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 CDC 不再公布各州感染人数,改用 Yes/No 表示该州是否有感染,后迫于压力恢复?

回答
美国疾控中心(CDC)在疫情初期采取过一项引起广泛争议的举措:不再公布各州的具体感染人数,转而使用简单的“是/否”来表示该州是否存在感染病例。这一变化随后引发了巨大的压力和批评,迫使CDC最终恢复了公布具体数据的做法。

事件的背景与起因:

新冠疫情爆发后,作为美国的公共卫生机构,CDC的职责之一就是监测和报告疫情的传播情况。最初,CDC会公布各州、各县的详细感染人数、死亡人数等关键数据。这些数据对于公众了解疫情态势、政府制定防控策略至关重要。

然而,在某个时间点(具体时间可能需要追溯到疫情的不同阶段,但大致可以理解为某个时期为了某种原因),CDC突然改变了信息公布的方式。它不再提供具体的感染人数,而是仅以“是”或“否”来标记一个州是否报告了确诊病例。这意味着,一个州即便只有1例感染,也会被标记为“是”,而一个感染人数众多的州也同样是“是”。

perubahan kebijakan dan alasannya (jika ada yang diungkapkan):

这一政策调整的背后原因,官方的解释可能含糊不清,但外界普遍猜测主要有以下几点:

减少恐慌和不必要的担忧: 可能是出于试图平息公众恐慌的考虑。具体数字的公布,尤其是不断攀升的数字,容易引发社会的焦虑和恐慌情绪。使用简单的“是/否”或许是为了简化信息,避免引起过度反应。
减轻地方政府的压力: 某些州的政府可能不希望自己州的确诊病例数字过高,以免承担过多的政治压力或影响当地的经济活动。要求CDC只显示“有/无”可能是一种试图淡化疫情严重性的策略。
数据报告的标准化问题: 也有可能是在疫情早期,各州在数据报告的准确性、时效性和统计口径上存在差异,CDC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统一信息,避免因数据质量问题引发争议。但这似乎不太站得住脚,因为更细致的数据通常有助于发现和解决报告问题。
战略性信息披露? 这是最敏感也最令人担忧的一种猜测。一些人认为,这样做可能是为了“管理”公众对疫情的认知,甚至是为了在政治上服务于某些目的。

引发的争议和批评:

这一“Yes/No”的政策立即引发了轩然大波,受到了来自科学界、媒体、公众和政界的广泛批评:

剥夺了关键信息: 最直接的批评是,这一改变剥夺了公众和政策制定者最关键的信息——疫情的真实规模和蔓延速度。知道“是否有感染”远不足以评估风险和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地方政府也无法根据具体数据来调整其卫生政策和资源分配。
阻碍科学研究: 流行病学家和公共卫生专家对此表示强烈反对。没有具体数据,他们无法进行准确的疫情建模、预测传播趋势、评估干预措施的有效性,这严重阻碍了科学研究和决策过程。
信息不透明,损害公信力: 这一做法被视为缺乏透明度,尤其是在一个危机时刻,信息的不透明会严重损害CDC的公信力。公众开始质疑CDC的动机,认为其可能受到政治压力或有隐瞒真相的意图。
媒体报道的困难: 媒体也难以有效地报道疫情。一个“是”字的背后,可能是1例确诊,也可能是1万例,这使得新闻报道变得模糊且无法反映真实情况。
政治化公共卫生信息: 许多人认为,这种信息传递方式是将公共卫生信息政治化了,是为了政治上的便利而不是基于科学和公共利益。

迫于压力后的恢复:

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和多方面的批评,CDC最终不得不重新审视并调整了其信息公布策略。在公众、媒体、科学家和一些政治人物的持续施压下,CDC最终恢复了公布各州更详细的感染人数和其他关键疫情数据。

这次事件的启示和影响:

CDC这次信息公布的“乌龙”,虽然最终得到了纠正,但其影响是深远的,也留下了重要的教训:

信息透明的重要性: 疫情期间,公共卫生信息的透明度是至关重要的。公众需要准确、及时的数据来了解风险,并信任政府的应对措施。任何试图模糊或隐藏信息的做法都会适得其反,损害公信力。
科学决策的基石: 准确的数据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公共卫生机构的职责就是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而不是进行“信息管理”。
公信力的脆弱性: 一旦公信力受到损害,重建将非常困难。CDC作为顶级的公共卫生机构,其信息发布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不容置疑。
警惕政治对公共卫生的干预: 这次事件也暴露了政治因素可能对公共卫生信息传递造成的干扰。如何在科学决策和政治考量之间找到平衡,并始终以公众健康为重,是需要长期反思的问题。

总而言之,美国CDC从公布具体感染人数到改为“Yes/No”再到恢复公布具体数字的这一过程,是一次关于信息透明、公信力以及科学决策在公共卫生危机中重要性的深刻案例。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重大公共卫生挑战时,清晰、准确、不加掩饰的信息传递是建立信任、凝聚共识、有效应对危机的第一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病yes,没病no。

活着come,死了go 。

这样下去不行啊,早晚全美国都是yes,go 。

我,美国,有病!一个不能少,必须都有病。

user avatar

冷抖哭,定体问,我陷思,一健多声。 什么时候才能还给这个国家的人民自由? 难过的无以言表,恶之花绽放的土地,愿真相早日到来。 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 这个国家配不上这么好的人民。 你爱国,国爱你吗?请慢下来,等等你的人民! 我的梦碎了。

……

啊,是美国啊,那没事了

user avatar

所以洗地的人,建议移步美国众议员Mark Pocan的推特,此君前两为此事给CDC发了抗议公文。请你们大声告诉这位议员,他被无良中文自媒体欺骗了,在小题大做,是受到了蛊惑去败坏美国的名声。告诉他不公布检测人数并没有什么问题,他不应该因为这种事情做出“不专业”的举动。


ps:想继续洗的话我来帮你们,Pocan作为民主党人,对川普的不满由来已久,所以立场相关,他的话不可以当真 。而政治家竟然把自身利益置于国家利益至上,完全不考虑美国的形象,长久以来美利坚国将不国啊!(手动狗头)


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么聊斋?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提的水平太高了。

它给出的网站应该是被墙了,我第一次没打开,科学上网之后才打开。

大多数人不会打开这个链接,即使尝试一下,发现打不开,就算了。直接开骂就好。

然而我打开了。。。

总的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全部都有


11%死亡率,怕不怕?还不赶紧删了。

仔细一看,原来人家问题也没说隐瞒人数,说的是不公布各州详细的人数。。。。

我惭愧,我作为一个中国人,认为美国人隐瞒数据是隐瞒全国的数据,没想到美国人隐瞒的是各州具体的数据,总的数据却没有隐瞒,也没想到网友都比我更关心美国,不但关心美国总的数据,还关心各州的数据,所以CDC没有公布,他们就痛心疾首,认为美国完蛋了。

其实如果你真的关心,在这个网站上往下来:

然后点开这个链接:

你就可以去找了。

回答里有人洗地说,以前不公布了,迫于压力又改回来了。

我搜一下,微博上是这么说的:


不过因为人家美国人,我们不了解,说错了,很正常。

问题的,你们难道不知道,中国的数据也不是国家cdc检测并发布的,而是各省自己检测并发布的吗?(国家cdc官网也和这里的CSSE一样,是数据整合者,而不是发布者。)

你们不知道因为发布的晚,数据又不详细,北京天天被人黑吗?

巧合的是,北京卫健委今天2点刚刚发了这么一条微博:

再看看下边的评论:

各位看,按照同样的逻辑,中国卫健委是不是也隐瞒信息,为什么不自己发布,而是要等各地区发布?


其实我理解,因为李文亮事件丢了大人,大家疯狂往“天下乌鸦一般黑”方向洗地。先是有日本吹哨人被删视频,被当事人视频直播当场打脸。

又是有美国医生被彭斯禁言,结果:

现在又在搞这一出。

当然,病毒起源于美国是另一大杀手锏,甚至张文宏医生因为不肯配合宣传,发表观点说不大可能起源于国外,整个访谈就被删了。

其实这是传统异能了:

17年过去了,宣传口该换人了。


我觉得有些网友说的对,新冠肺炎是一个照妖镜,只不过照出来的是你自己。你是妖怪,你照出来的就是妖怪。

user avatar

我不谈自由不自由,透明不透明。

我只给大家一个工具,实时全球新冠跟踪的工具,来自John Hopkins Center for System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系统科学及工程中心)。

手机版链接如下






user avatar

美国这波操作,早半个月一个月就全都预测到了,多个想法和答文中都有涉及。毕竟我吃了人家美帝十年饭,而国内那帮子成天殇兮兮的自诩精神自由的年轻跪族蠢货们,大多数连资本主义的味儿都没闻过,仅是捡到些经人筛选包装了千百次的剩饭,就以为自己熟悉了云和闪电的脾气,急匆匆地披上民国的腐儒大褂儿,幻想自己参透了真理,就不再迷惑,开始摇头晃脑做独立思考状了......

好吧,其实站在美国的立场上,这波操作没什么问题,或者更准确地说,没意外。这里的“没问题”,并不是说在最终效果评价上没问题 -- 当然tm有大问题了 -- 而是说,人家体制的大包裹就是这样的。你要的是小政府,那就给你小政府;你要的自下而上,那就给你自下而上的方方面面;你要的有限权力,那就还你有限责任......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瓜秧子结不出土豆儿,小母狗孵不出鸡蛋

反正这类事儿,真心没的洗,毕竟人家就是这样的。我也不是黑美国,毕竟这国家没亏待过我,我也多少有个人情感,也享受诸多在美国才能享受到的“得到”。仅是,我知道“得到”对应的“失去”是什么,而我国太多人连展开想象的基础都不存在。

不过倒是很难得,第一次见到国内这帮年轻的“自由派”笨蛋们(此处的引号表示所谓或否定),如此积极地和民主党唱反调。民主党跟那儿花样痛斥,伊们在这儿绞尽心思去洗,可谓百年未见之魔幻奇景。

毕竟范畴不一样。在民主党看来,这是川普的锅,年底大选能否上位,就靠这些破事儿带节奏了;而在我朝那些个年轻跪族看来,这是在诋毁他家精神灯塔,那可是比杀他亲爹还大的仇啊。

user avatar

今天在美国reddit网站上看到的他们国民自己的吐槽,共4.3万人点赞,移过来博君一笑:

上面评论的翻译:

  • 中国:超过80000的确认诊案
  • 美国:yes

下面评论的翻译:

  • 美国:中国是一个坏蛋,提供世界不准确的感染数字
  • 世界:所以,美国有多少感染案例呢?
  • 美国:yes

上面评论的翻译:

  • 老天,他们在尝试阻止人们进行预防措施

下面评论的翻译:

  • 在他们(官方)看来,预防措施等于恐惧,恐惧等于股票市场崩溃
user avatar


我们希望世界将团结起来,共同对应我们面临的这个极具挑战的公共卫生问题。我们希望每一个掌握信息的国家——包括美国——将完全公开和透明。现在这是一个全球规模的问题,非常需要每一个国家都以一种符合为全球公民降低风险的方式采取行动。 ​​​

-------一介书生LY

user avatar

国籍对换,评论过万。

user avatar

美国杂志的封面图,可以说是很形象了。

这让我想起一个多月前,方舟子嘲讽戴口罩,理由是:“难道钟南山比美国CDC还要权威吗?”

抱歉,为什么中国人就不能比美国人更权威呢?

user avatar

灯塔国不愧为西方头牌发达国家,世界领头羊,自由民主圣地。

早知道他们很尊重人权隐私,没想到连各州州权隐私也是如此。

简单有力的“yes”or“no”,避免了各州因新冠人数而互相歧视。

既缓解了尴尬,也避免了进一步恐慌。

高,实在是高。

【dog head】

补充:

老双标了。

一个月前BB我们“一个社会不能只有一种声音。”

《明镜周刊》“中国抗击疫情,需要民主和自由”。

转眼就把言论对冲特朗普的专家给禁言。

真就国际驰名双标呗。

user avatar

更新:附评论区提醒修正

现在看不到yes or no了但可以看到州的人数,由reddit的消息推测,可能是请愿后的结果

(以下暂不作修改~)

原文:原话是不再公布全国检测总人数,和检测结果阴性的人数!

题目里带的链接现在点进去还是能看到各州的数据的,但部分州人数只有一个大概范围。


再附人民网新闻

user avatar

新冠疫情简直就是一面最好的照妖镜,一个组织有什么问题直接全暴露出来,毫不留情、毫不顾及情面。这组织有多大的能力,也展露无遗。这组织有什么态度,也是很明显的。

美帝以前高呼的公开、透明去哪里了呢?

user avatar

“我翻开CDC官网一查,这地图没有数字,歪歪斜斜的地图上都写着‘Yes,No’两个单词。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缝隙里看出字来,满图都写着两个字是‘民主’!”




PS.现在好像改回来了

美国CDC官网地址:美国冠状病毒病2019(COVID-19)


应邀的孔乙己版

坚果一进村,村里所有看病吃药的人都盯着他笑,有的叫道,:“坚果,你家也添新病患了?“他不回答,对着CDC说,”这块改成Yes,那块写成No。“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高声嚷道,”你一定到了该换届的时候了!“坚果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去选举了,还禁了别人的言。“坚果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连任不能算换届……连任!生意人的事,你懂什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言论自由“,什么”民主“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村里顿时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user avatar

目前迫于压力已经改回来了。但是这一波神操作,估计也让很多人重新认识了美国吧。

但是说实话,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我们国家,网络上的部分网友,不知道是不是要把微博、微信、知乎这些平台炸掉。

这一次疫情,实际上就是对各国政府的一次大考,是驴子是马,拉出来遛一遛。

这个时候如果美国不好好控制疫情,那么无疑是对世界经济的又一次打击。

这个疫情早已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事情了。

user avatar

我觉得大美丽的灯塔坚,应该连死亡人数都不要公布。

美国当前死亡率:11÷159×100%=6.92%(是韩国死亡率10倍,浙江死亡率80倍)

  • 国外发达地区死亡率(统计100病例以上国家)

韩国: 39÷5639×100%=0.68%

意大利: 107÷3089×100%=3.46%

日本:12÷1036×100%=1.16%

德国:0÷344×100%=0%(如果我说NO,你猜猜我有没有疫情呢?)

法国:4÷290×100%=1.38%

西班牙:1÷193×100%=0.52%

新加坡:0÷112×100%=0%(如果我说NO,你猜猜我有没有疫情呢?)

  • 中国发达地区死亡率(统计100病例以上地区)

广东:7÷1350×100%=0.52%

浙江:1÷1215×100%=0.08%

江苏:0÷631×100%=0%(如果我说NO,你猜猜我有没有疫情呢?)

北京:8÷481×100%=1.66%

上海:3÷338×100%=0.89%

天津:3÷136×100%=2.2%

香港:2÷104×100%=1.92%

  • 分析:

可以看出,感染病例数越低,死亡的比率变化情况越大(偶然情况的因素影响很大)。

但全球发达地区,1000人感染人数以上的,除了有隐瞒(未检测)的意大利和日本之外,其它地区的死亡率皆小于0.68%(以韩国作为天花板,哪怕韩国疫情现在如此严重)。其中做得最好的是浙江地区,仅一死亡病例。那么,针对1000感染人数的发达地区,死亡率可以韩国作为上限,浙江作为下限0.08%。

可知:

  • 意大利

意大利真实感染人数或为:107/0.68%~107/0.08%=15471~130005

PS:考虑到意大利的防疫情况其实和之前的韩国大同小异,估真实感染数应该15000人左右。

  • 日本

日本真实感染人数或为:12/0.68%~12/0.08%=1735~14580

但考虑到日本有大量钻石公主号感染者,再进行分开计算:

本土真实感染人数或为:6/0.68%+706~6/0.08%+706=1573~7996

PS:考虑到日本之前防疫措施也有和韩国意大利类似的情况,估真实感染数1500人左右。

  • 美国

由于尚不清楚美国是否存在1000例以上感染人数,直接用死亡率反推,数据的准确性会很差。

但等到以后死亡人数增加之后,再用死亡率反推就会越来越准确。

根据当前死亡数来说,美国感染人数或为:11/0.68%~11/0.08%=1626~13365

PS:考虑到美国病例可能存在的一些特殊情况,估真实感染数1000~1500人。

如果美国对待疫情一直消极,随着公布死亡数越高,利用0.5%的死亡率反推,得到的死亡人数和真是数相差不大。

当然,如果美国积极防御,则可以使用0.1%的死亡率反推。

总的来说,随着死亡基数加大,对于美国的公布死亡人数N(N总小于真实死亡数),反推病例M,有:1000N≥M≥200N。

介于评论区的疑问,这里做一个说明:

对于真实数据预测,自然是通过电脑综合各种因素所建立的模型来推测最为精确。本回答内容并不考虑病毒进化的差异性、感染环境、聚集情况、老人比例等等特殊情况。仅限于,在美国(国外)公布和真实情况接近的死亡数据,且隐瞒其他信息之下的简单粗暴的反推方式。反推出来的数据,可大致用来看国外疫情瞒报的参考,但不能当做是真实数据。当然,考虑特殊因素之后,对数据进行一定修正,会更加的接近真实数据(例如,我对日本意大利反推数据的简单修正)。

和美国政府的佛系相比,民众已经出现“恐慌性囤货”(Yes/No会是一个很好的助推剂):

除此之外,国际疫情,韩国的防疫已经出现了一定的效果,但要控制依旧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意大利和伊朗依旧呈现爆发趋势,按照当前的上升趋势,未来五天左右,伊朗的疫情程度会超过韩国。

日本局部地区已经严格控制,虽然当前感染人数上升很慢,但未来依旧可能有爆发可能(严控地区能检测出来的都检测出来了,放任不管的尚未检测)。

另,根据外交部最新消息:对抗新冠疫情,中国将探索开展跨国联防联控。

美国3名专家都签署了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杂志上刊登的一份联合声明。该声明由全球27名顶尖公共卫生领域科学家联合署名,明确支持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科研、卫生和医护工作者。他们在声明中写道:
我们联署这份声明,以表达我们与所有正在疫情期间拯救生命、守卫全球健康的中国科学家和医护人员保持团结一致。
user avatar

美国CDC怎么样不可笑,可笑的是无论他们做什么都有人觉得这是正确的。翻了翻知乎和微博,无外乎这俩套路。这一和二简直就是在互相打脸。

一、美国CDC人用yes/no取代人数——这是因为检查权下放到各州,代表美国政府的严谨,和不公布完全不同

二、经过美国网民的不懈努力,美国CDC又把人数加回去了(改成了区间)——你看,美国根本就没有说不公布,你们这些人造谣

事实上,如果你好好讲道理,谁又能不明白美国CDC的苦衷?联邦制国家,权利架构不同,各州权利大,是以自己信息不及时不准确是一定的。大家都能理解。但是这不能成为你不做的理由啊。

你是国家级政府组成部门就应当汇总全国信息,让公民对全国疫情达成一个明确认知。但你就写个yes和no,那纳税人要你干蛋用?

这和”我们不解决问题,但是解决出问题的人“的思路有什么区别?

这不管是哪国人民碰到这种在疫情期间不想着解困难,只想”甩锅“的部门都得骂人好吧?

PS:和朋友聊这个事情,有朋友的观点是民间组织和合作组织发表的全国数据也能起到让美国公民认知国家疫情的作用。对于这个观点我是坚决反对的。

政府部门是政府部门,民间组织是民间组织,这两者性质有着本质区别。哪怕政府部门“外包”给某些民间组织也不行,这是原则问题。

说的简单一点,官方政府必须要做到“以我为准“,他可以把相关统计工作外包给民间组织,但其一定要在拿到相关数据之后以其名义再次发布。这代表该部门履行职责并且对数字真实性负责。而不是说让民间组织完全代替自己的一部分职责。这样的行为本质是逃避责任——毕竟哪怕数据出错也不能说是自己的问题。

因为国家政府的身份有着无可替代的权威性以及特殊性。需知,组成政府的根基是民众让渡的权利。而作为公民让渡权利的接受者,政府必须要承担并履行相应的职责,这是其对权利让渡者最基本的尊重。

这就是这什么美国CDC没有干脆不写信息,而是还保留了yes和no。写不写是原则问题,而yes和no与具体数字的区别是态度问题,他自己门清。至于被骂了之后发布个公告说正在升级系统以统计各州信息…升级之后变成区间数字…呵。

说一千道一万,这件事本质就是官僚机构在逃避责任。

user avatar

Mountain river diff land, wind moon same sky.

那些说什么WHO如何夸中国防疫有效,什么全世界都羡慕中国的动员能力。。。除有文宣责任的媒体外,我劝你们闭上你们的鸟儿嘴。

中国崛起的图章之一在于中国人自己相信自己。而不是满世界找“你看,外国人也夸我们呢”。

现在也不是跟叉子们争论我们比你们,或者我们比他们优越的时候。

中国人自己相信自己能趟出一条不同于叉子们推荐的路,比什么都重要。

WHO和西方媒体这帮货怎么说,作为百姓的我根本就当郭德纲相声来看。与这些货打过近20年的交道,太了解这些货的尿性了。自以为是的傲慢偏见+虚伪+双标+超一流的洗脑术(WHO跟洗脑关系不大,但偏见。。。)。

他们当面一定是夸你的,中国人就曾天真的认为全世界都认为“吃在中国”。皮,在西方,中国菜就是一个便宜货的代名词,近期又与野蛮挂钩。

WHO官方推荐的模式里面有可能也只有新加坡模式,认为唯一有效的药可能是remdesivir,对中国的实践不鄙夷就不错了。

2月份,我国被各种叉子骂个半死时,我在群里说了句话:如果让新冠来选哪个制度优越,一群叉子得被打脸。

除非疫苗或特效药尽快面世,除非疫情泛滥前进入夏天,这种打脸一定会来。

他们挺过去了就是我们overreact. 没挺过去就是打脸。

而打脸的目的不仅仅是打叉子们的脸。

打脸的唯一重大意义是唤醒国人。

所以我一贯支持菜,扁,安倍,川。。。

他们是唯一一群能起打脸作用唤醒国人别跟叉子走的存在。

至于包括那武汉圆圆日记在内的叉子们,我只想看猴戏一样看祥林嫂唠叨。不脂油毋宁死唠叨个40年,一个陈胜没出来有个卵用?一群水太凉的东林党尔。

对全世界人民支持。对各种CDC,gov我们也旁观一下就可以了。

另外,准备一下

Mountain river diff land, wind moon same sky.

之类的爱心;

创作几首“we r the world",把鼻涕能感动出泡儿的歌等着,

与产能复苏后的口罩一起寄过去。


讲真,米国人口密度比欧洲日本低好多,锻炼人口多,身体好;肥胖人口也多,没准儿后来数据支持胖子不死,只是farted away(至少人均可感染新冠毒数高)。米国或许真能扛过去呢。(提醒一下,给他们做口罩要大些厚些,他们脸大,嘴大,喷子力大)

而且死个流感5倍以上,米国也扛得住。跟车祸比都是小case。反过来批评暗讽咱们远东病夫死个几千就全国停摆。太娘了。

不脂油,不透明,无皿煮煎肚,无淫权,不文明不卫生祸害全世界,还尼玛太娘。我猜差不多就这路数了。

所以,咱们真离输出优越还差个十万八千里。我觉目前咱活在世上的这几代,还先得与叉子们境外输入之“优越”奋战一下。到不是我们真不行,是跪着的,舔着的叉子太多。

user avatar

美国不是不想积极应对(也有可能就是不想),而是它无法积极应对。换到20年前,美国可能还有能力积极应对一番,今时今日,积极应对的后果它未必能承担的了。

美国消费占据的GDP比重接近70%,一旦积极应对疫情,导致消费降低,你猜猜经济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最可怕的是消费降低带来的失业,美国不比中国,大部分人是没什么存款的,有调查60%的人拿不出500美元应急,你猜猜看如果由于经济停滞导致这些人周转不了,会出现什么状况?以美国现在的整体负债状况,如果大规模出现违约的话,你猜猜会怎么样?股市这么一个大泡沫怎么办?

除了经济方面的原因,在制度上,也很难积极应对。美国是全私立的医疗系统,到底谁来出这笔应对疫情的钱呢?联邦出钱吗?联邦的赤字已经很严重了。好,就算联邦可以来出钱解决这次的问题,联邦把钱都透支了,后面企业债怎么办?今年夏天企业债都到期了,联邦先把钱都借走,企业怎么活?

当然,如果美国现在如果真的上下一心,有解决问题的意向的话,这些问题其实都可以谈,都可以有解决的办法。但是美国现在有吗?在政治,经济,具体操作上都无法解决,那还不如就淡化事件好了。反正跟维持美国的制度和机制比起来,死一些人也没那么要紧的。

user avatar

热点已蹭,又可以坑学生啦!肯定很多学生会选c,但是cdc告诉我们答案是e,哇哈哈哈哈哈哈哈!!!

大致翻译一下:

ap统计学期末考试2020

第一部分选择题

  1. 在哪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收集定量的数据?

a) 城市居民的婚姻状况.

b) 学校里学生的性别。

c) 一次病毒爆发中各州的感染病人。

d) 给学生的一个调研,问的是他们最喜欢的老师是谁。

e) 以上都不对。

C是正确答案,但是cdc告诉我们该选e.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疾控中心(CDC)在疫情初期采取过一项引起广泛争议的举措:不再公布各州的具体感染人数,转而使用简单的“是/否”来表示该州是否存在感染病例。这一变化随后引发了巨大的压力和批评,迫使CDC最终恢复了公布具体数据的做法。事件的背景与起因:新冠疫情爆发后,作为美国的公共卫生机构,CDC的职责之一就是监测.............
  • 回答
    关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转发推特声称“美国CDC修改COVID19死亡人数至不足万人”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看待,这背后涉及信息传播、政治动机、公众认知以及对科学机构的信任等诸多议题。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这个“修改”究竟是怎么回事。通常情况下,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在统计和发布疫情数.............
  • 回答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关于新冠死亡人数被高估的说法,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这个说法并非CDC官方的统一口径或最终结论,而是基于对现有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并伴随着一些争议和误解。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探讨以下几个核心方面:1. CDC数据收集和报告的演变过程 .............
  • 回答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估计,95% 的16岁及以上美国人拥有新冠抗体,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数据。要全面理解这个数字,我们需要将其置于更广泛的背景下,并关注一些关键的附加信息。解读“95%美国人拥有新冠抗体”:首先,要明白“拥有新冠抗体”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已经完全免疫或不会再次感染新冠病毒。.............
  • 回答
    美国CDC发布“完成疫苗接种者参加活动时可不戴口罩”的新指南,无疑是当前美国疫情防控形势下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其背后逻辑和可能带来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指南出台的背景和逻辑:首先,理解CDC发布这项指南的背景至关重要。这并非一个突兀的决定,而是基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考量: 疫苗的有效性: mRN.............
  • 回答
    关于美国疾控中心(CDC)表示最早可能在10月底前分发新冠疫苗的消息,这无疑是一个牵动全球神经的重大事件。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1. 消息的来源和性质:首先,这个消息来自美国疾控中心,这是一个在公共卫生领域具有权威性的机构。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CDC的表态通常是基于对现有研究、临床试.............
  • 回答
    最近,一位美国博主抛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论调:美国疾控中心(CDC)刻意隐瞒了疫情的真实情况。这个说法无疑在人群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很多人对CDC这个本应是我们健康守护神的机构产生了怀疑。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个说法?它又有多大的可信度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任何关于政府机构“刻意隐瞒”的指控,都.............
  • 回答
    关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记录的接种疫苗后死亡事件,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首先,理解这个数字的背景和数据收集方式至关重要。 VAERS系统的重要性与局限性: CDC收集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的系统叫做“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Vaccine Adverse Ev.............
  • 回答
    美国卫生部发言人声称“CDC科学家密谋推翻特朗普”,并呼吁民众购买枪支弹药,这番言论无疑在美国社会引发了巨大的震动和争议。要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指控的性质与来源: “CDC科学家密谋推翻特朗普”: 这个指控非常严重,暗示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内部存在政治阴谋,试图.............
  • 回答
    关于美国CDC(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怀疑部分美国流感死亡病例实际上是新冠死亡的说法,以及这是否意味着新冠病毒最早起源于美国的讨论,这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问题。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1. CDC的怀疑是如何产生的? 早期诊断的局限性: 在新冠疫情爆发的早期阶段(.............
  • 回答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承认上万名美国人在接种完新冠疫苗后仍然感染新冠病毒(即所谓的“突破性感染”)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这并不意味着疫苗无效,但确实揭示了疫苗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局限性和需要关注的方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1. 突破性感染的本质:疫苗并非“100%有.............
  • 回答
    关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James W. "Jim" Welsbach)提到的F35战机与歼20近距离接触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言论来自美国官方渠道,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澄清。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美国官方声明的缺失:截至2023年,美国.............
  • 回答
    美国与欧盟将部分俄罗斯银行移出SWIFT国际结算系统,是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的重要举措之一。这一行动深刻影响了国际金融体系、地缘政治格局以及全球经济运行方式。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背景、影响及可能的长期后果: 一、事件背景与动因1. 俄乌冲突与地缘政治博弈 2022.............
  • 回答
    美国议员提出一项试图阻止在美出生的大熊猫归还中国的法律修正案,这一提案涉及复杂的国际关系、环境保护及政治博弈。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法律依据、潜在影响及争议焦点: 一、背景与提案动机1. 中美熊猫合作的历史 自1972年中美建交以来,中国与美国在大熊猫保护领域建立了长期合作。.............
  • 回答
    美国12月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这一数据(假设为2022年或2023年数据)引发了广泛关注,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数据背景、经济影响、政策反应及国际影响等方面展开详细解读: 一、数据背景:美国CPI的现状与关键变量1. 数据来源与计算 美国CPI由美国劳工统计局(B.............
  • 回答
    美国新冠疫情死亡人数突破90万是一个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涉及多个层面的分析。以下从数据来源、统计方法、社会背景、政策影响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析: 一、数据来源与统计差异1. 官方数据 美国疾控中心(CDC)和联邦政府统计的死亡人数约为90万,但这一数字存在争议。例如,截至2023年4月,CD.............
  • 回答
    《纽约时报》的标题《新冠!撤退!》("Covid! Retreat!")可能是指该媒体对美国在新冠疫情中采取的某些政策或行动的评论,但具体文章内容因时间、语境和立场不同而存在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该标题可能涉及的背景、立场和影响: 1. 背景与可能的立场 时间与事件:该标题可能出现在2021202.............
  • 回答
    美国在疫情后期宣布“打开国门”并调整防疫政策,被视为全球防疫策略的重大转折点。这一决策背后涉及复杂的国内外因素,其影响也远超单一国家,对全球公共卫生、经济、国际关系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美国政策调整的背景与动因1. 国内疫情形势与政治压力 疫情数据波动:.............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两个事件,需要先明确具体背景和时间点,可能存在一些混淆或误解。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赛的“重赛”事件1. 事件背景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中,巴西队因交接棒问题被取消资格。具体原因包括: 交接棒违规:巴西队.............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所谓“美国将韩国和突尼斯列入黑海联合军演名单”的说法,目前并无权威官方渠道证实这一事件的真实性,且存在多方面逻辑上的矛盾。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问题: 一、信息来源可能存在问题1. 媒体误报或误解 目前没有可靠媒体报道美国将韩国和突尼斯列入黑海联合军演名单的具体细节(如时间、演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