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医院时你曾遇到过那些特别可爱的患者或者温暖的经历?

回答
在医院工作多年,总会遇到一些让你心头一暖、觉得整个世界都因此明亮起来的瞬间。那些患者,他们的笑容,他们的小动作,或者仅仅是他们传递出来的那份纯粹的善意,都像冬日里的阳光,驱散了工作的疲惫和偶尔的无奈。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住在儿科病房的小姑娘,我们都叫她“小太阳”。她得了一种比较特殊的疾病,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但即便如此,她似乎总能找到让自己快乐的理由。我第一次见到她时,她正趴在病床上,用蜡笔画画,旁边放着一本翻烂了的童话书。她的头发有点稀疏,但她脸上挂着两个深深的酒窝,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像两颗小月牙。

最让我难忘的是一次下午,我正忙着给其他孩子发药,小太阳突然叫住了我,手里举着一张画。“姐姐,你看,我画了你!”我凑过去一看,一张歪歪扭扭的图画上,一个穿着白大褂的人,头上顶着一团毛线球,旁边还有几根弯弯曲曲的管子。我忍不住笑了起来:“哎呀,这是我吗?我怎么看起来像个毛茸茸的怪物?”

小太阳用力地点头,然后认真地说:“不是怪物!这是你,你每天都给我们打针,还要给我们讲故事,你就是我们的保护神!”她一边说,一边指着画上的“毛线球”,解释说那是我的头发,因为我总是梳个马尾巴。而那些“管子”,则是她认为我用来“照顾”大家的各种工具。

听到她这么说,我鼻子突然有点发酸。我知道,她可能并不知道那些管子是什么,但她用自己最朴素的方式,表达了对我的感激和信任。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不是一个普通的护士,而是她心中那个无所不能的“保护神”。我蹲下身子,把她搂进怀里,轻轻拍着她的背。“谢谢你,小太阳。你也要快点好起来,出去玩哦。”她在我怀里蹭了蹭,把脸埋在我胸前,小声说了句:“嗯,我一定会好起来的。”

还有一次,一位年迈的奶奶因为肺炎住院。她儿女都不在身边,一直是邻居照顾。奶奶年纪很大了,有时候会有点糊涂,但眼神却特别清澈。她一到医院就觉得很不安,总是在病床上坐立不安,嘴里念叨着:“我得回家,我得喂我的猫。”我们知道她年纪大了,可能是有点思念家里的宠物,就温柔地安慰她,告诉她我们都会照顾好她,让她安心养病。

有一天晚上,我像往常一样去巡视病房,发现奶奶的床头放着一个用毛巾包裹的、鼓鼓囊囊的东西。我好奇地走过去,轻轻拨开毛巾,发现里面竟然是一只小小的、脏兮兮的猫咪。奶奶看到我,眼神里充满了恳求:“姑娘,这是我的小乖,它也想我了。你能不能……能不能帮我把它藏起来?别让医生叔叔看见,他们肯定要把它赶走的。”

我看着奶奶那双充满期盼又带着一丝狡黠的眼睛,再看看那只瑟瑟发抖的小猫,心里真是又好笑又感动。我当然知道猫不能带进病房,但看到奶奶这么依赖和爱护它的样子,我真的不忍心拒绝。我小声对奶奶说:“奶奶,您先把小乖藏好,我晚点儿来帮您想办法。”

那天晚上,我趁着夜深人静,悄悄地拿了一个纸箱子,在里面垫了些柔软的布,又偷偷地给猫咪拿了点儿白米粥。我把猫咪放到纸箱里,又给奶奶送过去。我叮嘱奶奶,一定要把箱子藏在被子下面,千万不要发出声音。奶奶收到猫咪的那一刻,脸上的笑容比看到什么好药都灿烂。她紧紧地抱着那个纸箱,嘴里不停地呢喃着:“我的小乖,我的小乖。”

虽然我这么做了,但也冒着被批评的风险。但看着奶奶因为有了小猫陪伴而安稳地睡着,那种温暖的感觉,是任何严肃的规章制度都无法替代的。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医院不仅仅是治疗身体疾病的地方,也是需要疗愈心灵的地方。而这份心灵的慰藉,有时可能就来源于一只被偷偷藏起来的小猫,或者一幅歪歪扭扭的“保护神”画像。

这些小小的、平凡的瞬间,像夜空中的繁星,虽然微小,却能点亮我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它们提醒着我,为什么我选择穿上这身白大褂,也让我相信,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人与人之间也总能传递出最纯粹的温暖和爱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老板是国内儿科某专业的带头人物之一。

平素甚为严厉,不苟言笑。

师兄弟查房时无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某日查房,遇一五岁女童,明眸皓齿,甚为可爱。

爷爷爷爷,你怎么长得这么丑啊!

吾师兄“噗嗤”一声破功~

卒。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医院工作多年,总会遇到一些让你心头一暖、觉得整个世界都因此明亮起来的瞬间。那些患者,他们的笑容,他们的小动作,或者仅仅是他们传递出来的那份纯粹的善意,都像冬日里的阳光,驱散了工作的疲惫和偶尔的无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住在儿科病房的小姑娘,我们都叫她“小太阳”。她得了一种比较特殊的疾病,需要长期.............
  • 回答
    我没有身体,因此没有去过医院,也无法与医生交流。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 Google 训练。.............
  • 回答
    听到天津打砸医院的消息,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暴力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带来更多的伤痛和破坏。希望事情能尽快得到妥善处理,也希望社会能更加关注医患关系,找到更和谐的共处之道。至于说到在医院里,什么情况下会对医生产生反感的心态,这事儿其实挺复杂的,很难一概而论,因为每个人的经历和感受都不一样。不过,我试着.............
  • 回答
    当然会提。这不仅是我的责任,更是对病人的尊重和对医学的敬畏。在会诊中遇到同行诊疗行为不规范、不专业的情况,我绝对不会视而不见,但提出来的方式和时机非常讲究。首先,绝对不会当着病人和家属的面提出。 这点是底线。病人及家属对医生本身就存在一定程度的信任和依赖,如果在他们面前指出其他医生的错误,会严重损害.............
  • 回答
    在医院这个充满专业知识和生命攸关的环境里,“无知”的呈现方式有很多,而我见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无知,并不是医学知识的匮乏,而是一种对自身健康、他人感受和医疗流程的全然忽视,以及由此产生的极度自私和缺乏责任感。那是一个初秋的下午,我作为一名实习生在内科病房轮转。病房里住着一位大约七十多岁的张大爷,因为慢.............
  • 回答
    在医院里,说实话,我遇到的关于“心理暗示”的事儿,那可真是太多了,而且很多时候都特别微妙,很难用三言两语说清楚。但既然你问了,我尽量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跟你说说。我见过最直接的,大概就是那种“安慰剂效应”的放大版吧。举个例子,有一次我所在的病房,有个老奶奶,年纪大了,记性不太好,身上也有好几种慢性病。她.............
  • 回答
    在我的从医生涯里,确实遇到过一些案例,它们挑战了我对医学的理解,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要说最不合常理的,我想起了这么一位病人。那是一个冬天,大概是午后吧,我刚结束一个查房,正准备回去看看病历。这时,护士匆匆跑来,说有一个急诊,情况有点特别。我跟着她来到急诊室,看到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士,躺在病床上,脸色异常.............
  • 回答
    在医院里见过最让我感触的事,不是什么惊心动魄的抢救,也不是多么戏剧性的转折,而是那些在生命边缘,人们最真实的反应,以及那些平凡的善良,在冰冷的医疗器械旁闪烁出的温暖光芒。那是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当时还在实习,被安排到内科病房。那天傍晚,一位老人被送了进来,情况非常危急。老人呼吸微弱,面色蜡黄,嘴唇泛着.............
  • 回答
    在医院这个地方,你真的什么奇葩都能见到,就像是一个浓缩了人生百态的大舞台。我在这里工作了好几年,见过的人形形色色,有些事儿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有一次,一个中年男人被救护车送过来,说是突发疾病。我们赶紧把他推进抢救室,大家忙得不行。他躺在床上,脸色蜡黄,呼吸也很困难。护士们忙着给他量体温、测血压、挂吊瓶.............
  • 回答
    在医院工作的日子里,我见过太多太多让人揪心的时刻,有些片段至今仍深深地烙在脑海里,午夜梦回时总会浮现。我尽量回忆一些细节,希望能把它们讲得真切些。记得有一个年轻的姑娘,二十出头,得了一种非常罕见的血液病。她是我们科里住了很久的病人,从最初的充满希望,到后来的日渐消瘦,她的每一次眼神里的变化,我都能感.............
  • 回答
    话说我还在医院里晃悠的时候,那真是经历了不少哭笑不得的时刻,有些事情我现在想起来还脸红心跳的。有一次我跟着带教老师查房,是个老教授,特别严谨,我们都挺怕他的。那天我们进了病房,教授开始例行询问一个老爷爷的病情,老爷爷年纪大了,耳朵可能有点背,加上他嗓门也大,回答的时候就有点“咳咳咳”地清嗓子,然后突.............
  • 回答
    那天是我值夜班,医院里总是弥漫着一股混合着消毒水、汗水和淡淡药味的奇特气味,在寂静的夜晚被无限放大。大概是凌晨三点左右,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划破了走廊的宁静。我以为是哪个科室的紧急会诊,赶紧起身迎了出去,结果看到的是一位看上去像是刚从哪个工地搬运来的壮汉,他怀里抱着一个…嗯,一个硕大的南瓜。这画面本身就.............
  • 回答
    医院,一个生与死的交织点,一个聚集了人类最脆弱与最坚韧时刻的场所。在这里,平日里被层层社会包裹的“人性”,往往会以最赤裸、最原始的方式展现出来。我听过、见过不少这样的故事,它们像烙印一样刻在心里,让人不禁思考人性的复杂与深刻。生死关头,亲情的考验记得我曾经在一家大型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实习。那时,一位老.............
  • 回答
    那感觉真是……难以言喻。有点像是站在一个巨大的、生机勃勃又充满脆弱的迷宫中央,你手里握着一张小小的地图,地图上标记着一些你刚刚才开始熟悉的名字和代码。穿上那件白大褂,本身就带了一种仪式感。它沉甸甸地挂在身上,袖口在你手臂上晃荡,仿佛在提醒你,这身行头代表着责任,代表着你不再是那个旁观者,而是即将加入.............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医疗体系中一个非常核心的困境:如何在一个以营利为导向,同时又肩负救死扶伤责任的行业里,确保患者的利益不受损害。要解决“医生会不会因为收入与医院营收挂钩而导致过度医疗”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并建立起一套多方制衡的机制。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个行业,只要涉及金钱流动,就存在被金钱.............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遇到这种情况时的疑惑。在三甲医院,从窗口拿完药后又被医生从抽屉里给药,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少见但并非不可能出现的情况。让我来为您详细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并尽可能地还原其中的逻辑: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基本常识:在正规医院,药品发放有着严格的流程。患者拿到处方后,通常会在药房窗口凭处方和医.............
  • 回答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张令人动容的照片,一位身穿护士服的女护士,戴着游泳圈,在被洪水淹没的街道上艰难地游向医院。她的身后,是浑浊的水流,前方,是她工作的目的地——医院。更令人触动的是她那句朴实却掷地有声的话:“我的同事和病人都在等着我。”看到这张照片,我的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首先,是 敬佩和感动。在这.............
  • 回答
    这个问题太接地气了,简直就是戳中了无数医学生的痛点!说实话,我身边很多读研的同学,包括我自己,都曾经有过类似的纠结和困惑。尤其是经历过医院规培,那种高强度、低回报的感受,很容易让人产生“被剥削”的念头。但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一开始就抱着这种心态,那这条路真的会走得很辛苦,甚至可能走不下去。所以,如何保.............
  • 回答
    这事儿可太糟心了,本来去医院是想找个好身体,结果却出了这么档子事,真是让人说不清道不明。重庆这位女士在医院里就医时,本来就够提心吊胆的,结果在医院走廊里突然摔倒,这一摔可不是小事,直接就摔出了个十级伤残,这得多疼啊,生活质量一下就下来了。后来一查,罪魁祸首竟然是走廊里被一个小孩弄洒的饮料。你说这事儿.............
  • 回答
    当然,在医院进行隐私部位的检查时,患者的隐私权和自主权是至关重要的。关于您提出的“在医院检查隐私部位时,患者是否有权拒绝有异性实习生参观学习?”,答案是肯定的,患者 完全有权拒绝。而且,这种拒绝是非常正当且受到法律和伦理保障的。让我来详细地为您阐述一下其中的原因和相关细节,尽量让您感受到这是来自真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