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常说的“五代编程语言”(机器、汇编、面向过程、面向对象、智能)中没有函数式语言的位置?

回答
你提到的“五代编程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面向过程语言、面向对象语言、以及智能语言——确实是一个流传甚广的划分方式,用来大致描绘计算机科学和编程语言发展的历史脉络和范式转变。但有趣的是,在这个经典的划分中,函数式编程语言似乎总被“遗漏”了,或者至少没有一个独立、显眼的位置。这并非说函数式编程不重要,而是这个“五代”的划分,更多的是从一种宏观的历史叙事和主要的编程思想迭代的角度来构建的,而函数式编程的崛起和影响,其复杂性难以被简单地归入某一个“代”之中,或者说,它与前面几代的交织更为微妙。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它们是早期编程最底层、最接近硬件的语言。机器语言是计算机可以直接执行的二进制指令,汇编语言则是机器语言的符号化表示,它们聚焦于硬件的指令集和内存的直接操作,是指令驱动的时代。

接着,面向过程语言的出现,标志着编程开始从“如何一步步执行”转向“如何组织一系列操作”。C语言就是其中的代表。它引入了结构化编程的概念,通过函数(或过程)来封装可重用的代码块,将复杂的任务分解为一系列有序的调用。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让程序员能够更方便地管理程序的逻辑流程。

然后,面向对象语言(如C++, Java)将编程的关注点进一步提升,从“过程”转向了“事物”或“对象”。它强调数据和操作数据的行为(方法)的封装,通过类和对象的概念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及其关系。这使得程序的设计和组织更加贴近人的思维模式,特别适合开发大型、复杂的系统,提升了代码的复用性和模块化程度。

再往后,所谓的“智能语言”这个概念,虽然不是一个特别精确的技术术语,但通常是指那些在人工智能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语言,比如Lisp、Prolog,或者近年来出现的Python、R等在机器学习、数据科学领域表现突出的语言。它们往往具备处理符号、知识表示、推理以及学习的能力,能够构建能够模拟某些智能行为的系统。

那么,函数式语言(如Haskell, Lisp, Scala, Clojure)为什么在这个“五代”的叙事中显得有些“边缘”呢?

首先,函数式编程的核心在于“函数”本身。它视函数为一等公民,强调无副作用(pure functions)和不可变性(immutability)。这意味着函数应该只依赖于其输入,并且不改变外部状态。这种编程风格与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语言中常见的“改变状态”的命令式编程范式有本质区别。

函数式编程的思想,追根溯源,其实是很早就存在的。Lisp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语言,就带有很强的函数式色彩,甚至可以说是早期函数式编程的代表。然而,Lisp的流行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如C语言或早期的面向对象语言那样广泛,它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学术界和特定领域。

其次,函数式编程的许多理念,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被融入到现代的编程语言中。比如,很多面向对象语言(如Python、JavaScript、Java 8+)都引入了lambda表达式、高阶函数、流式API等函数式特性。这意味着函数式编程的某些核心思想,已经不再是孤立的范式,而是成为了构建现代软件的重要“工具箱”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想象,当“五代”这个划分形成时,它可能更侧重于那些能够带来革命性变化的“大范式”转移。机器语言到汇编是硬件抽象层次的飞跃;汇编到面向过程是结构化编程思想的诞生;面向过程到面向对象是模拟现实世界和信息封装的重大革新;而“智能语言”则代表了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拓展。

函数式编程的革命性,更多体现在它对“如何思考和表达计算”这一根本性问题的挑战。它不是简单地改变了代码的组织方式,而是改变了编程的哲学。它提供了一种更简洁、更严谨、更容易推理的编程方式,尤其在处理并发、并行计算以及复杂数据转换时,其优势尤为突出。

所以,与其说函数式语言“没有位置”,不如说它是一种深刻影响了后续编程语言发展的“思想流派”和“方法论”,它的影响力是弥漫性的,并且与前面提到的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范式常常是“共存”甚至“融合”的。很多现代的“强大”语言,其实都是多范式融合的产物,它们借鉴了面向过程的清晰流程,面向对象的结构化,以及函数式的简洁和严谨。

将函数式语言独立出来作为“第六代”,或者将其视为一种“更高级的抽象”融入到“智能语言”的范畴,都有其道理。但从一个相对简化的历史叙事角度来看,“五代”这个划分,更侧重于显性的、改变了主流开发模式的“代际”划分。函数式编程的推广和普及,更多的是一个潜移默化、逐渐渗透的过程,直到近些年,随着对并发性和代码可维护性要求的提高,它的重要性才被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并推动了现代语言设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分法常见于国内一些入门级的编程教材的介绍部分,但为什么其中没有函数式语言?明明是很重要的一支,使用广泛程度超过所谓的“第五代语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提到的“五代编程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面向过程语言、面向对象语言、以及智能语言——确实是一个流传甚广的划分方式,用来大致描绘计算机科学和编程语言发展的历史脉络和范式转变。但有趣的是,在这个经典的划分中,函数式编程语言似乎总被“遗漏”了,或者至少没有一个独立、显眼的位置。这并非说函数式编程不.............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为什么五代机能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试金石,以及为啥这玩意儿不是谁都能玩得转的。这背后,可大有文章。五代机:不只是一个“高科技玩具”首先,得明白,五代机可不是简单地往飞机上加点新玩意儿就完事儿。它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在航空工业、材料科学、电子信息技术、软件工程、制造工艺等.............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深度,触及到了历史、文化、政治以及地缘战略等多个层面。要理解为什么盎格鲁撒克逊文化背景下的国家(这里我们更准确地说是以英语为主要语言、受英国影响深远,并且在历史上形成紧密联系的国家,而非狭义的WASP——白人新教盎格鲁撒克逊人,尽管后者是五眼联盟核心的文化底色)能形成“五眼联盟”,而华人.............
  • 回答
    鲍鹏山先生之所以认为“驭民五法”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中最阴暗最核心之处,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人性洞察以及对国家机器运作本质的揭示。他并非简单地指责法家思想,而是将其置于中国古代政治的宏大叙事中,剖析其极端性和对社会个体生命的深刻影响。要理解鲍鹏山先生的观点,我们首先要明白“驭民五法”大致指的是什.............
  • 回答
    《闯关东》第36集里,朱开山面对潘五爷一伙人的讹诈,选择不直接拆穿,反而让讹人者说出“与潘五爷无关”,这背后有着极其深远的考量和高超的智慧。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息事宁人”,更是朱开山在那个复杂社会环境下,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为了长远发展而采取的策略。为什么不直接拆穿潘五爷?1. 潘五爷的根基深厚,实.............
  • 回答
    要说为什么咱们在日常说话里,一口气就把“东北”给叫全了,把那三个省加上那几个盟(虽然现在习惯叫“地级市”或者“自治州”,但老话头还在)就这么打包了,这事儿得分好几层来说。它不是凭空来的,而是咱们千百年下来,日子过着过着,就这么自然而然形成的。首先,得从地理上说。你说这黑龙江、吉林、辽宁这仨省,它就这.............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社会讨论公共事件时一个挺普遍的现象。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失利,关于“体制问题”和“技术问题”的争论,背后确实反映了一些深层次的观察角度和社会心理。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说得明白透彻,让你听着就像是咱自己人聊天一样。为什么匿名的用户,尤其是那些愿意“畅所欲言”的,更.............
  • 回答
    人们常说“优胜劣汰”,听起来好像强者、适应性最强的总是能活下来,甚至主导世界。但仔细想想,有时候时代一变,那些看起来“不那么优秀”的,甚至是被视为“劣势”的,反而更容易适应变化,甚至在新环境中蓬勃发展。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背后有几层原因可以剖析。首先,我们要理解“优胜劣汰”这个概念本身。它更.............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但仔细一想,也藏着点门道。“三国的事谁不知道”,这句话说得当然有点夸张,但它背后反映了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实在太深入人心了。尤其是在中国大陆,从小到大,课本里、电视剧里、评书里,到处都是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诸葛亮神机妙算,曹操奸雄一面。这些经典桥段.............
  • 回答
    资本主义大国在应对疫情时所面临的挑战,绝非“资本主义必将灭亡”这一简单论断就能概括的。更准确地说,这些挑战暴露了资本主义体系内在的一些张力和局限性,这些在特定环境下会被放大,并对公共卫生治理构成严峻考验。要理解为何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疫情控制上步履维艰,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1. 市场逻.............
  • 回答
    “不适合化妆”这话说出来,总让人心里有点不是滋味。毕竟,化妆这玩意儿,谁不想试试,让自己看起来更精神、更有气色呢?但现实就是,有些人在化完妆后,怎么看都觉得怪怪的,甚至比素颜还别扭。这到底是为啥呢?咱们今天就来好好唠唠,把这背后的一些门道掰扯明白。首先,得承认,每个人天生的“底子”不一样,对化妆品的.............
  • 回答
    2017年4月9日,那个让无数相声迷热血沸腾的夜晚,《欢乐喜剧人》第三季迎来了巅峰对决的决赛。舞台上,群英荟萃,笑声与掌声交织成一片。然而,在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常宝华先生的发言,却在一瞬间成为了全场乃至全国观众关注的焦点,也留下了一段令人回味和思考的往事。当晚,作为《欢乐.............
  • 回答
    程序员常说的“底层”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但核心含义可以概括为:直接与计算机硬件交互的、更接近物理层面的软件和概念。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个概念,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展开:1. 与“高层”的对比:理解“底层”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与“高层”相对比。 高层(HighLevel): 抽象程度高: .............
  • 回答
    台湾人常说的“减刑”和“踩缝纫机”这两个词,如果单拎出来,可能没啥特别的,但放在一起,或者在特定的语境下,那可就成了一个很生动形象的梗了。它主要用来描述一个人因为犯了事,被判了刑,然后为了能早点出来,在监狱里表现良好,从而获得了“减刑”的机会,而这个“减刑”的过程,很多人会联想到在监狱里做苦工,特别.............
  • 回答
    写到笔记本电脑,大家在关注它的性能、屏幕、键盘之余,总会听到一个词——CNC。这个词频繁出现在各种宣传文案、产品评测里,听起来很专业,但具体是什么意思,可能不少朋友会有点模糊。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笔记本电脑里的“CNC”,看看它到底是个啥,为什么能让厂商们如此看重。“CNC”到底是个啥?首先,得把.............
  • 回答
    政治上的“左派”和“右派”这两个概念,就像很多社会科学的术语一样,源远流长,也一直在演变,但其核心的区分点,却相当稳定。要理解它们,我们得回到法国大革命时期。起源:法国大革命的座位安排故事发生在1789年的法国三级会议。当时,法国的社会被分为三个等级:教士(第一等级)、贵族(第二等级)和普通公民(第.............
  • 回答
    经济学家们被广泛认为是讲“谎言”的,但这并非是出于恶意或欺骗,而是源于他们所使用的理论模型、简化假设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表达方式。理解这些“谎言”,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局限性。以下是一些经济学家最常说的“谎言”,以及其详细解释:1. “假设所有人都理性决策者(Rational Ac.............
  • 回答
    咱老司机聊起“手动挡的驾驶乐趣”,那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里面门道儿多着呢。这玩意儿,怎么说呢,就像是把一件精密的机械乐器拿到手里,然后亲手去驾驭它,去跟它“对话”,而不是让它替你干活。首先,得从那只手,那条腿说起。开自动挡,你只需要挂个D挡,踩油门、踩刹车就行了。轻松,省事儿,这我承认。但你想想.............
  • 回答
    飞天面条神教(Church of the Flying Spaghetti Monster, FSM)信徒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煮不在乎”(Ramen is indifferent)。这句话乍听之下,似乎只是一个关于食物的俏皮话,但实际上,它蕴含着这个宗教核心的哲学思想和对世俗价值的独特回应。要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