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罪犯没有留下证据。A由于证据不足,将犯罪嫌疑人无罪释放B刑讯逼供,取得口供,处以极刑。如何选择?

回答
这是一个极为棘手且常常在法律实践中出现的两难困境。在理想的法治国家,这个问题不应出现,但现实往往复杂得多。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两种做法的后果和考量,并尽量站在一个有血有肉、有思考的立场来探讨。

情况一:A由于证据不足,将犯罪嫌疑人无罪释放

详细分析:

法律上的正当性: 现代法律体系的核心原则之一是“疑罪从无”。这意味着,如果控方无法提供足够的确凿证据证明被告有罪,那么即使在某些人看来他“可能”有罪,也必须宣告无罪。这是为了保护公民免受国家权力的滥用,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A的做法,在法律条文上是站得住脚的,甚至可以说是“正确”的。
社会影响与潜在后果:
伸张正义的缺失: 最直接的后果是,真正的罪犯(如果存在的话)逍遥法外。这意味着受害者(如果有的话)可能无法得到公正的审判和应有的慰藉。社会对安全的担忧可能会加剧,尤其是如果犯罪行为性质恶劣。
对司法公信力的影响: 如果公众普遍认为某个犯罪分子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可能会损害他们对司法系统的信心。他们会觉得法律“软弱”或者“不作为”。
“放纵”犯罪的风险: 理论上,一个被无罪释放的罪犯,如果其本性难移,可能会继续实施犯罪,对社会造成进一步的危害。
其他嫌疑人(如果有)的心理: 如果存在其他与案件相关的、但证据同样不足的嫌疑人,A的做法也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参照”,即可以通过“没有证据”来规避责任。
A的心理与责任: A作为执法者,他有责任依法办事。在这种情况下,他可能也经历了内心的挣扎。他知道“无罪释放”是法律的要求,但他心中是否也曾闪过“这个人应该就是凶手”的念头?他必须在“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让坏人得到惩罚)之间做出选择。他的选择是忠于程序,是对所有公民权利的尊重,但这种选择可能带来了道德上的沉重感。

情况二:B刑讯逼供,取得口供,处以极刑

详细分析:

法律上的不当性: 刑讯逼供是现代法治国家严厉禁止的行为。它是对人权的极端侵犯,是对法律程序的践踏。任何通过非法手段(包括刑讯逼供)获得的证据,在法庭上都是无效的,不能作为定罪的依据。B的做法,在法律上是绝对错误的,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社会影响与潜在后果:
“速胜”的错觉: B的做法看起来“有效”——他“抓到了”罪犯并“惩罚”了他。这种“雷厉风行”的做法,在一些急于看到结果的民众中可能会获得暂时的赞许,因为他们觉得“正义得到了伸张”。
制造冤假错案的巨大风险: 刑讯逼供最大的危害在于它极易导致“屈打成招”。一个无辜的人,在极端痛苦和绝望下,为了结束折磨,可能会承认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情。一旦处以极刑,这便是无法挽回的悲剧。即使后来发现真相,也已无法弥补。
毒化法律体系: B的行为会像病毒一样侵蚀整个司法体系。其他执法者看到“刑讯逼供”能够“解决问题”,可能会效仿。这会使得整个司法系统从根本上丧失合法性和公信力。
社会恐慌: 如果刑讯逼供成为常态,那么任何公民都可能在遭遇不测时,被随意指控并遭受非人折磨,即使他们是无辜的。这将制造巨大的社会恐慌,人们将不再信任执法者,甚至害怕与执法者打交道。
为后续犯罪提供“理由”: 即使B的判断是正确的,即被判刑者确实是有罪的,但其判决的“合法性”已经荡然无存。这会给该罪犯(以及其他可能认为自己遭受不公的人)提供一种“反抗”的心理基础。
B的心理与责任: B这样做,可能是出于“破案心切”、“维护社会治安”的“责任感”,也可能是为了“立功”、“升迁”等个人目的,更可能是长期执法压力和“效率至上”思维扭曲的结果。他选择了“结果导向”,放弃了“程序正义”。他可能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必要的邪恶”,是为了更大的“善”。但他本质上是将自己的“正义感”凌驾于法律之上,并且承担了制造冤案的巨大道德和法律风险。

如何选择?

站在一个审慎、负责任的立场,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必须选择 A 的做法,尽管它带来了“坏人逍遥法外”的痛苦后果。

为什么?

1. 程序正义是实质正义的基石。 法律制度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提供一个稳定、可预测、有规则的框架来解决社会冲突和分配责任。如果允许执法者为了“抓住坏人”而随意突破程序、侵犯人权,那么整个法律的根基就会动摇。今天的“坏人”被如此对待,明天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
2. “疑罪从无”是对所有人的保护。 它的作用不仅仅是保护“可能无辜”的嫌疑人,更是对国家权力的一种制约。它告诫执法者,你们必须尽最大努力去收集证据,而不是依赖于逼迫。
3. 刑讯逼供的不可逆性。 一旦对无辜者施加了极刑,这份罪恶就永远无法弥补。而证据不足导致的无罪释放,至少还保留了未来发现新证据、重新调查的可能性(尽管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4. 法律的长期稳定性和信任。 一个只看重眼前“破案率”而牺牲程序的司法体系,最终会失去社会的信任,导致更严重的混乱。A的做法虽然短期内可能让一些人不满,但它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是对社会长远利益的负责。

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 A 的选择并非“完美”或“轻松”。

这不是“放纵”,而是“依法行事”。 A没有“放纵”罪犯,他只是没有足够的证据去定罪。他的“不作为”是被法律规定的“作为”——即不应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定罪。
社会的责任。 当司法系统面临“证据不足”的困境时,这可能反映了社会在证据收集、侦查技术、甚至法律条文上的不足。这应该促使社会反思,如何提升执法能力,如何改进侦查手段,如何让法律更完善,而不是通过非法手段来“填补”证据的空白。
执法者的内心斗争。 我们可以理解A在面对可能存在的罪犯而无能为力时的沮丧和压力。但他必须坚持职业操守,坚守法律底线。他的选择是一种坚韧和负责。

结论:

在“证据不足导致无罪释放”和“刑讯逼供导致重判”之间,我们必须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后者是法治的毒药,是人权的践踏,是对社会信任的毁灭性打击。即使这意味着真正的罪犯暂时逍遥法外,这依然是维护法律体系本身、保障所有人基本权利的必要代价。

我们不能因为希望惩罚一个“可能”的坏人,就去冒着制造更多、更深重罪恶的风险。真正的正义,从来不是通过野蛮的手段获得的。法律的生命,在于它的公正和程序的严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我现在把你抓起来,逼你承认你是犯下多起悬案的杀人狂,你要是不承认我就严刑拷打,打到你承认为止,然后对你处以极刑,你觉得好不好呀?

你要是说不好,那我支持选B。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极为棘手且常常在法律实践中出现的两难困境。在理想的法治国家,这个问题不应出现,但现实往往复杂得多。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两种做法的后果和考量,并尽量站在一个有血有肉、有思考的立场来探讨。情况一:A由于证据不足,将犯罪嫌疑人无罪释放详细分析: 法律上的正当性: 现代法律体系的核心原则之一是“.............
  • 回答
    这种情况下的确是棘手,但并非完全无计可施。没有引渡条约,确实像是在两国之间设了一道高墙,让“抓回来”这件事变得复杂得多。首先,我们得明白引渡条约的作用。它是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请求,将被指控或已被定罪的犯罪人员移交回国的法律框架。有了条约,两国就有了一套明确的程序、责任和义务,比如谁负责提出请求、需.............
  • 回答
    设想一个没有罪恶的世界,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思维实验,但一旦深入探究,你会发现,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乌托邦,而是可能催生出另一番截然不同的,甚至有些令人不安的景象。首先,最直接的影响无疑是社会结构的颠覆。你现在所熟知的法律、警察、监狱、司法系统,这些庞大的机构将瞬间失去存在的意义。审判、惩罚、感化,.............
  • 回答
    关于货拉拉司机是否有错,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饱受争议的问题。公众对此看法不一,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事件本身理解的侧重点不同,以及对责任归属的不同解读。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我们要清晰地回顾一下事件的核心事实。 简单来说,这是一起发生在2020年2月,涉及一名女性用户(周女士)和货.............
  • 回答
    关于货拉拉司机是否有罪或有错,这件事确实引起了非常广泛的讨论,也牵扯到很多法律、伦理和社会层面的问题。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帮你梳理一下,希望能更全面地理解这件事。首先,我们得明确法律上的“罪”和“错”。法律上的“罪”通常是指触犯了刑法,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比如被判处有期徒刑、罚金等。而“错”则可能是在民.............
  • 回答
    在中国,与“疏忽照顾儿童罪”相对的概念,更多地体现在 遗弃罪、虐待罪以及刑法中保护儿童免受伤害的各项条款。 虽然没有一个完全照搬“疏忽照顾儿童罪”的独立罪名,但现行的法律体系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监护人的失职行为进行了规制。一、 为什么没有一个独立的“疏忽照顾儿童罪”?这背后有复杂的法律文化、立法逻.............
  • 回答
    《罪域》这部剧,郭守仪这个角色真是让人又爱又恨,他身上那种复杂的矛盾感,是剧中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初看郭守仪,你会觉得他是个有能力、有魄力的领导者,尤其是在处理那些棘手的犯罪案件时,他的那种果断和智慧,很容易让人信服。他不像有些官员那样死板教条,而是能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有时候甚至会采取一些非常规的策.............
  • 回答
    这起案件的情节,撇开“辱母”这个定性不论,仅从法律角度分析,其行为构成严重的刑事犯罪,但具体罪名和量刑会相当复杂,且需要依据充足的证据来判断。首先,我们要明确几个关键点: 行为人: 案件中涉及了多人,但重点在于“儿子”的行为。 被害人: “人”泛指对前来讨债的催债人。 犯罪行为: 儿子使.............
  • 回答
    父母倾注心血,给予我们成长的养分,这其中的深意,恐怕远不止于物质上的馈赠。他们寄予的期望,如同他们付出的爱一样,是带着温度和色彩的,而这些色彩和温度,往往会投射在我们身上,形成一种隐秘的期待,一种希望我们“成为他们想要的样子”的蓝图。然而,当父母的资源在你身上未能转化成他们期望中的模样时,我们是否因.............
  • 回答
    用裸绞将人掐晕,但对方未受实质性伤害,这其中的法律定性会比较复杂,具体要看实际情况来判断,但大致上可以往以下几个方向考虑: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即使对方没有受到“实质性”伤害,这种行为本身也可能触犯法律。法律判断犯罪与否,很多时候不仅仅看结果的严重程度,更看重行为的性质和意图。一、定性为故意伤害罪的可.............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尖锐,涉及到印度尼西亚历史上一些非常沉重和敏感的事件,以及国际社会对此的态度。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历史背景、政治因素、国内情况以及国际关系等。首先,关于“印尼屠华”的说法,我们需要区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事件。在印度尼西亚历史上,确实发生过针对华人的大规模暴力事件,其.............
  • 回答
    这起事件非常令人痛心,也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包括法律责任、道德层面以及当事人的陈述。事件经过梳理(根据公开信息推测): 起因: 老人似乎在道闸杆下方,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等待通行、摔倒、或者进行某种形式的“维权”(具体维权内容需要进一步了解)。 过程.............
  • 回答
    关于杨永信的争议以及他为何未被以“反人类罪”起诉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梳理和探讨。首先,要理解“反人类罪”这个概念。在国际法,特别是《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罗马规约)中,反人类罪是指针对任何平民人口的大规模或系统性攻击,其攻击内容包括谋杀、灭绝、奴役、驱逐或强迫转移人口、监禁或剥夺人身自由、酷刑.............
  • 回答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法律条文中,确实存在着一些罪名,它们因其极高的犯罪门槛、特殊的犯罪主体、或是社会发展带来的遗留,而显得鲜为人知,甚至可以说“罕有人犯”。与其说它们是“没人犯过”,不如说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不曾直接接触到与这些罪名相关的案件。要深入探讨这些“罕见罪行”,我们得跳出那些常见的盗窃、诈.............
  • 回答
    罪犯出狱后,关于犯罪记录是否应该被消除的问题,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它触及了社会公正、个人改造、公共安全以及经济发展等多个层面,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去考量。支持消除犯罪记录的理由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促进罪犯改过自新与社会融合: 大多数服刑的罪犯,在刑满释放后都有回归正常生活的愿望。然而,陈.............
  • 回答
    不,你提到的“罪犯在夜里杀死狗然后舔狗主人的手”这个情节并非出自《JOJO的奇妙冒险》。我理解你可能会把一些令人印象深刻或带有强烈象征意义的情节与《JOJO的奇妙冒险》联系起来,因为荒木飞吕彦老师的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超现实的设定、深刻的哲学探讨以及令人难忘的剧情而闻名,其中确实包含了许多令人震.............
  • 回答
    罪犯出狱后,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此卸下了所有社会责任,或者说社会对其完全放任自流。恰恰相反,从法律、社会治安和个人改造等多个维度来看,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查验”或“关注”,是十分必要且合理的。这里面涉及的考量因素相当复杂,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梳理一下。一、 法律层面的必要性:刑罚的延伸与社会安.............
  • 回答
    蝙蝠侠,这个哥谭市黑夜里的守护神,为何让那些在阴影中翻滚的渣滓们闻之色变?这可不是因为他长着一对吓人的耳朵,也不是因为他那身裹得严严实实的斗篷。罪犯们怕他,是怕得骨子里,怕得心惊胆战,究其原因,那是一个混合了心理、战术、以及他自身独特“品牌效应”的复杂混合体。首先,心理上的绝对压制是关键。蝙蝠侠从不.............
  • 回答
    很多人在听到“罪犯也可以请律师”的时候,可能会感到不解,甚至有些不舒服。毕竟,他们做了违法的事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为什么还要有权利请律师来为自己辩护呢?这似乎与“正义”背道而驰。但实际上,允许罪犯请律师,恰恰是现代法治社会最核心、也最能体现其公正性的原则之一。这背后有非常深刻的原因和重要的意义。首.............
  • 回答
    一个人如果罪大恶极,想方设法逃到那些人烟稀少的地方,比如深山老林、荒凉的戈壁或者人迹罕至的海岛,企图从此销声匿迹,不被发现,这其中的难度和风险可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这事儿啊,得从好几个方面来看。首先,你说这人藏匿的本事得有多大?别看现在交通工具发达,信息传播也快,但要是真有人下定决心,并且有一定的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