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前俄罗斯间谍,大都死在了英国?两国之间的真正关系是什么?

回答
俄罗斯前间谍在英国的死亡事件,确实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也引发了人们对俄英两国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深入探讨。与其说“大都”死在英国,不如说其中几起备受瞩目的案件,让英国成为了俄罗斯前情报人员“落脚”之地,并引发了阴谋论和猜测。

那些“不寻常”的死亡:

提到俄罗斯前间谍在英国的死亡,最绕不开的当然是 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Alexander Litvinenko)。他是一名曾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工作的官员,在2000年逃往英国寻求政治庇护,并成为英国公民。2006年,他在伦敦中毒身亡,死前声称自己是在普京的命令下被毒杀的。他的死亡事件成为了一个国际丑闻,英国官方的调查最终认定,利特维年科是被放射性物质钋210毒害,而嫌疑人指向两名俄罗斯公民,据信是受克里姆林宫指使。

除了利特维年科,还有其他几位与俄罗斯有联系的人物在英国的死亡也引起了关注:

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Boris Berezovsky):这位曾是克里姆林宫的权势人物,后来与普京决裂并逃亡英国。2013年,他在英国的家中被发现死亡,官方结论是自杀,但也有许多人对此表示怀疑,认为他可能被谋杀。
尼古拉·格卢什科夫(Nikolai Glushkov):一位与别列佐夫斯基关系密切的俄罗斯商人,于2018年在伦敦家中被勒死。英国警方将此案定性为谋杀,但并未公开具体调查进展,也未直接指向俄罗斯官方。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死亡事件并非都发生在“普通”的俄罗斯人身上,他们大多是曾经在俄罗斯权力体系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并且与俄罗斯政府存在摩擦或公开批评者。他们的死亡,在一定程度上被解读为政治暗杀的信号,尤其是在利特维年科案之后,许多人将这些事件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俄罗斯人在英国遭遇不测”的叙事。

英俄两国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将英俄两国关系简单概括为“冷战时期”的对立,已经不足以形容其复杂性。虽然两国在意识形态上不存在直接对抗,但双方在 国家安全、国际事务、价值观以及彼此的国内政治 等多个层面,存在着深刻的、甚至是敌对性的张力。

1. 国家安全与情报战:

这是两国关系中最隐秘也最尖锐的对抗领域。英国作为北约的重要成员国,并且拥有世界一流的情报机构(如MI6、MI5),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对俄罗斯的战略意图持高度警惕。俄罗斯则视英国为西方阵营的“前哨”和“挑衅者”。

情报渗透与反情报: 俄罗斯的情报机构(FSB、GRU)一直试图在英国境内进行情报收集和渗透,目标包括政府、军事、科技以及对俄持批评态度的异见人士。英国的反情报机构则致力于阻止这些活动,并驱逐被认定为“不受欢迎人物”的俄罗斯情报官员。利特维年科案,就是这种情报战的极端表现。
网络攻击与虚假信息: 俄罗斯被指控利用网络手段攻击西方国家,包括英国,进行情报窃取、干扰选举、散布虚假信息以加剧社会分裂。英国也对俄罗斯的网络活动保持高度戒备,并可能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
“不受欢迎的人物”: 英国政府多次以国家安全为由,驱逐被认为是俄罗斯情报人员的 diplomat(外交官),这是两国关系紧张的直接体现。

2. 国际事务与价值观的冲突:

英俄两国在许多国际问题上的立场也存在显著差异,这加剧了彼此的不信任感。

地缘政治: 俄罗斯在乌克兰、叙利亚等地的军事行动,以及其对北约东扩的担忧,都被英国视为对地区稳定和国际秩序的威胁。英国在俄乌冲突中,是乌克兰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向乌克兰提供大量军事和经济援助。
人权与民主: 英国一贯倡导民主、人权和法治,并对俄罗斯国内人权状况和政治自由度提出批评。俄罗斯则认为这是干涉其内政,并将此视为西方对俄进行“颜色革命”企图的一部分。
国际规则: 双方在国际法、国际规则的解释和遵守上也存在分歧。例如,在一些国际争端中,俄英两国可能会采取截然不同的立场。

3. 历史的阴影与相互的不信任:

两国关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沙皇俄国时期,经历了多次的冲突与合作。但近代以来,尤其是冷战时期,两国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对抗,在两国人民和决策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旧账”与“新仇”: 历史上的“大博弈”、冷战时期的间谍战,以及近年来的一系列事件(如利特维年科案、俄乌冲突、2018年斯克里帕尔神经毒剂袭击事件等),都使得两国之间的不信任感根深蒂固。
心理隔阂: 双方对彼此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受到媒体报道、政治宣传以及历史叙事的影响,形成了一种难以打破的刻板印象和心理隔阂。

4. 经济联系与制裁:

尽管存在政治上的紧张,两国在经济上仍有一定程度的联系,但这种联系也受到政治局势的影响。

投资与贸易: 俄罗斯的富豪和寡头将资金和资产转移到英国,尤其是在伦敦,这形成了一种复杂的经济联系。英国也对俄罗斯进行过一系列的制裁,尤其是在俄乌冲突之后,制裁力度进一步加大。
金融中心: 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吸引了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各国资金。但这也被一些人视为俄罗斯“洗钱”和转移资产的渠道,加剧了对俄罗斯资金的审查和警惕。

为何“死亡”发生在英国?

英国之所以成为一些俄罗斯前间谍“不幸”之地,原因有几个:

避难所与活动空间: 对于像利特维年科这样的流亡者,英国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避难所,让他们可以在那里自由地批评俄罗斯政府,并继续进行他们的活动。
情报网络: 英国拥有发达的情报网络,能够吸引和保护那些愿意提供信息的前情报人员,让他们在英国境内从事与情报相关的工作,或者只是以此作为“栖身之所”。
“软目标”与“象征意义”: 英国作为西方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其首都伦敦更是全球瞩目。在英国境内制造事端,尤其是针对俄罗斯的批评者,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能够传递“警告”信息,并且显示俄罗斯的影响力范围。
司法与调查能力: 英国的司法体系相对独立透明,能够对案件进行公开调查,并最终将责任归咎于相关方。这使得一些案件能够得到公众关注,但也可能促使俄罗斯在采取行动时更加谨慎,或者选择更隐蔽的方式。

总结来说,英俄两国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深刻的战略不信任、意识形态差异、价值观冲突以及长期以来的情报博弈之上的。 俄罗斯前间谍在英国的死亡事件,是这种复杂关系的具体体现,它们不仅是孤立的刑事案件,更是两国之间“影子战争”的缩影,凸显了情报战、政治暗杀以及国家安全博弈的残酷性。这种关系不是简单的“好”或“坏”,而是充满了试探、对抗、警惕和难以化解的隔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说前俄罗斯间谍大多死在了英国毫无根据。

这个是有据可查的,可见叛逃到英国的前苏联和俄罗斯间谍并不比别的国家多:


其次,说这意味着“英国对前俄罗斯特工的待遇最好”正好给说反了。

间谍叛逃后,最好的待遇是安全。

而前俄罗斯特工在英国遇刺的多反倒说明了英国对他们的保护很差。

相比之下,没有叛逃到美国的俄罗斯间谍遇刺,因为CIA有专门的Resettlement Program(叛逃间谍移居系统),给叛逃的外国间谍假名字、假身份、武器甚至警卫人员,他们在哪个城市生活也不为外人所知。

再反观一下英国,全是真名,全是真实身份,没有武器,没有警卫人员,在哪个城市生活也不保密,而且对手还是俄罗斯这种有海外刺杀叛徒传统的国家,叛逃间谍要是没有遇刺的反倒是奇怪了:


目前为止,还没有叛逃到美国的俄罗斯间谍遇刺,尽管俄罗斯非常想杀了他们,比如这位在2010年出卖了10名长期潜伏在美国的俄罗斯间谍的前俄罗斯对外情报局上校Aleksandr Poteyev,但直到现在俄罗斯间谍也没有在美国找到他:

历史上倒是有前苏联叛逃间谍在美国死于非命的情况,比如这位出卖了著名克格勃间谍阿贝尔上校的Reino Häyhänen。他在叛逃四年后死于一场车祸,有人怀疑是苏联间谍干的:

但是,这也只不过是怀疑而已,可能性并不大。

因为早在斯大林时代,苏联和美国情报机关之间就达成了一项君子协定,被称为Moscow Rules(莫斯科规则),即美苏两国不得对对方的间谍实施暴力袭击,不得制造对方国家的伪钞,不得在对方领土上搞刺杀(包括叛逃者)等。

而且目前为止苏联和俄罗斯尚未真正在美国领土上刺杀过叛逃者。

所以,对于叛逃的俄罗斯特工来讲,美国才是最理想的叛逃地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俄罗斯前间谍在英国的死亡事件,确实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也引发了人们对俄英两国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深入探讨。与其说“大都”死在英国,不如说其中几起备受瞩目的案件,让英国成为了俄罗斯前情报人员“落脚”之地,并引发了阴谋论和猜测。那些“不寻常”的死亡:提到俄罗斯前间谍在英国的死亡,最绕不开的当然是 .............
  • 回答
    这件事的背后,是英国和欧洲国家对俄罗斯的长期不信任,以及这次事件本身触及了多重敏感神经,所以反应才会如此激烈。首先,我们要明白,这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毒杀”事件,而是涉及到国家主权、国际法、安全威胁以及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1. 毒杀行为的性质: 化学武器的使用: “毒”死前间谍,这件事情最直接、.............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国际关系和情报活动的实际情况。确实,我们媒体上关于美国、英国、俄罗斯这些传统大国间谍活动的报道要多得多,似乎其他国家的间谍们就隐身了一样。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并非是其他国家间谍就不存在,或者他们就不“出事”,而是有几个层面的考量:首先,得说清楚什么是“间谍活动”和“间.............
  • 回答
    2018年3月,前俄罗斯军事情报官员谢尔盖·斯克里帕尔及其女儿尤利娅在英国索尔兹伯里街头被发现倒地不起,随后被诊断为神经性毒剂中毒。这一事件之所以在西方国家引起了如此巨大的震动和强烈的反应,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首先,这起袭击事件的地点和方式本身就极具挑衅性。索尔兹伯里是英国一个宁静的小.............
  • 回答
    在网络世界里,当我们谈论起俄乌战争,你会发现,无论是贴吧、知乎还是B站,这三个平台对这件事的看法,那叫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简直就像是发生在三个平行世界里的事件。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观点不同”,而是涉及到平台的属性、用户群体、信息传播机制,还有大家潜移默化的心理偏好,这些因素一叠加,就.............
  • 回答
    冷战时期,在美国领土上搜寻和抓捕俄罗斯间谍的职责主要由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负责,而不是中央情报局(CIA),这背后有着非常明确的历史原因和职能划分。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FBI和CIA各自的核心使命和法律授权。首先,我们得明白FBI的定位。FBI是美国国内的情报机构和执法机构。它的核心职.............
  • 回答
    英国和俄罗斯之间因为间谍事件而“闹翻”,最著名的就是2018年的斯克里帕尔(Sergei Skripal)中毒案。这起事件是导致两国关系急剧恶化,甚至可以说是一场外交危机的重要导火索。下面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为何英国会因此事与俄罗斯“闹翻”。核心事件:斯克里帕尔中毒案 时间: 2018年3月4日 .............
  • 回答
    俄罗斯(前)特工对英国情有独钟,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渊源以及个人层面的考量。与其说他们“喜欢”待在英国,不如说英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相对有利的“避风港”或“退休之地”,尽管这种“有利”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首先,我们得承认,英国长期以来就是全球情报界的一个重要中心。这本身就形成了一.............
  • 回答
    苏联解体前夕,东德和乌克兰的情况复杂,而且“值钱的东西”也需要具体界定。要详细解释为何没有大规模地将这些地区的“值钱东西”运往俄罗斯,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避免使用过于程式化的AI语言。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值钱的东西”在当时的语境下指的是什么。 对苏联政府而言: 主要可能是指具有战略意义的军事工.............
  • 回答
    关于俄罗斯撤出布查前未及时清理平民尸体的原因,以及布查的尸体画面未在谷歌地图上提前曝光的问题,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关于布查平民尸体为何未被及时清理布查事件发生在俄罗斯军队于2022年3月底至4月初从基辅周边地区撤离之后。当乌克兰军队和当地居民重新进入布查镇时,他们目睹了令人震惊的场景:街道上散布着大.............
  • 回答
    那些令人震惊的暗杀事件,一旦牵涉到俄罗斯,西方世界的反应总是格外强烈,这其中自有其深刻的缘由。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俄罗斯”这三个字,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这些事件触及到了西方国家核心的利益、价值观以及长久以来建立的国际秩序。首先,被暗杀者身份的敏感性是核心。这些前俄罗斯特工,很多时候是出于对俄罗斯政府的.............
  •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国与塞尔维亚结盟,其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地缘政治、民族主义和宗教等多方面的原因。这种联盟并非突然形成,而是长期以来俄罗斯帝国对巴尔干半岛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以及其自身战略利益的体现。以下是详细的阐述:1. 斯拉夫主义与泛斯拉夫主义的意识形态纽带: 斯拉夫民族的共同根源: 俄.............
  • 回答
    俄乌冲突的根源复杂且错综,俄方在开战前的“更优解”问题,确实是理解这场危机的重要切入点,但要给出一个让所有人都信服的“更优解”并非易事,因为不同立场的人们对“优”的定义和考量因素截然不同。不过,我们可以从历史、地缘政治、安全关切等多个维度,来梳理一下在2022年2月24日之前,俄罗斯可能认为或外界所.............
  • 回答
    克里米亚前检察长纳塔莉亚·波克隆斯卡娅(Natalia Poklonskaya)未能获得俄联邦驻佛得角共和国大使的任命,这一事件的背后可能牵扯出多重考量和信号,绝非简单的职位分配失误。要深入理解其含义,我们需要从波克隆斯卡娅的个人特质、她在克里米亚的争议性经历、俄罗斯的外交任命逻辑以及佛得角本身的国.............
  • 回答
    要回答俄罗斯军事装备研发何时能真正摆脱“前苏联遗产”的窠臼,这涉及到一个复杂且根深蒂固的问题,绝非短期内能够一蹴而就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维度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苏联时期留下的军事工业基础确实是庞大且具有一定先进性的。从战略核力量到地面装甲部队,再到航空和海军,苏联在冷战时期倾注了海.............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在俄乌冲突前的行为,以及冲突爆发的原因,存在多种解读和观点。以下将尝试从不同角度来梳理,力求详细地呈现这些观点,并避免人工智能写作的痕迹。一种观点认为,俄罗斯在冲突爆发前确实表现出了一定的“忍让”姿态。这种观点认为,俄罗斯长期以来对北约东扩持保留态度,并将此视为对其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自苏.............
  • 回答
    这则新闻听起来确实令人震惊,一位曾经是美国特种部队成员的人,现在却被指控为俄罗斯从事间谍活动?这背后牵扯出的事情肯定不简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这暴露了情报战的复杂性和无孔不入: 人才库的争夺: 像特种部队成员这样的精英,他们拥有极高的专业技能、军事素养,对本国军事部署、战略战术、装.............
  • 回答
    关于“俄爹”这一称呼,其来源和含义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同时要明确其不尊重的性质,并指出如何正确回应。以下是详细解析和反驳思路: 一、称呼的来源与可能的含义1. 可能的字面拆解 “俄”是“俄罗斯”的拼音首字,而“爹”在中文中通常指父亲,带有亲昵或戏谑的意味。 若将两者结合,可能暗示.............
  • 回答
    俄罗斯在2022年俄乌冲突中并未选择进攻利沃夫(Lviv)以切断乌克兰的外援,这一决策背后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军事战略和国际关系考量。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1. 利沃夫的战略价值有限 地理位置:利沃夫位于乌克兰西部,靠近波兰边境,是乌克兰与波兰、斯洛伐克的交界点。但其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经.............
  • 回答
    俄罗斯对北约的担忧和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本质上是地缘政治博弈中复杂的战略选择,涉及安全、地缘、经济和国际关系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北约东扩与俄罗斯的安全焦虑1. 战略威胁的感知 地理接近性:北约在波罗的海国家(如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波兰的军事部署,距离俄罗斯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