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黄权降魏后,为什没有重归蜀汉?

回答
黄权降魏后没有重归蜀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原因变得愈发复杂和不可逆转。下面我将详细地分析这些原因:

1. 历史背景与个人立场:忠诚的困境

蜀汉的政治环境: 黄权是蜀汉后期重要的军事将领,对蜀汉政权有着深厚的感情和责任感。在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内部的政治斗争逐渐加剧,人才凋零,国力也日渐衰微。黄权作为一名忠诚的臣子,目睹了这一切,内心必定有所忧虑。
魏国的政治环境: 相反,曹魏在司马懿集团掌权后,政局相对稳定,并且拥有一流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对于黄权这样的将领来说,投靠魏国或许是一种更具现实意义的选择,能够为他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战争的残酷性: 黄权降魏的直接原因是他被魏军围困,孤立无援,为了避免被俘受辱而选择投降。一旦投降,他便站在了蜀汉的对立面,这使得重归蜀汉的道路变得异常艰难。

2. 政治上的不可逾越鸿沟:背叛的代价

蜀汉政权的态度: 对于蜀汉来说,黄权的投降是一种严重的背叛。尽管他可能是出于无奈,但在政治上,一旦叛逃,就意味着他站在了敌对阵营。蜀汉政权不可能轻易地接纳一个已经为敌国效力过的将领,这会严重损害政权的权威性和道德基础。
颜面问题: 蜀汉不可能公开宣称欢迎黄权归来,这无异于承认了之前的失败和对黄权投降的容忍,这对蜀汉的士气和统治都是一种打击。
信任危机: 即使黄权有心重归,蜀汉也会对其产生严重的信任危机。他已经被魏国收编,并有可能被委以重任,其忠诚度会受到质疑。蜀汉无法确定他回到蜀汉后是否会再次投降或泄露机密。

3. 个人利益与发展:现实的选择

魏国的优待: 黄权投降后,得到了魏国的重视和优待。他被授予了官职,并且受到了礼遇。这使得他能够继续在政治和军事领域发挥作用,并且得到了相应的回报。
蜀汉的局限性: 相较于魏国,蜀汉国力弱小,人才储备不足。即使黄权重归,他的政治前途和发展空间可能也会受到限制。在国力悬殊的情况下,选择继续效力于强大的魏国,对黄权个人来说是更符合实际利益的选择。
家庭和人脉: 黄权在魏国可能也建立了自己的家族关系和人脉。在这种情况下,他很难轻易地放弃他在魏国所拥有的一切。

4. 道德和名誉:难以洗刷的污点

背叛的标签: 一旦成为“降将”,黄权的身上就背负了“背叛”的标签。这在任何时代、任何政权下都是一种难以洗刷的污点。即使他有功绩,也难以完全弥补其投降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历史评价: 在蜀汉阵营的史书中,黄权的形象很可能会被描绘成一个背叛者。即使他回到蜀汉,也难以改变历史的评价,并且可能会受到同僚的非议。

5. 缺乏实际机会和渠道:现实的障碍

交通与通信限制: 在那个时代,蜀汉和魏国之间交通和通信非常不便。即使黄权有心重归,也很难找到一个安全、可靠的渠道与蜀汉方面取得联系。
被监视和控制: 作为一名新近投降的将领,黄权很可能受到魏国的严密监视和控制。他的一举一动都会被魏国方面关注,很难有机会策划和执行重归蜀汉的计划。

6. 心理因素:复杂的内心世界

无法挽回的局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权在魏国安顿下来,并且可能已经习惯了在魏国的生活。他可能已经接受了投降的事实,并且认为重归蜀汉已经是不可能的任务。
避免尴尬和指责: 即使他内心有回归的冲动,但他也必须考虑回到蜀汉后,如何面对曾经的袍泽,如何解释自己的行为,以及如何承受可能的指责和非议。

总结来说,黄权降魏后没有重归蜀汉,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政治上,蜀汉不可能轻易接纳一个叛将,否则会损害政权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个人利益上,魏国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和待遇,黄权在魏国也获得了官职和礼遇。
道德和名誉上,背叛的标签难以洗刷,即使重归也可能备受质疑。
现实条件上,缺乏可靠的渠道和机会,并且受到魏国的监视和控制。

这些原因共同作用,使得黄权最终选择留在魏国,并以魏臣的身份度过了余生。他的故事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艰难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黄权是一个很典型的忠臣。

他的观念是非常明确的:我在为谁工作,就要为谁竭尽所能,死心塌地,不能背叛。

他先事刘璋,后事刘备,最后投降曹丕,每一次改换门庭都有不得不如此的理由。

在刘璋时代,黄权进谏不要迎接刘备入蜀,这是不掺杂私人恩怨的尽忠职守;

后来刘备分兵平定益州,黄权据城坚守,这是死心塌地不能背叛;

后来刘璋先投降了,这时候黄权才向刘备投降,没有记载原因,我猜测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刘璋投降使黄权的效忠合法解除了,另一个是在没有效忠对象的前提下,黄权的价值观倾向于优先保护手下士兵和老百姓的生命;

后来曹操南征张鲁,黄权进谏刘备尽早出兵争夺汉中,这是不掺杂私人恩怨的尽忠职守;

后来刘备伐吴,黄权力谏,这也是不掺杂私人恩怨的尽忠职守;

后来刘备兵败,黄权孤悬江北,退路断绝。此时三个选择:降吴,自杀,降魏。降吴违背他忠诚不背叛的最高价值观,自杀违背他保全部下士兵生命的第二价值观,所以他只能帅部下降魏。

而到了魏国,既然已经投降,效忠对象就变成了曹丕(以及后续的魏国皇帝),如果没有发生特殊情况,按照黄权的价值观,都不可能允许自己主动背叛。


端谁的饭碗,就做谁的忠臣,这是黄权难能可贵的品德。

乱世之中,能做到这一点,就已经比张昭、孟达、谯周这些人强太多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