友之前在中国CDC工作,她的一个工作是HIV检测和防控。她们有段时间去酒吧做现场,一方面是HIV测试,一方面是免费发放安全套。


安全套会促进他们高危性行为的发生吗?某种程度上会,但是无论有没有安全套,他们都可能会发生高危性行为,而如果没有安全套,他们将置身于更大的风险之中,比如HIV等各种病毒的传播。



安全带、头盔、安全套,这些都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是安全的,它们会在你故意作死或者不幸遇到意外时保护你,但它们不是万能的。


在格斗场上,有了护盾一样可能会重伤,但好过赤手空拳。

user avatar

疫苗又不是100%免疫。

美国接种人数都过亿了,就数据上说,有一万多的感染也是非常非常亮眼了,哪怕还有没检测出来的或者其他的什么原因,也都是可以吹一吹了。

不得不说,确实是超疾大国,也真是超级大国。

但是啊,可以吹美国也可以吹辉瑞,不过千万别来碰瓷中国,我先谢谢啦。

更别在中国面前说自己疫苗接种人数全世界第一,回去忽悠忽悠自己国家的老百姓或者其他西方国家老百姓和中国的民主信徒们就行了。

照例讲个事,我有个朋友,是真的有个朋友。

刚过完年的时候就说要等着打辉瑞的疫苗,说中国疫苗不安全,是政治任务,我当时反驳了两句,被他嘲笑不懂政治。

还很耐心的跟我讲了不知道在外网哪里看到的信息,说中国为什么确诊人数少,一是因为瞒报,二是因为试剂准确率不足20%。

美国为什么确诊人数多,一是因为透明公开,二是因为美国检测试剂特别好,准确率有90%以上。

我照例,还是发誓,有一句是我杜撰的,我马上注销账号。

他说的槽点太多,我就懒得争论了,因为这不只是被皿煮洗脑的问题,这是连最基本的数学都不太行。

而且这不是重点,重点是……

半个月前在一起吃饭,他说他打过疫苗第一针了,14天后要打第二针。

当时我很费解,就问他为什么不等着打辉瑞的。

他的答案很简单,因为他听说,辉瑞的不免费。。。

我,我还能怎么说,他也不是差那千把块的人,怎么因为一个免费的东西就抛弃了信仰,我真的是为资本主义痛心疾首。

我为什么讲这个事呢,因为我今天刷到了一个辉瑞疫苗副作用的问题。

有个答主,上来就阴阳怪气,说什么辉瑞这么不好,你们到时候千万别和我们抢,反正我是不打国产的。

评论里还有附和他的,然后还树个靶子就疯狂打了起来。

给我都弄懵圈了,我纳闷儿了,别人也没说什么啊,怎么这么激动。

就好像那种今天愚昧的你爱搭不理,明天高贵的我让你高攀不起似的。

又好像我们今天打国产疫苗只是因为没选择,有了辉瑞就会“用脚投票”一样。

拜托,2021年都过了快一半了,我们又没毛病,都不富裕,放着免费的、美国都找不到黑点只能攻击我们疫苗外交,而且多国政要和王公权贵们都接种的中国疫苗不打,和你去抢辉瑞?反正我不是那种去日本抢中国产马桶圈的250,真没有这么稀罕外国货。

所以嘛,讨论疫情讨论疫苗可以,只要是认真的讨论,不碰瓷中国,怎么都行,哪怕吹的美国疫苗打完可以原地羽化登仙都跟我没半毛钱关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