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能进行有性生殖的分类学上距离最远的生物是什么?

回答
关于能进行有性生殖的分类学上距离最远的生物,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但回答起来需要一些澄清和细致的解释。

首先,我们要明确“分类学上距离最远”的含义。在生物学中,我们通过比较生物体的形态、基因、发育过程等特征来建立“生命之树”,也就是生物分类学(Taxonomy)。距离越远,意味着它们在生命演化历程中分化的时间越早,共有的祖先也越古老。

其次,我们必须关注“有性生殖”这个关键条件。有性生殖是一种通过基因重组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通常涉及到两种不同性别的配子(如精子和卵子)融合。这种生殖方式在整个生命界中是相当普遍的,但它的起源和早期演化仍然是生物学研究的焦点。

现在来回答核心问题:分类学上距离最远的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实际上是指在各自的生物界中,处于独立分支、并且能够实现有性生殖的代表性生物。我们很难将“最远”具体到一个单一的物种,因为生命之树是高度分支的,不同分支的“距离”需要根据具体的分类层级和比较的特征来定义。但是,我们可以从宏观的生物界层面来探讨。

我们可以将目光投向真核生物域(Eukaryota)。真核生物是所有具有细胞核和膜结合细胞器的生物,包括我们熟悉的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和动物。在真核生物域内部,其最古老的区分已经非常遥远了。

如果我们要找在“距离上”非常有代表性的,并且都能够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我们可以考虑比较动物界(Animalia)和真菌界(Fungi)中的代表性物种。

想象一下,在生命之树的早期,真核生物刚刚分化,其中一个分支演化出了动物,而另一个截然不同的分支演化出了真菌。这两者在细胞结构、营养方式(动物是异养,吞噬;真菌是异养,吸收)、细胞壁成分(动物无细胞壁,真菌有几丁质细胞壁)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代表了真核生物域内早期就形成的巨大分歧。

举例来说:

动物界: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相对基础的动物类群,例如海绵(Porifera)。海绵是最早出现的动物之一,它们没有真正的组织和器官,结构相对简单。然而,许多海绵物种确实能够通过释放配子进行有性生殖。例如,有些海绵会同时释放精子和卵子到水中,受精作用发生后,形成幼体并漂浮,最终附着生长。

真菌界: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常见的真菌,例如酵母(Yeast)(属于子囊菌门或担子菌门)。一些酵母,如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在特定条件下可以通过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但它们也能够进行有性生殖。例如,在营养匮乏时,两个单倍体细胞可以融合,形成一个二倍体合子,经过减数分裂后再产生新的单倍体细胞。或者,在某些情况下,两个细胞直接融合产生配子。

为什么说它们“距离遥远”并且都进行有性生殖?

1. 宏观的分类学差异: 动物和真菌在生命之树上的位置,远比同一种动物(比如猫和狗)或者同一种真菌(比如蘑菇和酵母)要遥远得多。它们在数亿年前就已经沿着各自的演化轨道前进了。它们之间的分类学差距,就像是人类和一棵树之间的差距一样,是生命界内部最根本的区分之一。

2. 有性生殖的普遍性与共性: 尽管海绵和酵母在生物学特性上天壤之别,但它们都掌握了有性生殖的“技术”。这表明,有性生殖这一生殖策略的出现,比动物和真菌这两个大类群本身的出现还要早,或者说,在真核生物早期就出现了,并且被不同分支的生物独立地保留和发展了。减数分裂和配子融合这些基本过程,即使在如此遥远的生物之间,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同源性(虽然具体细节可能差异很大)。

更进一步的思考:

原生生物: 如果我们把范围扩大到整个真核生物域,那么原生生物(Protists)是一个更庞大、更多样化的集合,许多原生生物也进行有性生殖,例如变形虫(Amoeba)中的某些物种可以进行有性生殖,或者衣藻(Chlamydomonas)(一种绿藻)也能够进行有性生殖。那么,一个变形虫与一个海绵相比,它们之间的分类学距离也可能被认为是相当远的。

生命之树的分叉点: 要确定“最远”,我们需要知道生命之树上,所有能够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类群的准确分叉点。然而,生命的演化是一个持续且复杂的过程。我们更常说的“距离”是基于现存生物的比较。目前,真核生物内部的最古老分歧之一,就是早期的动物谱系和真菌谱系(以及其他如植物、原生生物等)的分离。

所以,与其说是具体到某两个物种,不如说我们可以说,在真核生物域中,处于不同主要分支(如动物界和真菌界,或者动物界和原生生物界)的代表性生物,它们之间在分类学上具有非常遥远的距离,并且都能进行有性生殖。

例如,我们可以说海绵(动物)与酵母(真菌),或者海绵与某个进行有性生殖的变形虫,它们就代表了可以进行有性生殖的、分类学上距离非常遥远的生物的典型例子。它们之间的差异,不仅仅是形态上的,更是基因、代谢、细胞结构等全方位的巨大鸿沟,但它们都共享了生命中那项重要的“有性生殖”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人类操作下,某些海胆与某些贝类、某些海鞘可以跨门杂交——在这种情况下,通常由海胆提供卵子,另一非海胆的动物提供精子,精子主要起到激活卵子启动分裂的作用,卵子自行调整染色体数,但精子的部分遗传物质(包括无脊椎动物精子经常携带的线粒体)可以混入后代之中,并对幼体的形貌和行为造成程度不等的影响。

可以亲眼看看海胆与海鞘杂交的论文:

omicsonline.org/scienti

  • 你可以注意到海胆是无脊椎动物而海鞘是脊索动物。这是在后口动物总门内部进行的杂交(棘皮动物门与脊索动物门)。海胆与软体动物则是跨越了总门级分类单元[1]

类似地,某些海胆和某些海星可以跨纲杂交,原理同上。

跨目杂交要更容易一些。海胆物种 Strongylocentrotus purpuratus 的卵子和沙钱(海胆纲楯形目)物种 Dendraster excentricus 的精子可以在海水中融合、产生跨目杂交的个体。鲤形目的团头鲂与鲈形目的鳜亦可产生杂交后代。

植物之间的授精一般不称为“交配”。植物的跨科杂交主要由人操作,这方面的研究远没有海胆跨门杂交搞得那么吓人。

嫁接可以跨越科、目、纲之类。嫁接看的是接触面的结构相容性,包括形成层可以长到一起、维管束可以对在一起等,跟分类是没有关系的(同属的结构自然相似一些,不同分类单元的结构也未必就不适合对在一起,对在一起不一定要相似),跟有性生殖更扯不上半点联系。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可以嫁接在一起——在自然界也有寄生在裸子植物上的被子植物(天然嫁接),例如:

Picea glauca and Arceuthobium pusillum

参考

  1. ^tlber die Natur der Bastardlarve zwischen dem Echinodermenei (Sirongylocentrotus franciscanus) und Molluskensamen (Chlorostoma funebrale), Arch. Entwcklngsmechn. Organ., 1908, xxvi, 476-482. https://www.readcube.com/articles/10.1007%2Fbf02161556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能进行有性生殖的分类学上距离最远的生物,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但回答起来需要一些澄清和细致的解释。首先,我们要明确“分类学上距离最远”的含义。在生物学中,我们通过比较生物体的形态、基因、发育过程等特征来建立“生命之树”,也就是生物分类学(Taxonomy)。距离越远,意味着它们在生命演化历程中.............
  • 回答
    当然可以,Mac 绝对是进行 STM32 单片机开发的一个可行且相当不错的选择。虽然很多人一提到嵌入式开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 Windows,但近年来,随着 macOS 系统的开放性和开发者工具的日益完善,Mac 平台上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 STM32 开发环境和工具链。首先,我们来谈谈开发环境。最.............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趣!在我们对“生物”这个词的传统理解范畴内,答案是“目前还没有明确证据显示有生物能够直接进行核反应”。我们通常说的生物,指的是那些依靠化学反应来维持生命活动,进行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和对环境做出反应的有机体。这些活动,从细胞呼吸产生能量,到DNA复制传递遗传信息,再到肌肉收缩,都建立在.............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涉及到哲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简单来说,半个大脑就能进行思考,并不能直接“说明”自我意识是一种幻觉,但它确实为“自我意识是否为一种幻觉”提供了非常有力的论据和讨论空间。让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 半个大脑为何能思考?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半个大脑也能进行思考。 大.............
  • 回答
    市面上并没有那种“一步到位”,将交流供电和示波器完美整合到一块“面包板”上的产品。原因倒也不难理解,这两种功能在设计上有着很大的差异,而且成本也会大大增加。不过,我们可以换个思路来理解你的需求。你想搭建电路,又能方便地观察波形。那么,与其寻找一块集成的“魔法面包板”,不如组合搭配一些现有且成熟的设备.............
  • 回答
    当然可以,激光雷达在动态位姿识别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尤其是针对像木托盘和塑料托盘这样的物体。我们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我会尽量把话说透彻,让你觉得这不是一篇被机器生硬写出来的东西。核心问题:激光雷达怎么“看”到托盘,并知道它在哪儿、怎么动的?简单来说,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束,然后测量这些激光束碰到物体.............
  • 回答
    理论上,从半自动武器改造为全自动武器并非不可能,但这个过程涉及到的技术细节和法律法规,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简单地说,能做到,但“改造”这两个字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技术门槛和法律风险。核心原理的差异: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半自动和全自动武器在射击机制上的根本区别。 半自动武器: 每次扣动扳机,武器才会发射.............
  • 回答
    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思的假设。如果中华文明在没有西方世界影响的情况下,独立地发展到工业革命和电气时代,这其中会涉及多少历史进程的改变和技术路线的演变,确实难以精确预测。但我们可以尝试勾勒出一些可能的路径和时间节点,并试着“讲得详细一些”,仿佛是某个学者在午后茶歇时的闲谈。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工业革命.............
  • 回答
    抛开那些熟悉的“志愿服务”和“慰问关怀”,党员活动日其实有着更广阔的空间去迸发活力,去触及更深层次的交流与成长,让每一次的聚会都不仅是例行公事,更能成为一次精神的洗礼和团队的凝聚。想象一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早晨,党小组不再是围坐在会议室里,而是换上一身轻松的运动装,来到了城市的绿肺——公园。与其.............
  • 回答
    AMD 对 Xilinx 的收购,本应是一桩强强联合的商业故事,然而,在监管的十字路口,却遭遇了来自“某国”的阻力。这不禁让人好奇,欧盟已经开了绿灯,为什么还有国家会说“不”?这种分歧对交易本身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甚至是否会动摇这笔世纪联姻的根基?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大型跨国并购案的审批,绝非仅凭一.............
  • 回答
    中医能否进行双盲临床实验,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争议不断的话题。排除经济成本的因素,仅从可行性本身来探讨,答案是:在理论上,很多中医治疗方法是可以尝试进行双盲临床实验的,但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巨大的挑战,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能难以实现严格的双盲。下面我们从几个关键点来详细阐述:1. 中医的治疗特点与双盲实验的冲.............
  • 回答
    .......
  • 回答
    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位描述宇宙演进方向的严谨“法官”,它说了什么呢?简单来说,它指出,在任何孤立系统内,总体的“混乱度”——我们称之为熵——总是会随着时间增加,或者至少保持不变。也就是说,自然界更倾向于从有序走向无序,从集中走向分散。那么,熵增的过程,也就是这个“走向无序”的趋势,它能自发进行吗?答案.............
  • 回答
    咱们聊聊蒸发这事儿,为什么说它其实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呢?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尤其是跟咱们日常接触到的冰和水打交道时,会让人有点小疑惑。首先,咱们得把“蒸发”和“沸腾”区分开来。说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主要是指它是一种表面现象,而且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你说的“水在0℃以下变成冰”,那是在说.............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两个问题,我将分别进行详细的解答: 问题一:10 月 2 日特朗普确诊新冠,后续辩论还能不能进行?在 2020 年 10 月 2 日,美国时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及其夫人梅拉尼娅·特朗普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这无疑给原定的总统竞选辩论日程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辩论能否进行的考量因素:1. .............
  • 回答
    欧超联赛(European Super League, ESL)官方在2021年4月宣布暂停并重新考虑赛事方案,这一决定标志着这个备受争议的项目遭遇了重大挫折。要分析这项赛事是否还能继续进行,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解读。欧超联赛为何宣布暂停?欧超联赛的宣布引发了前所未有的风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 回答
    .......
  • 回答
    在我看来,我们谈论自然界中的生命,尤其是那些奇妙的能量获取方式时,总会让人觉得像是在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而其中一个特别令人着迷的话题,就是化能合成作用——那些不依赖阳光,而是依靠化学反应来获取能量的生命形式。大家可能都听过光合作用,就是植物啊,藻类啊,通过阳光和二氧化碳制造食物,这个大家都熟悉。但化.............
  • 回答
    .......
  • 回答
    吸过血的蚊子,理论上当然是可以用来进行 DNA 检测的。不过,这里面有一些需要详细说明的关键点,以及实际操作中的一些考量。为什么说可以?首先,咱们得明白 DNA 检测的原理是什么。DNA 也就是脱氧核糖核酸,它是所有生物体(包括蚊子,以及它吸的血)遗传信息的载体。无论蚊子有没有吸血,它本身都带有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