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广告,可以,毕竟商业公司是要赚钱的,不能指望搜索引擎是个公益项目。
但百度的可恶之处在于,不明明白白告诉你这是广告,而且宁可展示不相关的广告,也不显示我真正想要找的东西,甚至变着花得把广告伪装成纯资讯。
比如之前申请的时候搜索“美国法学院排名”,页面是这样的:
前四个一看就知道是留学中介的网站,点进去一看,大同小异都是这样的
是广告我可以忍,问题在于,这个页面哪里出现“美国法学院排名“这个关键词了,哪里有我要找的排名了?
第五个结果,点开一看,依然是留学中介的网站,而且同样没有任何与法学院排名榜单相关的内容。更可气的是,就连那个图片最下方灰色字体的“推荐”也没有把我指向任何和法学院排名有关的信息。你说,不符合用户需求的东西还要特别推荐出来,这不是把人往坑里带嘛==
不信你试试,谁能在百度搜素中,不翻页不滚屏,进入搜索结果后不再次跳转就可以告诉我美国排名地16的法学院是哪间...
有人说了,Google也有广告,也有搜索竞价排名啊,没错,但Google至少会明明白白告诉你那个是广告,
比如用google搜索美国法学院排名,前两项结果之前有特殊颜色显示的Ad字样,熟悉英语的人都能理解这是“广告”的意思。
(相比之下,百度的“推广”是用浅灰色小字写的,而且在非常不显眼的位置,而且,为什么要用“推广”这样模棱两可的表述呢)
而且,在非广告搜索结果里,只要点开了就是详细的排名榜单,一次点击就完成任务。
而百度呢?不仅要擦亮眼睛避开广告,而且往往要经过好几次点击才能找到需要的东西。
(这里之所以一个用中文搜索一个用英文,主要是为了模拟在各自主要用户分布地区的使用体验)
以下是我的个人感想
作为一个曾经的中二愤青,我一直对政府充满各种怀疑:“这一定是在欺骗人民!为什么每次事故都伤亡39人,为什么要把甬温线动车黑匣子埋起来,公布的这个三公消费是不是假账...”生活在中国,我对政府说什么都有一种习惯性的批判眼光,不信所谓官方辟谣,凡事都想去自己了解一下真相,都期待能自己收集信息去“辟谣”
说真的,像我这样一个没见过真是社会的键盘侠,还有什么办法去“独立”地“挖掘”真相呢,还不是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因为我想,政府不公开“真相"是怕自己江山不稳,是怕面对公众的批判,那么一个企业,有什么理由去欺骗呢?他有什么好处呢。
现在,大家都知道百度能从其中得到什么好处了。
一直把“国家”作为假想敌加以提防,万万没想到,私人公司也在背后捅了一刀。
马克思说过,”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中二愤青如我,读过乔治奥威尔的1984,里面描述了独裁统治者如何控制了所有的宣传媒介,用谎言维护自己的政权。我曾经以为,这样的事情只有那些掌握了政权,掌握着国家暴力的人才有力量实现。但实际上,不是老大哥,而是渺小,在人群中微不足道的人也可以做到。
--
正所谓,
外事不决问谷哥,内事难定询度娘,
谷歌明枪尚可躲,百度暗箭更难防,
中介顾问争榜首,“名医”贴吧正坐堂,
江湖险恶人生艰,一枝红杏正出墙!
===========被顶这么多答主深感惶恐,百度会不会封杀我啊呜呜呜(滚,我想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月18日更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开始就是为了来吐槽泄愤的,后来
@海角的鱼提醒了我,现在仔细梳理了原文,把“戾气”的部分都统统过滤掉了。
题外话:看在羊年快过去了,又是我本家的份儿上,大家把
@林小羊放了吧
我觉得既然这个回答被顶上来了(很意外)控诉与否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我想借机把一些问题讲清楚,因此跑题见谅。
我平时工作忙,因此回复可能不太及时,初次写的时候结构很乱,错别字也多,现在在努力整理
我写这个煞费苦心,但是不是为了引导大家用什么,不用什么,我之所以夹带了各种私货是因为我通篇都在“讲自己的故事”,所以请大家自己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千万别偏听我一面之词!
—————————————————以下是正文—————————————————————
我定向来黑百度百科
全局声明:
百科:以下如无特殊说明,均指代「百度百科」
维基百科:以下如无特殊说明,均指代「http://wikipedia.org」
冰火维基:指的是由冰火贴吧用户Reasno于2012年2月创建于全球最大维基托管平台「Wikia」上的独立维基农场,旨在分析、整理和演绎由乔治·R·R·马丁创作的奇幻小说『冰与火之歌』与HBO 所拍摄的『Game of Thrones』电视剧相关的资料与信息。由社区粉丝共管共治、共同编辑。于2015年初与wikia和平分手,内容搬迁到「huiji.wiki」上,原wikia网站已经停更。
冰火维基≠维基百科,目前服务器在国内,有ICP备案,未被墙。请勿混淆
摆事实部分:
我们被百度百科的用户抄袭了四年了(既然是用户抄,锅为什么要甩给百度我下面会展开说明)
起初我们还傻不拉几的学维基百科搞了个页面叫“被百度百科抄袭的页面列表”
百度百科抄袭冰与火之歌中文维基的词条列表后来一看还整理个p啊,改名叫“没被百度百科抄袭的列表”得了
凡是长一点的,重要人物、地点、事件的页面,都被抄袭了,有一次抄的,还有追着我们更新抄的,最重要的特点是,都是不带注明来源的。
看图说话:
我没精力一个一个整理,以上这几个就是例子
您要是有功夫,可以去冰与火之歌中文维基 找随机页面,然后去百度百科对着看,只要百科有的,基本上都是抄我们的。毛估一下千条以上。(我对这句话负责)
我们一个条目几万字,要陆续搞俩月,还配图,百科编辑小手一抖几分钟就抄走了,还不注明来源。且不说什么版权法律法规,我们从道德上来评判,合适么?中国五千年前的文化礼教哪去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和尊重哪去了?
————————————分隔线—————————————————
以下为讲道理部分: 为什么反对百度百科“搬运”?
【一】百度百科任何形式的搬运都是对原创维基内容的无情伤害
我补充一张维基类产品(不是特指wikipedia)的原理示意图:
可以看到,维基用户的工作量是超出大多数人想象的,他们做的是现阶段机器爬虫取代不了的工作:将互联网世界内纷乱、复杂的一手信息(raw data) 用自己的智慧整理成一篇篇维基文章,然后串联成结构化的维基知识。
以冰火维基为例,我们写一个维基条目是非常辛苦的,工作方式大体分为:这个和你去百科上码字有本质的区别,以冰火维基为例,你看到的内容页面(就是文章页)是5680多个,你看不到的模板页面(代码、程序模块、css样式页面)有10000多个,4年前后在wikia和huiji两个平台上合计有800+的用户参与编写,但是最最核心的代码、样式维护和在百废待兴时拓荒的编辑人数总共也就不超过50个。历史总计发生20万次编辑,文字内容+各种代码合计约5000万的文字量(冰火五卷加起来才300万字),其中编辑量top10的用户占了总编辑量的一半约合10多万次。10个人,4年10万次编辑,平均每人每天6.8次编辑,然后这些人都是无偿义务劳动,没人因为这个维基赚过1分钱。可以说很多人是牺牲了陪家人、自己娱乐的时间来编纂维基,这不是贱,是真爱。
- 从外文维基(我们的姊妹项目)上翻译来的(经过授权,我们这有英、法、俄、意、荷、葡、泰、土耳其、波斯姊妹站点,需要大量的协作工作)
- 自己撰写的大量原创内容。
-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令人发指的后勤维护工作
我们不妨想想,为什么墙外的网络中,有wikipedia、有wikia,有这么多用户一直参与编写维基,他们为什么动力十足?
再来看百度百科和他的用户们都干了什么:
百度百科相当于是直接剽窃走了维基产品的劳动成果,我不是看不起百科编辑,大部分的百科编辑根本就是不求甚解的东摘西抄,某些所谓的蝌蚪团(我能吐槽这个名字吗?小蝌蚪找麻麻?)不过是有组织有纪律有目的的结伙抄袭而已,节操略多那么一点。那点ctrl C+ctrl V的能量消耗和维基编辑者的辛苦付出相比根本毫无可比性。说他们是坐享其成的知识窃贼毫不为过。
整个这件事情像什么呢?我打个比方:
十个学者花了十年时间辛辛苦苦编纂了一本百科全书,然后一个窃贼用了一个月把百科全书照抄了一遍,在其中插入广告页,然后以免费的方式白送给路人,借助自家遍布全国的书报亭送出去了几千万份。然后美其名曰“造福大众,福泽苍生”
咦!好不伟大,原作者出来抗议,然后他说“我是白送的,没赚一分钱,你凭什么骂我?”
百科搬运,通过自家搜索引擎占据第一位置,等于直接结构化克隆维基内容,又夺取搜索引擎自然入口,如果不加来源链接的话,相当于给原网站一点搜索权重都没加,简直就是敲骨吸髓,抄几万字留一条注释,也就是勉强等于给你留了个全尸而已。对原创内容的伤害是毁灭性的。
结果就是抄袭的成了正统大道,耀武扬威,原创的石沉大海无人知晓,裸死街头。
以知乎上这一个热帖为例:
《权力的游戏》各大家族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 权力的游戏(美剧)
下面被顶5k次的答案,内容图片大多来自百度百科,百科的内容呢?都是从我们维基抄的
这5k次都是顶在百度百科的抄袭者身上的,有谁知道这些内容是谁写的?
里面的图都是百度百科的水印,我找谁说理去?
而放诸整个网络来看,长此以往,原创贡献者会越来越少,维基站点只有死路一条,而抄袭者抄无可抄,整个互联网知识网络只能充斥着虚假、凌乱的知识垃圾,进入一种恶性循环
抄维基百科的,你可以说维基百科被墙了,多少还算干了点有益社会的事情
抄我们冰火维基的,我们可没被墙,你就为了百度那几点积分,昧着良心伤害辛苦耕耘的编辑,真是一点脸都不要了。你真喜欢冰火,热衷分享,你·丫·自·己·去·写·啊!
【二】百度百科的用户协议是假CC,充满陷阱,蒙骗引诱用户为其抄袭
“创用CC”协议:
最初互联网文字大多是基于一种叫做GNU的分享协议,这种协议规定了分享过程中什么是可以做的,导致非常龟毛繁琐,不利于知识和文字的自由流动,于是近年来被创用CC逐渐取代,创用CC和一些法理上的概念类似,他以组合方式规定什么是不能做的,比如绝大多数维基站点所采用的CC BY-SA,他只要求你:
- 以相同方式分享(SA)
- 署名(BY)
除了这两个选项外,常用的还有:
- NC(禁止商用,可选项,缺省则表示不介意商业用途使用)
- ND(禁止演绎,缺省表示不介意被修改演绎)
更多选项和组合可以参考
知识共享@中国大陆这样可以促进知识之间的平等流动,尽可能的惠及所有人
注意:维基和我们网站中的cc by-sa默认适用于文字内容,图像、影音内容的协议一般是另算的(遵循原作者本人的声明、意愿和解释权),也就是说,文字可以遵循此协议随便搬,图和视频是绝壁不能的!(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图片、画作一般来说分享协议更加苛刻,会有“ND”即禁止演绎条款,百科除了不署名之外还要打水印,相当于同时侵犯了BY与ND,有些时候还会侵犯NC条款)
那我们再来看百科究竟是怎样的?
————————————————1月17本部分更新——————————————————
百科的分享方式之前与CC BY-SA不兼容,我1月17号上去又看了一眼,很搞笑,他们现在的协议是这样的:
part I:
part II:
part III:
简直滑稽,把CC协议、GNU协议和自己的旧协议都写在了一起。我混迹互联网多年第一次看到一个平台用三种分享协议的,逻辑规则根本是一团浆糊,简单来说
维权?的确协议里有维权方法,我就不赘述了,取证、举证、申诉环节都极尽刁难之能事,您可以设想一下,跟流氓讲道理轻松的了吗?
总之这是一个“天马行空”、东拼西凑、处处陷阱、毫不讲理的流氓条款
百度耍流氓最大的资本就是百度搜索引擎的市场保有率,权力太大,这是原罪。
同样的内容,他抄你的,然后在自家搜索引擎中永远排第一
如同我在评论里说的:
本来一个条目我们30000字,百科500字,
搜索引擎中我们在google排第一,百度排第二,(这已经很扯淡了
然后百科编辑把30000字抄走,结果我们在所以搜索引擎都是第二
这只是我们一个,百科用户抄维基百科(wikipedia)的页面内容呢?
那才叫真正的罄竹难书
【三】百度百科的先天“缺陷”使其成为了盗图侵权与抄袭的温床
我在这说“缺陷”,也是不想把话说死了,谁能保证不是蓄意而为之?
互联网从业者都知道,需求决定产品逻辑,一个百科类产品软件,从功能设计上就体现出了你是要保护版权,还是要侵权的,维基类产品大多使用的软件是MediaWiki,MediaWiki许多交互细节看似非常龟毛,比如你上传图片时一定要你填写描述,还支持用模板导入授权文件,再加上infobox中和图片thumb的功能,一般情况下,一幅图在维基里有多处能够体现作者和版权信息
我以文件名为例:mediawiki所有图片的路径文件名都是源文件名,
我举个栗子,这幅图作者是Jean-lotus,作品名称是“the Queen”
在维基网站中,这幅图的文件名不会被转译成乱码字符串,为的是尽可能在下载、二次分享后还能保证原作者的署名权
再看百度百科:
你说这是技术问题?壁垒?显然不是,我司4个程序员都能做出来的功能,你国狼厂整不出来?正如大家现在都在说的那样,你真心没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下面逐条细说:
①百科没有任何页面显示图片的版权来源
相反的,还要打上“百度百科”的水印(这已经违反了上述CC中图像作品“禁止演绎”的分享协议),我们可以看看MediaWiki软件是怎么设计的:我以魔戒中文维基为例,任何图像都可以通过鼠标左键点进去查看详细版权说明(维基百科也都是这样的,当然被墙了,各位看不到,我拿我们的站点做例子):
还能点进去看作者的个人信息:
英文站还有保留IM聊天授权凭证的,更是严谨。我们在看看百度呢?点进去直接就是水印:来源永远是百度百科
画手花了几十个小时画一幅原画发维基上,顺手就被抄到百科(没人署名,也没人附上您的DA blog)通过百度图片,天知道会被二次抄袭多少遍。至于那些国外的画手,一辈子不上百度的,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图被盗了。游戏、奇幻、科幻条目是盗图重灾区,那些游戏的原画、小说插图,就没几张是署了名的,这么明目张胆的盗图百科,全中国也是没谁了
②缺少对引用来源的强制性约束
百科从功能和制度上双重鼓励用户不加注释,我举个栗子,百科丹妮莉丝·坦格利安条目洋洋洒洒半米长,注释象征性的就一条:
而且您看这来源,到底是抄的冰火维基,还是抄的维基百科?冰火维基百科是啥鬼?
我们来看看我们站的丹妮莉丝条目
大家自行感受吧,这都是手加的,肯定累,您说麻不麻烦,麻烦!
为了尽快积累内容,忽悠小白也能编辑百科,你问我怎么办?那自然是鼓励不加注释的啦!
而且最让人迷醉的是无论是百科官方还是洗地者都喜欢这样来开脱:抄袭是用户行为。
所以我说百度之恶恰恰在于面对抄袭行径的不作为,甚至是诱导用户抄袭,践踏知识版权。
在这一点上,百科与百度文库的恶是一样的:打着“分享”精神,用一点点积分/金币做诱饵,鼓励煽动用户抄袭他人的东西,这部分人里面很多都是涉世未深的学生。可以说中国网络上的版权意识淡薄,跟百度脱不开干系。这种罪行隐蔽,狡猾,贻害无穷。作为一个这种级别的互联网公司,百度根本尽到没有教育网民的责任与义务。
所以各位看官您看,的确用户可能是无辜的,但是百科规则是谁制定的?百科产品是谁开发的?百科协议是谁书写的?搜索引擎又是谁家的?
看到这里,您还会认为百度对百科抄袭没有责任吗?
就百度百科这一个妖孽这几年就快把我气死了,还用说百度贴吧?百度搜索?百度图片?百度文库?百度APP?百度全家桶?
但凡你是个正常点的互联网用户,都没少受百度的鸟气
最可气的是你永远拧不过这条大毛腿,现在贴吧门引爆了舆论,大家都是憋了好久的气,能不是浪潮吗?
=========================P.S.===============================
不要将维基简单等同于wikipedia,维基最宝贵的地方是一种严谨求知的治学精神和普世惠民的情怀,无关乎zz立场,意识形态。
维基在整个社会分工和文化普及的过程中是有着自己的使命的,叫什么并不重要,百度百科本该在wikipedia离开后继承这一重担,很可惜他并没有,反而站到了维基的对立面,对我们和其他人造成了无穷无尽的伤害。
wikipedia在国内的遭遇我无需多言,但是我想说的是维基不是只有wikipedia,“维基”是一种范式,一种哲学,我们工作和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SaaS工具、Github、buglist软件等等都流着维基的血脉。知乎也是秉承维基精神的一款优秀互联网产品。
也许就是你一次次不经意的搬运维基内容到百科,一次次的对百度的行径面麻木不仁,造就了今天的困局
答主希望各位高抬贵手
的确我是利益相关者,但是我想你们每个人,作为互联网用户一样都是利益相关者。
此时说“睁开眼”、“猛回头”似乎有些过火了,维基类产品在国内非常稚嫩和脆弱,经不起抄袭压榨,如果冰火维基的遭遇在魔戒维基、其他维基身上重演,早晚死路一条。至于说我掺水写软文的。我们网站没有半个广告,您就算受累点进来了这一点PV对我来说也换不成钱。不是谁都像你国狼厂一样钻到钱眼儿里出不来,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谢谢。
此文中部分内容和截图原载于微博
http:// weibo.com/p/10016039309 86936188109系本人所写,本回答中略有删减修改
————————————————扩展链接———————————————
———————————1月16日补充一条百度卖贴吧的爆料————————————————
这是我之前在冰火贴吧的朋友整理的爆料,与百科抄袭无关,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百度除了医疗类的贴吧之外,还卖过美剧类的,这篇文章里提的是原《权力的游戏》贴吧吧主被不明来路的“妹子”宫心连环计骗走贴吧管理权然后各种买卖广告的详细经历,还有一些其他美剧吧也搜集过类似的证据,大家有的可以一起补充:
黑城堡154期.从兴盛到平庸——论权力的游戏贴吧的失守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