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寒冬能叫寒冬么?
明明是适应性降温,
兼具“向社会输送成熟型人才”建设社会,
同时对企业作出“结构性优化”,
告诉人们应该“拒绝平庸”,
助推诸位“毕业”飞向美好的明天...
众所周知,玩花的是他们的基本操作。
大厂人强答一波。
资本什么情况下会玩创投并长期持有?你什么时候会去玩炒房并长期持有?两者有共通之处:
那就是,经济繁荣,你炒的公司(房子)不断在快速升值,并且一定有人会接盘。
哪怕现在公司还在亏损(房租小于房贷)。
那么问题来了:
1.现在经济繁荣么?
正相反,现在需求的扩张到了极限(人口增长到顶+消费升级回撤);
实体收益过低,以至于放出来的资金在空转,无法进入实体;
这些钱如果不收回,都会转化为通胀。
这就是所谓的“滞胀”,下一步是萧条。
2.这种情况下,市场逻辑会变化。从炒作资产(炒房),转化为获取保底收益(房租,债券)。
想一想,哪怕你投资的公司盈利了(你买的房子房租大于房贷),你都得琢磨一下,有没有人接盘,能不能拿到超额收益。
事实上由于预期反转,资产价格会有一波剧烈的杀跌。在股市房市都已经有了体现。
那么,这时候花大钱烧GMV(炒房客坐庄炒房价),博傻上市退出(高价出货)的玩法,风险就变得很大。
3.怎么办?
增量:无论如何,风投新项目,烧钱做大的游戏,大面上要停止了。这一轮轰轰烈烈的互联网造富神话,终结了。
存量:
盈利且高速发展的明星业务(一线核心资产),保留;
没啥发展前途,但是盈利的业务,保留,价格合适也可以卖掉;
已有的看不到希望的亏损业务(三四线城市房子),果断砍掉止损;
最难的是亏损但熬死对手就可能盈利的项目。不烧吧,似乎快赢了;烧吧,就算赢了还有个反垄断和保民生在那等着。
现在的社区团购就是这么个尴尬的局面。
4.所以回到题主的问题
互联网寒冬来了么?是的,来了。
对于个人,这一行还能不能从事,能。
互联网行业留下了巨大的存量,不论是电商,平台服务,娱乐游戏,都需要大量的人来维护。
这依然是一般人家孩子可能找到的,收入最高的工作。
就酱。欢迎交流。
据一个从事咨询业务的大佬介绍,很多职场咨询的大佬有一套变现方法:
纵谈囯际国内宏观微观形势→分析得出当前职场的危急形势→严厉指出就业失业求职恶劣现状→制造职场焦虑→全方位的贩卖这一类危机焦虑→焦虑弥漫不堪→焦虑者寻求缓解方法→咨询专家挺身而出救人于水火之中→咨询专家有较为完善的解决方案→可以为咨询者量身定制解决方案→提供付费咨询服务→咨询费到账→咨询生意开始→提供的方案一套是一套的→如果方案无效属咨询方某些条件不足→不了了之→下一个寻求解决焦虑者→“知识变现”成功。
堪称完美!!
其实,岂止互联网寒冬,其它行业又何尝不是如此。
能有什么办法,只能“车到山前船到桥头”的思想自励,干好今天的事,明天和意外,谁都难料,何必自寻烦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