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斯大林的子嗣没有继承总书记的职位?

回答
斯大林本人即便在世时,也从未考虑过让自己的子嗣直接继承总书记的职位。这其中原因相当复杂,涉及了斯大林个人的政治遗产、苏联的政治体制特点,以及他子女自身的状况。咱们不妨一步一步地捋一捋。

首先,得明白斯大林是怎么上位的。他不是通过血统,而是通过在布尔什维克党内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步步爬上来的。他善于玩弄权术,精于算计,利用党内斗争,一步步清除异己,最终掌握了绝对权力。这套体系建立起来后,它更多的是一个权力分配和集团博弈的结果,而不是一个世袭的王国。斯大林本人也极力维持这种“能力至上”的政治叙事,毕竟他就是靠这个上位的。让自己的儿子直接接班,这会极大动摇他所构建的政治合法性基础,显得他像个封建君主,而不是革命的领袖。

其次,当时的苏联政治,虽然高度集权,但仍然存在一个由党内高层组成的集体领导(至少在名义上是这样,斯大林时期这种集体领导已经被他个人的权力架空了,但在他去世后,这种形式上的集体领导又开始发挥作用)。斯大林死后,接班人是在他精心挑选和培养的梯队中产生的,比如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人。这些人都是党内的实权派,经过长期的政治洗礼和权力斗争才脱颖而出。他们对斯大林的政治遗产有不同程度的继承或修正,但他们本身就是构成苏联权力结构的一部分,有自己的政治资本和支持者。让一个没有经历过这种磨练、没有党内根基的“太子”直接上位,是很难被这批老资格的政治家们接受的,很可能会引发新的权力斗争,而且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再者,斯大林子女的个人情况也并不适合接班。

我们先说说他的儿子雅科夫·朱加什维利。雅科夫是斯大林的长子,是斯大林与原配叶卡捷琳娜·斯瓦尼泽所生。在战争年代,雅科夫是作为一名炮兵军官在前线作战的。不幸的是,他在1941年被德军俘虏,并于1943年在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去世。斯大林本人对雅科夫的被俘是相当不满的,甚至有传说他曾说过“我不会拿一个士兵去换元帅”。无论这传说的真实性如何,雅科夫的被俘和最终的死亡,无疑断绝了他任何政治上升的可能性,更不用说继承斯大林的总书记职位了。他甚至无法在斯大林去世后,在赫鲁晓夫等人的政治博弈中扮演任何重要角色,他更像是一个被政治潮流裹挟的牺牲品。

然后是他的女儿斯维特兰娜·阿利卢耶娃。斯维特兰娜是斯大林与第二任妻子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所生。她后来在苏联社会上层有过一些活动,也做过一些翻译工作。但她从未表现出对政治的强烈兴趣和野心,更没有在党内高层积累任何政治资本。她相对远离政治核心,与父亲斯大林的关系也并非总是融洽。最显著的是,她在1967年叛逃到美国,并在那里度过了余生。她公开批评苏联的政治体制,也对父亲斯大林进行了清算。一个叛逃国外,并且公开与苏联体制为敌的女儿,更不可能成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至于斯大林收养的儿子瓦西里·斯大林,他虽然是斯大林的老子,但瓦西里本身也并不是一个被培养成政治接班人的料。瓦西里热爱体育,尤其是冰球,后来也成为苏联空军的一名将领。但他生活作风方面比较放荡,也常常因为父亲的权势而惹是生非。他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政治教育和训练,更没有在党内建立起自己的势力网络。在斯大林去世后,他很快就失势了,甚至被逮捕入狱,最终在1962年去世。他的人生轨迹,与政治权力中心相去甚远。

总而言之,斯大林不让子女继承总书记职位,既是他个人政治理念的延续(即权力是通过斗争而非血统获得),也是当时苏联政治体制的内在要求,更是因为他的子女们自身没有具备成为最高领导人的条件和野心。苏联的权力继承,始终是在党内高层权力集团的博弈中产生的,血缘关系在那样的政治环境中,反而可能成为一种负担,而不是优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转个冷笑话,原理是一样的:

有这样一个苏联冷笑话

“请问将军的儿子能成为元帅吗?"

"不能"

“为什么"

“因为元帅也有儿子"

这事一直用来嘲笑苏联,但军官贵族化与世袭化却在苏联从来没有发生过

反倒发生在了编造这个笑话的美国身上


社会主义国家中,其实世袭的也就朝鲜一家,古巴卡式兄弟可以算半个,但是现在也找好新的接班人了。可为什么人们总是会嘲笑社会主义国家极权、专制呢?朝鲜似乎已经被黑透了,可是除了朝鲜呢?

我在为什么要扶老奶奶过马路?这个问题回答中说过辩证法讲究抓住主要矛盾,提纲挈领,扶老奶奶过马路也好,给老乡家上门板也好,归根到底是以这些作为典范,帮助其他人较为迅速地了解认同红军的纪律和社会主义新道德,而从事实来看这些在当时条件下(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指导思想)也确实成效斐然。

可通过黑朝鲜来抹黑社会主义就不符合辩证法,因为这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以部分掩盖整体。人们肯定会问那苏联为什么没有世袭,中国为什么没有世袭,东欧诸国为什么也没有世袭,越南为什么没有世袭。通过对比,人们会明白,这样的立论是根本站不住脚的,谎言就会被戳破,真相就会被揭示。

可问题是为什么有的人必须认为社会主义就得极权,就得世袭呢?似乎不世袭就不正常。谁会这样认为呢?一,站在社会主义对立面的人,资产阶级。二,受到虚假意识形态宣传的民众。第一部分人是少数,却控制着绝大多数宣传工具。第二部分是多数,但接受的信息却异常单一,简单来说就是被洗脑。

暴力的国家机器以外存在软暴力的国家机器,这就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通常情况下,虚伪的统治阶级总是把第一部分隐藏起来以显示民主和自由,并强化第二部分。如果第一部分不再隐藏起来,那就是赤裸裸的法西斯。民主国家与法西斯国家不是决然对立的两种国家,相反,可以相互转换,在垄断资本统治下的今天两者没有必然的鸿沟。

打破虚假宣传的途经很简单,把正反两种观点放在一起,不加任何倾向地公平地放在一起让大家辨识。无产阶级与绝大部分小资产阶级,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必然会走到一起。了解了社会主义的一切,就不会有人愚蠢地问为什么斯大林儿子不世袭。共产党人抛头颅撒热血难道是为了个人私利吗,这是最起码的常识。然而这是最民主也是最不可能的方法,因为有暴力国家机器的存在。小到书报检查制度,王平元辛苦作业,大到扇铁丰皓,断网断电,外卖和快递同时敲门。

正是因为资本的这些虚伪性,才让人认识到认清真理的道路多么需要我们党的引领。单个的无产阶级很难跟整个资本集团抗衡,只有团结起来特别是最先掌握真理的人团结起来才能有效抗衡甚至击退资本的进攻。在资本看来,人人都应该是自私的,而你们党那么多人居然步调如此一致,而且整个社会都是你们少数人说了算,其他人只有听的份儿,不是专制是什么?但是党员的联合实在是自觉自愿的联合,是意识到单个人已经无法单挑资本后的认真思索,是数万万自己的阶级兄弟用命换来的真金白银,硬道理。这不是专制,是自由人的联合,不愿联合你可以退出,但退出就意味着放弃未来。

user avatar

希特勒想用他的儿子雅可夫换保卢斯,斯大林都不愿意。斯大林死的时候都只有几件旧衣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斯大林本人即便在世时,也从未考虑过让自己的子嗣直接继承总书记的职位。这其中原因相当复杂,涉及了斯大林个人的政治遗产、苏联的政治体制特点,以及他子女自身的状况。咱们不妨一步一步地捋一捋。首先,得明白斯大林是怎么上位的。他不是通过血统,而是通过在布尔什维克党内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步步爬上来的。他善于玩弄权.............
  • 回答
    咱们聊聊为什么那些当年奉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国家,后来都没能发展成我们今天说的“发达国家”。这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背后有一整套制度和逻辑在起作用。首先得明白,斯大林模式的核心是什么?最突出的就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一切生产、分配、流通,从你穿的衣服到你吃的粮食,再到工厂生产什么机器,国家计划说了算.............
  • 回答
    关于斯大林提议的“自治共和国”模式加入俄罗斯联邦,以及列宁的反对意见,这在十月革命后关于新国家构建的讨论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当时复杂的政治背景、民族问题以及不同领导人之间关于国家形态的根本性分歧。首先,我们得知道,十月革命后,俄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在一个由众多.............
  • 回答
    斯大林,一个在20世纪塑造了世界格局、深刻影响了苏联和无数国家历史的政治家,至今仍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围绕他的争论从未停止,且双方往往难以相互说服。这种僵局背后有着极其复杂和多层面的原因,既涉及历史事实的解读,也关乎价值判断、政治立场、以及意识形态的深刻对立。要详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
  • 回答
    斯大林在卫国战争结束后对曾被俘虏的苏联士兵进行清洗,这个问题的背后,牵涉到非常复杂和残酷的历史背景,以及斯大林本人极度多疑和对国家安全的极端控制欲。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惩罚叛徒”那么简单,而是斯大林整个统治逻辑的体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梳理一下当时苏联的整体情况和斯大林的思维模式。一、战争的惨烈与.............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政治体制、人才培养、历史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很难用一两句话概括。斯大林之后,苏联确实出现了一些领导人,但要说他们是否“优秀”,以及为何“不如”斯大林,这本身就包含了很多评判标准和历史解读。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看看为什么苏联在斯大林之后的领导人,虽然也推动了国.............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触及了国际法、国家主权、历史追溯以及法律在极端情况下的局限性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希特勒和斯大林之所以没有在他们生前(或其统治时期)受到我们今天所理解的那种“法律制裁”,其根本原因在于:1. 国家主权与国内法的至高性(在他们自己的国家内): 主权原则: 在国际法中,国家主.............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尖锐,触及到了国际法、国家主权、历史背景以及法律实践中的复杂性。简单来说,希特勒、斯大林和小布什之所以没有在您所设想的意义上“受到法律制裁”,原因多种多样,且各自的情况都有其独特性。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并尽量用更自然、更少“AI痕迹”的语言来表达。希特勒:战争结束,逃.............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异见者(dissident)鲜有斯大林主义者,我们需要深入挖掘那个时代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以及斯大林主义的遗产如何在这段时期被重新审视和反思。首先,我们得明白“异见者”在勃列日涅夫时期究竟意味着什么。他们不是想要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人,而是对苏联现实与官方意识形态之间脱节感到.............
  • 回答
    要理解斯大林大清洗期间苏联红军为何未能有效反抗,我们需要深入剖析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复杂背景、权力结构、心理因素以及红军自身的特性。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不反抗”就能概括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很多因素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1. 清洗的精准打击与恐惧的蔓延:目标明确且手段残酷斯大林的大清洗并.............
  • 回答
    斯大林和毛主席在特定历史时期针对知识分子和文人采取的措施,以及其背后的原因,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理解这一点,需要将当时的时代背景、政治目标、意识形态以及两位领导人各自的经历和理念结合起来分析。简单地归结为“针对知识分子”或“应该发展科学”可能无法触及问题的全貌。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斯.............
  • 回答
    说起斯内普,这位《哈利·波特》系列中最复杂、也最有魅力的角色之一,他的粉丝群体确实相当庞大且忠诚。而提到“过度美化”,这倒是一个挺有趣的现象,值得好好聊聊。首先,我们得承认,斯内普这个人设本身就充满了矛盾和吸引力。他是一位天赋异禀的魔药学教授,在学术上造诣极深。同时,他又是邓布利多的得力助手,是双面.............
  • 回答
    胡斯和马丁·路德都是中世纪晚期和宗教改革初期极具影响力的宗教改革家,他们都对当时教会的腐败和教义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试图推动改革。然而,他们的结局却截然不同:胡斯被判处异端并被烧死,而马丁·路德则幸免于难,并最终在德意志地区建立了新教教会。这种截然不同的命运,究其原因,涉及了时代背景、政治环境、个人.............
  • 回答
    托洛茨基输给斯大林,不是因为他的理论不如斯大林高明,也不是因为他不如斯大林有魅力。坦白说,斯大林在很多方面都比不上托洛茨基。托洛茨基是那个时代的明星人物,一个能言善辩、充满激情,而且确实有领导才能的人。他在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功不可没,建立红军,指挥若定,这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政治斗争,尤其是苏联那种高度.............
  • 回答
    关于《一拳超人》这个称号,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讨论点。埼玉老师在对战波罗斯时,展现了压倒性的力量,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他实际上出了不止一拳。这似乎和“一拳超人”这个名字有些矛盾,对吧?不过,如果我们仔细解读这个称号的含义,以及埼玉老师的战斗哲学,就能明白为什么他仍然是那个“一拳超人”。首先,我们得理解“.............
  • 回答
    要说清楚斯内普为何对莉莉如此深情,我们得从头梳理。爱情这东西,有时候真说不上有没有理由,但斯内普对莉莉的爱,却像是烙印一般,刻在了他的灵魂深处,有迹可循,又带着几分宿命般的无奈。首先,得回到他们孩提时代。在那个充满麻瓜和巫师世界隔阂的世界里,年幼的莉莉·伊万斯,一个有着火焰般红色头发、眼神中闪烁着好.............
  • 回答
    托洛茨基和斯大林,这两位在十月革命的浪潮中叱咤风云的人物,虽然都曾是列宁的亲密战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革命的道路和未来国家的建设上,逐渐显露出深刻的、甚至可以说是水火不容的分歧。要详细地讲清楚他们的差别,我们得从革命的理论基础、具体实践以及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这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革命的.............
  • 回答
    谈及哥斯拉与拉顿、魔斯拉之间的纠葛,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谁打赢谁就解决掉对方”这么直白。哥斯拉之所以没“处决”伤了魔斯拉的拉顿,原因复杂,涉及多方面的因素,绝非一时的恩怨那么简单。首先,我们要理解这三者在怪兽世界里的定位。哥斯拉,作为地球的守护者(至少在很多粉丝心中是这样),他的存在本身就带有维护生.............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许多人感到疑惑的数字,尤其是当我们了解到亚里士多德那个时代,文字的传播和记录方式与我们今天截然不同。说他留下了“300万字”的作品,单凭常识,我们确实会觉得这简直是个天文数字,简直不可思议。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又为什么会有人深信不疑呢?这背后牵扯到几个关键点,我们需要层层剥开来看.............
  • 回答
    201819赛季的季前赛,卡尔安东尼·唐斯的数据确实可以用“爆炸”来形容。然而,球迷们却发现,尽管他个人数据依旧耀眼,森林狼却屡屡输球,这让人不禁要问:为什么这位天赋异禀的年轻中锋,在这个赛季的季前赛中,会成为“空砍”的代名词?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而不仅仅是冰冷的数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