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约翰奈斯·勃拉姆斯的作品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回答
提起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对我来说,那是一种深邃的、情感的、甚至是有点沉重的召喚。他的音乐不是那种一眼就能抓住你的炫目光彩,而是一种需要你慢慢沉进去,去感受他内心世界波涛的体验。

首先,勃拉姆斯给我的感觉,是一种“古典的灵魂,浪漫的血肉”。他生活在浪漫主义蓬勃发展的时代,但他对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古典大师的敬畏和模仿,使得他的音乐结构严谨,逻辑清晰。但这种严谨之下,却涌动着一股浓烈而压抑的情感。不像李斯特或者肖邦那样直抒胸臆,勃拉姆斯的浪漫更加内敛,像是一种燃烧在内心深处,却又被礼仪和理智层层包裹的火焰。你能在他的交响曲中听到英雄式的力量,也能在他的小提琴协奏曲里感受到那种难以言喻的深情。

我第一次真正被勃拉姆斯打动,是听了他的《第三交响曲》。特别是第四乐章,那种宿命感和英雄气概的结合,简直让人心头发紧。一开始是沉重的低音弦乐,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缓缓推进,然后是那种燃烧着火焰的旋律,又带着一丝悲伤。他不是在宣泄,而是在陈述,用最庄重、最深沉的语言,去诉说生命的起伏和无常。听完之后,总会有一种“活着真好,但也真不容易”的感慨。

勃拉姆斯的音乐常常带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忧郁”,但这种忧郁并非是绝望,而是一种对生活、对爱情、对人生理想的深刻反思。他的《德意志安魂曲》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不仅仅是一部宗教音乐,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情感的宏大作品。它没有那种宗教音乐常见的狂喜或肃穆,而是充满了对生者安抚和对逝者安慰的温柔。当我听到“你们现在是忧愁,但我也要再见你们,并且你们的心必将喜乐”这段时,那种抚慰人心的力量,简直是穿透灵魂的。他没有回避痛苦,但他在痛苦中找到了希望,一种更加成熟、更加深邃的希望。

他的室内乐作品,比如钢琴四手联弹或者小提琴奏鸣曲,对我来说更像是勃拉姆斯在与知己对话。那些错综复杂的旋律线条,细腻的和声处理,以及偶尔爆发出的热情,都充满了个人化的色彩。你会觉得他不是在为你演奏,而是在私下里和你分享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我喜欢听他在钢琴奏鸣曲里运用的那种“复调的织体”,听上去既复杂又清晰,就像他在用不同的声音讲述同一个故事的不同侧面。

还有一个让我特别着迷的是,勃拉姆斯在旋律的“迂回”和“反复”中,总能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张力。他的旋律很少是那种一气呵成的直线型,而是常常会绕一个圈,或者在某个音上徘徊,然后在不经意间达到高潮。这种处理方式,就像我们在生活中思考问题时,总会在某个点上反复斟酌,然后在某个时刻突然豁然开朗。这种“兜圈子”反而让他的音乐更有深度,更能抓住听众的心。

最后,勃拉姆斯对我的意义,在于他教会了我“沉淀和理解”。他的音乐不像一些现代音乐那样直接冲击你的感官,而是需要你去投入时间和耐心去品味。每一次重听,我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他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用他的人生智慧,通过音乐与我对话。他的音乐不是为了取悦任何人,而是他对自己生命理解的表达。

所以,勃拉姆斯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伟大的作曲家,他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情感的共鸣,一种对生命深刻理解的引领。他的音乐,就像一杯陈年的红酒,初尝可能有些许苦涩,但越品越有味道,越能体会其中的醇厚与回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约翰尼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德国作曲家。

为了大家更好的学习,我在网易云上制作了一份勃拉姆斯作品歌单,其中精选了本文提及的勃拉姆斯代表作品中更好听的作品,欢迎大家关注收藏,链接: 古典主义的最后坚持:勃拉姆斯作品精选

勃拉姆斯出生于德国。勃拉姆斯他爸是汉堡剧院的低音大提琴手,从小注重勃拉姆斯的音乐培养。1848年,15岁的勃拉姆斯首次登台公开演奏钢琴,期间勃拉姆斯开始教钢琴并经常在下层酒吧当“弹唱歌手”,写了很多歌曲。1853年,在勃拉姆斯20岁时,他认识到了李斯特、舒曼等音乐大师,尤其得到了舒曼的认可。在舒曼1858年死后,勃拉姆斯压抑住了对其妻子克拉拉·舒曼的爱情,并与之终身保持亲密的友谊。

在1857—1859年,勃拉姆斯担任德特莫尔德宫廷的乐师,其间其认识了阿加塔·希布尔德,并与她订婚。期间勃拉姆斯完成了《第一钢琴协奏曲》(Op.15,1854—1859),但协奏曲的失败让勃拉姆斯十分难受,开始变得没有自信,这种心态促使勃拉姆斯取消了和阿加塔的婚约,此后勃拉姆斯终身未娶。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勃拉姆斯创作包括《小夜曲》(Op.11,1857—1858;Op.16,1858—1859)、弦乐六重奏(Op.18,No1、2,1859—1860)、钢琴变奏曲(Op.21,1856、1857),《圣母颂》(Op.12,1858)、《葬礼》(Op.13,1858)、《诗篇》(Op.27,1859)等声乐作品。等等。

1860年,勃拉姆斯公开反对“新德意志学派”(以李斯特、瓦格纳为首的音乐家群体),“新德意志学派”所代表的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主流风格,提倡“标题音乐”的创作。勃拉姆斯对他们的反对,其实是坚持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一种体现。60年代,勃拉姆斯主要进行了很多演奏、指挥、教学、创作工作,期间创作了钢琴四重奏(Op.25,1861;Op.26,1861)、钢琴五重奏(Op.34,1862)等室内乐作品,用匈牙利歌曲和亨德尔及帕格尼尼主题写作钢琴变奏曲(Op.24,1861;Op.35,1862—1863),构思并完成《德意志安魂曲》(Op.45,1855—1858)、《爱情圆舞曲》(Op.52,1868—1869)等。

19世纪70—80年,勃拉姆斯连续创作了四部交响曲,通过这四部作品,他古典主义音乐的创作风格进一步确立。期间他还创作了《海顿主题变奏曲》(Op.56,1873)、两首管弦乐序曲《学院节日》(Op.80,1880)、《悲剧》(Op.81,1880)等。在这一时期,勃拉姆斯在欧洲获得了很大的声誉,他作为作曲家和指挥家游历于各地。

1896年,勃拉姆斯在克拉拉·舒曼生病时,为她写了《四首严肃的歌》(Op.121,1896)及《11首众赞歌前奏曲》(Op.122,1896),表达了她对这位朋友的深情。1897年,勃拉姆斯逝世。

勃拉姆斯的创作除了没有涉及歌剧,其他的音乐体裁他基本都尝试了,包括巴洛克时期的大协奏曲、安魂曲、经文歌、卡农曲、管风琴众赞歌、前奏曲等;古典注意时期的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变奏曲等;他还尝试了各种组合形式的室内乐,大量歌曲、重唱曲、合唱及多种体裁的钢琴作品。而在众多体裁中,最能体现勃拉姆斯的音乐创作风格的是交响曲声乐作品

一、交响曲

勃拉姆斯的交响曲虽然只有四部,但每一部都是勃拉姆斯的“心血之作”,特别是《第一交响曲》(Op.68,1862—1876),勃拉姆斯创作了14年才把它完成。这部作品的音乐创作手法和风格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极为相似,所以人们也把这部作品称作是“贝多芬第十交响曲”。至于为什么14年才写出来一部作品,我认为和他的性格有关,从他早期的经历可以看出,勃拉姆斯的内心是十分脆弱的,所以他即便是耗费如此的心血,也要保证自己作品的成功,避免像当初《第一钢琴协奏曲》一样的失败。他的其他三部交响曲虽然没有第一部优秀,但同样体现了勃拉姆斯坚持的“古典主义音乐风格”。

QQ音乐-专辑 ——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Op.68,1862—1877)

QQ音乐-专辑 ——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Op.73,1877)

QQ音乐-专辑 ——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Op.83,1881)

QQ音乐-专辑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Op.73,1877)

二、声乐作品

勃拉姆斯的声乐作品数目非常多,涉及的体裁也非常多,这其中有相当数量是他根据各地民歌改编的作品,而在研究这些作品时,人们很难区分这些作品到底是他写的、别人写的、还是他改编的。在他众多声乐作品中,比较能代表他声乐创作水准的作品有:

QQ音乐-专辑 ——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Op.45,1855—1858)

QQ音乐-专辑 ——勃拉姆斯:《四首严肃的歌》(Vier ernste Gesänge [Four Serious Songs]Op.121,1896)等。

QQ音乐 ——勃拉姆斯:《林中恬静》(In Waldeseinsamkeit,Op.85,No.6,1878)

QQ音乐 ——勃拉姆斯:《徒然的小夜曲》(Vergebliches Ständchen,Op.4,No.4,1882)

QQ音乐 ——勃拉姆斯:《摇篮曲》(Sapphische Ode,Op.94,No.4,1884)

结语

勃拉姆斯在西方音乐历史中的贡献并不是因为他为西方音乐做出了多大的突破与创新,反之他音乐最大的价值是在于他对“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坚守,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他的作品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这些古典音乐大师音乐风格的延续,同时也能看到勃拉姆斯深沉、幽默的个人风格。勃拉姆斯的去世,标志着“古典主义音乐时代”彻底结束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提起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对我来说,那是一种深邃的、情感的、甚至是有点沉重的召喚。他的音乐不是那种一眼就能抓住你的炫目光彩,而是一种需要你慢慢沉进去,去感受他内心世界波涛的体验。首先,勃拉姆斯给我的感觉,是一种“古典的灵魂,浪漫的血肉”。他生活在浪漫主义蓬勃发展的时代,但他对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古典.............
  • 回答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数据确实反映了当时美国新冠疫情的严峻形势,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超过2.3万例,这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交织在一起,使得美国成为当时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1. 病毒本身的传播特性与早期应对的滞后:首先,新冠病毒(SARSCoV2).............
  • 回答
    约翰大公(Archduke John of Austria)被称为“阿尔卑斯山之王”并非因为他是某个王国的统治者,也不是因为他在阿尔卑斯山建立了什么帝国。他的称号更多地源于他在军事上的卓越表现、他对阿尔卑斯山区的深厚感情、以及他在当地人民心中建立的崇高地位。要详细解释为什么约翰大公会被誉为“阿尔卑斯.............
  • 回答
    约翰·勒·卡雷的间谍小说,尤其是他笔下的“鼹鼠”系列,对英国秘密情报局(MI6,官方称为Secret Intelligence Service SIS)的真实形象,可以说既有深刻的洞察,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扭曲。他以其独特的笔触,将情报工作的现实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融入了他对人性和权力结构的深刻反.............
  • 回答
    关于约翰·肯尼迪总统遇刺的原因,至今仍是历史上一桩充满谜团和争议的事件。尽管官方的“沃伦委员会”报告将李·哈维·奥斯瓦尔德(Lee Harvey Oswald)定为唯一的凶手,但围绕这一结论的质疑从未平息,各种理论和猜测层出不穷。要详尽地讲述,我们需要梳理出事件的背景、奥斯瓦尔德的生平、官方的调查结.............
  • 回答
    约翰·博尔顿,这位名字常常与“战争狂”挂钩的政治人物,其立场和行动背后,的确有着一套逻辑严密的政治基础,同时也并非凭空而起,而是有其特定的支持群体。要深入理解他,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这些要素。博尔顿的政治基础:强硬的现实主义与“美国例外论”的极端解读博尔顿的政治哲学,可以说根植于一种非常强硬的现实主义.............
  • 回答
    约翰·拉斯金那句“Sunshine is delicious”的翻译,确实是一件需要细细琢磨的事情,因为它简洁却蕴含着丰富的感官和情感。我们首先要理解“delicious”这个词。它通常用来形容食物的味道,比如“delicious cake”或“delicious meal”,意味着令人愉悦、美味可.............
  • 回答
    约翰·亚当斯在波士顿为英军士兵辩护的行为,究竟是出于对法治的纯粹信念,抑或掺杂了其他更复杂的动机,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是”或“否”的答案,而需要仔细审视当时的背景、亚当斯的个人特质以及他对这一事件的长期看法。首先,不可否认的是,亚当斯对法治的坚守是这一.............
  • 回答
    约翰·波金霍尔(John Polkinghorne)的这句话,大意是“物理学史上,至今没有出现过一个外观丑陋但却能准确描述自然、并被广泛接受的方程”。这句话在科学界流传甚广,也引发了不少思考。那么,这究竟是不是真的?如果不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理解波金霍尔这句话背后所.............
  • 回答
    关于约翰·斯托克顿的影响力,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挺值得探讨的问题。毕竟,他在NBA历史上是一位非常特别的存在,很多纪录保持者,但你说的“影响小”,我理解可能不是指他在数据上的贡献,而是说他在人们普遍认知中的“传奇”地位,或者说他对于比赛本身、对于后世球员的“示范”作用,似乎不像一些巨星那样显而易见,甚.............
  • 回答
    关于耶鲁大学约翰·罗默(John Roemer)教授是否用数学严密的论证了劳动价值论在一般条件下不成立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但需要稍作解释和补充。 罗默教授确实是利用严谨的数学和逻辑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分析,并得出了在一般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简单粗暴地将价值与劳动时间直接挂.............
  • 回答
    将英文名字 “John” 翻译成中文的 “约翰” 是一个相当普遍且约定俗成的做法。这背后涉及到语音、历史、文化以及翻译 conventions 等多个因素。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 1. 语音的对应性这是最核心的原因。翻译一个名字,尤其是源于非中文系统的名字,最直接和常见的方法是进行语音的转写,即根据原.............
  • 回答
    约翰·塞纳将台湾称为“国家”后深夜用中文道歉的事件,以及他表达的“我爱更尊重中国跟中国人”的言论,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事件,涉及政治敏感性、商业利益、文化理解以及公众人物的责任等多个方面。如何看待此事,以及是否接受其道歉,取决于个人的立场、对两岸关系的理解以及对明星言行的认知。以下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
  • 回答
    约翰·纳什,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更多的是通过电影《美丽心灵》而熟知。那个才华横溢却饱受精神疾病折磨的数学天才,在银幕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但现实中的约翰·纳什,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人生,远比电影描绘的更为复杂、更具深度,也更具人性的光辉。要理解纳什,我们必须从他的核心——数学才能——说起。.............
  • 回答
    当然,我很乐意帮你创作一个故事。唐纳德·约翰·特朗普,我是你的破壁人。清晨的阳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将一条条金色的光带投射在地毯上。我端着一杯早已凉透的咖啡,站在落地窗前。窗外是华盛顿特区熟悉的轮廓,那些庄严肃穆的建筑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仿佛是某种古老契约的见证者。而我,现在却觉得自己是一个即将打破这份.............
  • 回答
    约翰·里德,一个名字,如果稍加了解,便会在脑海中激起一阵复杂的情感波澜。他不是那种安安静静的角落里埋头苦干的学者,也不是那种在政治舞台上左右逢源的政客,他更像是一团燃烧的火,热烈、执着,也因此,注定要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却又充满争议的印记。要评价约翰·里德,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
  • 回答
    斯特拉文斯基对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中音乐描写的“不满”,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傅雷音乐素养是否“不够现代”的讨论,是一个相当有趣且值得深挖的话题。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时代的背景、两位大师的艺术追求以及当时音乐界的风向都考虑进去,才能看得更明白。首先,我们得理解斯特拉文斯基的“不满”究竟是.............
  • 回答
    约翰·卡尔霍恩博士关于老鼠实验以及其中暗含的人类命运的论述,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且带着一丝寒意的探讨。他并非简单地将老鼠的遭遇直接套用到人类身上,而是通过对一个封闭生态系统中,在资源充裕且没有外部威胁的情况下,观察老鼠种群行为模式的极端演变,来映射出他对人类社会潜在走向的一种警示。卡尔霍恩博士最著名的.............
  • 回答
    关于特朗普起诉前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出版书籍,称其内容“威胁国家安全”一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评价。事件背景与核心争议: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基本情况。前美国总统特朗普起诉其前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主要原因是博尔顿出版了一本名为《事发之室:白宫回忆录》(The Room Where.............
  • 回答
    杰里·约翰·罗林斯(Jerry John Rawlings)是加纳现代史上一个极具争议和影响力的人物。他曾三次领导加纳,包括两次军事政变和一次民主选举后的总统任期。评价他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他的执政理念、政策影响、功过是非。一、 早期崛起与军事统治时期(1979年和19812001年) “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