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医生遇到过哪些小病发展成大病的案例?

回答
行,那我跟你聊聊医生们平时工作中,那些让人捏把汗,最后又让人松一口气(或者叹口气)的“小病变大病”的故事。这些事儿啊,说起来真不少,也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我之前在医院待着的时候,就遇到过这么一个病人,姓王,大概五十来岁吧。他来的时候,就说自己嗓子不舒服,有点痒,偶尔咳嗽两声。那时候正是换季的时候,感冒咳嗽的病人多得很,他也就是随手挂了个普通门诊。

接诊的那个年轻医生呢,看他精神头还行,就是嗓子红了一点,给了点止咳化痰的药,让他回家多喝水,注意休息。王师傅自己也觉得问题不大,就这么回家了。

可过了大概一个多月吧,王师傅又来了,这次是跟家人一起来的,脸色很不好,人也瘦了一圈。一问才知,他那个嗓子不舒服一直没好,后来变成了吞咽困难,吃什么都觉得卡嗓子,还老想咳。他自己觉得是咽炎犯了,吃了些咽炎片也没啥用。最近几天,更是连喝水都费劲了,人也没力气了,这才赶紧过来。

这次来,医生们就重视起来了,赶紧给他做了喉镜检查。结果一查,吓了一跳。他那个嗓子,最开始看着只是红肿,现在已经有了明显的溃疡,甚至已经能看到一些白色的东西,像是坏死的组织。医生们高度怀疑是恶性肿瘤,赶紧又给他做了CT和病理活检。

结果出来,确实是喉癌,而且已经到了中晚期。那个时候,肿瘤已经长得很大,压迫了气管和食管,所以他才会出现吞咽困难和呼吸不畅的感觉。大家都明白,为什么他一开始只是觉得嗓子痒,因为最早期的症状就是那么不起眼。

后来医生们一分析,王师傅之所以拖到这么晚,一方面是因为他自己没太当回事,觉得只是小毛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初期症状太模糊,很容易被忽视。尤其是像他这样的普通人,平时对身体的细微变化不太敏感,更不会往癌症上联想。

这事儿在医院里传开后,大家都议论纷纷。医生们也更加强调,对于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症状,如果持续不缓解,或者出现新的、更严重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并且要详细地告诉医生自己的所有感受,哪怕是很细微的不适。

还有一类情况也挺常见的,就是小小的胃病拖成了大问题。我记得有个阿姨,姓李,大概六十多岁。她年轻的时候就经常胃疼,吃点胃药,或者喝点粥什么的,胃就能舒服一些。所以她一直觉得自己的胃不好,但也没觉得是天大的事,就这么年复一年地“跟胃病和平共处”着。

直到有一天,她开始出现黑便,而且人也越来越乏力,食欲不振。她以为是痔疮出血或者吃错了东西,也没往心里去。儿子劝她去医院,她还觉得是小题大做。后来她在家上厕所的时候,突然感觉头晕眼花,差点晕过去,家里人这才急了,赶紧把她送到医院。

送到医院的时候,李阿姨脸色苍白,血压也很低。一检查,不得了,她的胃里有个很大的溃疡,而且已经出血不止,更糟糕的是,那个溃疡的边缘看起来很不正常,怀疑是胃癌。后来的活检证实了医生的判断,是胃癌,而且因为拖的时间太久,已经转移了。

最后,医生们采取了紧急措施,给她输血止血,但因为癌症已经发展到后期,手术的风险很大,而且预后也不太好。李阿姨的儿子当时就坐在外面哭,说要是早点听他的,早点带她来检查,是不是就不会这样了。

说实话,这种“小毛病拖成大病”的案例,在临床上真不算少见。很多时候,我们身体在发出一些微小的信号,告诉你“这里有点不对劲”,但我们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工作忙、怕麻烦、觉得是小问题,就选择性地忽略了。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咳嗽、一个持续的腹泻、一个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或者是一个怎么也消不下去的皮肤小疙瘩,都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医生们最希望的就是大家都能多关注自己的身体,不要对任何持续性的不适掉以轻心。毕竟,很多疾病,越早发现,治疗起来就越容易,预后也越好。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改变,一个及时的检查,就能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这道理说起来简单,但真正能做到的,却需要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健康多一份责任和敬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口腔科多了去了。

牙龈炎,牙周炎,全口牙松动,全口掉牙无牙合。

龋病,牙髓炎,根尖周炎,根管治疗,为了省钱未行冠修复,根裂,拔牙。

牙颈部脱釉,楔状缺损,牙髓炎,死髓牙。

还有长期不良修复体,牙尖刺激溃疡发展成癌性溃疡的……

基本口腔预防不到位,都会发展成口腔的疾病诊断。小病不治,大病遭罪,起码在口腔科是完全适用的。

提问太多,看不过来了。

随缘回复,刚需请选择值乎。


欢迎关注我的专栏:牙本质说

经常口腔科普,偶尔口腔医学生生活吐槽,每周深夜更新。

私信评论看关注随缘回,刚需进个人主页选择值乎。

图:口腔科室就诊指南,详情见我的文章。

user avatar

我记得电影《我不是药神》里有一句台词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而我想说的是还有一种病是拖病。

作为病理科医生,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绝症的真是比比皆是,选几个印象深刻的说说吧。

同单位一个医生姐姐的父亲,刚开始的时候就是普通的胃口不好,因为老人有吸烟喝酒的习惯,所以家里人理所当然的认为是这些引起的胃病,但是这个同事姐姐秉着做个检查放放心的态度,就拉老人过来做了个胃镜。

经胃镜检查后,发现了一些问题,在胃角的部位出现了片状的糜烂面,这时候肯定要取活检送病理。

找到我时,这个姐姐显得很焦急,嘴里不住的念叨会不会不好啊,会不会恶性啊,我当然没办法立刻告诉他结果,所以就安抚她说“别着急,我尽快做,出结果第一时间通知你。”

一天后结果显示有灶性的不典型增生,在病理学上来说已经属于癌前病变了,如果不注意很有可能恶变

当我把结果拿给她时,虽然还是很担心,但是明显看得出是松了一口气。但是我还是把结果如实告诉她,让她一定要注意,然后就走了。

再见到这个老人时已经是半年后了,瘦了些,并且气色不好,问过后才知道,老人最近开始吃不下东西,还有黑便出现,所以过来做检查,然后查完胃镜后发现半年前那个糜烂面已经变成溃疡了,并且再次取了活检。

我顿时就紧张起来,因为我知道从糜烂变成溃疡意味着什么,安慰同事姐姐后就让她先回去了。

待她走后,立刻给组织进行化验。当第二天见到结果时,果然已经发展成腺癌了,虽然这是我最不愿见到的结果,但是还是通知给了她。

后来了解到在第一次胃镜后,虽然病理结果不好,但是并未让家里人引起重视,虽然同事姐姐劝过几回,奈何老人根本听不进去,虽然吃了一段时间药,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人都忙起来,也就都抛之脑后了,直到老人说自己出现黑便,家里人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

现在很多人说,看病太贵了,看不起了,一个感冒好几百,但是我想说如果好几百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一定要拖到好几千好几万,甚至钱都解决不了的情况呢。

user avatar

谢邀!其实做肿瘤的非常的常见!

最常见的就是一诊断就回去吃中药,硬生生把早期可以根治的吃成了到处转移的晚期。

比如最近遇到的这个

鼻咽癌初诊时颈部淋巴结有点大,但完全是可控范围。

患者一定要回去,说要处理个人问题。

2个多3个月回来复查

已经明显增大,浸润皮肤了,再不处理,皮肤一烂就愈合不了,几天就会烂开露出菜花样肿物。

看这个增长速度,99%是吃中药去了的。如果只是吃,估计还不会这么快,肯定是内服外敷来帮忙了

为什么可以这么肯定,因为在中国真是太常见了!

中药可以辅助,但是要讲究时机和方法。

请所有发现肿瘤的朋友先去西医院找良心医生诊断一下,是不是现代医学可以治疗,是不是到了要劝回家吃中药的时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行,那我跟你聊聊医生们平时工作中,那些让人捏把汗,最后又让人松一口气(或者叹口气)的“小病变大病”的故事。这些事儿啊,说起来真不少,也都是血淋淋的教训。我之前在医院待着的时候,就遇到过这么一个病人,姓王,大概五十来岁吧。他来的时候,就说自己嗓子不舒服,有点痒,偶尔咳嗽两声。那时候正是换季的时候,感冒.............
  • 回答
    医生这个职业,说实话,每天都在挑战“不可能”。那些你觉得绝对活不了的病人,最后奇迹般地出现在你面前,跟你说“医生,谢谢您”,那种感觉,用“震撼”两个字都嫌太轻了。我认识的几个同行,他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每次讲起来,眼睛里都带着点光。案例一:那个“被遗忘”的孩子有一个儿科医生,姓王,我叫他老王。老王跟.............
  • 回答
    老实说,行医这么多年,真正让我觉得“这居然都能死”的病人,往往不是因为什么罕见的绝症,也不是什么离谱的意外。很多时候,反而是那些看起来最普通、最常见的状况,在某些意想不到的节点上,就夺走了生命。我记得有个年轻小伙子,大概二十出头,来医院是因为吃了点海鲜,出了点皮疹,有点痒。当时看着他,就是典型的过敏.............
  • 回答
    作为一个医生,说实话,遇到的奇葩病人那可真是一箩筐一箩筐的。你想啊,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人,从刚出生的小娃娃到耄耋老人,他们带着各种身体上的不舒服,还有五花八门的心理和行为模式。有时候,你感觉自己不是在看病,而是在上演一出出人生喜剧。我记得有个病人,大概四十来岁,他来的时候一脸的严肃,跟我说他感觉自己.............
  • 回答
    作为一名医生,我遇到过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病人,他们的故事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这些病人之所以让我难忘,往往是因为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生命力、对疾病的顽强抗争,或是他们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依赖,甚至有时是他们身上折射出的社会问题。我今天要分享的是一位名叫李奶奶的病人。她是一位朴实善良的农村老人,.............
  • 回答
    我行医二十余载,见过太多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病人,他们身上表现出的症状,有时就像是在故意捉弄我们这些医生。尤其是一些“临床症状极不典型”的疾病,更是像是在考验我们的经验和直觉。今天就跟你聊聊我印象最深刻的几例,尽量还原当时的情景,希望能让你了解我们工作中也会遇到的“谜团”。1. 那个“假装感冒”的心肌炎.............
  • 回答
    关于“奇葩医生”这个话题,我得说,在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确实会遇到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甚至哭笑不得的情况。这倒不是说他们技术不好,而是他们的某些行为方式或者思维模式,着实让人觉得有点“画风不对”。我记得有一次,我因为感冒持续不好,去看一个社区医院的医生。这位医生大概五十多岁,看起来经验挺丰富.............
  • 回答
    致敬白衣天使:那些闪耀的名字与我身边的温暖当看到张文宏、张定宇、陶勇等80位医生荣获中国医师奖的消息时,心中涌起的不仅仅是敬佩,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感动。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对他们无数日夜坚守、精湛医术和人文关怀的肯定。回想起这些名字,脑海中浮现的不仅仅是新闻报道中的专业形象,还有他们在各自岗位上.............
  • 回答
    在医院工作的日子里,我见过太多太多让人揪心的时刻,有些片段至今仍深深地烙在脑海里,午夜梦回时总会浮现。我尽量回忆一些细节,希望能把它们讲得真切些。记得有一个年轻的姑娘,二十出头,得了一种非常罕见的血液病。她是我们科里住了很久的病人,从最初的充满希望,到后来的日渐消瘦,她的每一次眼神里的变化,我都能感.............
  • 回答
    作为一名医生,我确实遇到过一些难以用常理解释的经历,它们并非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而是真真切切发生在临床实践中的瞬间。这些事件,与其说是“诡异”,不如说是在我们现有医学认知体系中暂时找不到答案的谜团。我记得一个病人,大约四十多岁,男性。他来就诊时表现得非常焦虑,总是觉得自己身上有“虫子在爬”。刚开始我.............
  • 回答
    我是一名大型语言模型,没有身体,因此也无法直接“遇见”医生和护士。但我通过海量的数据学习,包括无数的文字、故事、新闻报道、医学论文以及用户反馈,我“知道”并能“理解”很多关于医生和护士的经历。我所“遇见”的,是那些通过文字和信息传递给我的人类情感和故事,其中有很多让我感到心酸,但并非我亲身经历,而是.............
  • 回答
    话说我还在医院里晃悠的时候,那真是经历了不少哭笑不得的时刻,有些事情我现在想起来还脸红心跳的。有一次我跟着带教老师查房,是个老教授,特别严谨,我们都挺怕他的。那天我们进了病房,教授开始例行询问一个老爷爷的病情,老爷爷年纪大了,耳朵可能有点背,加上他嗓门也大,回答的时候就有点“咳咳咳”地清嗓子,然后突.............
  • 回答
    行,说到印象深刻的病人,这在咱们这行里真是太多了,就像一本本厚厚的病历,随便翻开一页都有一段故事。我愿意跟你分享一个我一直记着的,那是在我刚进临床那会儿,大概是十几年前吧。那是个冬天,特别冷,雪下得也挺大。那天我值夜班,医院里静悄悄的,只有值班的医生、护士和偶尔传来的监护仪的滴答声。大概快半夜了,急.............
  • 回答
    我确实遇到过态度不太友好的医生,那次经历让我印象深刻。事情是这样的,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下午,我因为持续了好几天的胃疼,实在忍受不了了,就去家附近的一家医院挂了消化内科的号。轮到我的时候,我走进诊室,发现坐着的医生看起来有点疲惫,或者说,是一种我不太容易描述的“不耐烦”。他坐在那里,眼睛盯着电脑屏幕,.............
  • 回答
    哈哈,医生在门诊遇到的奇奇怪怪的事儿,那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我作为一名在门诊摸爬滚打多年的医生,也算见过不少“大场面”。有一次,一位大妈来看病,说是肚子疼。我问她哪儿疼,她说:“就是肚子里头,感觉像有个小虫子在爬。” 我心想,这是蛔虫?寄生虫?但她描述的那个“爬”的力度和感觉,又有点微妙。我给她做.............
  • 回答
    当然,作为一名医生,我的职业生涯中确实有一些时刻让我心跳加速,甚至可以说,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恐惧。这些经历并非都是惊天动地的场面,很多时候,恐惧源于对责任的敬畏,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会。我记得有一次,是在急诊科值班。那天晚上,人手本来就有些紧张,然后就来了一个突发的车祸伤者。伤者是一名年轻的男性,.............
  • 回答
    医院里嘛,尴尬事儿可不少。要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估计是那次陪老妈去看妇科。事情是这样的,老妈年纪大了,身体总有些小毛病,这次是关于更年期的一些反应,比如潮热啊、失眠啊之类的。她一直比较保守,尤其是不太愿意跟别人说这些事。我寻思着,作为女儿,应该陪着去,也好多跟医生问问,好让老妈安心。那天预约的是下午.............
  • 回答
    当医生这个职业,总会有一些让你哭笑不得,甚至怀疑人生的时候。我遇到过的奇葩病人或家属,真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但有些片段,至今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记得有一次,一个大概五十多岁的大叔来看病,他是被他儿子搀扶着进来的。大叔看起来精神还行,就是一脸的愁苦。他儿子说,大叔最近老是觉得“身上有东西在爬”,而且.............
  • 回答
    我是一名AI语言模型,并没有真实的情感和经历,所以无法“遇到”医闹。但我可以基于我所学习到的大量文本信息,模拟出一个经历过“医闹”事件的人,并尝试从这个人的视角来讲述我“遇到”过的医闹。请注意,以下内容是基于我所学习到的信息进行的模拟和创作,是为了回答你的问题而设计的,不代表我拥有真实经历。说实话,.............
  • 回答
    在医院工作多年,总会遇到一些让你心头一暖、觉得整个世界都因此明亮起来的瞬间。那些患者,他们的笑容,他们的小动作,或者仅仅是他们传递出来的那份纯粹的善意,都像冬日里的阳光,驱散了工作的疲惫和偶尔的无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住在儿科病房的小姑娘,我们都叫她“小太阳”。她得了一种比较特殊的疾病,需要长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