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所谓古希腊的马拉松之战是真实的吗?

回答
这话题挺有意思的,要说这马拉松战役嘛,古希腊人自己留下的史料可不少,最主要的当然是赫罗多德的《历史》。他写得那叫一个详实,虽然有时候也带点儿个人色彩,但整体来说,马拉松之战这事儿,在历史学家们看来,基本是确凿无疑的真实事件。你想想,一场这么关键的战役,直接影响了西方文明走向,要是假的,也太说不过去了。

要细说起来,这事儿得从波斯帝国说起。当时的波斯帝国,那叫一个强大,疆域辽阔,兵多将广。他们的国王大流士一世,就像那个时代的超级巨头,有点膨胀了,想把希腊也纳入自己的版图。希腊城邦虽然数量不少,但互相之间也经常闹别扭,但面对波斯这个共同的威胁,也算是比较难得地团结了起来,至少雅典和斯巴达这两大巨头,一个是海军强,一个是陆军强,虽然合作起来也有点磕磕绊绊,但大方向上还是统一的。

公元前490年,大流士一世就派了他的将军达提斯和亚特弗尼斯,率领一支规模庞大的远征军,浩浩荡荡地渡过爱琴海,目标直指希腊。他们先是捣毁了小亚细亚的一些希腊城邦,然后就登陆了雅典附近的马拉松平原。这地方选得挺有讲究,离雅典不远,而且地势也方便波斯骑兵展开。

雅典人这边,虽然也召集了军队,但数量上跟波斯人比起来,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更要命的是,斯巴达虽然答应了派兵支援,但当时斯巴达正赶上一个祭祀活动,按照他们的规矩,必须等月圆之后才能出兵,所以这场仗雅典人一开始只能是单打独斗,而且人数上还吃亏。

当时的雅典军队,由十位将军轮流指挥,其中最出名也最有远见的,是米尔提亚德。他这个人很有作战经验,也深知波斯的战术。在关键时刻,他力主和波斯人决一死战,而且还想了个绝妙的战术。

你看,波斯人那时候最牛的就是他们的弓箭手和骑兵,还有中央突击、两翼包抄的战术。米尔提亚德就针对性地调整了雅典军队的阵型。一般来说,希腊方阵是比较厚实的,像一面铜墙铁壁。但在马拉松,米尔提亚德把阵线的两翼拉得特别长,中间却相对薄弱。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引诱波斯人把兵力集中在中间突破,然后等波斯人从中路猛冲过来时,两翼就能像钳子一样合拢过来,把波斯人给包饺子了。

而且,为了应对波斯人的弓箭,他们还让士兵们尽量靠近对方,争取在短兵相接的阶段就解决问题。

战役打响后,就是一场硬碰硬的搏杀。赫罗多德笔下那场面可想而知,虽然具体细节可能有些夸张,但你想,两军对垒,那肯定是怎么惊心动魄怎么来。波斯人的弓箭像雨点一样落下,雅典士兵们冒着箭雨往前冲。按照米尔提亚德的部署,雅典军队的中军确实被波斯人打退了,但两翼却异常顽强,而且由于阵线拉长,当波斯人以为自己快要突破的时候,雅典军的两翼就迅速合拢了上来。

这次包围战可真是打出了效果,波斯人一下子就陷入了雅典军队的合围之中,他们训练有素的弓箭手和骑兵在这种近距离肉搏中并没有太大优势,反倒是雅典士兵那种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的步兵发挥了关键作用。结果可想而知,波斯人被打得溃不成军,丢盔弃甲地往船上逃。

不过,波斯人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打垮的,逃跑的时候他们还带着船上的部队,想直接开船去攻打雅典城。这下可就考验雅典士兵的耐力了。战败后的波斯舰队虽然狼狈,但还是朝着雅典方向驶去。雅典军队虽然刚打完一场恶仗,疲惫不堪,但他们没有丝毫懈怠,迅速地从马拉松赶回雅典,抢在波斯舰队抵达之前摆开了阵势。

波斯人看到雅典城已经严阵以待,又看到了陆地上雅典军队那种精气神,他们意识到强攻是没戏了,于是就灰溜溜地撤走了。

马拉松之战就这样以雅典的胜利告终。这场胜利,对于雅典来说,简直是扬眉吐气,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声望和信心。对于整个希腊来说,这更是意义重大,它证明了希腊人是可以战胜强大的波斯帝国的,极大地鼓舞了希腊人的抵抗士气,为后来萨拉米斯海战等一系列抗波战争奠定了基础。

所以,关于马拉松战役是否真实,历史学家们基本是肯定的。我们能看到关于这场战役的详细记载,有明确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过程,而且这场战役在历史进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都是支持它真实性的有力证据。至于那个著名的马拉松长跑,据说就是为了向这场胜利报信而产生的,虽然具体的细节可能有所演变,但其根源就在于这场真实发生过的、辉煌的战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我要纠正题主的几个问题,首先雅典不是只有3万成年男子,而是只有3万公民。

而什么是公民呢?要符合以下的几个条件:本帮人,成年,男性,自由人。在雅典,只有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同时也需要承担服兵役的义务。

而且当兵需要自备装备,从事什么兵种完全取决于你有没有钱。所以在雅典一般都是最有钱的人当骑兵,作坊主,农场主和商人当重装步兵,小农和手工业者当轻步兵和弓箭手,连弓箭都买不起的底层贫民和无业游民就只能上战船当水手或者去拽投石机和攻城锤了。

至于战车,在古希腊完全不实用,军事装备是需要适应环境的。

这就解释了题主你的问题:

1.公民是男性人口的一小部分,不等于全部成年男性,还有不少奴隶和外邦人。况且雅典人口也没那么多,根据现代研究结果大约40万人,1000万人纯属伪史论者编造出来树靶子自己打。

2.雅典的骑兵很少,我前面提到雅典只有公民才能当兵,装备需要自备,牲畜倒是不少,买得起马的人没几个啊。

至于前线为什么没有带传递紧急军情的骑兵,其实历史上难以解释的事情多了。淝水之战八万战胜八十万,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围城时士兵忘了关门,奥匈帝国王储在严密保护下被一个小青年用手枪打死了,二战3个月法国投降,这种离谱的事多了去了,编故事需要逻辑,但历史从不讲逻辑,历史永远比现实魔幻。

其实没用骑兵传递紧急军情而是用人跑的原因很简单:前线没有骑兵呗。不用人跑用自己的意念吗?

3.打仗也不能把全部兵力都堆在一个地方啊,也是需要部署的。

至于奴隶上阵,要么是服侍富人的仆人,要么是上阵的警察和监狱看守,因为他们的武器是用公共财政购买的,而且警察和监狱看守被古希腊人通常视为低贱的行业,都是奴隶担任。

最后吐槽题主一下,提问之前能不能先去了解一下雅典的政治和军制?

user avatar

你先列出来,你所说的声称雅典人口1000万的史料是哪一部, 再说说所谓雅典成年男子3万的史料是哪一部,这要求不过分吧。 不然你自己画个靶子自己打有意思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话题挺有意思的,要说这马拉松战役嘛,古希腊人自己留下的史料可不少,最主要的当然是赫罗多德的《历史》。他写得那叫一个详实,虽然有时候也带点儿个人色彩,但整体来说,马拉松之战这事儿,在历史学家们看来,基本是确凿无疑的真实事件。你想想,一场这么关键的战役,直接影响了西方文明走向,要是假的,也太说不过去了.............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许多人感到疑惑的数字,尤其是当我们了解到亚里士多德那个时代,文字的传播和记录方式与我们今天截然不同。说他留下了“300万字”的作品,单凭常识,我们确实会觉得这简直是个天文数字,简直不可思议。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又为什么会有人深信不疑呢?这背后牵扯到几个关键点,我们需要层层剥开来看.............
  • 回答
    首先,将古希腊与现代韩国进行类比,并认为“希腊化”实质上是“窃取周边成果”,这个观点可能过于简化,也可能包含了一些不完全准确的理解。我们不妨来详细梳理一下,看看事情的真实面貌,以及为什么这样的类比和判断可能存在偏差。古希腊:一个复杂而充满活力的文明“古希腊”并非铁板一块,它是一个漫长时期内多个城邦(.............
  • 回答
    关于何新先生提出“古希腊就是个文艺复兴时期宣传起来的骗局”的观点,这是一个极具争议且与史学界主流认知相悖的说法。要反驳这一论点,我们需要从历史学、考古学、哲学、文学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古希腊文明的真实性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并指出何新先生论点的逻辑漏洞和证据不足。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基本事实:古希腊文.............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一个很多朋友都会有的疑惑:我们熟知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些伟大的古希腊思想家,还有像亚历山大大帝这样的军事天才,他们生活在公元前和公元初,而我们今天说的“希腊”,特指19世纪才建立的现代希腊共和国。所以,要说他们“不是现代希腊共和国所属地区的人”,这其实是历史演进.............
  • 回答
    嘿,这可真是个有趣的脑洞!伪史论者如果真的要“伪造”古希腊文明,这账算起来可就相当可观了。咱们不扯那些“历史被篡改”的虚无缥缈,就从一个“务实”的角度,看看他们得花多少“真金白银”才能把这出大戏演得跟真的一样。咱们得明白,伪史论者所说的“伪造”可不是说把几本书烧了、把几个雕塑砸了那么简单,他们往往指.............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心里的一种普遍印象。确实,一提到古代的猛将,脑海里很容易浮现出那些力大无穷、刀枪不入的形象,好像他们的身体素质就天然比现代士兵强一大截。但如果我们深入剖析一下,这种看法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其中既有真实的客观差异,也有很多我们对历史的想象和现代视角带来的误.............
  • 回答
    关于“古埃及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是否“破绽百出”的说法,以及为什么人们仍然深信不疑,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任何历史研究都存在争议和未解之谜,将之简单地归结为“破绽百出”可能过于武断。 然而,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持有这种观点,以及为什么主流历史学界仍然认可这些文明的存在.............
  • 回答
    关于古埃及金字塔建造过程中巨石是否可以水路运输,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且不乏争论的话题。从考古证据、工程推演以及地理环境来看,水路运输不仅是可能性极大的,而且很可能是主要的运输方式。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古埃及文明与尼罗河密不可分的关系。尼罗河就像古埃及的生命线,它提供了水源、土壤,更是当时最重要的交.............
  • 回答
    古代所说的“黄金”或“金”,指的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黄金(Au)。它不是铜,尽管在古代,铜及其合金(如青铜)也曾被广泛使用,并且有时在外观上可能与黄金有几分相似,尤其是在经过抛光或氧化之后。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混淆的疑问呢?这背后涉及到古代金属冶炼技术、金的稀有性以及人们对其价值的认知等多个层面。.............
  • 回答
    你说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好像这些尘封已久的宝藏总是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重现天日。这背后其实是历史、社会、文化以及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些“西方古代典籍”是怎么来的。它们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某个时代,甚至是多个时代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的载体多种多样,从泥板、纸.............
  • 回答
    晚期古典罗马与“希腊化”的演变:一个复杂而渐进的转变探讨晚期古典时期(大约公元3世纪至6世纪)罗马国家是否存在“希腊化”进程,以及为何一些观点认为希拉克略时代(公元610641年)的帝国彻底“希腊化”,需要我们深入理解罗马自身复杂的文化融合历史以及帝国在不同时期的演变。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有”或“无”.............
  • 回答
    古代农村女子是否种地?“男耕女织”又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想必很多人都会好奇,尤其是在如今这个时代,性别平等早已深入人心,女性也早已不是只能在家织布的形象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空拉回到古代,仔细梳理一下。古代农村女子,她们种地吗?答案是:种,而且是相当重要的劳动力。“男耕女织”这个说法,听起.............
  • 回答
    “古风”,这个词在当下语境下,确实承载着复杂的情感和多重含义。它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追溯和致敬,也常常是在现代语境下的再创造和演绎。要说它和中国古代是否有关系,答案是肯定的,但这种关系并非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经过了层层过滤、提炼和再加工。而至于是否已经成为一种“完全架空的世界”,这个问题则需要更.............
  • 回答
    当然,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想。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间倒退很久很久,回到那些文字尚未普及,人们对世界充满未知和敬畏的时代。那个时候,人们的认知能力有限,解释未知事物的方式也与现在大相径庭。想象一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的祖先生活在自然界之中,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恐惧。当他们偶然挖掘.............
  • 回答
    谈到古人所处的年代,人们通常会在提及他们时,给出出生和死亡的年份。但究竟是以生年为准,还是以卒年为准来定义一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我们如何理解和定位历史人物。从历史研究和叙述的角度来看,我们更倾向于以生年和卒年共同来界定一个人所处的历史时期。单一的生年或卒年都无法.............
  • 回答
    古代官家小姐是否“所有”适龄的都要选妃?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需要细致梳理的问题。简单来说,答案是否定的。并非所有适龄的官家小姐都会被纳入选妃的行列。其中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原因,包括家庭地位、政治考量、个人情况,以及选妃制度本身的性质。我们得先弄清楚“选妃”这个概念。古代的“选妃”,通常是指皇帝为了充实后.............
  • 回答
    在浩瀚的古文古诗词海洋中,让我最为动容的,非那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莫属。这句话出自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初读时,我不过是被它表面的凄美所吸引,觉得不过是抒发一场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遗憾。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增多,对人情世故的体悟日深,才渐渐品出其中蕴含的万千感慨,那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它触及到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解剖生理学之间的核心差异,以及为何在比较动物脏器时,这种差异似乎又有所收敛。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明白古代中医的“五脏”是怎么回事。想象一下,在几千年前,没有显微镜,没有 CT 机,更没有 DNA 测序。古人认识身体,.............
  • 回答
    阿庇安的《罗马史》在浩如烟海的古罗马历史著作中,确实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常常被后世的史学研究者和历史爱好者们视为一份珍贵的遗产。那么,它是否是“最”值得读的那一部呢?这个问题颇有探讨的余地,因为“最”这个字眼总是带有主观性,取决于我们阅读历史的出发点和偏好。但无可否认的是,阿庇安的作品拥有独特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