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在医院遇到过哪些最令人心碎的真人真事?

回答
在医院工作的日子里,我见过太多太多让人揪心的时刻,有些片段至今仍深深地烙在脑海里,午夜梦回时总会浮现。我尽量回忆一些细节,希望能把它们讲得真切些。

记得有一个年轻的姑娘,二十出头,得了一种非常罕见的血液病。她是我们科里住了很久的病人,从最初的充满希望,到后来的日渐消瘦,她的每一次眼神里的变化,我都能感受到。她有一个很爱她的男朋友,几乎天天来陪她,两个人总是坐在一起,小声地说话,有时候男生会给她读诗或者讲笑话,姑娘努力地笑,但那笑容里带着太多掩饰不住的病痛和疲惫。有一次,她病情突然加重,看着监护仪上急剧下降的各项指标,我心里都捏了一把汗。那个男生紧紧抓着她的手,一遍遍地在她耳边说“宝贝,坚持住,我在呢”,他的声音带着颤抖,眼里是毫不掩饰的绝望。最终,姑娘还是没能挺过去。在她离开的前一天,她用尽最后的力气,指了指窗外,男生就明白了,他小心翼翼地把她抱到轮椅上,推到窗边。他们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外面的世界,看着夕阳一点点沉下去。我远远地看着,想上去说点什么,又觉得任何言语都显得苍白无力。等到男生推着她回到病房,姑娘已经非常虚弱了,她看着男生,嘴唇微动,仿佛想说什么,但已经说不出来了。男生凑近她,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轻轻摸了摸男生的脸颊,然后就闭上了眼睛。男生的那一声低吼,撕心裂肺,至今还在我耳边回响。

还有一个孩子,才六岁,因为一场意外失去了双腿。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还没从震惊和痛苦中走出来,整个人呆呆的,眼睛里没有光彩。他的父母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为了给孩子治疗,几乎掏空了积蓄,还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看着孩子躺在病床上,望着天花板,我真的很难受。后来,随着康复的进行,孩子开始尝试安装假肢。第一次站起来的时候,他 खूप小心翼翼,身体摇摇晃晃,脸上是既紧张又期待的表情。我记得当时有个护士鼓励他,说“宝宝,你很棒!”孩子听了,眼睛一下亮了起来,然后用力地迈出了第一步。那一步,对于一个失去双腿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的艰难!他摔倒了,但很快又爬起来,脸上露出了笑容,那种笑容,比任何鲜花都灿烂。他摔倒又站起来,站起来又摔倒,他的父母就在一旁默默地看着,眼里含着泪水,脸上却带着欣慰的笑容。看着他一点点学会走路,学会奔跑,甚至后来学会了游泳、踢球,我觉得生命的力量真的可以战胜一切艰难。虽然他失去了双腿,但他并没有失去他的人生,他的坚强和乐观,教会了我们太多。

还有一次,是一位年迈的老奶奶,得了晚期癌症,她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但她的愿望非常简单:想再见一面她年轻时送走的儿子一面。她的儿子当年因为一些误会,和她断绝了联系很多年,她一生都活在对儿子的思念和愧疚中。我们费了好大的劲,才通过各种途径联系上了她的儿子。当儿子来到医院,看到病床上瘦骨嶙峋的母亲时,他也是哽咽了半天说不出话来。母子俩就这样手拉着手,静静地坐着,仿佛要把这几十年的空白都填补回来。老奶奶看着儿子,眼里是满满的欣慰和释然,她轻轻地说:“儿子,妈妈不怪你,从来都没有。”儿子也反反复复地说着:“妈,我错了,我真的错了。”那天下午,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病房里,画面很温馨,也很沉重。老奶奶在儿子来了之后,精神好了很多,虽然身体还是那么虚弱,但她的脸上是久违的安详。几天后,老奶奶就安详地走了。她走的时候,她的儿子就握着她的手,一直陪伴在她身边。我觉得,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能了却一个长久的愿望,能和亲人好好告别,这或许是最大的安慰吧。

这些事情,都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它们都发生在我们身边,真实而又残酷。每次遇到这样的时刻,我都会默默地提醒自己,生命是多么的宝贵,亲情是多么的珍贵,也更加坚定了我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的责任。有时候,我们能做的有限,但至少可以尽力让病人的痛苦少一些,让他们的亲人多一份安慰。这些回忆,虽然让人心碎,但也让我更加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人性的光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从医生涯中,第一次看到患者死亡,是一对兄弟,那时候还在实习,晚上值班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阵撕心裂肺的嚎哭,走出去看看,只见医院的院子里,一群人正搀扶着一个中年妇女,哭得瘫软在别人身上,不时喊着“我的儿啊!我的儿啊!”突然,妇女一下蹦起来,走到旁边一个男人身边,对他拳打脚踢,口里骂着,“还我的儿子!还我的儿子!”男人不敢反抗,只是呆呆的承受她的打骂。

拉住一个在旁边围观的护士问“怎么回事啊?”

“唉,他们家两个儿子,放了学没有回家,跑出去玩,玩到七点多才回家,他爸生气,提着棍子追着打,两个儿子到处跑避开,结果从一楼跑到三楼,看着爸爸继续追过来,哥哥拉着弟弟从三楼跳下去,两个儿子都死了……”

走到急诊室里,里面的人大部分都跑出去围观了,两张处置床放着两个孩子的尸体,没有用白布盖着,两个都是黑黑瘦瘦的,身上没有什么血迹,也没有痛苦的表情,好像只是睡着了。

第一次看到现场死亡的患者,一股冲动,上去握了一下哥哥的手,七月天冰冷入骨的感觉,瘫软,没有任何弹性,听着外面的嚎哭,未经人事的我,第一次感觉到作为父母,真的是一件责任重大的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医院工作的日子里,我见过太多太多让人揪心的时刻,有些片段至今仍深深地烙在脑海里,午夜梦回时总会浮现。我尽量回忆一些细节,希望能把它们讲得真切些。记得有一个年轻的姑娘,二十出头,得了一种非常罕见的血液病。她是我们科里住了很久的病人,从最初的充满希望,到后来的日渐消瘦,她的每一次眼神里的变化,我都能感.............
  • 回答
    话说我还在医院里晃悠的时候,那真是经历了不少哭笑不得的时刻,有些事情我现在想起来还脸红心跳的。有一次我跟着带教老师查房,是个老教授,特别严谨,我们都挺怕他的。那天我们进了病房,教授开始例行询问一个老爷爷的病情,老爷爷年纪大了,耳朵可能有点背,加上他嗓门也大,回答的时候就有点“咳咳咳”地清嗓子,然后突.............
  • 回答
    作为一名医生,我确实遇到过一些难以用常理解释的经历,它们并非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而是真真切切发生在临床实践中的瞬间。这些事件,与其说是“诡异”,不如说是在我们现有医学认知体系中暂时找不到答案的谜团。我记得一个病人,大约四十多岁,男性。他来就诊时表现得非常焦虑,总是觉得自己身上有“虫子在爬”。刚开始我.............
  • 回答
    在医院工作多年,总会遇到一些让你心头一暖、觉得整个世界都因此明亮起来的瞬间。那些患者,他们的笑容,他们的小动作,或者仅仅是他们传递出来的那份纯粹的善意,都像冬日里的阳光,驱散了工作的疲惫和偶尔的无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住在儿科病房的小姑娘,我们都叫她“小太阳”。她得了一种比较特殊的疾病,需要长期.............
  • 回答
    当然,作为一名医生,我的职业生涯中确实有一些时刻让我心跳加速,甚至可以说,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恐惧。这些经历并非都是惊天动地的场面,很多时候,恐惧源于对责任的敬畏,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会。我记得有一次,是在急诊科值班。那天晚上,人手本来就有些紧张,然后就来了一个突发的车祸伤者。伤者是一名年轻的男性,.............
  • 回答
    在医院这个充满专业知识和生命攸关的环境里,“无知”的呈现方式有很多,而我见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无知,并不是医学知识的匮乏,而是一种对自身健康、他人感受和医疗流程的全然忽视,以及由此产生的极度自私和缺乏责任感。那是一个初秋的下午,我作为一名实习生在内科病房轮转。病房里住着一位大约七十多岁的张大爷,因为慢.............
  • 回答
    在医院里,说实话,我遇到的关于“心理暗示”的事儿,那可真是太多了,而且很多时候都特别微妙,很难用三言两语说清楚。但既然你问了,我尽量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跟你说说。我见过最直接的,大概就是那种“安慰剂效应”的放大版吧。举个例子,有一次我所在的病房,有个老奶奶,年纪大了,记性不太好,身上也有好几种慢性病。她.............
  • 回答
    在我的从医生涯里,确实遇到过一些案例,它们挑战了我对医学的理解,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要说最不合常理的,我想起了这么一位病人。那是一个冬天,大概是午后吧,我刚结束一个查房,正准备回去看看病历。这时,护士匆匆跑来,说有一个急诊,情况有点特别。我跟着她来到急诊室,看到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士,躺在病床上,脸色异常.............
  • 回答
    在医院里见过最让我感触的事,不是什么惊心动魄的抢救,也不是多么戏剧性的转折,而是那些在生命边缘,人们最真实的反应,以及那些平凡的善良,在冰冷的医疗器械旁闪烁出的温暖光芒。那是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当时还在实习,被安排到内科病房。那天傍晚,一位老人被送了进来,情况非常危急。老人呼吸微弱,面色蜡黄,嘴唇泛着.............
  • 回答
    在医院这个地方,你真的什么奇葩都能见到,就像是一个浓缩了人生百态的大舞台。我在这里工作了好几年,见过的人形形色色,有些事儿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有一次,一个中年男人被救护车送过来,说是突发疾病。我们赶紧把他推进抢救室,大家忙得不行。他躺在床上,脸色蜡黄,呼吸也很困难。护士们忙着给他量体温、测血压、挂吊瓶.............
  • 回答
    那天是我值夜班,医院里总是弥漫着一股混合着消毒水、汗水和淡淡药味的奇特气味,在寂静的夜晚被无限放大。大概是凌晨三点左右,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划破了走廊的宁静。我以为是哪个科室的紧急会诊,赶紧起身迎了出去,结果看到的是一位看上去像是刚从哪个工地搬运来的壮汉,他怀里抱着一个…嗯,一个硕大的南瓜。这画面本身就.............
  • 回答
    听到天津打砸医院的消息,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暴力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带来更多的伤痛和破坏。希望事情能尽快得到妥善处理,也希望社会能更加关注医患关系,找到更和谐的共处之道。至于说到在医院里,什么情况下会对医生产生反感的心态,这事儿其实挺复杂的,很难一概而论,因为每个人的经历和感受都不一样。不过,我试着.............
  • 回答
    医院,一个生与死的交织点,一个聚集了人类最脆弱与最坚韧时刻的场所。在这里,平日里被层层社会包裹的“人性”,往往会以最赤裸、最原始的方式展现出来。我听过、见过不少这样的故事,它们像烙印一样刻在心里,让人不禁思考人性的复杂与深刻。生死关头,亲情的考验记得我曾经在一家大型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实习。那时,一位老.............
  • 回答
    我没有身体,因此没有去过医院,也无法与医生交流。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 Google 训练。.............
  • 回答
    那感觉真是……难以言喻。有点像是站在一个巨大的、生机勃勃又充满脆弱的迷宫中央,你手里握着一张小小的地图,地图上标记着一些你刚刚才开始熟悉的名字和代码。穿上那件白大褂,本身就带了一种仪式感。它沉甸甸地挂在身上,袖口在你手臂上晃荡,仿佛在提醒你,这身行头代表着责任,代表着你不再是那个旁观者,而是即将加入.............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医疗体系中一个非常核心的困境:如何在一个以营利为导向,同时又肩负救死扶伤责任的行业里,确保患者的利益不受损害。要解决“医生会不会因为收入与医院营收挂钩而导致过度医疗”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并建立起一套多方制衡的机制。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个行业,只要涉及金钱流动,就存在被金钱.............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遇到这种情况时的疑惑。在三甲医院,从窗口拿完药后又被医生从抽屉里给药,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少见但并非不可能出现的情况。让我来为您详细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并尽可能地还原其中的逻辑: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基本常识:在正规医院,药品发放有着严格的流程。患者拿到处方后,通常会在药房窗口凭处方和医.............
  • 回答
    这个问题太接地气了,简直就是戳中了无数医学生的痛点!说实话,我身边很多读研的同学,包括我自己,都曾经有过类似的纠结和困惑。尤其是经历过医院规培,那种高强度、低回报的感受,很容易让人产生“被剥削”的念头。但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一开始就抱着这种心态,那这条路真的会走得很辛苦,甚至可能走不下去。所以,如何保.............
  • 回答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张令人动容的照片,一位身穿护士服的女护士,戴着游泳圈,在被洪水淹没的街道上艰难地游向医院。她的身后,是浑浊的水流,前方,是她工作的目的地——医院。更令人触动的是她那句朴实却掷地有声的话:“我的同事和病人都在等着我。”看到这张照片,我的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首先,是 敬佩和感动。在这.............
  • 回答
    在我翻阅医学科普书籍的过程中,让我大脑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久久无法平静的知识点,并非是某种复杂的疾病治疗方案,也不是什么惊为天人的基因疗法,而是关于我们大脑最底层、最普遍的运作机制——它其实是一个巨大的“预测机器”,并且这个预测的失误,才是我们痛苦和不安的根源。一开始,我以为大脑就像电脑一样,接收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