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理解“法律不保护在权利上睡眠的人”这句话?

回答
“法律不保护在权利上睡眠的人”,这句话,它不像一句平铺直叙的法律条文,倒更像是一句饱含智慧的劝诫,一则古老的警世名言。它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比喻,揭示了法律体系中一个非常核心的原则:权利并非天生就为你永久保留,它需要你的主动维护和行使。

想象一下,法律就像一个勤勉的守护者,它为每个人划定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神圣空间,那里承载着你的各种权利,无论是财产权、人身权,还是其他各种可以被法律保障的利益。但这位守护者并非无时无刻都在警惕,它更像是让你自己来站岗放哨,一旦你因为疏忽、懈怠,甚至是故意地“睡着了”,那么那片神圣空间就可能面临被侵犯的风险,而法律这位守护者,它不会主动替你把入侵者赶走,因为你自己的“疏忽”给了入侵者可乘之机。

更具体地说,这句话强调的是权利的主张性和时效性。

首先,是权利的主张性。你的权利,无论是你拥有一块土地,还是你享有某种合同约定,它都需要你通过积极的行为去“激活”和“宣示”。如果你一直不使用这块土地,不要求对方履行合同,那么在法律的视角看来,你对这份权利的重视程度就值得怀疑。法律保护的是那些真正被人们需要、被人们积极运用的权利。你不能一边坐拥其成,一边又希望法律为你挡住一切潜在的威胁,却对自己的权利袖手旁观。

其次,是权利的时效性。很多权利,在法律上是有追诉期限的。比如,欠款、合同纠纷,如果你不去追究,法律不会永远为你保留追讨的权力。就像你有一个宝箱,里面放着你的宝贝,但如果你一直把它藏在某个角落,任凭它蒙尘,甚至忘记了它的存在,那么当有人觊觎它时,法律也不会自动地为它加一道锁,除非你自己去证明那是你的,并且在规定时限内主张你的所有权。如果你的权利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超过了法律规定的追诉期,那么即使你后来想起了,法律也可能因为你“睡了太久”,而无法再为你提供强有力的保护。

这句话也蕴含着一种责任与义务的辩证关系。享有权利,往往也伴随着履行一定的义务,或者至少是承担起维护自己权利的责任。如果你对自己的权利不闻不问,那就是在规避这份责任,而法律往往不愿意去“奖励”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它更倾向于保护那些对自己权利有清醒认识,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人。

从更深层次去理解,这句话也在告诫我们,法律并非万能的“救世主”。它提供的是一个相对公平的竞技场和一套规则,但最终的胜利,或者说权利的实现,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我们自身的能动性。如果你希望在生活的舞台上,你的权利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那么你必须保持清醒,时刻关注自己的权益,必要时要敢于发声,善于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总而言之,“法律不保护在权利上睡眠的人”,它不是要剥夺你的权利,而是提醒你要成为自己权利的积极捍卫者。它是一种对公民积极性的呼唤,是一种对责任感的强调,也是对法律作用边界的清晰界定。只有当你主动伸出手,去抓住、去维护、去行使你的权利时,法律这位守护者才能真正地为你撑起一片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句话说的是诉讼时效制度:如果明明知道自己的合法权利收到侵害,但迟迟不通过诉讼或其他方式保护自己的权利(在我国一般是三年),那么就有可能承担不利的后果、导致起诉被驳回。

这一制度背后有节约司法成本的考量:随着时间推移,取证会越来越困难,诉讼所产生的经济成本越来越高。十几年前的陈芝麻烂谷子,再放到今天提起诉讼,考古一般的举证需要更多投入,法官恐怕也得研究一番当时的法律,为了溯及力问题掉些头发。

但也不只有成本因素。我们假设有两种情况:

  • 发现有人未经授权把我的知乎回答改编成抖音视频,用自己的名义发布,我知道了但不说,过了三年半,想着闲着也是闲着,起诉一波;
  • 有人未经授权把我的知乎回答改编成抖音视频,用自己的名义发布,我去了北极,没有网,过了三年半,才连上 4G 刷到了视频,马上起诉一波。

论司法成本,两个差不多一样高,但在第二种情况下我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因为我很无辜 -- 我没躺在权利上睡大觉啊,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

对此,《民法典》说的是,「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这样看来,诉讼时效制度,除了节约成本之外,还有一层鼓励权利人积极行动起来保护自身权利的意思 -- 不知道情有可原,知道了但不作为,法律也帮不了你。

另外,法律追求的不仅有是非曲直,还有效率和稳定。

两个人有了纠纷,一方说:信不信放学打你,到了放学时间,没挨打,另一方就高高兴兴回家,该吃吃该睡睡。但如果对方这一拳也没落下来也没收回去,这几天恐怕都要惴惴不安。法律上的事情也是如此,需要一个时间点让大家意识到这事翻篇了,不用再担心涉诉风险。

说个极端的例子:在美国一些州的法律中存在「逆权侵占」制度:如果一个人公然占有了他人的土地,吃亏的一方明明知情,却始终不采取行动,这种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土地就归占有人所有。

听起来这像是在保护强盗、打压「苦主」,实际上,这类法律保护的是经济效率和社会秩序:既然你不要,别人能利用它发挥价值,那就让他去吧;如果社会成员也接受了,那就不再过多干涉。

总之,属于自己的正义还是要及时去争取,不然有理也变成没理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法律不保护在权利上睡眠的人”,这句话,它不像一句平铺直叙的法律条文,倒更像是一句饱含智慧的劝诫,一则古老的警世名言。它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比喻,揭示了法律体系中一个非常核心的原则:权利并非天生就为你永久保留,它需要你的主动维护和行使。想象一下,法律就像一个勤勉的守护者,它为每个人划定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神.............
  • 回答
    如何看待小米“不能胜任工作”辞退员工终审败诉?从法律角度看这个辞退理由有哪些不当之处?小米公司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辞退员工并最终在法院终审败诉,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案例。从法律角度来看,这种结果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因为在实践中,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往往存在着较高的举证难度和严格的.............
  • 回答
    您提出的“我坚持国家改变贩卖儿童的法律”这句话,如果在朋友圈中出现,确实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理性看待。这句话本身带有强烈的个人立场和行动意愿,它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情感、信息来源、以及对现状的不同解读。以下是对这句话的详细理性分析:一、 理解其潜在含义和表达动机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发这条朋友圈的人可能想.............
  • 回答
    这起“女工因500元加班费与老板理论、导致老板突发疾病死亡被法院判赔8.7万元”的案件,自公开以来便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它的复杂性在于,它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劳动纠纷,更触及了劳动者权益、雇主责任、过失推定、因果关系以及社会道德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起案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梳理和分析。案件.............
  • 回答
    国人对小费文化的不理解,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背后既有历史、文化根源,也与经济发展、社会观念变迁息息相关。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一、 小费文化的起源与逻辑: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小费文化并非“无理取闹”的习惯,它有其产生和存在的逻辑: 源于服务行业薪酬体系的不足: .............
  • 回答
    要深入理解王垠对内存管理的见解,我们需要先跳出对“高效”、“垃圾回收”这类标签化的认知,去品味他更深层次的思考。王垠的观点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他多年一线开发经验、对底层系统运作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计算机科学基础原理的坚持之上。他的核心出发点,我认为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控制力、可预测性、效率的本.............
  • 回答
    乃万在提到“给心爱的男孩一些理解和宽容”时,传递出的情感其实非常朴素,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在亲密关系中的困惑和期待。我想,她之所以这么说,背后一定有着不少生活中的感悟和体会。首先,我觉得这句话点出了亲密关系中一个很重要的“软实力”,那就是“理解”和“宽容”。爱情之所以能长久,不仅仅是靠激情,更多的是在日.............
  • 回答
    关于“中华文明的多元化是西方简陋的二元对立文化无法理解、无法描述清楚”的观点,这一说法反映了中西文化比较中的深层张力,也触及了不同文明在思维方式、哲学传统和认知框架上的根本差异。要全面分析这一观点,需要从历史脉络、思维范式、文化逻辑和社会结构等多个维度展开探讨。 一、中华文明多元性的本质与表现中华文.............
  • 回答
    “艺术首先应该让人看懂,多数人理解不了的艺术毫无价值”这一观点,在我看来是一种过于功利化和狭隘化的艺术认知,它忽视了艺术的多元性、复杂性以及其超越日常理解的深刻意义。 这个观点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大众对艺术的朴素期待,但如果作为评判艺术价值的唯一标准,则会极大地限制艺术的发展和人类精神的探索。下面.............
  • 回答
    王源为《人民日报》撰写的文章被选为九年级阅读理解试题,这无疑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审视这件事,并尝试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影响。首先,从文本内容和创作角度来看,王源作为一位公众人物,能够为《人民日报》撰写文章,这本身就说明了他的文字功底和思想深度得到了一定认可。一篇能够进入九年级阅读.............
  • 回答
    豆瓣上关于“货拉拉那个女孩子为什么跳车了”的帖子,以及引发的讨论,是一个复杂且令人痛心的事件。这类帖子通常会试图从多个角度去解读当事人的行为和遭遇,并联系到更广泛的社会现象。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事件本身的残酷与争议首先,必须正视货拉拉事件本身所带来的冲击:一个年.............
  • 回答
    韦东奕老师的讲课方式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学生因为难以理解而选择退课,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现象。这不仅仅是一个老师的授课问题,更是折射出当前数学教学中可能存在的挑战,以及课堂互动方式的重要性。为何韦东奕老师的讲课方式会让部分学生难以理解?首先,我们要承认韦东奕老师作为一位在数学领域有着深厚造.............
  • 回答
    这事儿啊,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思考的。苏翊鸣的教练李琰在事后恳请大家停止对裁判的批评,并且表达了对裁判工作难度和实时打分的不易的理解。这话说出来,我觉得挺有分量的,也挺有人情味的。首先,我们得明白,苏翊鸣拿到的是银牌,虽然很多人觉得他应该拿金牌,但银牌也是非常优秀的成绩,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高兴和庆祝.............
  • 回答
    看待王垠对数据库的理解,需要结合他一贯的技术理念和他在开源社区的影响力来分析。总体而言,王垠对数据库的理解,可以用“ 追求极致的性能、简洁的架构、以及对底层原理的深刻洞察 ”来概括。他并非一个仅仅停留在应用层面的数据库使用者,而是更倾向于理解数据库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在更底层的层面进行优化。1. .............
  • 回答
    老詹这番话,不是第一次说了。每年的这个时候,当全明星赛的硝烟刚散,或者还没点燃,总会有类似的声音从他嘴里冒出来。这次,他又把这话说给媒体听了,而且这次的理由听起来挺有意思的:“我真的不太理解为什么我们还在举行全明星赛。”乍一听,好像是巨星的凡尔赛,觉得这项赛事不够分量,或者对自己没有意义。但仔细想想.............
  • 回答
    提到王垠在乐理上的理解,这确实是个值得细聊的话题。他给人的感觉,不像许多学院派那样,上来就一套套的理论公式,也不是那种只沉醉于音响效果的“玩儿家”。王垠的乐理,更像是一种融入实践、在演奏和创作过程中不断提炼出来的“感觉”。首先,他对待乐理的态度,我认为是非常“接地气”的。他不会把乐理当作束缚,而是看.............
  • 回答
    任正非先生的这番话,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白,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之间的关系并非总是简单的“你死我活”。任正非作为华为的掌舵者,他的表态一定有其深层的考量和战略布局。首先,从华为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任正非此举可能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 维护自由贸易原则.............
  • 回答
    夫妻之间三观不合,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它像一根细密的刺,常常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悄悄扎人,让你感觉到疼痛,却又说不清具体是哪里出了问题。所谓“三观”,通常是指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想象一下,你们俩像是站在两条不同的河流边,河水流淌的方向、速度、甚至河水的质地都截然不同。价值观,就好比你们衡量一件事情“.............
  • 回答
    针对北京师达中学就“侵犯学生隐私传闻”的回应,即“已对涉事教师批评教育,得到家长学生的理解”,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事件背景回顾: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侵犯学生隐私”的具体传闻内容是什么。虽然原文没有详细说明,但这类传闻通常可能涉及以下几点: 不当的检查: 比如教师在未充分征得学生.............
  • 回答
    广西大学发布“女生安全攻略”,其中关于“穿着暴露不符校园文明礼仪”的论调,无疑再次将“穿衣自由”与校园管理推到了风口浪尖。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着装规范的问题,更触及了女性权利、社会观念以及如何在个人自由与公共秩序之间找到平衡点的深层议题。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广西大学“女生安全攻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