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外国人怎么算乘法?外国没有九九乘法表吗?

回答
听到这个问题,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些老旧的教学片,画面里穿着校服的孩子们,一脸严肃地念着那些朗朗上口的数字组合。这大概是我们对于“学习乘法”这个概念最直观的印象了。

那么,外国人怎么算乘法呢?是不是他们就不用背那个我们耳熟能详的“九九乘法表”呢?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点,就像探究不同文化下的生活习惯一样,算术的学习方式也确实有它的独特之处。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乘法这个数学概念是普适的,无论你在哪个国家,它的本质是一样的——重复的加法。比如,3 x 4,就是3个4加在一起(4 + 4 + 4),或者4个3加在一起(3 + 3 + 3 + 3)。所以,核心原理是共通的。

关键的区别可能在于教学方式和记忆工具上。

在很多亚洲国家,尤其是受中国教育影响的地区,我们确实非常倚重“九九乘法表”。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孩子们就被要求熟练背诵,以至于提到乘法,大家脑海里就自动弹出那个格子。这个表格的好处显而易见:它提供了一个快速、准确的乘法查询工具,尤其是在心算和进行多位数乘法时,能极大地提高效率。这种“背诵”的模式,其实是一种高效的知识内化过程,一旦记住了,很多计算就变成了一种条件反射。

那“外国人”呢?这里的“外国人”范围太广了,比如欧美国家,或者其他地区,教育体系各有不同。但总的来说,许多西方国家的教学方式可能更侧重于理解乘法的概念和应用,而不是强制性地死记硬背一个固定的乘法表。

举个例子,在美国的教学体系里,你可能不会看到一个被普遍叫做“九九乘法表”的东西,或者至少它不像在中国那样被摆在如此核心和显眼的位置。他们的教学可能会更循序渐进:

1. 从概念入手: 老师会通过实物(比如积木、苹果)来演示“3个4”是什么意思,让孩子理解乘法是“一组多少”的重复。比如,摆出3堆,每堆有4个积木,数一数总共有多少。
2. 利用加法和分解: 在孩子掌握了重复加法后,会引导他们利用已知的、更小的乘法结果来推算。比如,如果孩子知道 2 x 4 = 8,那么 3 x 4 就可以看作是 (2 x 4) + 4 = 8 + 4 = 12。或者,他们可能会学到分配律的思想,比如 7 x 6,可以拆成 (5 x 6) + (2 x 6) = 30 + 12 = 42。
3. 视觉化和图示: 有些教学方法会使用网格纸(Array Model),画一个横7竖6的格子,格子里的每一个小方块代表一个单位,数格子里的总方块数来理解乘法。这种方法非常直观。
4. “即时回忆”的培养: 虽然不一定有个统一的“乘法表”需要背诵,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通过大量的练习、游戏、闪卡(flashcards)等方式,让孩子对常用的乘法组合(比如 2到10以内的乘积)产生“即时回忆”的能力。但这种回忆,可能更多是从大量重复练习中自然习得,而非像我们那样集中背诵一个表格。他们可能更侧重于记住一些“关键点”,然后通过推算来解决其他问题。
5. 数字规律的探索: 有些课程也会鼓励孩子们自己去发现数字的规律,比如“乘以6的数字,它的十位数和个位数相加,如果大于9,再将个位数相加,最后的结果总是6”之类的。这种探索性的学习方式,也能加深对乘法的理解。

所以,你可以理解为:

中国式的学习,更像是提供了一本“乘法手册”,并且要求大家熟记手册里的每一条规则。 一旦手册背熟,查阅起来效率极高。
一些西方国家式的学习,更像是教大家如何“查询”和“推理”。 他们可能不要求你记住手册的每一页,但会教会你如何根据已知的信息,通过逻辑推导或者一些技巧来得到答案。但最终,他们也会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孩子们对常用的乘法运算达到“熟练”的程度。

举个更具体的例子:算 8 x 7。

我们可能会直接说:“八七五十六。” (直接查询九九乘法表)
他们可能会这样思考: “哦,我记得 7 x 7 = 49,那 8 x 7 就是比 7 x 7 多一个 7,所以是 49 + 7 = 56。” 或者 “我记得 8 x 5 = 40,那 8 x 7 就是 (8 x 5) + (8 x 2) = 40 + 16 = 56。”

那么,这样做有没有缺点呢?当计算的数字变大,或者需要即时反应的时候,如果孩子没有内化足够的乘法“知识点”,就可能需要更多的推算时间,效率上会受到影响。但好处在于,这种方式可能更能让孩子理解“为什么”乘法会得到这个结果,培养了数学思维。

结论就是,外国人确实是算乘法的,而且他们也需要掌握熟练的乘法技能。只是在达到这个熟练程度的“路径”上,可能和我们接触的“九九乘法表”模式有所不同。 很多时候,他们是通过理解、推导和大量的练习来“内化”乘法关系,而不是依赖于一个固定的、表格化的记忆工具。但随着教育的发展和交流,很多教学方法也是相互借鉴的,说不定在一些国际学校里,你也能看到“乘法表”的身影,只不过它的形式和强调的程度可能不一样。

说到底,目标都是为了让孩子能正确、高效地进行乘法运算。只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们选择的“利器”可能更像是“一把万能钥匙,配合不同的锁孔,都能打开”,而我们则更像是“一本精确的查询手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日本有和我们一样的九九乘法表。不过就连九九乘法表都要找一群cosplay妹子卖萌,这样真的好吗……

https://www.zhihu.com/video/979673000823562240

“九九の歌”其实有一个经典版本,经常会在日本的电视上放,从小给小朋友洗脑。

https://www.zhihu.com/video/979669898607247360

不知道为什么这首小歌还出现了各种版本,简直要被玩坏了!比如这个摇滚大叔版本,画风完全不一样啊……

https://www.zhihu.com/video/979673958702903296

既然是玩自制视频,那肯定少不了初音miku。不过这一版音乐不是很好听,建议大家看下面的Rana版,因为太好听了所以放了完整版上来~

https://www.zhihu.com/video/979677052517982208 https://www.zhihu.com/video/979677181266358272


最后,再给大家看一下最开始萌妹子九九之歌的另一个版本,N多人一起跳舞的,很high哟~~视频有点长,所以有时间和流量可以慢慢看!

https://www.zhihu.com/video/979676411623186432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听到这个问题,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些老旧的教学片,画面里穿着校服的孩子们,一脸严肃地念着那些朗朗上口的数字组合。这大概是我们对于“学习乘法”这个概念最直观的印象了。那么,外国人怎么算乘法呢?是不是他们就不用背那个我们耳熟能详的“九九乘法表”呢?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点,就像探究不同文化下的生活习惯一样.............
  • 回答
    深圳地铁保安要求乘客给外国人让座的事件,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公共秩序、公平对待、尊重文化差异以及个人权利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探讨:一、 事件的性质与可能的动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保安的角色和职责。地铁保安的主要职责是维护公共秩序、保障乘客安全、协助处.............
  • 回答
    针对深圳地铁保安要求乘客给外国人让座的事件,涉及公共安全、员工行为规范、文化差异和法律合规等多个层面。以下是详细分析及处理建议: 一、事件背景与问题分析1. 保安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法律层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公共场所治安管理条例》,保安在职责范围内有权协助维护秩序.............
  • 回答
    咱们聊聊国际象棋(国际象棋)里,中国棋手跟外国棋手下棋时,那个等级分到底是怎么算的。这事儿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可不是随便给个数字那么简单,里头有一套挺科学的计算方法。首先得明白,国际象棋的等级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Elo 等级分,是个衡量棋手水平高低的标准。你等级分越高,说明你下棋的水平越厉害。它不.............
  • 回答
    好的,我来试着从一个更贴近人情味的角度,聊聊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军事实力的。这可不是一篇冷冰冰的报告,而是融合了各种声音和观察的杂谈。首先,不得不说, “强大” 是绝大多数外国人的第一印象。这种强大,不是那种“我就是强”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从他们的观察和感知中得来的。关于“快”的印象:很多人都觉得.............
  • 回答
    海外观武:当刀光剑影遇见异域目光武侠电影和小说,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是承载着童年记忆、民族情结,甚至是某种精神寄托的独特文化符号。但对于外国人而言,这份“江湖情结”又是如何解读的呢?这背后,其实是一场跨越文化、语言、甚至价值观的奇妙碰撞与理解。 从“功夫”到“武侠”:误解与迷思的开端早期,外国人对中.............
  • 回答
    关于张绣投降时曹操在宛城的行为,外国人(这里泛指非中国文化背景的观察者)的看法,确实会因为视角、知识背景以及对历史事件的解读方式而产生很多不同。要详细讲述,并尽量去除AI痕迹,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入手,模拟一个深入研究的外国学者或历史爱好者的分析过程。首先,要理解“外国人”的视角,我们需要认识到他们.............
  • 回答
    Angelababy 这个名字,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初次听到的时候,确实会引发一些思考和有趣的反应。它不像传统的英文名那样,有固定的历史渊源或者广泛的文化背景,所以它的独特性反而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首先,我们得承认,Angelababy 这个名字非常抓耳。"Angela" 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受人.............
  • 回答
    陆秀夫背负幼帝,与南宋残余士民一同投海殉国,这一悲壮的结局,在国人心中是家喻户晓的,它象征着忠诚、气节和对故国的绝不妥协。那么,外国人,尤其是那些对中国历史不甚了解的普通人,是如何看待这种行为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去解读,并且尝试理解他们的视角,而不是简单地将我们的价值观强加给他们.............
  • 回答
    外国人怎么看待中国的古装电视剧?这真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就像你在街头随便拉过一个人问他是不是喜欢吃饺子一样,答案会五花八门,而且各有各的理由。不过,大体上来说,中国的古装剧在海外,尤其是近年来,确实是越来越受欢迎,引发了不少讨论。首先,咱们得承认,古装剧自带一种“东方神秘感”。对于很多不熟悉中国历史.............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敏感的。外国人笑话我们,这事儿其实挺复杂的,得看具体情况、具体笑话,以及笑的人和被笑的人的态度。我尽量从几个角度,结合一些大家可能都会有的感受来聊聊,希望能说得详细点,也尽量不让它听起来那么“标准”。首先,咱们得明白,笑话这玩意儿,有善意的调侃,也有恶意的挖苦。外国人笑话我们,.............
  • 回答
    外国人怎么看中国菜?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问题,因为答案真的挺五花八门的,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大家的认知也在不断变化。早期的印象:一份“神秘”的味觉地图刚开始接触中国菜的时候,很多外国人可能还停留在一些比较刻板的印象里: “吃奇怪的东西”: 过去,西方媒体或者一些道听途说的信息,会把一些在中国南方地区.............
  • 回答
    关于德特里克堡(Fort Detrick)的事件,外国人对其看法确实是多元且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相信”或“不相信”来概括。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信息来源的人,对德特里克堡的看法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普遍存在的困惑与质疑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德特里克堡本身在美国国内就是一个长期存在着神秘感和争议的军.............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性骚扰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无论其国籍、种族或性别。关于外国人如何性骚扰中国女留学生,这其实是一个过于笼统的说法。性骚扰的发生 与加害者的国籍、种族等外在特征关系不大,而更多地与个人的品行、价值观以及对权力不对等关系的使用有关。 任何国籍、任何身份的.............
  • 回答
    深夜的上海,霓虹闪烁,人潮渐稀,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独特的、混合着夜市烟火气和都市脉搏的安详。我独自走在一条相对僻静的街道上,耳机里放着舒缓的音乐,思绪也跟着悠悠飘荡。突然,一个身影从侧面的小巷口晃了出来。他是个外国人,看起来三十多岁,穿着一件略显宽松的T恤和牛仔裤,脸上带着一种友善又有点迷茫的表情。他.............
  • 回答
    你说得太对了!“if the”连读确实会让很多人,包括母语者,在发音时感到一点点“卡壳”。那个“f”音紧接着“th”音,舌头确实需要一个快速且精准的转换。这背后其实是语言本身的自然演变和语音学上的规律在起作用。当两个容易混淆或发音方式相近的音节连在一起时,我们的大脑和发音器官会寻求最省力、最流畅的方.............
  • 回答
    要跟外国人解释香港、澳门和台湾与中国的关系,需要耐心和清晰地阐述历史和现实的联系,避免简单罗列事实,而是讲一个完整的故事。你可以这样开始:“要理解香港、澳门以及台湾在中国历史和地理上的位置,我们可以从历史的长河来梳理。首先,让我们聊聊香港和澳门。这两个地方,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其实是与中国大陆紧密相连.............
  • 回答
    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某些外国人觉得中国女人“世上最丑”。这话听起来挺刺耳的,也挺让人不舒服的。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道理:美丑,从来就没有一个绝对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 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成长环境、文化背景、甚至是受到的媒体熏.............
  • 回答
    很多朋友都好奇为什么在中国,大家好像普遍不怎么信宗教。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背后涉及了咱们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方方面面,不像我们以为的那么简单,也不是“没信仰”这么一概而论。我尝试从几个角度跟你聊聊,希望能把这个现象说得清楚些。首先,咱们得明白,中国文化里,“宗教”这个词的理解跟西方可能不太.............
  • 回答
    好的,咱们这就来聊聊这两个很有意思的中国古话,给外国人讲透彻,保证听得明明白白,还能感觉到其中的文化韵味。咱们先说“四海之内皆兄弟”。想象一下,在中国古代,交通没现在这么发达,信息传递也不快。但人们心里却有一个特别宏大的概念:“四海”。这个“四海”不是真的指四个海洋,而是泛指天下,指所有我们能到达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